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鄉(xiāng)是阿壩州。解放前,那時,我祖輩過的日子是:“只要太陽在天空中升起,就要給老爺去支烏拉;即使衣食從空中落下,也沒有用前襟去接的閑暇;即使雪山變成酥油,也是被領主占有;就是大河變成奶汁,我們也無權喝一口。”那時的阿壩州沒有一寸公路。有的是一條茶馬古道,那古道在史籍上記述:“其間鳥道羊腸、千回百折;長峰巨嶺、棋布星羅;水不可行舟,陸不可以并轡?!边^河靠的是牛皮船、溜索和伸臂橋。聽老人講,那時從內地運來的鹽巴和馬茶可是稀罕物,很多人因沒有鹽吃,頸上都會長出一個大包,人們叫它“猴兒包”。對于很多阿壩人來說,內地遠得成了傳說。
解放后,黨和政府派來了三萬多人的修路大軍,要在我的家鄉(xiāng)修第一條公路,那時修路人遇到刀砍斧劈的絕壁、飛沙走石的滑坡、一鎬下去只留一個白點的凍土、能淹人的沼澤等一個個“攔路虎”。我聽老人講,公路修通時,汽車來了,沿路的人們都去看那傳說中的鐵?!?,汽車長什么樣,沒有人見過,有的老人還為那傳說中的汽車準備了青草,老人說,汽車走了那么遠的路,一定餓了。那時的路給阿壩人帶來了希望。
雖然有路了,但路況不好,從州府馬爾康開往成都的班車,是木椅硬座,要走兩三天,坐得人一身僵硬,一身是塵土。有時遇到塌方和泥石流,那就慘了,一堵好幾天,有的甚至更長。冬天班車翻雪山,掛上鐵鏈的班車,還是得一路小心,就是這樣,在雪山上還是有車翻下山,有不少人在此遇難。雨季漲水時,道路沖毀,也有車翻入河中,車毀人亡。
改革開放后,阿壩按照要致富先修路的理念,大搞交通建設,過去到省城要翻的大雪山,開通了隧道,阿壩人相信大山再也攔不住前進的步伐。路在我的家鄉(xiāng)越來越長,越來越寬,等級越來越高?,F(xiàn)在,阿壩在國家的大力幫助下,公路不僅通縣、而且通鄉(xiāng)、通村、通組了。阿壩在民族地區(qū)率先實現(xiàn)行政村通達、通硬化路“兩個100%”。
阿壩人可以把村里的特產送到縣城甚至省城賣。山寨里那些過去門外只有牛馬的院壩里,現(xiàn)在也有貨車和小車。家鄉(xiāng)超市里也有了各種鮮活的海鮮,電視機、洗衣機也成了家用必需品,老人可以在微信里高聲向群里的親朋好友們說著當?shù)卦?。牧民們可以騎著摩托放牛羊了。家鄉(xiāng)的縣城裝起了紅綠燈,街上跑的不僅有當?shù)匦≤嚕嗟氖菑纳酵鈦淼淖择{者。他們身穿亮麗的沖鋒衣,拿著手機和相機隨處拍。一些外國人也背著大包小包來到阿壩,讓阿壩也有了國際范了。
公路由線成網,由普通向高速發(fā)展,鐵路開建,兩座機場建起,過去從州府馬爾康到成都,騎馬要走好多天,現(xiàn)在坐車半天就到了,高速通車后,到成都只要三個多小時。每天飛來飛去的“神鷹”拉近了家鄉(xiāng)與外面世界的距離,家鄉(xiāng)也越來越有名了。阿壩隨著交通的便利,有了九寨溝風景名勝區(qū)、黃龍風景名勝區(qū)、四川大熊貓棲息地(臥龍、四姑娘山、夾金山)3處世界自然遺產;有了九寨溝、黃龍、汶川特別旅游區(qū)3個國家5A級景區(qū);有了四姑娘山、達古冰山、若爾蓋花湖等22個國家4A級景區(qū)。“大九寨、大熊貓、大草原、大長征、大雪山、大冰川、大彩林、大禹故里”等品牌享譽內外,被世界旅游專家譽為“世界生態(tài)旅游最佳目的地”。
中國在發(fā)展,我的家鄉(xiāng)也在發(fā)展,發(fā)展快得讓人有些想不到。對了,過去的那條茶馬古道,現(xiàn)在成了歷史的記憶,成了以文興旅之路;阿壩州所有鄉(xiāng)(鎮(zhèn))實現(xiàn)網絡全覆蓋。網絡信息讓阿壩人足不出戶,就能將農特產品線上銷售?,F(xiàn)在家鄉(xiāng)的公路、鐵路、空中之路和信息高速路成了新時代家鄉(xiāng)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的信心之路,幸福之路。
阿壩向著建設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州、國家生態(tài)建設示范區(qū)、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qū),早日建成生態(tài)美麗、和諧幸福、富裕小康家園的“一州兩區(qū)三家園”戰(zhàn)略目標奮進。阿壩各族人民像酥油糌粑一樣越揉越融合,2019年,阿壩州成功創(chuàng)建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州”。到2020年底,阿壩州所有貧困縣(市)全部摘帽,所有貧困村全部退出,10.38萬名貧困人口全部脫貧,貧困發(fā)生率從2013年的14.5%降至0,解決區(qū)域性整體貧困取得決定性勝利。
阿壩人說:“天大的難事兒,只要有了共產黨都像酥油里插刀迎刃而解!”在阿壩州流唱著這樣一首歌,歌中唱道:“格?;槭裁催@么鮮,是因為黨的雨露陽光”。
過上幸福生活的家鄉(xiāng)人把鍋莊跳成了廣場舞,從阿壩高原流傳到內地。開心的阿壩人邊舞邊唱:“小伙子跳起鍋莊來了,你草原的帳篷移開一點吧;恐怕他的舞步跨不開;姑娘唱起歌來了,你天上的白云飄開一點吧??峙滤母杪晜鞑婚_?!?/p>
責任編校:石曉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