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FRUS和DNSA為中心的研究"/>

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美國卡特政府對蘇聯(lián)入侵阿富汗的反應
        ——以FRUS和DNSA為中心的研究

        2021-12-31 14:59:37楊秀琴
        南亞東南亞研究 2021年4期

        蘭 江 楊秀琴

        蘇聯(lián)入侵阿富汗是20世紀70年代末發(fā)生的一件世界性大事,也是導致冷戰(zhàn)緩和期終結乃至冷戰(zhàn)結束的重要歷史事件。蘇聯(lián)入侵阿富汗對當事國家、地區(qū)和整個世界都造成了綿延至今的巨大影響。當時的美國卡特政府對蘇聯(lián)入侵阿富汗的反應也是造成這些影響的重要因素。1979年12月蘇聯(lián)入侵阿富汗,打破了阿富汗及周邊地區(qū)的權力平衡,激起了美國強烈反應。其實,美國早在蘇聯(lián)從事入侵阿富汗的前期準備工作時就已經(jīng)有所察覺,并在1979年12月28日卡爾邁勒宣布正式執(zhí)掌阿富汗大權后實施反制措施??ㄌ卣e極聯(lián)絡西歐盟友和阿富汗鄰國遏制蘇聯(lián)軍事擴張??ㄌ卣绕渲匾暊幦∨c阿富汗南部鄰國巴基斯坦展開抗擊蘇聯(lián)入侵的多方面合作。盡管巴基斯坦對武力推進到家門口的蘇聯(lián)極為反感和恐懼,試圖在自身利益訴求獲得滿足的情況下與美國在抗蘇議題上展開務實合作,但是由于卡特政府執(zhí)政理念的桎梏,加上任期即將屆滿且連任失利,美國與巴基斯坦未能在卡特政府任內(nèi)達成抗擊蘇聯(lián)的實質性協(xié)議。目前,國內(nèi)外學術界研究美國對蘇聯(lián)入侵阿富汗的反應大多集中于里根政府時期,涉及卡特政府對蘇聯(lián)入侵阿富汗反應的研究主要分為三類。第一類研究多側重于卡特政府對蘇聯(lián)入侵阿富汗以后的應對,較少考察卡特政府對蘇聯(lián)入侵阿富汗以前的應對。如華東師范大學歷史系李瓊2008年提交的博士學位論文《蘇聯(lián)、阿富汗、美國:1979~1989年三國四方在阿富汗地區(qū)的一場博弈》,從1979~1989年蘇聯(lián)、阿富汗人民民主黨、阿富汗伊斯蘭抵抗組織、美國三國四方博弈的角度進行論述,揭示三國四方在這場博弈中的政策取舍及其成敗得失,全面深入地理解阿富汗戰(zhàn)爭的實質和影響。①Steve Coll,Ghost Wars the Secret History of The CIA,Afghanistan,and Bin laden,form the Soviet Invasion to September 10,2001,London:Penguin,2005;John Prados,“ Notes on the CIA’s Secret War in Afghanistan”,The American History,Vol.89,No.2,(Sep 2002),pp.466~471;李瓊:《蘇聯(lián)、阿富汗、美國:1979~1989年三國四方在阿富汗地區(qū)的一場博弈》,華東師范大學歷史系博士學位論文,2008年。第二類研究主要考察卡特政府對蘇聯(lián)入侵阿富汗前后的應對,但是缺乏對卡特政府如何爭取關鍵國家巴基斯坦合作抗蘇的研究。②宋亞光:《“蘇聯(lián)的越南”:美國與1979年蘇聯(lián)出兵阿富汗》,《史學月刊》,2020年第6 期,第82~92頁。如南開大學歷史學院宋亞光在期刊論文《“蘇聯(lián)的越南”:美國與1979年蘇聯(lián)出兵阿富汗》中對于卡特政府對蘇聯(lián)入侵阿富汗前后的應對均有論述,但是并未涉及對于抗擊蘇聯(lián)入侵至關重要的前線國家巴基斯坦。第三類研究涉及卡特政府對蘇聯(lián)入侵阿富汗前后的應對,但是由于檔案材料過多導致解讀存在偏差,最終結論具有爭議性。如華東師范大學歷史系賴子隆2020年提交的碩士學位論文《卡特政府對阿富汗局勢的反應與對策》認為卡特政府對蘇聯(lián)入侵阿富汗的反應混亂而被動。①賴子?。骸犊ㄌ卣畬Π⒏缓咕謩莸姆磻c對策》,華東師范大學歷史系碩士學位論文,2020年??傮w而言,既有研究已經(jīng)達到相當高度,為后續(xù)研究打下堅實基礎。但是第一類研究缺少蘇聯(lián)入侵前的內(nèi)容,導致研究具有疏漏。第二類研究缺少關鍵國家巴基斯坦的相關內(nèi)容,導致研究存在缺陷。第三類研究則缺乏對檔案材料的準確解讀。實際上,雖然在卡特總統(tǒng)執(zhí)政時期由于其執(zhí)政理念與任期屆滿且連任失利的原因,未能與巴基斯坦達成協(xié)議,但是蘇聯(lián)入侵阿富汗前后卡特政府的應對為美國相關政策奠定了牢固基礎。里根政府大多承襲卡特政府的既有方略,并對其有所發(fā)展。因此,研究卡特政府對蘇聯(lián)入侵阿富汗的應對,以期在時間和空間上填補空缺,并在材料解讀上保證準確性具有相當?shù)膶W術意義。本文以《美國對外關系文件》(Foreign Relations of the United States)和《美國國家安全檔案》(Digital National Security Archive)為基礎,再結合其他材料,以揭示卡特政府對蘇聯(lián)入侵阿富汗的應對。

        一、卡特政府獲悉蘇聯(lián)準備入侵阿富汗及其應對措施

        1979年12月,持續(xù)已久的阿富汗動亂進一步加劇。面對反政府游擊隊大舉進攻,阿富汗政府軍應對乏力,在戰(zhàn)場上節(jié)節(jié)敗退。1978年通過政變上臺的穆罕默德·塔拉基和哈菲茲拉·阿明深知僅憑自身力量無法擊退反政府游擊隊的大規(guī)模攻勢,選擇進一步強化對蘇依賴。1979年12月中旬,美國中情局情報表明:蘇聯(lián)在蘇阿邊境的軍事力量迅速加強??ㄌ卣畬Υ藰O為關注,并做出一系列反應。

        (一)蘇聯(lián)決定出兵推翻阿富汗阿明政府

        1.蘇共中央政治局決定實施A計劃

        1978年4月,具有留學蘇聯(lián)背景的人民民主黨總書記塔拉基借由政變推翻達烏德政府上臺,執(zhí)掌阿富汗中樞大權。塔拉基政府親蘇色彩濃厚,并在國內(nèi)推行左翼政策,引發(fā)國內(nèi)大規(guī)模變亂。在此背景下,塔拉基領導的人民民主黨內(nèi)部爆發(fā)路線之爭,并最終導致黨內(nèi)分裂。1979年9月,人民民主黨二號領導人阿明推翻塔拉基奪取政權,并調整親蘇政策,推行中立主義外交路線。這使得蘇聯(lián)通過塔拉基控制阿富汗的愿望落空。蘇聯(lián)懷疑阿明對美國的曖昧態(tài)度會危及蘇聯(lián)在阿富汗的利益。②A.利亞霍夫斯基著,劉憲平譯:《阿富汗戰(zhàn)爭的悲劇》,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4年版,第94~97頁。1979年12月12日,北約外交部長和國防部長會議通過美國在西歐部署潘興中程導彈的提議。這導致蘇聯(lián)最精華的歐洲領土完全處于潘興導彈的威脅下。①A.利亞霍夫斯基著,劉憲平譯:《阿富汗戰(zhàn)爭的悲劇》,第94~97頁。蘇聯(lián)試圖通過掌控阿富汗來回應美國在西歐造成的威脅。

