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時節(jié),我來到了鄢陵,一個美麗的名字,更是一個美麗的地方。
有那么一個所在,總是會出現(xiàn)在我的夢里,浮現(xiàn)在我的記憶中,叫我如何也放不下。那所叫唐韻的園子,是唐韻、宋韻,還是兩千年前的古國之韻?透過那些古樸典雅、神秘莫測的書齋雅居,我好像觸摸到了《詩經(jīng)》之韻,聽到了唐詩宋詞在絲竹之聲中的吟誦。
行走在唐韻這個現(xiàn)代觀光園,恍若隔世。亭臺樓閣、小橋流水,青草郁郁、樹木蔥籠,忽而是林間小道,忽而是花池滿目。讓靈魂脫離身體,漫游在這個仙境閬苑,也許會是另一個世界。
門口那片染井吉野櫻,四月間定是肆意怒放,粉嫩的花瓣站滿樹枝,微風(fēng)吹過,落英繽紛,行走其間該是如何的愜意,正如白居易所說:小園新種紅櫻樹,閑繞花行便當(dāng)游。何必更隨鞍馬隊,沖泥蹋雨曲江頭。這鄢陵的唐韻吉野櫻,千年之后,或許是為他所置吧。一樹一花,一草一木,無不含著詩意,存著文韻。
遠看山有色,近聽水無聲。春去花還在,人來鳥不驚。一千多年前的山西人王維,不知是哪處美麗的風(fēng)景,觸動了他的靈感,這首被稱作《畫》的五言詩,一句比一句優(yōu)美,是景又是畫,是畫又是景。難道說王維夢到了千年之后的唐韻,這唐韻之園,不就是畫中之景、景中之畫嗎?
穿過美麗的櫻花園,有一處古宅映入眼簾。平平整整的四合院,堂屋高聳,兩廂、南廂相對而立,黃花梨木的家具錯落有致。堂屋左右兩側(cè)的兩個月洞門,惹人愛憐,右邊的叫凝瑞,左邊的叫凝秀。門上一株綠植垂下,若隱若現(xiàn),古雅寧靜,這應(yīng)該不會是不涉是非、總喜歡登山臨水,“身負(fù)經(jīng)綸濟世才,時乎多故最堪哀”的竹林七賢之一阮籍的住所;抑或是唐朝宰相杜如晦,他因為看上了鄢陵的“龍脈”和“王氣”,在此選個地方,建個小院,權(quán)當(dāng)歇憩之所,留給了鄢陵唐韻寫不盡的韻味。
那個叫青蓮居的神秘小院,可曾是李白的住所,古老的門框經(jīng)歷了百年的風(fēng)霜,籬笆門似開非開,門外鮮花爛漫,門里卻是古樹參天,想必李白這青蓮居士在這兒隱居千年,和著古樹飲酒作詩,不亦樂乎;或許在月圓之夜,午夜之時,能看見李白高擎酒杯對月暢飲,“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酒酣興濃,放下酒杯,穿上長衫,推門而出,“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
那湖邊的茅草屋,應(yīng)該是杜甫的雅居,沒有浪漫豪放,只見人間煙火。歷盡滄桑的杜甫,憂國憂民的杜甫,食不果腹,衣不避寒,僅有的茅草屋也總是遭遇毀損,無奈的他只能靠寫字抒發(fā)胸臆。他的“昨夜秋高風(fēng)怒嚎,卷我屋上三重茅”“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句句泣血,字字含淚。如今在這唐韻小院,有這么一所草屋,詩人可感欣慰?出門風(fēng)花雪月,進屋筆墨書香,每天漫步在花田小徑,嗅著花香,徜徉其中,何不樂哉喜哉。
棗香禪居是座棗園,從木門進入,是一溜兒的磨盤鋪就的小徑。衣袂飄飄的仙女們,從中飄然而出,又讓我穿越到了大唐盛世,這該是誰的領(lǐng)地呢?賀知章吧,八十六歲的賀知章告老還鄉(xiāng),村里小孩不相識,詩人吟誦出千古名句:少小離家老大回,鄉(xiāng)音無改鬢毛衰。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雖然賀知章回家后不久就溘然長逝,但回家的感覺讓他圓了鄉(xiāng)愁夢,安然離去。這幽靜美麗的棗園,權(quán)當(dāng)是賀知章的園子吧。想那七月的花香、九月的棗香,定會彌漫這青青的棗園,喝一杯棗花茶,吃一顆紅棗香,這棗園禪居真真成了仙境。
穿過一片田地,走過那片小樹林,在一棵碩大的古樹枝上坐一坐,臺頭望去,一個叫“幽籣”的小庭院,出現(xiàn)在我的視野里。好一個美麗幽靜的所在,草屋小門,曲徑通幽,幾張石桌,幾塊石凳,還有一個大大的茶缸,想必這是詩人們小聚的地方。茶余飯后,他們從這個園子的四面八方而來,圍桌而作,山南海北,海闊天空,聊唐宋明清,聊當(dāng)今中國。李白或許會更加豪放,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站在這仙風(fēng)神韻的幽蘭小院,我似乎聽到了李白、杜甫、白居易的吟唱,看到了王維、王勃、王昌齡的身影,我也陶醉了。
最讓這個園子充滿韻味的還是那些書舍茶苑。古木青磚的門樓,被青藤纏繞著、掩映著,灰褐色的窗欞一根根豎立著,門前的臺階上青苔點點,讓人不禁想起劉禹錫的《陋室銘》。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如果遇見下雪天,門前的小橋上有厚厚的積雪,每一棵小草都頂著尖尖的雪球,這小院的上房里,燃一爐炭火,溫一壺綠蟻新酒,就像白居易和劉十九,圍爐飲酒,豈不快哉?
游走于唐韻大道上,花中有詩,詩中有花,這詩與花的世界,如何不讓人沉醉其中,樂而忘歸。朋友的一聲呼喚,我終于靈魂附體,悠悠醒轉(zhuǎn)?;ㄏ阋琅f撲鼻,心情已然愉悅,適才的一陣神游,我好像到了太虛幻境,仙氣飄飄、美輪美奐。定睛一看,這太虛幻境,不就是鄢陵的唐韻花園嗎?罷了,罷了,不管是詩經(jīng)之韻,還是唐詩宋詞之韻,都是鄢陵人心中的花都之韻,美而有韻,韻而有美。
作者簡介:
董艷麗,女,河南省三門峽市澠池縣退休干部,澠池縣作協(xié)副主席,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