宋小華 馬瑩穎
為了解嬰幼兒感染性結膜炎和淚囊炎的病原菌分布和耐藥性的情況,選取本院897例嬰兒眼分泌物進行病原菌培養(yǎng)和藥物敏感試驗,現報道如下。
1.1 標本來源 選取2018年10月至2020年10月本院眼科門診和住院病房(主要為新生兒監(jiān)護病房)經確診為淚囊炎637例和細菌性結膜炎260例的患兒眼分泌物標本,年齡1日齡至1歲。淚囊炎男395例,女242例;細菌性結膜炎男148例,女112例。
1.2 檢測方法 用無菌拭子采集眼部分泌物,立即接種血平皿、麥康凱平皿、淋球菌平皿、嗜血桿菌平皿、真菌顯色培養(yǎng)基,35℃二氧化碳溫箱培養(yǎng)24~48 h,菌落涂片革蘭染色后,經VITEK2-compact全自動微生物鑒定儀或API條進行鑒定,藥敏試驗選用VITEK2-compact儀器配套藥敏卡測定,其中肺炎鏈球菌和流感嗜血桿菌藥敏用K-B法做,卡他莫拉菌的藥敏用瓊脂稀釋法做。藥敏紙片、M-H瓊脂購自英國Oxoid公司。金黃色葡萄球菌ATCC25923、大腸埃希菌ATCC25922、肺炎鏈球菌ATCC49619、流感嗜血桿菌ATCC49247、卡他莫拉菌ATCC25238、銅綠假單胞菌ATCC27853為質控菌株,藥敏試驗結果參照美國臨床實驗室標準協(xié)會(CLSI)標準判讀。
2.1 病原菌檢出率 637例淚囊炎和260例細菌性結膜炎的病原菌檢出率分別為43.49%、40.00%。
2.2 病原菌分布 淚囊炎有24例檢出2種細菌混合生長,其優(yōu)勢菌為金黃色葡萄球菌、流感嗜血桿菌、卡他莫拉菌、肺炎克雷伯菌,其中金黃色葡萄球菌合并流感嗜血桿菌有6例,其次肺炎克雷伯菌合并流感嗜血桿菌有3例;淚囊炎有2例檢出3種細菌混合生長,1例是肺炎克雷伯菌合并流感嗜血桿菌和光滑念珠菌,另1例是金黃色葡萄球菌合并肺炎克雷伯菌和流感嗜血桿菌。細菌性結膜炎有8例檢出2種細菌混合生長,其優(yōu)勢菌為金黃色葡萄球菌、大腸埃希菌、銅綠假單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其中金黃色葡萄球菌合并大腸埃希菌有2例。見表1。
表1 (續(xù))
表1 嬰兒淚囊炎和細菌性結膜炎病原菌的分布構成
2.3 病原菌耐藥性分析 見表2、3。
表2 主要的革蘭陽性菌的耐藥性[株(%)]
表3 主要的革蘭陰性菌耐藥性[株(%)]
淚道阻塞是常見的淚器病,可發(fā)展為急、慢性淚囊炎。急性淚囊炎,由毒力強的致病菌如金黃色葡萄球菌或少見的白色念珠菌感染引起,起病急,患眼充血流淚,有膿性分泌物。慢性淚囊炎是一種常見的眼病,在鼻淚管下端阻塞,淚囊內有分泌物滯留的基礎上發(fā)生,常見的致病菌為肺炎鏈球菌、葡萄球菌[1]。結膜與多種多樣的微生物以及外界環(huán)境相接觸,當眼表的防御能力減弱或外界致病因素增強時引起結膜炎。嬰幼兒由于免疫功能和淚腺不完善,易引起淚囊炎和細菌性結膜炎。近些年,隨著抗生素的廣泛應用,淚囊炎和細菌性結膜炎的病原菌和耐藥性都發(fā)生了較大變化。本研究淚囊炎病原菌的構成為金黃色葡萄球菌、流感嗜血桿菌、卡他莫拉菌、大腸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細菌性結膜炎的病原菌主要為:金黃色葡萄球菌、大腸埃希菌、流感嗜血桿菌、銅綠假單胞菌、肺炎克雷伯菌。
本資料中,淚囊炎陽性檢出率分別為43.49%,與楊曉華的報道接近[2],低于楊曉釗的報道[3];細菌性結膜炎陽性檢出率為40.00%,低于麥偉虎的報道[4],可能與無運送培養(yǎng)基,未在發(fā)病的早期和高峰期做分泌物培養(yǎng),未能立即接種等有關,也有可能慢性淚囊炎和慢性細菌性結膜炎檢出率相對較低[5-6]。