        就在北約外交部長和國防部長會議召開的同一天,1979年12月12日,蘇聯(lián)召開蘇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并做出軍事占領阿富汗的決定,以此作為對美國在西歐部署潘興中程導彈的回擊。此次會議由蘇共中央總書記勃列日涅夫主持。出席此次會議的還有蘇共中央書記蘇斯洛夫、莫斯科市委書記格里申、蘇共中央書記基里連科、蘇共中央監(jiān)察委員會主席佩爾謝、國防部長烏斯季諾夫、蘇共中央書記契爾年科、克格勃主席安德羅波夫、外交部長葛羅米柯,蘇聯(lián)部長會議第一副主席吉洪諾夫等人。大多數(shù)與會者贊同安德羅波夫、烏斯季諾夫和葛羅米柯關于阿富汗的意見和措施。與會者有九人在契爾年科手書的出兵決議《關于A的形勢》上簽名。會議決定由安德羅波夫、烏斯季諾夫和葛羅米柯落實這些措施并出兵阿富汗。②沈志華主編:《蘇聯(lián)歷史檔案匯編》第32卷:蘇聯(lián)出兵阿富汗(1978年4月至1981年12月),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2年版,第275頁。文件中的“A”表示阿富汗。③A.利亞霍夫斯基著,劉憲平譯:《阿富汗戰(zhàn)爭的悲劇》,第107頁。此后,蘇聯(lián)開始著手進行出兵阿富汗的各項準備工作。

        2.蘇軍制定入侵方案

        1979年12月以前,阿明曾多次請求蘇聯(lián)派兵進入阿富汗。阿明希望借助蘇軍威懾黨內(nèi)反對派和反政府游擊隊,塑造蘇聯(lián)力挺自己的氛圍,以贏得人民民主黨派系斗爭勝利和對反政府游擊隊的軍事勝利。1979年8月,巴甫洛夫斯基大將率領18人組成的軍事代表團訪問阿富汗,考察阿富汗局勢和阿富汗政府生存能力。8月20日和22日,阿明兩次會見巴甫洛夫斯基,都拜托其向蘇聯(lián)國防部長烏斯季諾夫轉達如下請求:請?zhí)K軍派出一個空降兵旅進駐首都喀布爾,以維持阿富汗政府的存續(xù)。蘇聯(lián)對阿明的請求均予拒絕。④同上。12月12日蘇共中央政治局會議決定出兵阿富汗以后,蘇聯(lián)一改以往不愿大規(guī)模派兵直接參與阿富汗事務的政策,選擇用武力保護在阿富汗的利益,并由克格勃派遣人員暗殺阿明總統(tǒng),扶植蘇聯(lián)信任的卡爾邁勒(BabrakKarmal)上臺。由于阿明安保措施良好,保鏢人數(shù)眾多,克格勃刺殺阿明的任務在蘇軍大規(guī)模軍事入侵前未獲成功。

        1979年12月中旬,蘇聯(lián)開始部署預計侵略阿富汗的軍隊。12月16日,蘇聯(lián)總參謀部任命圖哈里諾夫中將為第40集團軍司令,并下達動員令以擴充人員和調運物資。12月24日,蘇聯(lián)國防部長烏斯基諾夫和總參謀長奧加爾科夫簽署第312/12/001號指令,確定詳細的作戰(zhàn)計劃。該計劃對即將采取的侵阿步驟做出如下解釋:由于阿富汗局勢動蕩,阿明政府屢次要求蘇聯(lián)派兵支持。蘇共中央政治局決定給予阿富汗援助,派遣蘇軍進駐阿富汗。①A.利亞霍夫斯基,劉憲平譯:《阿富汗戰(zhàn)爭的悲劇》,第133頁。1979年12月24日晚,蘇軍做好進入阿富汗的準備。

        (二)卡特政府的應對

        1.卡特政府獲悉蘇聯(lián)即將進軍阿富汗

        1979年,阿富汗政府軍在反政府游擊隊攻勢下節(jié)節(jié)敗退。美國預測蘇聯(lián)很可能幫助阿明維持岌岌可危的政權。12月中旬,中央情報局獲悉蘇聯(lián)在蘇阿邊境及阿富汗的軍事力量迅速加強。但是,卡特政府對蘇聯(lián)緣何增加對阿軍事力量莫衷一是。12月15日,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工作人員斯蒂芬·拉拉比提交了一篇社論給國家安全事務助理布熱津斯基。社論指出:近期駐阿蘇軍不斷增多可能是源于阿富汗局勢惡化。②U.S.Department of State,Foreign Relations of United States (FRUS) (1977~1980),Volume XП:Afghanistan,Washington,D.C.:U.S.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2018,p.242.這篇社論附有中央情報局未署名戰(zhàn)略預警員關于蘇軍在阿富汗軍事調動的內(nèi)容,涉及航空運輸和地面部隊。前者主要是飛往阿富汗的蘇軍飛機和飛抵的機場數(shù)量增加。蘇聯(lián)還向駐阿蘇軍增兵。該戰(zhàn)略預警員著重指出重型地面裝備,包括貨運卡車、裝甲輸送車、高炮、榴彈炮和坦克大量移動。③Ibid.,p.242.無論蘇聯(lián)動機為何,此種規(guī)模的軍事調動都令美國極為忌憚。

        1979年12月19日,中央情報局發(fā)出警報備忘錄提醒卡特政府高層:蘇聯(lián)可能正在為進軍阿富汗做準備。④“USSR-Afghanistan”,Alert Memorandum Prepared in the Central Intelligence Agency,December 19,1979,CIA Covert Operations:From Carter to Obama,1977~2010,https://www.proquest.com/dnsa/docview/16790 95481/2E34C98FA561424CPQ/1?accountid=13625.12月24日,中央情報局在《每日國家情報》記錄蘇聯(lián)與阿富汗的最新情況。該報告預測蘇聯(lián)入侵阿富汗的行動時間為12月31日。⑤U.S.Department of State,Foreign Relations of United States (FRUS) (1977~1980),Volume XП:Afghanistan,Washington,D.C.:U.S.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2018,p.257.12月25日,中央情報局副局長卡魯奇給國務卿萬斯、國防部長布朗和國家安全事務助理布熱津斯基等人的警告?zhèn)渫洶l(fā)出預警:“如您所知,在過去幾天里,我們一直在密切監(jiān)視蘇軍在阿富汗和蘇聯(lián)的軍事調動。最近12個小時收到的情報使我確信:該行動準備工作基本完成。該行動可能已經(jīng)開始。如果以上信息屬實,這標志自二戰(zhàn)結束以來,蘇聯(lián)陸軍在東歐以外首次對他國采取直接軍事行動?!雹轎bid.,p.259.一國軍隊大規(guī)模進入另外一個主權國家通常是國際社會嚴重關注的事件。冷戰(zhàn)時期超級大國蘇聯(lián)派軍隊進入其鄰國阿富汗,更將對該地區(qū)和整個世界產(chǎn)生巨大影響。

        對蘇軍行動有所察覺的不僅僅是中央情報局和國家安全委員會。12月25日,國防部在情報摘要總結12月19日后蘇聯(lián)在蘇阿邊境的陸軍活動:首先,初步確定位于蘇阿邊界東北約650千米的巴爾喀什機場有一支空降部隊。其次,位于蘇阿邊境的鐵爾梅茲和庫什卡附近有燃料儲存設備。可能自12月19日以來,第360摩托化步兵師和第5近衛(wèi)摩托化步兵師一直部署在這兩個地區(qū)。庫存燃料表明這些部隊將有進一步軍事行動。最后,在鐵爾梅茲附近有一支至少60輛卡車的車隊。這表明蘇聯(lián)可能正在繼續(xù)用機動車隊向阿富汗運送補給。①U.S.Department of State,Foreign Relations of United States (FRUS) (1977~1980),Volume XП:Afghanistan,Washington,D.C.:U.S.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2018,p.260.從以上證據(jù)來看,美國預估蘇聯(lián)可能已經(jīng)完成派遣大量作戰(zhàn)部隊進入阿富汗的準備工作。

