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聞善言天者,必質之于人;善論人者,必質之于天?!泵珴蓶|在《體育之研究》一文中提出的強弱之論,是觀察所得的體魄強弱變化規(guī)律,亦是冷眼所察的世間運轉之道;是在鼓勵青年強健其體魄,亦在振奮民族的精神。青年的毛澤東凝合了道家的冷眼看道與儒家的入世奮斗,理智而不冷漠,熱血而不莽撞,以儒道精神為引,勵中華民族之自強。
至強轉為至弱,至弱可以進而為強,強濫用則弱,弱漸增而強,這是事物運轉的客觀規(guī)律。毛澤東敏銳地發(fā)現(xiàn)了這一規(guī)律,俯瞰全局,所掌握的正是道家之精髓。知道而循之,方不至于歧途,甚至可以事半功倍。羅斯福依照凱恩斯提出的政府調控的宏觀經濟學規(guī)律,使美國成功度過經濟危機,由衰而盛;中國共產黨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在不斷探索社會主義社會發(fā)展規(guī)律的基礎上,有了一次次偉大勝利,由弱而強;而在自然規(guī)律里的橫沖直撞,則招致了一次次生態(tài)系統(tǒng)的崩潰。道家如一位智者,引領青年擁有俯瞰天下的氣魄,明晰強弱轉化的客觀規(guī)律,指明奮斗與前進的方向,避免誤入歧途的徒勞。
強與弱的消長遵循客觀的規(guī)律,取決于個人的努力。毛澤東所倡導的勤自鍛煉也正是儒家堅持腳踏實地、奮斗不止的態(tài)度。這種積極的入世態(tài)度,是中華士子幾千年來的精神支柱,是中華民族一次次衰而復盛的精神動力。千年來士子們信奉“修齊治平”的道路,正是因為儒家為他們指明:每個人無論先天的強弱,都可以通過修煉自身,一步步強大,“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齊,家齊而后國治,國治而后天下平”。相反,“玉不琢,不成器”,哪怕是天生麗質的佳玉,不經雕琢,也難成大器。天生的強弱差異并不重要,“人定勝天”的儒家篤信人力的偉大;苦心勞骨,增益不能,然后方可承接大任——強者是奮斗的強者。
今日之青年處今日之中國,立于今日之世界?!吧鴱娬卟槐刈韵?,生而弱者不必自卑”,今日之青年,在如今風云變幻的世界里,當凝合道家與儒家之精粹,既擁有道家高屋建瓴的眼光,氣魄宏大,俯瞰世界;又堅守儒家百折不撓的勇氣,奮斗不息,自強以進。少年智則國智,少年自強不息,則國自強不息。中華民族也將因此強健勇毅:合聚儒道之精粹,少年當自強,中華精神揚。
【點評】作文切合題意,能夠準確把握題目中的強弱之辯進行論述,將強弱之變與中華民族傳統(tǒng)的儒道文化結合,視角獨特,令人耳目一新。文章語言簡練優(yōu)美,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和文學功底,若能進一步結合材料的時代背景展開論述更佳。(華南師范大學文學院" 張瓏樺)
(通訊員:尹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