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經(jīng)律異相》形訛類異文辨析

        2022-01-01 01:29:11劉曉興
        溫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22年6期

        劉曉興

        (南京師范大學國際文化教育學院,江蘇南京 210097)

        佛教自漢代東傳以后便在中國迅速傳播開來。為求傳教之便,僧人、佛教徒翻譯了大量的釋教原典,到了南北朝時期,這些翻譯的佛經(jīng)已經(jīng)蔚為壯觀。為了便于檢索、流傳,南朝梁時期的僧人寶唱等便從各譯經(jīng)內摘取部分內容,分門別類編纂,最終呈現(xiàn)出中國現(xiàn)存最早的佛教類書——《經(jīng)律異相》。時至今日,《經(jīng)律異相》的研究價值愈加突出,《經(jīng)律異相校注》一書曾從文獻學、文學、漢語言文字學等方面對其價值進行了介紹[1]13-16。不過,《經(jīng)律異相》已經(jīng)成書1 500 多年,在流傳的過程中,文字已有所訛誤,只有對《經(jīng)律異相》的文本進行整理,使文字盡量接近原貌,才能更好地利用它。幸運的是,在歷代所抄、印的大藏經(jīng)內,皆保存有《經(jīng)律異相》;但是,由于問世時間不同,所以不少內容存在異文,其中大量的異文是因原文用字與異文用字的字形相近而產(chǎn)生的訛誤字。從語言學、文字學角度對這些不同版本《經(jīng)律異相》的異文進行整理、分析,能將《經(jīng)律異相》的文本盡量還原。此外,《經(jīng)律異相》所引譯經(jīng)仍有眾多存世本。將異文證據(jù)、所引原經(jīng)的文字相互對照,便能夠保證文本溯源的可靠性。一般而言,文字訛混不會僅見于一兩處,在其他文獻內往往亦有用例,以其他訛混用例為佐證,可以進一步討論異文成因,判斷正字。當然,對《經(jīng)律異相》的字形訛混異文進行考察,亦可進一步豐富俗訛字研究成果。

        學界已有不少討論《經(jīng)律異相》異文的成果,如張春雷的《〈經(jīng)律異相〉異文研究》[2]、趙家棟與董志翹的《〈經(jīng)律異相〉(5—11 卷)校讀札記》[3]、劉曉興的《〈經(jīng)律異相〉異文的整理與研究》[4]、劉曉興的《〈經(jīng)律異相〉異文考正》[5]等。不過,這些成果皆未專門討論《經(jīng)律異相》異文中的形訛字。依據(jù)訛誤的原因,可將《經(jīng)律異相》形訛類異文分為兩類:一類是因字形中某一構件相似而訛誤的;另一類是因整體字形相似而訛誤的。

        一、因構件相似而訛混

        大多數(shù)漢字由多個構件組成,如果某一構件與其他相似構件訛混,則會導致以二者為組成部分的整字訛混。如“木”“扌”形訛,故而“楊”與“揚”、“拪”與“棲”訛混。在《經(jīng)律異相》的形訛類異文中,也有因構件相似而整字訛混的例子。

        (一)钖付/钖杖/錫杖

        《菩薩從兜術天下經(jīng)》云:“如來自擗三衣,各取三條鋪金棺里以襯身臥。兩腳相累,手以缽钖付授阿難?!保ň?《現(xiàn)般涅槃五》)[1]143

        “钖付”,七寺、興圣寺、資福藏、磧砂藏、普寧藏、永樂南藏、徑山藏、清藏作“钖杖”。[1]146

        按《大正藏》,“以缽钖付授阿難”似應讀為“以缽钖‖付授阿難”,“付授”為“囑托授予”“傳授”之意,整句意思是“佛祖?zhèn)魇诎㈦y‘缽钖’”。而從句法位置來看,“钖”當為名詞性賓語,但“钖”的名詞義為“馬額上皮革飾物”“大斧”等,明顯與《經(jīng)律異相》的語境無關?!洞笳亍匪洝耙岳忚柛妒诎㈦y”當誤,“钖付”實屬一詞。