        2.美國的評估與對策

        雖然美國多個部門情報和分析大致掌握蘇軍動向,但是蘇軍尚未大規(guī)模進入阿富汗,美國選擇繼續(xù)關注事態(tài)發(fā)展,并向蘇聯(lián)表達外交關切。國務卿萬斯注意到蘇軍相關情報,命令他的蘇聯(lián)事務顧問馬歇爾·舒爾曼和美國駐蘇大使托馬斯·沃森向蘇聯(lián)尋求解釋。萬斯進一步指示:應根據(jù)1972年《美蘇關系的基本原則》提出要求。該協(xié)議第二條規(guī)定:美國和蘇聯(lián)高度重視防止出現(xiàn)可能加劇其雙邊關系的危險局勢。12月17日,沃森大使發(fā)來電報表示:蘇聯(lián)未對萬斯的問題做出回應。沃森總結他與蘇聯(lián)外交部第一副部長馬爾采夫的談話:馬爾采夫說蘇阿關系不受第三國干涉,并且《美蘇關系的基本原則》與這種情況(蘇聯(lián)“援助”阿富汗)沒有關系。②Ibid.,pp.242~243.馬爾采夫的表態(tài)是回避實質問題,并為蘇軍進軍阿富汗留下外交回旋的空間。

        12月21日,國家安全委員會工作人員馬歇爾·布雷廷在給國家安全事務助理布熱津斯基和副助理亞倫的備忘錄中指出:“蘇聯(lián)準備在阿富汗開展的行動非常重要。從本質上講,蘇聯(lián)似乎已經(jīng)決定冒險,包括大量同游擊隊的作戰(zhàn)行動以維持阿富汗左翼政府。鑒于蘇軍的軍事能力、地形和叛亂分子分裂,如果蘇軍全力以赴,肯定會取得可觀的初步成功。但真正的軍事問題是叛亂分子的持久力和巴基斯坦的態(tài)度?!雹跧bid.,p.254.這份備忘錄認為蘇軍幫助阿明政府鎮(zhèn)壓叛亂在短期內(nèi)會取得成功。阿富汗游擊隊的持續(xù)作戰(zhàn)能力和南部鄰國巴基斯坦的態(tài)度才是決定戰(zhàn)爭長期化以后成敗的關鍵。這種判斷為后來美國爭取巴基斯坦充當抗蘇盟友埋下了伏筆。

        這份備忘錄不無憂慮地指出:如果蘇聯(lián)成功平叛,肯定會導致未來幾年蘇聯(lián)更加奉行冒險主義。為防止出現(xiàn)這種情況,該備忘錄建議卡特政府以具體方式做出回應,既要有公共立場,也要有機密行動計劃。在公共立場上,首先,對蘇聯(lián)在阿富汗的行動表示譴責,認為這是魯莽的冒險主義;其次,對阿富汗人民遭遇的人道主義災難深表關切,并將竭盡全力應對這個問題;最后,呼吁所有國家,特別是穆斯林眾多的國家反對蘇聯(lián)干涉他國內(nèi)政,讓阿富汗人民解決自己的問題。該備忘錄還建議召開國家安全委員會特別審查委員會來處理阿富汗問題,并檢討美國對巴基斯坦和阿富汗的政策。這個審查委員會應當努力找到適當激勵措施保障美國對巴基斯坦人民的支持,以抵抗蘇聯(lián)和阿富汗的壓力。①U.S.Department of State,Foreign Relations of United States (FRUS) (1977~1980),Volume XП:Afghanistan,Washington,D.C.:U.S.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2018,pp.254~257.

        總之,在蘇聯(lián)入侵阿富汗以前,美國大體掌握了蘇軍的行動信息,并且有較為可行的政策選項。從卡特政府內(nèi)部溝通來看,無論蘇聯(lián)此舉意欲何為,美國都不會放棄削弱蘇聯(lián)的機會。在其政策選項中,巴基斯坦戰(zhàn)略地位尤為重要。這促使美國開始重新思考對巴政策。

        二、卡特政府應對蘇聯(lián)侵略阿富汗

        1979年12月25日,蘇軍入侵阿富汗。美國駐阿大使以及美國情報部門都得到這個消息。12月28日,長期流亡蘇聯(lián)的卡爾邁勒入主喀布爾。美國認為這顯然不是阿富汗內(nèi)部權力斗爭,而是蘇聯(lián)侵略的遮羞布。美國嚴厲譴責蘇聯(lián)侵略行徑,并聯(lián)合多國對蘇聯(lián)施壓。

        (一)蘇軍攻入阿富汗

        1.蘇軍占領巴格拉姆空軍基地

        1979年12月25日,蘇軍在鐵爾梅茲建立浮橋,運輸軍隊和裝備進入阿富汗。與此同時,蘇聯(lián)空軍占領了巴格拉姆空軍基地。對于蘇軍的進入,阿富汗部分軍隊持歡迎態(tài)度,其余軍隊則持敵對或不接觸態(tài)度。阿明對蘇軍的真實目的一無所知。12月27日,阿明在總統(tǒng)府舉行的盛大宴會上對人民民主黨中央政治局成員、政府部長和家眷得意地說:“蘇軍已經(jīng)踏上路途。一切都進行得非常順利。我不斷同葛羅米柯同志進行電話聯(lián)系,共同商討一個向世界宣布蘇聯(lián)給予軍事援助的最佳口徑?!雹贏.利亞霍夫斯基著,劉憲平譯:《阿富汗戰(zhàn)爭的悲劇》,第143頁。

        2.蘇軍攻打總統(tǒng)府塔日別克宮并控制喀布爾

        蘇聯(lián)將克格勃斬首行動與蘇軍控制喀布爾配合進行??烁癫A先完成暗殺阿明的大量準備工作:首先,克格勃利用蘇阿關系友好的便利套取關鍵情報。1979年12月25日晚,克格勃宴請15位阿明警衛(wèi)隊指揮官。酩酊大醉的警衛(wèi)隊副政委坦承是阿明下令處死了塔拉基。其次,刺殺阿明的克格勃利用蘇聯(lián)特工在總統(tǒng)府的職位便利進入塔日別克宮進行現(xiàn)場勘測,為刺殺阿明做準備。12月26日,擔任阿明保鏢顧問的克格勃第9局人員把偵察破壞小組帶進塔日別克宮。小組成員德羅茲朵夫繪制塔日別克宮每層樓的平面圖。①A.利亞霍夫斯基著,劉憲平譯:《阿富汗戰(zhàn)爭的悲劇》,第141頁。

        12月27日,克格勃開始實施刺殺阿明的行動。由于克格勃準備充分,刺殺行動進展順利。在進攻塔日別克宮時,占領塔日別克宮周圍的交通樞紐,切斷總統(tǒng)府與外界的信息與交通聯(lián)系。阿明保鏢開始以為是反政府武裝襲擊,拼死抵抗。直到發(fā)現(xiàn)對方用俄語交流,阿明保鏢方才知道是蘇聯(lián)痛下殺手,頓覺大勢已去,其后陸續(xù)向克格勃投降。剛受到襲擊時,阿明還命令副官向駐阿蘇軍求援。副官告訴阿明是蘇聯(lián)人在襲擊總統(tǒng)府后,阿明極為憤怒,試圖聯(lián)系蘇軍總參謀長,但是總統(tǒng)府與外界的通信早已被切斷。②同上,第141~149頁。

        在克格勃行動的當天,蘇共中央政治局召開關于阿富汗問題的會議,決定就此次侵阿行動統(tǒng)一宣傳口徑,并給所有蘇聯(lián)駐外大使發(fā)去指示草案。勃列日涅夫向卡爾邁勒就任阿富汗最高領導人表達祝賀。③沈志華主編:《蘇聯(lián)歷史檔案匯編》第32卷:蘇聯(lián)出兵阿富汗(1978年4月至1981年12月),第277頁。12月28日,蘇軍已經(jīng)控制阿富汗首都喀布爾大部分地區(qū)。

        (二)卡特政府的對策

        1.卡特政府對蘇聯(lián)入侵的評估與初步回應

        對于1979年12月底喀布爾的變亂,美國駐阿富汗大使阿姆斯圖茲給國務院發(fā)去了三份電報。第一份電報介紹蘇聯(lián)空降部隊在12月25日突襲喀布爾。阿姆斯圖茲就最新情況推測蘇聯(lián)試圖以武力推翻阿明政府。阿姆斯圖茲分析蘇聯(lián)入侵阿富汗的影響:在阿富汗內(nèi)部,蘇聯(lián)將與阿富汗政府軍并肩作戰(zhàn),鎮(zhèn)壓叛亂。從外部看,蘇聯(lián)的成功可能對該地區(qū)產(chǎn)生令人不安的影響,可能導致該地區(qū)其他國家對蘇聯(lián)采取妥協(xié)而非反抗態(tài)度。關于巴基斯坦的態(tài)度,巴基斯坦駐阿富汗外交官已經(jīng)向阿姆斯圖茲表達對蘇聯(lián)入侵的擔憂。阿姆斯圖茲認為巴基斯坦對蘇聯(lián)入侵的態(tài)度非常消極。④U.S.Department of State,Foreign Relations of United States (FRUS) (1977~1980),Volume XП:Afghanistan,Washington,D.C.:U.S.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2018,p.257.

