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德職業(yè)技術學院 甘慕儀
在我國高等教育事業(yè)不斷深化改革的社會背景下,高校的育人工作為了達成立德樹人這一教學目標開始出現教育偏離的現象,如高校的德育和勞動教育存在一定程度的功利性、工具性傾向,導致當代大學生的德育教學工作開始出現目標不清晰、結果模糊等問題,勞動教育工作存在著育人目標單一、育人理念功利化、評價模式傳統(tǒng)滯后等等。正因為如此,高校的德育教學工作開始出現快餐式教育、知行不合一的問題。育人和勞動教育兩者之間的深度融合是馬克思主義思想的基礎內涵,也是我國黨組織長久以來在教育事業(yè)上的育人方向,因此,高校的育人工作需回歸本心,掌握德育和勞動教育協(xié)同育人的基礎路徑,實現以勞樹德、以德育勞,培育出綜合性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接班人。
勞動者的素養(yǎng)對于國家和民族的發(fā)展是至關重要的,基于“雙高計劃”的引導,當代高校在實現改革和發(fā)展的過程中,肩負著培養(yǎng)社會主義接班人、人才精準供給的重要育人使命,需培育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復合型人才,為國家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yè)供給高素質勞動者,促進我國實現從大國向強國的轉變。無獨有偶,新時期,當代大學生的立德樹人、職業(yè)發(fā)展剛好和兩個一百年的戰(zhàn)略發(fā)展目標契合,他們是見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建設中國夢的全程參與者,需要用他們的奮斗去見證時代的偉大變革。實現德育和勞動教育兩者之間的深度融合,能夠引導當代大學生了解到,在實現百年目標的過程中,需要靠勞動、靠勞動者,進一步鞏固他們用勞動托起中國夢的思想信念,激勵當代大學生將自己青春的個人理想目標和時代發(fā)展的大目標融合,實現個人和社會之間的聯動,將其匯入中華民族復興的偉業(yè),在實現個人青春蓬勃發(fā)展的過程中,堅定自己的家國情懷。
我國領導人在全國勞動教育大會中,對“培養(yǎng)什么人”作出了明確的指示,指出了“六個下功夫”,為我國高校的立德樹人工作指明了未來的發(fā)展方向。新時期,高校的勞動教育其主要教學目標就是培養(yǎng)當代大學生的勞動素養(yǎng),同時兼具德育、智育、美育等綜合性的育人價值,當高校在全面推動“三全育人”的教育背景之下,實現德育和勞動教育兩者之間的深度融合,能夠讓學生建立“勞動最光榮”的思想意識,在深化大學生勞動主義價值觀的同時,通過勞動教育中的情感態(tài)度促使學生樹立更加完善的品德修養(yǎng),讓學生增長知識,強化當代大學生的奮斗精神,最終實現在進一步強化當代大學生綜合素養(yǎng)的同時,通過勞動教育促使立德樹人的教育基石更加牢固。
對于正處在人生重要成長階段的大學生來說,他們的人生價值觀念取向直接關系到社會發(fā)展的核心走向,我國的特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當代大學生的成長過程中,具備著至關重要的價值引領作用。我國領導人指出,要“愛崗敬業(yè)、艱苦奮斗、甘于奉獻”,該勞模精神的提出,全面闡釋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真正內涵,是中華民族的發(fā)展過程中的寶貴精神,更是實現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要保障。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勞模精神將會在當代大學生以及勞動者身上得到精準的體現,也代表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形象化、品格化。因此,實現德育和勞動教育之間的協(xié)同育人,將勞模精神作為當代高校強化德育和勞動教育的導向和媒介,將為培養(yǎng)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和素材,促使學生主動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自己言行舉止的潛在動力,規(guī)范自己的內心,外化到行為,實現知行合一,潛移默化中成為自己的道德規(guī)范和日常的行為準則。
高校實現勞動教育和德育之間的相互融合是高校實現教育事業(yè)改革、立德樹人的基礎要求,也是其必然性的發(fā)展趨勢,但是因為高校長期以來對勞動教育重視程度不足,導致高校在深入挖掘勞動資源時還存在很大的短板和不足,一些校園內較為常見的勞動教育資源被反復性使用,導致其創(chuàng)新性匱乏,這樣一來,就導致勞動教育課程和勞動教育實踐內容滯后,學生對勞動教育出現底抵觸情緒,發(fā)揮不出勞動教育中的育人價值。
當代高校的德育教學主要以思想政治理論課為主,專業(yè)學科中的課程思政作為輔助,在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課中,包括形勢與政策、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從思政教育理論課的內容體系設置來看,這三項課程中均未直接顯現出勞動教育的教學內容,只有在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這門課程中,涉及專業(yè)課程職業(yè)道德的基礎規(guī)范等與勞動教育沾邊的內容。由此可以得知,現階段在高校的德育教學體系中無法實現德育和勞動教育的協(xié)同育人,對學生的勞動教育匱乏,勞動情感教育缺失,勞動教育重視程度嚴重不足。