        在文獻內,“钖”(“鍚”)常與“錫”(“錫”)相訛①因學術探討的需要,全文使用或保留了部分漢字的繁體或異體寫法。,如唐一行撰《大毘盧遮那成佛經(jīng)疏》卷13:“是一切眾生施無畏者(以教法利益一切,皆令得無畏故),其印當置缽袈裟等(‘等’,謂钖杖之類)?!保═39/713a②本文所引佛教文獻皆出自“CBETA 電子佛典2016”。出處用符號、數(shù)字表示?!癟”代表《大正新修大藏經(jīng)》,“X”代表《卍新纂大日本續(xù)藏經(jīng)》。數(shù)字依次表示冊數(shù)、頁碼。a、b、c 分別表示上欄、中欄、下欄。參見:大正新修大藏經(jīng)刊行會.大正新修大藏經(jīng)[M].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92。河村照孝.卍新纂大日本續(xù)藏經(jīng)[M].東京:株式會社國書刊行會,1975—1989。)其中“钖杖”明顯當為“錫杖”?!稄V雅疏證·釋器·赤銅謂之钖》:“據(jù)傳云:‘有金鏤其钖’,則‘钖’非金名矣。此訓‘钖’為‘赤銅’,與毛、鄭異義,或本于三家與?‘钖’各本訛作‘錫’。惟影宋本、皇甫本不訛?!盵6]據(jù)此,“钖付”之“钖”當為“錫”。

        “錫”在佛經(jīng)內常作為修飾語出現(xiàn),表示材質,且多見于“錫杖”一詞③當然,亦有少數(shù)用例以單音詞“錫”表示“錫杖”,如梁慧皎撰《高僧傳》卷2:“時人咸謂己階圣果。以偽秦弘始中振錫入關?!保═50/333a)。如后漢竺大力共康孟詳譯《修行本起經(jīng)》卷1:“菩薩不受,唯取傘蓋錫杖、澡罐履屣、金銀錢各一千,還上本師?!保═03/461c)又如梁慧皎撰《高僧傳》卷9:“初虎殮,澄以生時錫杖及缽內棺中?!保═50/387a)“錫杖”之“杖”正與《經(jīng)律異相》的異文相印,因此“钖付”之“付”當為“杖”。

        其實,“钖付”之“付”為“杖”之形訛字。“杖”在佛典譯經(jīng)內常以“仗”代替,如后秦佛陀耶舍共竺佛念譯《長阿含經(jīng)》卷6:“千子具足,勇健雄猛,能伏怨敵,不用兵杖,自然太平。”(T01/39b)??庇浿赋觯骸罢?仗【宋】【元】【明】。”[7]39而“仗”與“付”字形相近,在文獻內有“仗”“付”相訛的用例,如《冊府元龜》卷719:“后劉湛、劉威等結黨,欲排廢尚書仆射殷景仁,演之雅仗正義,與湛等不同,湛因此讒之于義康。”[8]8290??庇浿赋觯骸罢?,原作‘付’,據(jù)宋本改?!盵8]8296“丈”“寸”字形相近,導致了“仗”“付”訛混。

        此外,《經(jīng)律異相》此處引自《菩薩從兜術天下經(jīng)》,現(xiàn)存姚秦涼州沙門竺佛念譯《菩薩從兜術天降神母胎說廣普經(jīng)》卷1 作:“二月八日夜半,躬自襞僧伽梨、欝多羅僧、安陀羅跋薩各三牒敷金棺里,襯身臥上腳腳相累。以缽錫杖手付阿難?!保═12/1015a)原經(jīng)即作“錫杖”,此亦證“钖付”當為“錫杖”。

        (二)自放/自于

        知是男子,自視其形,變成女人,慚愧郁毒,自放深山,遂不敢歸,經(jīng)踰數(shù)年。(卷13《阿那律端正或謂美女欲意往向自成女人十一》)[1]452

        “自放”,資福藏、磧砂藏、普寧藏、永樂南藏、徑山藏、清藏作“自于”。[1]453

        “自放深山”不誤。“自放”即“自我放逐”之意,與下文“遂不敢歸”對應。在佛教文獻內常見此類“自放”。如吳支謙譯《太子瑞應本起經(jīng)》卷1:“王曰:‘太子生多奇異、形相炳著,當君四天下,為轉輪圣王,四海颙颙,冀神寶至。何棄天位,自放山藪?必有異見,愿聞其志。’”(T03/476b)又如唐婆訶羅譯《方廣大莊嚴經(jīng)》卷6:“在家之時,端正婇女恒常娛樂恣于五欲,今者云何自放山林,獨行獨住?”(T03/577b)