        在第一份電報基礎上,阿姆斯圖茲又發(fā)電報給國務院。他認為蘇聯(lián)入侵阿富汗表明要把勃列日涅夫主義擴大到阿富汗。阿姆斯圖茲還提出阿明政權是否還有合法性的問題。阿姆斯圖茲建議:(1)北約、巴基斯坦、印度和中國等大國對阿富汗或者蘇聯(lián)進行新的政策審查以促使蘇聯(lián)撤軍;(2)美國向聯(lián)合國安理會提出蘇聯(lián)入侵問題,并敦促聯(lián)合國開發(fā)計劃署和世界銀行終止對蘇聯(lián)的援助;(3)向阿富汗抵抗力量提供大量援助。阿姆斯圖茲指出:“我意識到如果沒有巴基斯坦的同意,援助阿富汗抵抗力量就無法完成??v觀全局,令我不安的是幾乎每年蘇聯(lián)都成功地在全球范圍內(nèi)擴大力量。從長遠來看,勃列日涅夫在南亞可能也有擴張傾向。勃列日涅夫主義很可能會損害地區(qū)穩(wěn)定和美國的利益??傊艺J為蘇軍進入阿富汗迫使我們采取新舉措和新立場?!雹賃.S.Department of State,Foreign Relations of United States (FRUS) (1977~1980),Volume XП:Afghanistan,Washington,D.C.:U.S.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2018,p.272.阿姆斯圖茲和中央情報局以及國家安全委員會就蘇聯(lián)入侵阿富汗的行動評估大體一致,均認為蘇聯(lián)此舉嚴重威脅到美國在海灣地區(qū)的利益并挑戰(zhàn)美國地位。在對策方面,阿姆斯圖茲、中央情報局和國家安全委員會提出的建議分為三部分:第一,公眾輿論指責;第二,美國聯(lián)合其他國家對蘇聯(lián)進行制裁和施壓以迫使蘇聯(lián)撤軍;第三,美國與巴基斯坦合作援助阿富汗反對派。②“Southwest Asia”,PRC Minutes,December 27,1979,CIA Covert Operations:From Carter to Obama,1 977~2010,https://www.proquest.com/dnsa/docview/1679096167/.FEC27BD3A46447ACPQ/1?accountid=13625.

        在此評估的基礎上,卡特政府開始對蘇聯(lián)展開外交行動。1979年12月26日,國務卿萬斯讓美國駐蘇聯(lián)大使沃森向蘇聯(lián)傳達美國對蘇軍大規(guī)模進入阿富汗的嚴重關切,并要求蘇聯(lián)立即說明行動意圖。蘇聯(lián)對美國此舉早有對策。蘇聯(lián)外交部第一副部長馬爾采夫用書面聲明向美國進行解釋。該聲明承認:“有限的”蘇軍已經(jīng)進入阿富汗。蘇軍此舉是在阿富汗政府請求下以擊退“外部”侵略為目標,并且符合《聯(lián)合國憲章》第51條章程。該聲明還承諾:如果阿富汗不再有外部侵略,蘇聯(lián)就會撤軍。雖然蘇聯(lián)以聲明向美國做出解釋,可是沃森在12月27日致國務院的電報并不認可蘇聯(lián)聲明的解釋力:“蘇聯(lián)聲明沒有回答我們提出的問題,特別是關于蘇聯(lián)部隊調動規(guī)模和突發(fā)性的問題。”③U.S.Department of State,Foreign Relations of United States (FRUS) (1977~1980),Volume XП:Afghanistan,Washington,D.C.:U.S.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2018,p.276.

        在兩國外交官溝通無果后,美蘇首腦直接進行溝通,但未取得實效。12月29日,卡特給勃列日涅夫發(fā)去電報,表達對蘇聯(lián)入侵阿富汗的強烈譴責,并希望蘇軍撤離阿富汗。卡特指出:“我們認為這是對和平的明顯威脅。您(勃列日涅夫)應該理解,這些行動可能標志我們關系中一個根本性和長期的轉折點。我敦促您立即采取建設性行動,撤出您的部隊并停止干涉阿富汗內(nèi)政。如果這種情況不能得到及時解決,我們兩國穩(wěn)定多年的關系將會被破壞?!雹賃.S.Department of State,Foreign Relations of United States (FRUS) (1977~1980),Volume VI:Soviet Union,Washington,D.C.:U.S.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2013,pp.715~716.第二天,勃列日涅夫回復卡特稱:蘇軍進入阿富汗是應阿富汗政府的邀請。他們只是有限的蘇聯(lián)軍事特遣隊,沒有違反《聯(lián)合國憲章》第51條章程,也沒有威脅和平。勃列日涅夫稱:“我要再次強調,將有限的蘇聯(lián)特遣隊派遣到阿富汗只有一個目標,即(向阿富汗)提供幫助,以抵制長期以來(在阿富汗)發(fā)生的外部侵略行為,并且現(xiàn)在(這種侵略)已經(jīng)規(guī)模更大?!雹贗bid.,pp.717~719.勃列日涅夫不但辯解侵阿蘇軍規(guī)模不大,隱晦地指責美國對阿富汗發(fā)動外部侵略,還把蘇聯(lián)明火執(zhí)仗的武裝侵略美化為應阿富汗政府邀請幫助阿富汗的善舉。

        美國對勃列日涅夫這種論調極為不滿,隨即采取制裁蘇聯(lián)的初步行動。1980年1月2日,卡特總統(tǒng)宣布:為抗議蘇聯(lián)入侵阿富汗,美國將召回駐蘇大使沃森。1月3日,沃森大使回到美國。1月4日,卡特在橢圓形辦公室向全國發(fā)表講話,宣布蘇聯(lián)入侵阿富汗背景下的對蘇新政策:(1)推遲開設任何新的美國或蘇聯(lián)領事館設施,目前正在考慮的大多數(shù)文化和經(jīng)濟交流將被推遲;(2)對蘇貿(mào)易將受嚴格限制;(3)停止或減少對蘇聯(lián)出口對其特別重要的三個領域的產(chǎn)品;(4)不得將任何高科技或其他戰(zhàn)略物品出售給蘇聯(lián);(5)大幅削減蘇聯(lián)在美國水域的捕魚特權;(6)向蘇聯(lián)出售的谷物不得超過1700萬噸(美國此前已經(jīng)承諾的出售數(shù)量);(7)美國退出1980年蘇聯(lián)舉行的莫斯科夏季奧運會。③Ibid.,pp.684~689.相較蘇聯(lián)入侵阿富汗的軍事行動,美國的制裁措施較為溫和。

        2.美國聯(lián)合盟友反對蘇聯(lián)侵略

        1979年12月28日,卡特總統(tǒng)召開國家安全委員會會議討論阿富汗局勢。會議主要圍繞幾個問題:(1)美國的回應。(2)如何鼓勵其他國家反對蘇聯(lián)入侵。關于如何應對蘇聯(lián)軍隊進入阿富汗的問題,卡特打算聯(lián)合其他國家應對。因為如果沒有公眾支持和與盟國協(xié)調,美國將無法持續(xù)(對蘇聯(lián)施壓)??ㄌ卮蛩阌H自與英國首相瑪格麗特·撒切爾、聯(lián)邦德國總理赫爾穆特·施密特、意大利總理弗朗西斯科·科西嘉和法國總統(tǒng)吉斯卡德·德斯坦討論蘇聯(lián)侵阿問題??ㄌ叵驓W洲盟國建議北約理事會就這個問題舉行會議。此時美國正在聯(lián)合國安理會與伊朗周旋,因此不愿將阿富汗問題提交聯(lián)合國討論,避免分散世界對伊朗的注意。(3)美國支持阿富汗抵抗運動問題。(4)美國與巴基斯坦合作問題。會議同意由國家安全委員會工作組立即準備電文發(fā)給其他國家,并籌備總統(tǒng)與盟國領導人以及巴基斯坦領導人齊亞·哈克進行電話交談。①“Southwest Asia”,PRC Minutes,December 27,1979,CIA Covert Operations:From Carter to Obama,1977~2010,https://www.proquest.com/dnsa/docview/1679096167/FEC27BD3A46447ACPQ/1?accountid=13625,(2020-2-18).