勞動教育作為高校育人中的重要媒介,應該從傳統(tǒng)的身心規(guī)訓轉化為身心解放,從被動服從轉化為主動接受,通過勞動實踐來實現思想感悟的互相碰撞,并獲得積極向上的情感體驗,學會在勞動實踐中獲得成就感和樂趣。但是綜觀現階段高校開展勞動教育的實際水平,在育人形式上較為僵化,育人機制上較為虛化,育人內容上較為窄化。一些日?;膭趧咏逃龑嵺`活動被逐漸弱化,變?yōu)樵谖逡粍趧庸?jié)等特殊節(jié)日的臨時性活動,如校內大掃除、宿舍衛(wèi)生檢查等,或者是在校園文明大賽中簡單地融入一些勞動教育元素,整體勞動教育缺乏長效機制,出現一些運動化特征明顯的勞動教育行為,導致勞動教育形式和組織模式越來越窄,育人內涵越來越偏,活力與生機不足,成為高校德育中的附屬品,淪為花瓶一般的存在。
在高校的德育教學工作中存在豐富的勞動教育資源,相關教師可以依托多媒體以及信息技術的優(yōu)勢,對其展開深入挖掘,為學生提供更加豐富多彩的勞動教育課程,實現德育和勞動教育兩者之間的深度融合。在挖掘勞動資源的過程中,其中應該涵蓋勞動知識技能資源、勞動價值觀資源、勞動榜樣資源等,這些多元化的勞動資源能夠促使當代大學生轉變對勞動的傳統(tǒng)看法,逐漸將勞動教育變?yōu)榇偈蛊鋵崿F個體成長的發(fā)展基礎。教師可以通過網絡新聞、媒體平臺短視頻等深入尋找存在于大學生身邊的保安、公交車司機、食堂阿姨等較為鮮活的勞動教育資源,搜集他們的影像資源和勞動教育案例,使得學生能夠在多媒體環(huán)境下更加直觀地了解當代勞模,不斷優(yōu)化大學生的勞動教育體系,實現德育和勞動教育之間的協(xié)同育人。
高校的德育(思想政治理論課)是高等教育事業(yè)實現立德樹人目標的重要陣地,也是實現德育和勞動教育之間互相融合的全新發(fā)展路徑,在進一步增強高校勞動育人,實現和德育協(xié)同育人的教育背景下,高校應該創(chuàng)新舉措,改革思政勞育體系,展現出德育課程中國“四個最”的勞動教育價值觀念引導。在育人培養(yǎng)目標的創(chuàng)新工作中,依托多媒體技術,建立涵蓋當代大學生勞動價值觀念塑造、培育勞動情感態(tài)度內容等的勞動思政教育目標體系。在對教學內容進行創(chuàng)新的相關工作中,應該加強對馬克思主義勞動價值觀的融入,依托多媒體技術掌握習近平總書記的相關重要講話精神,將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之路需要實打實地干、用勞動實現中國夢作為核心內容,通過相關的理論知識引導,讓當代大學生感受到社會特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下的奮斗幸福觀,感受到勞動的美麗和偉大,將我國的特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念轉化為學生能感知到、學習到的實踐活動,使得學生在日后的生活和職業(yè)生涯中,做到辛勤勞動和誠實勞動。將傳統(tǒng)單一枯燥且抽象化思政教育理論知識轉化為融合勞動教育現代化的教學體系,促使德育和勞動教學協(xié)同育人目標人格化、形象化,同時可以依照高校專業(yè)教學領域的特點,積極聯系當地相關的大型企業(yè),在企業(yè)內的生產一線完成相關的勞動教育實踐教學,促使協(xié)同育人的教學效果全面提升。
具備報酬的專業(yè)企業(yè)實習是開展勞動教育和德育融合的重要實踐陣地,也是一種實踐性的學習模式,學生能夠在真實的環(huán)境中學習到專業(yè)知識,也可以實現勞動教育和德育的協(xié)同育人。德國的卡爾羅施密特學校,校園內建設了數字制造車間以及環(huán)保紙制品超市,同時和校外的數個企業(yè)簽訂了勞動育人合作協(xié)議,給學生提供了實踐性較強、學生可選擇的教育基地,促使學生的勞動體驗更加真實。我國高??梢猿浞纸梃b這一做法,建立集理論、實踐于一體的勞動教育課程體系,可以在校園內的實訓基地加設勞動教育基地,有條件的學校可以建設VR實訓學習基地,促使學生獲得更加真實的實踐體驗。在校外,學校應該積極跟企業(yè)進行合作,構建出將實踐作為核心的培訓中心,建立勞動教育基地,使得學生的勞動體驗更強,促使學生德育品質和勞動教育品質的全面提升。
校園文化作為高校最具代表性的精神品質,在實現勞動教育和德育協(xié)同育人的過程中,具備一定的導向、激勵和凝聚作用,將勞動教育元素融入校園文化建設,能夠促使勞動精神在校園內得到傳承,形成崇尚勞動的良好氛圍。例如可以將物質文化環(huán)境作為展開勞動教育的土壤和陣地,在高校建設廊庭、場館時,在其中納入不同領域的當代工匠、勞模等,將其工匠精神、榜樣事跡等滲透其中,為這些冰冷的建筑設施賦予生命和活力,創(chuàng)造出立體化、豐富多樣性、具備吸引力的無聲教育題材;將精神文化作為德育和勞動教育協(xié)同育人的著力點,宣傳當代工匠精神和勞模精神,通過設立“鑄造匠心、鑄造匠德”等主題,以學生更加容易接受的方式,定期開展勞動文化周以及匠心進校園等文化活動,可邀請勞模校友進校園開講座,鼓勵和引導學生學習當代勞動文化;將新媒體作為協(xié)同育人的主場,掌握“00后”大學生的媒介接觸習慣,學會使用“兩微一端”的互聯網平臺,制作出相應的媒體宣傳作品,獲得更加完善的校園文化傳播成果。
新時期,高校在育人工作上除了滿足經濟發(fā)展對人才的供給需求,還要將培育綜合性全面發(fā)展的復合型人才作為教育目標。因此,在多媒體環(huán)境下,高校應該在實現立德樹人教學目標的前提下,加強對媒體平臺和互聯網技術的使用,全面強化勞動教育,積極探索德育和勞動教育的協(xié)同育人契合點,同頻共振,通過勞動教育來穩(wěn)固德育教學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