        《經(jīng)律異相》此處內容引自吳康僧會譯《舊雜譬喻經(jīng)》卷2,對應文字為:“時獨行草中,有輕薄年少,見之謂是女人,邪性泆動欲干犯之,知是男子,自視其形變成女人,慚愧欝毒,自放深山,遂不敢歸,經(jīng)踰數(shù)年。”(T04/516c)所引原經(jīng)亦可證明“自放”不誤。

        雖然異文“于”有動詞義“在”“到”,似亦合文義,但在佛典“自于”用例中,絕大多數(shù)“于”為表示“在”義的介詞,如吳康僧會譯《六度集經(jīng)》卷2:“自于轅中挽車進道?!保═03/9a)若“于”為介詞,則《經(jīng)律異相》“自于深山”無謂語動詞,不合語法。因此,“于”(“於”)當為“放”之形訛字。“放”“于”(“於”)相訛在《經(jīng)律異相》諸版本內亦可見。如卷42《居士子大意求明月珠五》:“大意笑答之言:‘我自念前后受身,生死壞敗,積骨過放須彌山。其血流五河四海未足以喻。吾尚欲斷是生死之根本,但此小海何足不抒……’”[1]1383??庇浿赋觯骸啊拧?,七寺、興圣寺作‘于’?!盵1]1385又如卷12《女人高樓見佛化成男子出家利益七》:“于是龍施身住佛前報父母言:‘愿放舍我得作沙門?!薄胺拧痹谂d圣寺、資福藏兩本內作“若于”[1]422,原因在于,此處異文添加了人稱代詞“若”(“你們”義)后,又誤將“放”寫成了形訛字“于”。

        (三)任/住

        舍利弗于六十劫中行菩薩道,欲度布施河。時有一人來乞其眼,舍利弗言:“眼無所任,何以索之?”(卷14《舍利弗退大乘而向小道一》)[1]462

        “任”,金剛寺、興圣寺、磧砂藏、永樂南藏、徑山藏、清藏作“住”。[1]463

        “眼無所任”之“任”,確?!叭巍庇小笆褂谩绷x,如東晉瞿曇僧伽提婆譯《增壹阿含經(jīng)》卷46:“于是,放牛人亦不別其色,不解其相,應摩刷而不摩刷,不覆護瘡痍,不隨時放煙,不知良田茂草處,不知安隱之處,亦復不知渡牛處所,不知時宜,若牛時不留遺余,盡取之,是時諸大牛可任用者不隨時將護?!保═02/794a)“眼無所任”即“眼睛沒什么用處”,與語境吻合。此事亦見于唐道世撰《法苑珠林》卷81,對應文字為:“時有乞人來乞其眼。舍利弗言:‘眼無所任,何以索之?’”(T53/884a)“無所任”這一句式常見于佛教文獻。如劉宋慧簡譯《佛說貧窮老公經(jīng)》卷1:“沙門因言曰:‘我是貧凍沙門,羸瘦骨立,肉既腥臊,不中噉也??债斠姎?,而無所任?!保═17/743a)又如失譯《佛說佛名經(jīng)》卷23:“將徒引眾游于人間,或受國王信施供養(yǎng),內心吾我亦如山海。猶如枯木但有其皮,中心腐爛,無所任用?!保═14/279b)

        異文“住”的語義則與此處句義不洽,其當為“任”之形訛字?!白 薄叭巍庇灮斓睦釉凇督?jīng)律異相》異文中多見。如卷44《舅甥共盜甥黠慧后得王女為妻十二》:“抱兒終日,甥為餅師住餅爐下?!盵1]1448??庇浿赋觯骸啊 ?,金剛寺作‘任’?!盵1]1451又如卷48《烏王甘蔗所領四烏使至沙竭國一》:“四烏應募:‘吾等堪任,不惜身命當辦此事?!盵1]1641??庇浿赋觯骸啊叭巍?,七寺作‘德住’。”[1]1642因為構件“主”“壬”字形相似,故以其為構件的“住”“任”亦發(fā)生了訛混?!督?jīng)律異相》此處所引原經(jīng)的對應內容亦產(chǎn)生了異文“住”,即后秦鳩摩羅什譯《大智度論》卷12“眼無所任,何以索之?”(T25/145a)《大正藏》校勘記指出:“任=住【元】【明】【石】?!盵9]

