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風雨飄搖的抗戰(zhàn)年代,廖承志創(chuàng)辦了八路軍駐香港辦事處。辦事處的成立有力地支援和策應了內地的抗戰(zhàn)大局,為黨的抗戰(zhàn)工作添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而廖承志作為籌劃成立辦事處的主角,更是為鞏固和發(fā)展愛國統一戰(zhàn)線做出了杰出貢獻。
非常時期" 中共在港戰(zhàn)略部署
在中國面臨生死存亡的關鍵時刻,各地沿海口岸相繼被日軍占領,香港成了為數不多的可供對外聯系的渠道。在此形勢下,黨中央決定加強在香港的工作,一來可以向海外宣傳中國的抗日戰(zhàn)爭和中共的抗日主張;二來可以爭取國際社會對八路軍、新四軍的援助,并團結海外一切抗日力量。
香港工作無疑舉足輕重,選誰掛帥便成為黨中央謹慎思量的問題。
所謂“千軍易得,一將難求”。這時,周恩來想到了一個絕佳人選,并把他推薦給了毛澤東。這個人,就是廖承志。
廖承志,1908年出生于日本東京,他的父親廖仲愷和母親何香凝,是國民黨的著名元老,也是共產黨的親密戰(zhàn)友。作為“名門之后”,他自小受到民主革命的熏陶,在學生時代就接受馬克思主義的洗禮。他于1925年加入國民黨,于1927年“四一二”政變后脫離國民黨,后于1928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受黨委派,他曾先后赴德國、荷蘭、比利時、蘇聯等國主持相關工作,擁有廣泛的海外關系,是“中國為數不多的有廣泛國外生活經驗的領導人”,具有主持海外統戰(zhàn)工作的諸多優(yōu)勢。
1937年10月,毛澤東把廖承志請到了自己居住的窯洞,并委派給他一項重要的任務——前往香港開設八路軍辦事處。
然而,當時香港受英國殖民統治,政治社會環(huán)境錯綜復雜,英國對日本發(fā)動的侵華戰(zhàn)爭也始終是“事不關己,高高掛起”,開設辦事處談何容易?
對此,廖承志自然心知肚明,但事關民族存亡大計,他毫不猶豫、義無反顧地接下了這個神圣又艱巨的任務。
為推進工作,在廖承志抵達香港前,周恩來就未雨綢繆,特意面晤英國駐華大使卡爾,提出在香港設立八路軍辦事處等事宜,最終以不公開掛牌、秘密運作以保持英國的中立國地位為條件,得到港英當局應允。他還特別委托卡爾轉告港督羅富國對辦事處予以關照。
但即便有了一層“保護傘”,臨危受命的廖承志還是不敢大意。他謹記周恩來關于秘密籌建辦事處的囑咐,到香港后悄然有序地推進各項籌備工作。
精干團隊" 凝心聚力統戰(zhàn)工作
首先是領導班子搭建。黨中央雖已選定廖承志掛帥,但還需要挑選強將充實統戰(zhàn)工作的左膀右臂。
經過一番深思熟慮,黨中央最終敲定了潘漢年和連貫做廖承志的副手。潘漢年長期戰(zhàn)斗在“十里洋場”的大上海,具有豐富的統戰(zhàn)工作經驗,是公認的“統戰(zhàn)專家”和杰出的地下工作領導人。連貫曾在香港擔任全國各界救國聯合會華南區(qū)總部秘書,并任中共南方工委委員。選此二人聯袂廖承志組成領導班子負責海外統戰(zhàn)事務,足以見得黨中央對香港工作的高度重視。
有了“強將”,也要有“精兵”。要在香港特殊的時局下,隱藏身份開展面向海外的統戰(zhàn)工作,對工作人員的經驗和素質都是一番考驗,因此辦事處的工作人員也需經過精挑細選。至于來源,一來可以通過中共中央有關部門派遣支援,二來可以根據工作需要由地方黨組織選調而來。
經廣泛選拔,辦事處順利組建起一支“專業(yè)化、多元化”的精干隊伍。李默農、梁上苑、潘柱、張唯一、喬冠華、羅理實等20多位得力干將,先后以各種合法身份和社會關系為掩護在辦事處工作。
辦事處的選址也別有講究,既要方便“做生意”,又要低調保安全。
經仔細權衡,廖承志、潘漢年最后選定了位于香港中環(huán)皇后大道中18號二樓的一間大房子。中環(huán)是香港的心臟地帶,不僅是香港的商業(yè)、金融中心,也是香港的政治中心、外國領事館聚集區(qū),地理位置得天獨厚,水路交通四通八達。辦事處設在此地,門口懸掛“粵華公司”橫匾,對外聲稱經營中國茶葉,既方便與各界友人晤面,又利于以經商為由掩人耳目。
為便于工作,辦事處房間特地用屏風隔開,分成內外兩室,外間為工作人員辦公區(qū),里間為會客室。如此布置,外間人員可以邊工作邊“放哨”,會客室則用來會見海外僑領、華僑或港澳社團代表、國際友人等各界可團結的力量。
1938年1月,經過廖承志、潘漢年等人近一個月的精心籌備,八路軍駐香港辦事處正式成立,廖承志任主任,潘漢年參與領導,連貫負責處理日常事務。
翻閱連貫撰寫的《回憶八路軍駐香港辦事處》[載《廣東黨史資料(第十八輯)》,廣東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我們可以讀到其中一段有關辦事處日常工作的記載:
辦事處下面分設交通、聯絡(包括電臺)、宣傳、僑務等部門,根據各自工作的特點和需要,分別在香港—九龍的其他地點建立自己的工作點。他們是完全按照秘密工作的要求來進行工作的。工作人員必須嚴格遵守保密的規(guī)定辦事,以保障工作的順利進行。他們是不能隨便到辦事處來的。作為辦事處日常工作的負責人,我主要是通過地下交通,同這些部門的人員和工作點保持最緊密的聯系。
此后,八路軍駐香港辦事處在廖承志的主持下,充分利用香港特殊的政治地位和地理環(huán)境,代表黨中央承擔海外統戰(zhàn)工作,為八路軍、新四軍籌集資金和物資,后又相繼推動成立眾多華僑回鄉(xiāng)服務團、領導香港抗戰(zhàn)文化運動、組織文化名人的秘密大營救等,有力地支援了全國抗戰(zhàn),將黨和人民賦予的重要統戰(zhàn)工作做到了極致。
參考文獻
1.中共廣東省委黨史研究室:《廣東黨史資料(第十八輯)》,廣東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2.周云、尚偉:《抗戰(zhàn)風雨中的八路軍駐香港辦事處》,《學習時報》,2019年9月30日。
3.朱衛(wèi)國:《毛澤東布置任務 廖承志在香港籌建八路軍辦事處》,《人民政協報》,2008年12月11日。
4.李軍曉:《八路軍駐香港辦事處述略》,《抗日戰(zhàn)爭研究》1997年第3期。
5.楊漢卿:《八路軍駐香港辦事處的統戰(zhàn)工作》,《廣東黨史》2005年第6期。
6.莫振山:《廖承志與華南的抗日救亡工作》,《暨南學報》1989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