店長
在影片《健聽女孩》的開頭,一片黑暗中,我們聽見一陣陣海浪聲,隨后畫面亮起,顯現(xiàn)出如躍動音符般奔涌的海浪。一個女孩的歌聲傳來,鋪展在泛著銀光的海面上。攝影機將鏡頭拉近至波浪中心的漁船,船上一片歡樂氛圍。唱歌的女孩叫露比,正一邊伴著音響放聲高歌,一邊和父親、哥哥一起熟練地進行捕魚工作。直到漁船靠岸,背景音樂伴隨露比的離船戛然而止,《健聽女孩》聲效設(shè)計上的玄機才展露出來—露比是三人中唯一聽力正常的人,也是這個聽障家庭與有聲世界之間唯一的橋梁。
《健聽女孩》翻拍自法國電影《貝利葉一家》,改編過程中,導演兼編劇夏安·海德在保留原作完整劇情線的基礎(chǔ)上,將原本發(fā)生在法國鄉(xiāng)村農(nóng)場的故事移用到美國格羅斯特的一戶漁民家庭,借助輕快的配樂和柔和的色調(diào),將整部影片處理得更偏向美式青春片、家庭片風格。改編有許多巧妙之處,比如讓全家人在飯桌上跟哥哥里歐一起刷交友軟件,既展現(xiàn)了一家人團結(jié)有趣的日常,又符合當下的文化背景;將發(fā)掘露比歌唱才能的音樂老師設(shè)計成一位直爽的墨西哥裔藝術(shù)家,增加了影片的喜劇效果;女主角露比的心動對象由原來的書卷氣男孩變成一位吉他少年,這段青澀的初戀情節(jié)也因此更具明亮的青春氣息……在這些改編之中,有一處非常有趣的細節(jié)。當露比在合唱團面試時因為膽怯而不敢開口唱歌,老師鼓勵她說:“很多人有著美麗的聲音,卻無話可說?!边@句富有深意的臺詞或許可以視作《健聽女孩》的文眼:在表達中,最重要的從來不是方式,而是內(nèi)容,以及其間蘊含的情感。
《健聽女孩》是一部關(guān)于“表達”的電影。當影片進入第三幕,個人前途與家庭利益之間的矛盾全面爆發(fā),《健聽女孩》用數(shù)場感人至深的“無聲告白”,在露比和家人之間建起傳遞愛意的橋梁。
第一場“無聲告白”是母親向露比袒露心聲的片段。當露比問母親“你是否有過希望我跟你一樣的想法”,母親誠實地表示,露比出生時她曾祈禱露比和她一樣有聽力障礙,因為她擔心正常的露比會和她不親近。這樣的坦誠反而拉近了母女之間的距離,身體條件上的客觀差異并不妨礙母親向露比表達愛和關(guān)心。
接著,是哥哥里歐對露比的警示。爭吵中,哥哥不客氣地指出露比對家人的過度保護以及整個家庭對她的不合理依賴:“你害怕我們看起來很蠢,但應(yīng)該是那些聽力正常的人來摸索怎么跟有聽力障礙的人相處。我們沒有你想的那么無助?!边@段對話補全了電影對于聽障人士如何融入社會的思考,也展現(xiàn)出里歐—這個和露比一樣獨立、有尊嚴的個體如何完成個人成長,從妹妹肩上接過家庭責任的重擔。
全片最動人的一場“無聲告白”,發(fā)生在父親試圖理解音樂為何物時。在合唱團的匯報演出上,導演用一段長達一分鐘的靜默鏡頭將觀眾帶入聽障人士的世界。一襲紅裙的女孩正在臺上表演二重唱,但臺下,她的家人什么也聽不見,只能茫然地環(huán)顧四周,盯著其他觀眾的臉,借助他們的反應(yīng)和淚水間接欣賞露比的表演。夜空下,回到家中的父親請求露比再為他演唱一次。他將手放在女兒的聲帶上,用自己的方式去努力理解音樂,感知女兒的夢想、天賦和才華。
影片最后,在伯克利音樂學院的面試現(xiàn)場,收獲了尊重和理解的露比也向她最愛的家人們“講”出心聲。在《貝利葉一家》的片尾,主角面試時演唱的歌曲叫《遠走高飛》,歌詞描述了子女長大成人、離開父母遠行時的堅定和不舍;而在《健聽女孩》里,露比最終選擇表演瓊尼·米歇爾的《兩個角度》。這本是一首和她年紀不符的苦情歌,但當露比仰望著觀眾席上的親人,將歌詞一字一句轉(zhuǎn)譯成手語傳遞給他們時,這首歌就成了露比對家人最真摯、最深切的告白和告別。
借著《兩個角度》的歌詞,露比唱道:“我對愛一無所知。”當露比坦誠自己從懂事起便有著隨時隨地為家人擔當聽譯員的委屈,當父母和哥哥為了露比走出舒適圈、拓展新事業(yè)、結(jié)交新朋友時,他們對于愛的理解都產(chǎn)生了變化。家人之間最好的愛從來不是默默付出和粉飾太平,承認彼此“對愛一無所知”,反而為成長和愛的充盈留出了更多空間。
回到影片標題,《健聽女孩》的英文片名“CODA”有兩層深意。一方面,CODA指代露比在醫(yī)學意義上的身份,即聽障父母的孩子(child of deaf adults);而另一方面,CODA也是音樂術(shù)語中的尾音,在五線譜上標示一個樂章的結(jié)束。《健聽女孩》所展現(xiàn)的正是這樣一個人生節(jié)點的尾音,露比的少女時代是一曲和親人們共同演繹的美妙“四重奏”,而她人生的下一個華彩樂章,將會在家人們的愛與支持下繼續(xù)譜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