        (四)誡勅/試勅

        占師曰:“是為人蟒難可別知。誡勅國中有新生小兒悉皆送來,以一空罌使眾兒唾中,中有一兒唾即成火焰,當知此兒正是人蟒?!保ň?4《舍利弗化人蟒令生天上五》)[1]470

        “誡勅”,中華藏作“試勅”;資福藏、磧砂藏、普寧藏、永樂南藏、徑山藏、清藏作“試勅”。[1]471

        此處引自《眾經(jīng)撰雜譬喻》卷2,對應文字作:“知占師曰:‘是為人毒難可別知,試勅國中新生小兒皆送來,以一空罌使兒唾中?!保═04/541a)《說文·言部》:“試,用也。從言式聲?!队輹吩唬骸髟囈怨??!盵10]47“試”的各類語義似與《經(jīng)律異相》語境不合。就語境而言,此處描寫“占師”建議國王“誡勅國中有新生小兒悉皆送來”,囿于國王的身份,似不當用“試”。況且,在佛教文獻內未見“試勅”用例。

        《說文·言部》:“誡,敕也。從言戒聲。”[10]47《大廣益會玉篇·言部》:“誡,居拜切。警也。命也。告也?!盵11]可見,“敕”“誡”語義相近,皆有“告”義。兩者在佛教文獻中常見。如《師子月佛本生經(jīng)》卷1:“王聞此語,嫌諸釋子,即敕長者迦蘭陀曰:‘此諸釋子多聚獼猴,在卿園中為作何等?如來知不?’”(T03/444a)又如吳康僧會譯《六度集經(jīng)》卷2:“母故掘蔭其埳容人,二兒入中以柴覆上,自相誡曰:‘父呼無應也?!保═03/9c)因此,“誡敕”當為同義復詞,有“告訴”之意。該詞在佛教文獻內常見。東晉瞿曇僧伽提婆譯《增壹阿含經(jīng)》卷48:“大天王答諸小王曰:‘汝等欲承我教者,各還本國以十善教民,勿行枉橫?!]勅已訖,輪即于海上,回轉乘云而行?!保═02/807a)姚秦竺佛念譯《出曜經(jīng)》卷14:“菩薩鹿王即召千鹿懇切誡勅:‘汝等各各勿懷懈慢,亦莫侵王秋苗谷食?!保═04/685c)蕭齊求那毘地譯《百喻經(jīng)》卷3:“昔摩羅國有一剎利,得病極重,必知定死,誡勅二子:‘我死之后善分財物?!保═04/551b)“誡敕”亦可逆序作“勅誡”,如元魏般若流支譯《毘耶娑問經(jīng)》卷1:“彼時如是勅誡諸人,作所應作:‘若有大力、有無量力,無常軍眾來逼身城,速著施鉀、速取智刀,慚愧機關安置相應,護持實戒,如是正住?!保═12/226c)

        綜上所述,《經(jīng)律異相》處當作“誡勅”,異文以及原經(jīng)之“試”當為形訛字。“誡”“試”因為字形相近,故而常常訛混。如后秦佛陀耶舍共竺佛念譯《長阿含經(jīng)》卷6:“又當以法誨諸婇女,又當以法護視教誡諸王子、大臣、群寮、百官及諸人民、沙門、婆羅門,下至禽獸,皆當護視?!保═01/39c)《大正藏》校勘記指出:“誡=試【圣】?!盵7]39又如劉宋求那跋陀羅譯《雜阿含經(jīng)》卷24:“今庵羅女來,是故誡汝?!保═02/174a)《大正藏》??庇浿赋觯骸罢]=試【宋】?!盵12]《經(jīng)律異相》的異文可補充“誡”與“試”、“戒”與“式”訛混的用例。