        1979年12月28日,卡特通過熱線電話向歐洲領導人表達美國對蘇聯(lián)入侵阿富汗的擔憂??ㄌ卣J為必須讓蘇聯(lián)入侵阿富汗的行為在政治上付出最大代價。因此,卡特主張美國和一些國家溝通,特別是不結盟國家以及伊斯蘭國家,爭取它們對蘇聯(lián)的入侵行為進行嚴厲譴責。早在12月21日,馬歇爾·布雷廷給布熱津斯基和亞倫的備忘錄中就建議與沙特、利比亞、中國和其他可能同情阿富汗穆斯林事業(yè)的國家直接或間接探討,在可能情況下加強秘密援助阿富汗抵抗運動,以及利用巴基斯坦境內(nèi)的基地和難民營支持阿富汗抵抗運動。②U.S.Department of State,Foreign Relations of United States (FRUS) (1977~1980),Volume XП:Afghanistan,Washington,D.C.:U.S.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2018,p.256.

        卡特提議北約理事會立即舉行較高政治級別會議,以評估蘇聯(lián)入侵阿富汗的行徑并協(xié)調北約國家對蘇戰(zhàn)略。西歐領導人都同意卡特對蘇聯(lián)入侵阿富汗戰(zhàn)略重要性的分析,但是不愿對此做出反應。法國總統(tǒng)德斯坦指出:必須認真看待蘇聯(lián)對阿富汗、巴基斯坦和海灣國家的影響。如果西方對阿富汗局勢沒有反應,巴基斯坦和海灣國家肯定會受威脅。但是德斯坦不贊成這次會議由北約召開,他認為阿富汗在北約組織的條約范圍以外。③Ibid.,p.309.由于法國堅決拒絕召開北約理事會,國務卿萬斯和副國務卿克里斯托弗被迫出訪歐洲各國以爭取支持。由于西歐各國基于自身利益并未追隨美國對蘇政策,萬斯和克里斯托弗的歐洲之行沒有太大收獲。正如1980年1月17日蘇聯(lián)外交部長葛羅米柯在蘇共中央政治局會議所言:與阿富汗有關的國際形勢正在緩和。英國的叫囂正在減退。北約組織對蘇聯(lián)沒有統(tǒng)一措施。在任何情況下,西方國家都不會跟著美國人走,特別是聯(lián)邦德國、意大利、土耳其以及其他國家都不同意美國制裁蘇聯(lián)的措施。④沈志華主編:《蘇聯(lián)歷史檔案匯編》第32卷:蘇聯(lián)出兵阿富汗(1978年4月至1981年12月),第318頁。

        副國務卿克里斯托弗前往倫敦和布魯塞爾以前,情報和研究局代理局長馬克給副國務卿克里斯托弗準備了一份分析蘇聯(lián)入侵阿富汗對阿富汗內(nèi)戰(zhàn)、周邊地區(qū)和蘇聯(lián)地位影響的備忘錄。該備忘錄指出:阿富汗周邊國家和地區(qū)不會認可蘇聯(lián)的侵略行徑。巴基斯坦感受到蘇聯(lián)壓力,并將敦促美國和中國給予政治和軍事支持,以免屈服于蘇聯(lián)。中國將再次譴責蘇聯(lián),并準備與美國進行更緊密的合作。蘇聯(lián)最終目的是控制阿富汗及周邊國家。阿富汗周邊國家對蘇聯(lián)行動極其擔心,但美國想利用此事聯(lián)合周邊國家極為困難。①U.S.Department of State,Foreign Relations of United States (FRUS) (1977~1980),Volume XП:Afghanistan,Washington,D.C.:U.S.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2018,pp.328~330.在美國反擊蘇聯(lián)侵略阿富汗的謀劃中,巴基斯坦由于身處抗蘇第一線,成為美國最想爭取的對象。但基于對蘇聯(lián)的巨大恐懼,巴基斯坦不敢輕易與美國展開合作。

        美國還嘗試爭取中國支持。1980年1月3日,布熱津斯基建議卡特放松對中國出口武器的限制,把不向中國出售武器改為不向中國出售進攻性武器??ㄌ乇硎荆涸敢庀蛑袊峁┏暰嗬走_,并向中國給予比蘇聯(lián)更優(yōu)惠的貿(mào)易待遇。改變美國對中國出口武器政策使美國可以為中國提供超視距雷達,也許以后還會提供反坦克武器。②“Strategic Reaction to the Afghanistan Problem”,Memorandum from the President’s Assistant for National Security Affairs (Brzezinski) to President Carter,January 3,1980,CIA Covert Operations:From Carter to Obama,1977~2010,https://www.proquest.com/dnsa/docview/1679095487/F1C967FB2A7D45FBPQ/1?account id=13625.這一政策修正表明美國愿意支持對蘇聯(lián)侵略行徑進行抵抗的國家。

        三、卡特政府尋求與巴基斯坦達成協(xié)議

        卡特政府因為巴基斯坦開發(fā)核武器問題、齊亞·哈克軍人政府等問題對巴基斯坦態(tài)度冷淡。美巴關系在1979年11月21日美國駐巴大使館被暴民焚燒后降到最低谷。蘇聯(lián)入侵阿富汗讓巴基斯坦成為美國眼中炙手可熱的前線國家。巴基斯坦對于美國的重要性顯著上升。12月28日,即阿明被蘇聯(lián)殺死第二天,卡特總統(tǒng)主動要求與齊亞·哈克總統(tǒng)進行電話溝通,并強調巴基斯坦的重要性。盡管美國渴望聯(lián)合巴基斯坦抗擊蘇聯(lián)入侵,但是美巴關系改善面臨一些阻礙??ㄌ卣畯娬{民選政府的重要性,而巴基斯坦領導人齊亞·哈克卻是通過軍事政變上臺執(zhí)政。卡特政府奉行嚴厲的防核擴散政策,而巴基斯坦自阿里·布托執(zhí)政以來一直在穩(wěn)步推進核武器開發(fā)計劃。美國想要爭取巴基斯坦支持,必須妥善處理這些問題。

        (一)美巴接近面臨的阻礙

        1.巴基斯坦核武器開發(fā)問題

        美國情報部門在獲悉蘇軍可能入侵阿富汗時,曾經(jīng)分析過巴基斯坦的重要性,以及美國可能對其提供的援助。12月21日,國家安全委員會工作人員馬歇爾·布雷廷在給布熱津斯基和亞倫的備忘錄中提議召開特別審查委員會審查美國對巴基斯坦和阿富汗的政策。12月28日,卡特總統(tǒng)與齊亞·哈克總統(tǒng)進行電話溝通,建議雙方應拋棄過往分歧,迅速采取行動,防止蘇聯(lián)入侵南亞。美國對巴基斯坦的態(tài)度,“簡直在一夜間發(fā)生戲劇性變化”。①Dennis Kux,The United States and Pakistan,1947~2000:Disenchanted Allies,Washington,D.C.:Woodrow Wilson Center Press,2001,p.245.卡特告知齊亞·哈克:美國希望美巴共同履行1959年美巴合作協(xié)定以抵抗蘇聯(lián)威脅,并承諾保證巴基斯坦國家安全??ㄌ剡€邀請齊亞·哈克訪美,討論共同關心的問題。最后卡特建議副國務卿克里斯托弗未來幾天到巴基斯坦與齊亞·哈克商討合作事宜。②U.S.Department of State,Foreign Relations of United States (FRUS) (1977~1980),Volume XIX:South Asia,Washington,D.C.:U.S.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2019,pp.886~887.但此次訪問并未在12月實現(xiàn),不是因為時間倉促,而是美巴在協(xié)商過程中阻礙重重,首當其沖的就是巴基斯坦核武器開發(fā)問題。