本資料中,淚囊炎和細菌性結膜炎都以金黃色葡萄球菌檢出率最高,高于麥偉虎和胡晨旻的報道[4,7],與李云報道接近[8]。金黃色葡萄球菌可通過釋放外毒素和激活生物活性物如溶血素、溶纖維蛋白溶酶、凝固酶等引起急性化膿性結膜炎[1],也可引起急性淚囊炎,眼周圍組織化膿性炎癥或毒素性眼病的重要致病菌[8]。金黃色葡萄球菌對青霉素耐藥較高達92.74%,對苯唑西林耐藥性達12.90%,對利福平、甲氧芐啶-磺胺甲惡唑、慶大霉素、氯霉素完全敏感。表皮葡萄球菌是正常結膜囊的正常菌群,被認為是非致病菌,但現已成為眼部感染疾病常見致病菌[9-10],在淚囊炎和細菌性結膜炎均占一定比例。本資料中檢出26株凝固酶陰性葡萄球菌,包括表皮葡萄球菌、人葡萄球菌、溶血葡萄球菌、路登葡萄球菌、頭狀葡萄球菌、緩慢葡萄球菌,值得注意的是共檢出19例 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陰性葡萄球菌(73.08%),表明凝固酶陰性葡萄球菌對苯唑西林的耐藥性很高。肺炎鏈球菌性結膜炎有自限性,嬰幼兒發(fā)病率較高,潛伏期大約2 d,結膜充血、黏膿性分泌物等癥狀在2~3 d后達到頂點。本資料中肺炎鏈球菌淚囊炎的比例稍高于結膜炎。本資料中肺炎鏈球菌對紅霉素、克林霉素、甲氧芐啶-磺胺甲惡唑的耐藥性分別為86.67%、80.00%、93.33%,對氯霉素、頭孢曲松、阿莫西林/克拉維酸完全敏感。
流感嗜血桿菌共檢出69例,在淚囊炎中的比例為21.66%,臨床應引起重視,與國內外的報道類似[11-12],但本研究中流感嗜血桿菌的比例高于副流感嗜血桿菌。新生兒淚囊炎的致病菌多為流感嗜血桿菌,需要采取快速、有效的治療。流感嗜血桿菌也是兒童細菌性結膜炎常見病原體,潛伏期約24小時,臨床表現為充血、水腫、球結膜下出血,膿性或黏液膿性分泌物,癥狀3~4天達到高峰[1]。本研究淚囊炎中金黃色葡萄球菌合并流感嗜血桿菌6例最多,其次肺炎鏈球菌合并流感嗜血桿菌有3例,說明流感嗜血桿菌極易引起淚囊炎的混合感染,與楊曉華的報道相似[2]。本研究中流感嗜血桿菌對氨芐西林的耐藥性為27.54%,對利福平的耐藥性較高達到50.72%,對孢呋辛、頭孢曲松、左氧氟沙星、阿奇霉素耐藥性較低。大腸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和陰溝腸桿菌等腸桿菌科細菌也是眼部正常寄生菌,由于嬰兒免疫力低下等原因發(fā)展為條件致病菌而引起嬰兒內源性感染,大腸埃希菌在革蘭陰性菌結膜炎中最為常見,與胡晨旻報道一致[7]。大腸埃希菌在細菌性結膜炎中的比例要高于淚囊炎,對阿米卡星和氨芐西林/舒巴坦的耐藥率性較低。卡他莫拉菌是兒童常見的共生菌,主要引起結膜感染。卡他莫拉菌對氯霉素、左氧氟沙星、甲氧芐啶-磺胺甲惡唑的耐藥性較低。銅綠假單胞菌在淚囊炎和細菌性結膜炎中所占的比例接近,常是醫(yī)院感染的主要病原菌,它可以合成膠原酶,感染眼部后可引起角膜穿孔而失明,是對眼部有重要危害的條件致病菌,必須積極治療。肺炎克雷伯菌(對氨芐西林天然耐藥)和銅綠假單胞菌(對氨芐西林、氨芐西林/舒巴坦、甲氧芐啶-磺胺甲惡唑、四環(huán)素、氯霉素天然耐藥)除固有耐藥外,其他抗生素耐藥性較低。本資料中革蘭陰性菌的比例高于革蘭陽性菌,與報道中革蘭氏陰性菌數量有增加趨勢相吻合[13-14]。本資料中檢出3株淋球菌和18株念珠菌,是由于分娩時經患有淋病耐瑟菌或念珠菌性陰道炎的母體產道感染,其中,念珠菌也可能是外源性感染所致。新生兒結膜炎是在分娩過程中感染,尤其是胎膜早破和早產的新生兒,可在分娩后在眼結膜處給予1%硝酸銀滴劑預防。有2例新生兒細菌性結膜炎均為出生后1 d眼分泌物培養(yǎng),分別為無乳鏈球菌和產單核細胞李斯特菌,1例顯示其母親羊水培養(yǎng)為無乳鏈球菌,另1例母親產前有發(fā)熱病史未作培養(yǎng),患兒眼分泌和呼吸道標本均為產單核細胞李斯特菌,推測也是通過母親產道接觸傳播。
治療嬰兒感染性結膜炎和淚囊炎,需及早診斷,喹諾酮類藥物對大多數病原菌敏感,在病原體尚未查出時可謹慎使用,待病原體查出后根據藥敏選用合適抗生素,積極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