        (五)說/設

        說大檀施,隨眾所須盡給與之。并復告下八萬四千諸小國土,悉令開藏給施,一切眾臣如教。即豎金幢,擊于金鼓,廣布宣令,騰王慈詔,遠近內外,咸令聞知。(卷14《舍利弗先佛涅槃八》)[1]479

        “說”,金剛寺作“設”。[1]483

        “檀施”在早期佛教文獻內為“布施;施舍”義,下文“悉令開藏給施”亦可證明這一點。該詞在佛教文獻中的用例頗多。北涼曇無讖譯《大方廣三戒經(jīng)》卷1:“迦葉!爾時禁制悉皆毀壞,聞是等經(jīng),便生輕毀,本所持戒,本行檀施,生于歡喜,發(fā)菩提心;后聞是經(jīng)而毀謗之。”(T11/690c)梁釋慧皎撰《高僧傳》卷7:“詮性好檀施,周贍貧乏。清確自守,居無縑幣?!保═50/369c)唐般若譯《大乘本生心地觀經(jīng)》卷1:“乃至未來一切諸佛出現(xiàn)世間,如是諸王以本愿力,常行檀施,饒益有情,隨宜善入諸方便門,雖作國王不貪世樂,厭離生死修解脫因,勤求佛道愛樂大乘,化利群生不著諸相,紹三寶種使不斷絕。”(T03/292c)唐義凈譯《根本說一切有部毘奈耶藥事》卷11:“次至金升城,告阿難陀曰:‘于此城中,菩薩昔時為檀施會,以升量金奉施乞者,是故此城世號金升?!保═24/51c)

        若“檀施”為“布施;施舍”義,則“說大檀施”語義難解。此處引自元魏慧覺等譯《賢愚經(jīng)》卷6,對應文字為:“作是念已,告諸群臣:‘今我欲出珍寶妙藏置諸城門,及著市中,設大檀施,隨其眾生一切所須,盡給與之?!保═04/388c)原經(jīng)作“設大檀施”,與金剛寺本的異文相同,而且“設大檀施”與上引諸例內的“行檀施”語義相同?!霸O大檀施”即“開展施舍活動”,也與《經(jīng)律異相》句中的“隨眾所須盡給與之”“悉令開藏給施”相印。

        綜上,金剛寺本提供了唯一正確的文字,此處當據(jù)之校改為“設”,他本的“說”當為形訛字。“設”“說”相訛的例子在文獻內常見。《法苑珠林校注》卷5:“韶就座談說,少時便起,送別者令歸。”[13]149??庇浿赋觯骸啊f’字原作‘設’,據(jù)《高麗藏》本、《磧砂藏》本、《南藏》本、《嘉興藏》本改?!盵13]149《法苑珠林校注》卷82:“若言他持去,此言復不可。設自得無過,不應作妄語?!盵13]2379校勘記指出:“‘設’字原作‘說’,據(jù)《高麗藏》本改?!盵13]2379

        二、因字形整體相似而訛混

        在上文討論的類別中,兩個形訛字有共同的構件,是因另一構件形近而訛混。有時兩個漢字沒有共同構件,但字形的整體輪廓(或造字結構)相似,這也會導致文字訛混。

        (一)脊屬/眷屬

        三阿難來山開,彌勒與九十六千萬弟子來此取迦葉身以示脊屬,令悉學我持戒功德。(卷13《迦葉結法藏竟入雞足山待彌勒佛四》)[1]442

        “脊屬”,七寺作“眷屬”。[1]443

        “脊屬”在《大正藏》中無異文。不過,在“CBETA 電子佛典”中,此處的“脊屬”被標作“[脊>眷]屬”(T53/65c)①《大正藏》作“脊屬”。參見:大正新修大藏經(jīng)刊行會.大正新修大藏經(jīng):第53 冊[M].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92:65。,可見,整理者亦認為“脊屬”似應作“眷屬”,只不過沒有版本依據(jù),故未直接改動。