        巴基斯坦核武器開發(fā)問題由來已久。卡特政府此前曾因巴基斯坦堅持進行核武器開發(fā)停止對巴經(jīng)濟援助。1979年4月6日,由于巴基斯坦堅持進行核武器開發(fā),美國再次終止援助巴基斯坦。③Dennis Kux,The United States and Pakistan,1947~2000:Disenchanted Allies,Washington,D.C.:Woodrow Wilson Center Press,2001,p.245.12月28日,卡特召開國家安全委員會會議。此次會議涉及與巴基斯坦合作問題,認為這直接關系到蘇聯(lián)入侵阿富汗以后的地區(qū)局勢。中情局長特納在此次會議上報告當天早些時候國家安全委員會特別審查委員會批準的方案:首先,派出高級別代表團與巴基斯坦進行磋商;其次,恢復對巴基斯坦軍售;再次,根據(jù)《賽明頓修正案》無法以貸款方式向巴基斯坦出售武器,所以巴基斯坦購買美國武器需要沙特阿拉伯提供資金支持??ㄌ刂赋觯何覀兊氖拐邞摳嬷R亞·哈克,我們在核不擴散問題上受法律約束,不能改變。我們不妨先一起處理阿富汗問題,稍后再解決核不擴散問題。④“Iran,Afghanistan,and Pakistan”,Minutes of a National Security Council Meeting,December 28,1979,CIA Covert Operations:From Carter to Obama,1977~2010,https://www.proquest.com/dnsa/docview/1679094219/9AF2C597909A4EAFPQ/1?accountid=13625.巴基斯坦因為與卡特政府多次很不愉快的互動經(jīng)歷,對其嚴重不信任,而卡特政府提議暫時擱置巴基斯坦核武器開發(fā)問題更讓巴基斯坦懷疑其誠意。12月30日,美國駐巴大使胡默爾發(fā)回29日與齊亞·哈克的外交顧問阿迦·夏希的談話紀要。胡默爾指出:阿迦·夏希擔憂卡特政府對巴基斯坦出售武器的限制,包括《賽明頓修正案》的武器轉讓政策等。⑤U.S.Department of State,Foreign Relations of United States (FRUS) (1977~1980),Volume XIX:South Asia,Washington,D.C.:U.S.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2019,pp.890~892.

        2.齊亞·哈克軍人政府問題

        1977年7月5日,齊亞·哈克通過軍事政變上臺。1977年9月3日,齊亞·哈克試圖了解美國對他發(fā)動政變的態(tài)度,于是親自與美駐巴大使胡默爾交談。在會談中,齊亞·哈克重申他將很快舉行選舉,希望選出一個良好穩(wěn)定的政府。①U.S.Department of State,Foreign Relations of United States (FRUS) (1977~1980),Volume XIX:South Asia,Washington,D.C.:U.S.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2019,pp.627~628.但是強調提升民主人權的卡特政府對齊亞·哈克態(tài)度極為冷淡。②Dennis Kux,The United States and Pakistan,1947~2000:Disenchanted Allies,Washington,D.C.:Woodrow Wilson Center Press,2001,p.234.

        蘇聯(lián)進軍阿富汗后,1979年12月28日卡特親自打電話給齊亞·哈克,表示美國對巴基斯坦的友好,并表示在通話后立即開始完善援助巴基斯坦的計劃。雖然巴基斯坦戰(zhàn)略地位已經(jīng)改變,但卡特政府和美國新聞界對齊亞·哈克政府的看法并未改變。在此背景下,巴基斯坦與美國商議援助方案時常常質疑卡特政府支持自己的決心。因為有美國記者抨擊卡特政府援助不民主的巴基斯坦軍人政府。③U.S.Department of State,Foreign Relations of United States(FRUS) (1977~1980),Volume XП:Afghanistan,Washington,D.C.:U.S.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2018,p.488.如果新聞界代表民間輿論,卡特政府高官的言論則代表政府的看法。1979年12月27日,中情局長特納在總統(tǒng)審查委員會會議上建議美國與齊亞·哈克之后的軍人政權或者巴基斯坦人民黨維持關系。④“Southwest Asia”,PRC Minutes,December 27,1979,CIA Covert Operations:From Carter to Obama,1977~2010,https://www.proquest.com/dnsa/docview/1679096167/FEC27BD3A46447ACPQ/1?accountid=13625.特納提出舍棄現(xiàn)任、布局后繼者的建議明顯是不看好齊亞·哈克軍人政府的生存能力。巴基斯坦對卡特政府決心的質疑絕非沒有合理性。在這種氛圍影響下,卡特政府與齊亞·哈克政府展開務實合作困難重重。

        (二)卡特政府提出援助巴基斯坦方案

        1.國安會提出援巴草案

        12月28日布熱津斯基給卡特總統(tǒng)的每日報告中提出國家安全委員會擬定的援巴草案。該草案建議:(1)大幅松綁對巴基斯坦提供武器的政策,并通過聯(lián)合國向巴基斯坦提供更多的難民援助;(2)加緊對巴基斯坦實施以糧食援助促進和平的480號公法;(3)派遣高級代表團前往巴基斯坦,以減輕巴基斯坦孤立感并加強美巴關系;(4)采取包括修改現(xiàn)行法律在內(nèi)的措施,消除美巴關系中的核開發(fā)障礙;(5)放寬美國軍售政策。⑤U.S.Department of State,Foreign Relations of United States (FRUS) (1977~1980),Volume XIX:South Asia,Washington,D.C.:U.S.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2019,p.889.當天晚些時候卡特召開國家安全委員會會議,討論美國與巴基斯坦合作問題??ㄌ卦跁h中表示不愿修改《賽明頓修正案》。會議決定向巴基斯坦出售基林級驅逐艦。與會者認為此舉雖然不會對巴基斯坦對抗蘇聯(lián)產(chǎn)生很大助益,但將對其提供巨大的政治幫助。①“Iran,Afghanistan,and Pakistan”,Minutes of a National Security Council Meeting,December 28,1979,CIA Covert Operations:From Carter to Obama,1977~2010,https://www.proquest.com/dnsa/docview/167909421 9/9AF2C597909A4EAFPQ/1?accountid=13625.換言之,美國向巴基斯坦提供基林級驅逐艦對抗擊蘇聯(lián)作用不大,但是可以形塑美國大力支持巴基斯坦的表象,有助于在國內(nèi)外較為孤立的齊亞·哈克軍人政府贏得更多支持。

        2.國安會特別協(xié)調委員會通過援巴方案

        1980年1月4日,國安會特別協(xié)調委員會召開會議,通過援巴方案。該方案內(nèi)容為:(1)立即解除美國向巴基斯坦提供援助的法律限制,以便向其提供援助。(2)向巴基斯坦提供補助資金。(3)增加總統(tǒng)的自由裁量權。在可行情況下,從《賽明頓修正案》之外的某些立法限制中尋求救濟。(4)減免巴基斯坦債務。國際經(jīng)濟峰會協(xié)調機構大使亨利·歐文指出,對巴基斯坦而言,債務減免比軍售或經(jīng)濟支持更有效。(5)安全聯(lián)盟。建立國家聯(lián)盟協(xié)助巴基斯坦維護國家安全。(6)向巴基斯坦提供武器。②U.S.Department of State,Foreign Relations of United States (FRUS) (1977~1980),Volume XIX:South Asia,Washington,D.C.:U.S.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2019,pp.896~898.這次會議明確回應巴基斯坦特別關心的美國援助法案問題,同意繞過《賽明頓修正案》的限制向巴基斯坦提供援助。