        “脊屬”誤,“眷屬”是,七寺本提供了唯一正確的文字。此處引自梁僧伽婆羅譯《阿育王經(jīng)》卷7,對應文字為:“阿難答言:‘莫燒莫燒,此身神力所持。乃至正覺彌勒佛九十六千萬弟子圍繞來至此處,取迦葉身現(xiàn)諸弟子?!保═50/154a)唐棲復集《法華經(jīng)玄贊要集》卷9 引作:“彌勒佛將九十六萬弟子來取迦葉身,以示眾人。”(X34/371b)從兩經(jīng)的“諸弟子”“眾人”來看,“脊屬”處當表示多人,而“脊屬”不能表達此義?!熬鞂佟庇小坝H屬”義,如隋那連提耶舍譯《大方等大集經(jīng)》卷41:“時戒依止大魔軍主,將領眷屬在于閻浮地上游行。”(T13/272b)此義符合《經(jīng)律異相》語境?!凹箤佟痹凇洞笳亍分袃H有2 例,除《經(jīng)律異相》外,《法華經(jīng)玄贊要集》卷20 還有1 例:“二耎而非善。是凡夫緣妻兒脊屬,雖有悲慜心,無于世加行善意?!保╔34/646c)從語境來看,《法華經(jīng)玄贊要集》的“脊屬”亦當為“眷屬”之訛。

        綜上所述,“脊”“眷”字形輪廓相似,故而訛混,“脊”當為后者的形訛字。在文獻內還有兩者相訛的其他用例,如《冊府元龜》卷898:“吾荷國恩,年宦已極。啟足歸全,無所復恨。竟不得陪玉鑾于岱宗,預金泥于梁甫。眷眷光景,其在斯乎!”[8]10433??庇浿赋觯骸啊炀臁鳌辜埂?,據(jù)宋本改?!盵8]10436

        (二)尊者/尊首

        郁鞞羅婆界有梵志名鞞羅迦葉,將五百螺髻梵志,已為尊者,鴦伽摩竭國皆稱為羅漢。(卷13《郁鞞羅那提伽耶三迦葉受佛化悟道八》)[1]449

        “尊者”,資福藏、磧砂藏、普寧藏、永樂南藏、徑山藏、清藏作“尊首”。[1]449

        “尊者”當作“尊首”。丁福?!斗饘W大辭典》指出:“(術語)梵語阿梨耶ārya,譯作圣者、尊者。謂智德具尊者,羅漢之尊稱?!顿Y持記》下三曰:‘尊者,臘高德重,為人所尊。’《行事鈔》下三曰:‘下座稱上座為尊者,上座稱下座為慧命?!雹賲⒁姡憾「1?佛學大辭典[M].臺北:華藏凈宗學會,2012:2214。佛經(jīng)用例亦可說明該詞詞義,如東晉瞿曇僧伽提婆譯《中阿含經(jīng)》卷6:“瞿尼師比丘為少緣故,至王舍城,是時尊者舍梨子與比丘眾俱,中食已后,因小事故,集在講堂?!保═01/454c)當然,“尊者”亦可指“地位或輩分高的人”,但在佛教文獻內少見,如東晉瞿曇僧伽提婆譯《中阿含經(jīng)》卷17:“于是,梵志國師告長壽博士:‘汝從今日可依我住,當相供給。’長壽博士白曰:‘尊者!我有一妻,當如之何?’”(T01/533b)在以上二義中,“尊者”皆不強調唯一性,符合條件者皆可被稱為“尊者”。

        不過,從《經(jīng)律異相》此處語境來看,“將五百螺髻梵志,已為尊者”明顯強調“鞞羅迦葉”排位第一。此處引自姚秦佛陀耶舍共竺佛念等譯《四分律》卷32,對應文字作:“爾時世尊游欝鞞羅。時欝鞞羅婆界有梵志,名欝鞞羅迦葉,于彼住止。將五百螺髻梵志,為最尊長師首,鴦伽摩竭國中,皆稱為阿羅漢。”(T22/793b)“師首”二字亦強調排位第一。異文“尊首”即“尊者/長之首”的縮略,強調排序第一,符合《經(jīng)律異相》語境?!白鹗住庇诜鸾涛墨I內習見,如唐義凈譯《根本說一切有部毘奈耶》卷34:“諸人既見共生希有,云:‘是天神之所加護,我等今者宜可同心請為尊首?!保═23/813b)

        綜上所述,此處當作“尊首”,“尊者”之“者”當為“首”之形訛字?!笆住薄罢摺毙斡灥睦釉诠盼墨I內常見。如《通典·禮九·吉禮八·時享》:“次乃升牲首于室中,置于北墉下。尊首尚氣?!盵14]1376校勘記指出:“尊首尚氣,‘首’原訛‘者’,據(jù)北宋本、傅校本、明抄本、明刻本、王吳本改?!盵14]1389又如《續(xù)高僧傳》卷第二十一:“入夜有異天仙星布前后,高談廣述,乍隱乍顯,合寺聞見,或見佛像來入房者?!盵15]786??庇浿赋觯骸罢撸涸鳌住?,據(jù)《永樂北藏》、《乾隆藏》校改?!盵15]786

        (三)戒莫/戒貧/戒賢

        王有五百太子,最大太子,名曰尸羅跋陀(梁言“戒莫”)。(卷14《舍利弗先佛涅槃八》)[1]479

        “尸羅跋陀”,金剛寺作“尸羅跋陀戒賢”。[1]483

        “戒莫”,七寺作“戒貧”;金剛寺作“成并”;興圣寺、資福藏、磧砂藏、普寧藏、永樂南藏、徑山藏、清藏作“戒賢”。[1]483

        “戒莫”當從興圣寺諸本作“戒賢”。此處引自元魏慧覺等譯《賢愚經(jīng)》卷6,對應文字為:“王有五百太子,其最大者太子,名曰尸羅跋陀(晉言戒賢)?!保═04/388b)“尸羅跋陀”“戒賢”當分別為同一詞的音譯與意譯。兩者的對應關系在其他佛教文獻內多有記錄。唐澄觀述《大方廣佛華嚴經(jīng)隨疏演義鈔》卷46:“第一夫人名須摩檀(晉言華施)。一萬大臣,其第一者名摩訶旃陀(晉言大月)。有五百太子,大者曰尸羅跋陀(晉言戒賢)。”(T36/355a)唐慧立本、釋彥悰箋《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卷10:“到中天竺那爛陀寺,逢大法師名尸羅跋陀,此曰戒賢?!保═50/278c)唐玄奘譯、辯機撰《大唐西域記》卷8:“德慧伽藍西南二十余里,至孤山,有伽藍,尸羅跋陀羅(唐言戒賢)論師論義得勝,舍邑建焉?!保═51/914c)

        相反,在佛教文獻中未見“戒貧”“戒莫”這一人名。雖然金剛寺本作“成并”,但“尸羅跋陀”處作“尸羅跋陀戒賢”,可能在抄寫時“戒賢”二字的位置有誤。“莫”與“貧”當為“賢”之形訛字。文獻內還有“賢”與“貧”相訛的其他例子,如《全敦煌詩》第4 冊元希聲《贈皇甫侍御赴都八首》其四:“刺邪矯枉,非賢勿居?!盵16]1628??庇浿赋觯骸百t,伯本(引者按:伯3771)原作‘貧’;據(jù)重出詩改?!盵16]1629而“莫”與“賢”的字形輪廓相似,在俗寫中更為相似,如“賢”可寫作“”“”[17]447,“莫”可作“”“”[17]280。不過,我們暫未發(fā)現(xiàn)“賢”“莫”訛混的其他用例,兩者相訛可能是偶發(fā)現(xiàn)象。《經(jīng)律異相》此處“賢”“莫”訛混的異文可補充兩者相訛的用例。