        3.美國告知巴基斯坦援助方案內(nèi)容

        美國通過援巴方案后,與巴基斯坦展開進一步磋商。1980年1月12日,阿迦·夏希訪問美國,與萬斯領銜的美國小組舉行會談。這次會談主要內(nèi)容為:(1)美國承諾的本質。阿迦·夏希強烈要求將1959年美巴合作協(xié)定變成條約。他指出,這會讓巴基斯坦公眾放心,(美國)將在未來不可預見的情況下做出更具約束力的承諾。美國在印巴沖突中對此協(xié)定的限定性解釋使得巴基斯坦有所懷疑。國務卿萬斯重申協(xié)定的有效性,指出其法律效力與美國法律中的條約相同。萬斯明確指出巴基斯坦目前面臨的威脅符合該協(xié)定的條件。(2)經(jīng)濟援助問題。萬斯告訴阿迦·夏希,美國準備在1980和1981財政年度向巴基斯坦提供總計4億美元的經(jīng)濟援助。這些資金平均分配給經(jīng)濟支持基金和軍事銷售貸款。美國正在重新審查巴基斯坦債務減免問題。阿迦·夏希認為巴基斯坦主要經(jīng)濟問題是國際收支平衡,并強調減免債務的重要性。雙方同意將進一步討論經(jīng)濟援助問題。巴基斯坦財政部長可能于兩周內(nèi)訪問美國商談相關事宜。(3)提供武器問題。阿迦·夏希明確表示:武器供給對巴基斯坦保衛(wèi)邊界至關重要。萬斯指出美國援助的武器應優(yōu)先用于抵抗來自阿富汗的威脅。(4)難民問題。阿迦·夏希指出巴基斯坦將從本國資金中撥出0.5億~0.6億美元用于難民救濟。美巴雙方都認為需要增加聯(lián)合國難民署的資金援助。(5)核問題。萬斯概述國會和政府高層強烈持續(xù)關注核不擴散問題。萬斯指出:當我們向國會提出援助巴基斯坦時,我們需要提供有關巴基斯坦核意圖的保證。阿迦·夏希表示巴基斯坦不會制造核武器,也不會將敏感的核設備、材料或技術轉讓給其他國家。關于核試驗,阿迦·夏希表示這需要齊亞·哈克和他的顧問做出決定。阿迦·夏希強調,在巴基斯坦公開禁止核爆炸非常敏感。美國認為巴基斯坦任何核試驗都會嚴重破壞地區(qū)穩(wěn)定。①U.S.Department of State,Foreign Relations of United States (FRUS) (1977~1980),Volume XIX:South Asia,Washington,D.C.:U.S.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2019,pp.923~926.很顯然,巴基斯坦對1959年美巴合作協(xié)定并不滿意,懷疑美國支持其的決心。關于援巴資金,美國提出4億美元一攬子計劃,阿迦·夏希當時未對此給予評價,希望進一步商討。但卡特政府其后發(fā)布的援助計劃沒有更改援巴金額。

        巴基斯坦經(jīng)過政府內(nèi)部磋商,對美國援助計劃給出初步意見。1980年1月17日,阿迦·夏希致電美國駐巴大使胡默爾,告知巴基斯坦對美國援助方案的初步反應。阿迦·夏希指出巴基斯坦對美國提出的援助計劃感到失望。他認為美國提出4億美元的數(shù)額無法滿足巴基斯坦的軍事需要;這筆款項距離滿足巴基斯坦的需求太過遙遠,在債務重組問題懸而未決的情況下尤其如此。②Ibid.,p.932.1月18日,齊亞·哈克與記者交談時,將美國4億美元提案稱為“幾?;ㄉ住?。齊亞·哈克聲言:巴基斯坦不會用國家安全換4億美元。這個數(shù)字將換來蘇聯(lián)更多仇恨。③Dennis Kux,The United States and Pakistan,1947~2000:Disenchanted Allies,Washington,D.C.:Woodrow Wilson Center Press,2001,p.250.卡特政府對巴基斯坦核武器開發(fā)問題態(tài)度曖昧,又給出一個令人失望的援助金額。這令巴基斯坦在不安基礎上更加失望,以至于在卡特政府解決援助方案時沒有得到理想的回應。

        (三)卡特政府持續(xù)爭取巴基斯坦

        1.布熱津斯基和克里斯托弗訪巴

        由于援助方案未獲巴基斯坦首肯,卡特政府不得不提高價碼,以爭取齊亞·哈克政府合作。1980年1月30日,卡特在給即將出訪巴基斯坦爭取支持的布熱津斯基和克里斯托弗的備忘錄中囑托,當討論對巴基斯坦軍事援助時應強調美國準備迅速采取行動,提供隨時可用的裝備。這些裝備將改善巴阿邊境局勢,增強(巴基斯坦)陸戰(zhàn)和防空能力。④U.S.Department of State,Foreign Relations of United States (FRUS) (1977~1980),Volume I:Foundations of Foreign Policy,Washington,D.C.:U.S.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2014.p.951.1980年2月2日,布熱津斯基和克里斯托弗飛往伊斯蘭堡,希望齊亞·哈克接受援助方案。當雙方對援助方案細節(jié)進行認真討論后,齊亞·哈克獲悉美國援助金額只是略有上升,從4億美元增至5億美元。齊亞·哈克倍感失望,抱怨美國總是做得太少,來得太遲,稱4億美元是美國的恥辱。①U.S.Department of State,Foreign Relations of United States (FRUS) (1977~1980),Volume I:Foundations of Foreign Policy,Washington,D.C.:U.S.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2014.pp.972~973.由于齊亞·哈克覺得美國援助資金太少,因此美國援助巴基斯坦資金問題一直懸而未決。齊亞·哈克多次表示不是援助資金多少的問題,并反復提醒美國參照1959年美巴合作協(xié)定,暗示美國未能履行1959年美巴合作協(xié)定的義務。齊亞·哈克對卡特政府過去對他的冷淡態(tài)度頗有怨言,表示自己曾于1978年5月9日就蘇聯(lián)操控阿富汗所產(chǎn)生的問題致信卡特總統(tǒng),現(xiàn)在(1980年2月2日)很高興看到美國同意他的觀點。②Ibid.,p.970.齊亞·哈克暗指美國對巴基斯坦的重視來得太遲,對蘇聯(lián)的威脅沒有遠見。

        2.國安會提出援巴草案

        1980年是美國總統(tǒng)選舉年。10月3日,齊亞·哈克出席在紐約舉行的聯(lián)合國大會以后,卡特邀請他到白宮訪問。兩人在會談中談到阿富汗問題。由于齊亞·哈克認為共和黨總統(tǒng)候選人里根將贏得總統(tǒng)大選,因此決定在與卡特的會談中不主動提及軍事援助問題。因為如果卡特獲勝,他此前所做的承諾將繼續(xù)存在。如果里根獲勝,卡特提出的任何建議將毫無意義。③Dennis Kux,The United States and Pakistan,1947~2000:Disenchanted Allies,Washington,D.C.:Woodrow Wilson Center Press,2001,p.254.直至會談即將結束,齊亞·哈克沒有提到軍事援助問題。卡特只好主動提出這個問題??ㄌ馗嬷R亞·哈克,他愿意向巴基斯坦提供包括F-16在內(nèi)的一攬子軍事援助。齊亞·哈克表示這個問題還可以再等一下,因為卡特無疑正忙于總統(tǒng)選舉。④“Meeting with Pakistani President Zia”,Memorandum of Conversation,October 3,1980,CIA Covert Operations:From Carter to Obama,1977~2010,https://www.proquest.com/dnsa/docview/1679108058/61C42B97 BF0B497CPQ/1?accountid=13625.最終卡特政府并未達成美巴合作協(xié)議。即便美國與巴基斯坦目前并未達成雙方滿意的軍事和經(jīng)濟援助計劃,齊亞·哈克可以靜待1980年11月里根在總統(tǒng)選舉中擊敗卡特,巴基斯坦獲得美國新政府更友善的對待,然后再與美國交涉。⑤Dennis Kux,The United States and Pakistan,1947~2000:Disenchanted Allies,Washington,D.C.:Woodrow Wilson Center Press,2001,p.255.