        (四)瓦蓮華/凡蓮華

        復有十八諸小冰山,寒冰山間如瓦蓮華,高十八由旬。上有冰輪,縱廣正等十二由旬,如天雨雹從空而下。(卷50《十八小地獄各有十八獄圍繞阿鼻二》)[1]1708

        “瓦蓮華”,金剛寺、興圣寺作“凡蓮華”。[1]1715

        “瓦蓮華”當作“凡蓮華”。此處引自東晉佛陀跋陀羅譯《佛說觀佛三昧海經(jīng)》卷5,對應文字為:“復有十八諸小氷山,如頗梨色。此等寒氷滿氷山間,如凡蓮華,高十八由旬。上有氷輪,縱廣正等十二由旬,如天雨雹從空而下?!保═15/670a)“瓦蓮花”語義難解,且不見于文獻?!胺采徎ā碑斨浮捌匠5纳徎ā?。明錢謙益鈔《楞嚴經(jīng)疏解蒙鈔》卷8 提到:“《經(jīng)律異相》十八寒地獄者:八方氷山,山十八鬲。復有十八諸小氷山,寒氷山間,如瓦蓮華,高十八由旬。上有氷輪,縱廣正等十二由旬,如天雨雹從空而下?!保╔13/753b)可見,明人所見《經(jīng)律異相》的文字亦訛?!巴摺薄胺病弊中蜗嗨疲食S灮?,如《隋書·宇文愷傳》:“柱下以樟木為跗,長丈余,闊四尺許,兩兩相并。凡安數(shù)重?!毙?庇浿赋觯骸啊病鳌摺?,據(jù)《北史》本傳、《冊府》五八四改?!盵18]學界對“瓦”“凡”訛混的現(xiàn)象亦有研究,如張涌泉指出:“‘瓦’字俗書作‘’(見《五經(jīng)文字》),又或變體作‘凡’‘幾’等形,故‘’字俗書或作‘’,略帶草體則又書作‘’……”[19]曾良也曾指出“瓦”“凡”訛混的現(xiàn)象[20]。

        三、結 語

        因為漢字中有大量字形相近的字,所以不同時代抄刻的《經(jīng)律異相》產(chǎn)生了大量形訛字。這些形訛字,有時見于最常使用的《大正藏》版《經(jīng)律異相》,有時見于其他版本,不論見于哪一版本的《經(jīng)律異相》,都對整理、解讀此書產(chǎn)生了阻礙。對此書中的形訛字異文進行梳理、分析,然后判定正字,便可以在正確的字詞基礎上,進一步理解《經(jīng)律異相》的文意。

        《經(jīng)律異相》中的形訛字異文主要分為構件相似的形訛字異文與字形輪廓相似的形訛字異文。在前一類異文中,異文中的字往往有較為相似的構件,如“放”與“于”(“於”)的左側構件相同,右側構件相似,因而兩個整字訛混;在第二類異文中,異文中的字往往輪廓相似,如“者”“首”輪廓相似,因而兩字訛混。漢字訛混的現(xiàn)象并不僅局限于《經(jīng)律異相》,還見于其他傳世古籍。一方面,其他古籍中的字形訛混用例可以補充證明《經(jīng)律異相》中的某些異文為形訛字;另一方面,《經(jīng)律異相》異文中的形訛字可以補充、豐富古籍中文字訛混的通例,為撰寫字詞關系史提供可靠的例證。

        亚洲乱码中文字幕视频| 欧美日韩国产综合aⅴ| 人妻少妇精品无码专区app| 午夜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观看| 一边摸一边做爽的视频17国产| 日韩国产成人无码av毛片蜜柚| 久久中文字幕乱码免费| AV中文字幕在线视| 按摩偷拍一区二区三区| 一区二区在线观看视频高清| 亚洲av无码乱码国产麻豆 | 开心五月激情五月天天五月五月天 | 天天躁夜夜躁狠狠躁2021a2| 风流老熟女一区二区三区| 日本乱子人伦在线视频| 欧美精品AⅤ在线视频| 免费福利视频二区三区| 亚洲国产精品激情综合色婷婷|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精品免费av| 影音先锋中文字幕无码资源站 | 国产高清国内精品福利99久久| 中文字幕二区三区在线| 谷原希美中文字幕在线| 国产精品久久国产精品99 gif| 被黑人猛躁10次高潮视频| 欧美v亚洲v日韩v最新在线| 在线观看av中文字幕不卡| 亚洲国产另类久久久精品小说| 一本久久a久久精品综合| 日本一区二区三区四区啪啪啪| 无码av中文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成人av性色在线影院色戒 | 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网站| 亚洲综合天堂一二三区| 亚洲乱码中文字幕综合久久| 国产精品爽爽久久久久久竹菊| 日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性色| 无码片久久久天堂中文字幕| 毛片av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 日本一区二区不卡二区| 人成午夜大片免费视频77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