        1979年12月25日以前,美國已經(jīng)獲悉蘇聯(lián)在阿富汗及蘇阿邊境的異常軍事調動。雖然不清楚蘇聯(lián)的動機,但美國就此舉的嚴重性向蘇聯(lián)表示嚴重關切。此時美國獲取的情報大多是關于蘇聯(lián)近期的軍事活動和部署以及預測蘇聯(lián)下一步軍事行動。1979年12月25日,蘇軍攻入阿富汗,推翻阿明政府,扶植卡爾邁勒上臺。蘇聯(lián)對侵略行為做出如下辯解:進軍阿富汗是幫助其抵御外部侵略(暗指美國和巴基斯坦介入),并宣稱蘇軍進入阿富汗是短期行為,不會長期在阿富汗駐留。但是蘇聯(lián)這套說辭沒有說服其他國家,特別是美國和阿富汗的周邊國家。美國試圖借用此次機會聯(lián)合其他國家打擊蘇聯(lián),削弱蘇聯(lián)國力和國際威望。此外美國擔心蘇聯(lián)侵略阿富汗的行為若未遭懲罰,將會得寸進尺,進一步對外擴張,直至威脅美國和其他西方國家在中東的石油利益。在美國懲罰蘇聯(lián)的計劃中,巴基斯坦至關重要??ㄌ卣谔K聯(lián)入侵阿富汗后一改之前對巴基斯坦的冷淡態(tài)度??ㄌ卣M握f巴基斯坦充當抗擊蘇聯(lián)的前線國家,并承諾對其提供經(jīng)濟和軍事援助。從巴基斯坦角度而言,蘇聯(lián)入侵阿富汗以后,巴基斯坦處于被蘇聯(lián)和印度東西夾擊的危險境地。巴基斯坦認為蘇聯(lián)占領阿富汗威脅其國家安全。在美國大力支持的情況下,巴基斯坦決定公開譴責蘇聯(lián)入侵阿富汗的行為,為阿富汗難民提供避難所,秘密支持并提供軍事援助給阿富汗抵抗力量。但是卡特政府籌劃援助巴基斯坦的方案時沒有充分重視其迫切要求,過于強調自身施政理念,所以美國和巴基斯坦未能在卡特任內(nèi)達成協(xié)議。里根總統(tǒng)上臺以后,在沿襲卡特政府的對巴政策基礎上,充分考慮巴基斯坦迫切需求,并進一步處理雙方分歧,增加對巴援助力度,最終達成與巴基斯坦的合作協(xié)議。美國還爭取到西歐國家和中東國家支持,共同加強對阿富汗抗蘇游擊隊的援助。最終,1989年蘇聯(lián)在付出巨大代價后被迫從阿富汗撤軍。蘇聯(lián)入侵阿富汗對相關國家、地區(qū)乃至世界都造成重要影響。美國在蘇聯(lián)入侵期間對阿富汗抗蘇游擊隊提供大量援助,有效增強了阿富汗抗蘇游擊隊的整體實力,使超級大國蘇聯(lián)深陷阿富汗泥淖。阿富汗戰(zhàn)爭帶來的巨額戰(zhàn)爭經(jīng)費負擔、龐大傷兵和陣亡者家屬群體以及中亞五個加盟共和國民族主義勃興和伊斯蘭教意識覺醒成為蘇聯(lián)解體的重要原因。

        蘇聯(lián)撤軍后,阿富汗戰(zhàn)爭的影響至今猶存。就美國而言:蘇聯(lián)自阿富汗撤軍后,美國似乎獲得全勝。但是昔日的盟友抗蘇游擊隊在蘇軍撤離阿富汗以后繼續(xù)壯大,繼而建立阿富汗塔利班,并于1995年推翻卡爾邁勒政權,建立阿富汗伊斯蘭酋長國。阿富汗塔利班庇護的基地組織最終在美國發(fā)動9.11事件。不愿與基地組織決裂的阿富汗塔利班正式成為美國敵人。2001年,美國出兵阿富汗,新一輪阿富汗戰(zhàn)爭揭開帷幕。經(jīng)歷20年血戰(zhàn),最終拜登政府在阿富汗上演逃跑式撤軍。雖然拜登政府極力渲染美軍在阿富汗的任務已經(jīng)順利完成,但是2021年8月中旬的喀布爾撤退比1975年的西貢時刻更加令美國國際威望受損。美軍撤離后的阿富汗可能再次成為塔利班嚴酷統(tǒng)治、庇護恐怖組織以及毒品泛濫的國家。

        就受害者阿富汗而言:蘇聯(lián)入侵后,阿富汗民族國家建構陷入嚴重困局,淪為大國角力場,42年來從未實現(xiàn)和平。即使蘇軍撤離阿富汗,阿富汗內(nèi)戰(zhàn)和反恐戰(zhàn)爭仍然接踵而至。時至今日,阿富汗新一輪內(nèi)戰(zhàn)即將落下帷幕。塔利班已經(jīng)入主喀布爾,實現(xiàn)重新執(zhí)政。但是,新一輪塔利班執(zhí)政是否可以讓阿富汗人過上比阿富汗伊斯蘭共和國時期更好的生活,尚待時間檢驗。長期戰(zhàn)爭導致大量阿富汗人流離失所,逃亡他國。這些阿富汗難民還在觀望塔利班重回巔峰后的施政作為,以決定是否重返故土。盡管阿富汗伊斯蘭共和國政府已經(jīng)被塔利班近兩周的閃電攻勢所推翻,但是認同前政府在經(jīng)濟發(fā)展和基本權利等領域執(zhí)政績效的阿富汗人并未就此消失。與此同時,大量地方實力派在塔利班明顯占優(yōu)勢的情況下選擇帶槍投靠,但是他們并不真心認同塔利班,投降只是事急從權而已。他們是塔利班有效執(zhí)政的隱患,不容輕忽。正如塔利班高官巴拉達爾所言:對于塔利班而言,如何有效治理國家、解決阿富汗人民面臨的問題、滿足他們的愿望才是真正的考驗。①Mehdi Chebil,“From Military Commander to the Taliban’s Top Diplomat,Mullah Baradar`s Ascent to Power”,https://www.france24.com/en/asia-pacific/20210816-from-military-commander-to-taliban-s-topdiplomat-mullah-baradar-s-ascent-to-power.大量民調顯示:目前多數(shù)阿富汗人對塔利班的執(zhí)政理念并不認同,對其在經(jīng)濟發(fā)展、基本權利等領域的理念尤其反感。②蘭江,楊秀琴:《阿富汗人對阿富汗和談的態(tài)度、訴求與影響》,《南亞研究季刊》,2021年第2期,第42~59頁。塔利班如何在貫徹自身執(zhí)政理念與滿足阿富汗人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二者之間取得平衡,是一個極為現(xiàn)實而又充滿張力的抉擇。這個抉擇將深刻影響阿富汗未來。

        就巴基斯坦而言:阿富汗普什圖難民加劇巴基斯坦西北部地區(qū)社會動蕩。巴基斯坦援助阿富汗抵抗力量的諸多措施導致自身陷入族群、教派、毒品與恐怖主義等紛爭。巴基斯坦與印度的克什米爾爭端因之進入代理人戰(zhàn)爭階段,對巴基斯坦國家形象造成一定負面影響。以巴基斯坦塔利班為代表的諸多武裝團體對巴基斯坦長治久安構成巨大挑戰(zhàn),并對中巴經(jīng)濟走廊持續(xù)構成威脅。巴基斯坦國家前途因蘇聯(lián)入侵而發(fā)生深刻改變。中亞和南亞地區(qū)因蘇聯(lián)入侵阿富汗變得更為動蕩。世界在9.11事件后進入反恐戰(zhàn)爭時代。蘇聯(lián)入侵阿富汗雖然已經(jīng)過去四十多年,但其后果仍在深刻影響相關國家、地區(qū)乃至整個世界。這一切影響都與卡特政府對蘇聯(lián)入侵阿富汗的應對息息相關。

        亚洲av无码成h在线观看| 国产在线一区二区视频免费观看 | 日韩乱码中文字幕在线| 色妞色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视频| 色哟哟av网站在线观看| 一级内射免费观看视频| 色狠狠色狠狠综合天天| 亚洲欧洲偷自拍图片区| 亚洲五月激情综合图片区| 一区=区三区国产视频| 国产精品毛片无遮挡高清| 九九精品国产亚洲av日韩| 亚洲熟妇在线视频观看| 国产三级在线观看高清| 日本亚洲精品一区二区三| 99久久人妻精品免费二区| 国产精品丝袜在线不卡| 搞黄色很刺激的网站二区| 99久久无码一区人妻| 最新国产乱人伦偷精品免费网站| 午夜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 日本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激情视频在线观看的 | 欧美伊人亚洲伊人色综| 亚洲精品综合一区二区| 男吃奶玩乳尖高潮视频|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一区| 国产国拍亚洲精品永久69| 国产三级av大全在线爽| 久久国产免费观看精品3| 久久AV老司机精品网站导航| 亚洲一区二区女优av| 日韩女同精品av在线观看| 野狼第一精品社区| 中文字幕巨乱亚洲| 日本女优中文字幕亚洲| 亚洲av无码专区在线观看成人| 亚洲精品成人专区在线观看| 偷柏自拍亚洲综合在线| 久久久久av综合网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