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 輝
(山東省新泰市實驗中學 山東新泰 271200)
分層教學是從端正教學觀、學生觀入手,立足于學生現(xiàn)實的差異性,著眼于學生發(fā)展的差異性,著眼于對學生差異的適應、培植和利用,探索適合學生差異特點和發(fā)展需求的一種教學策略。本文是在現(xiàn)在師資、現(xiàn)有的教學條件下,不重新編班,按班分層分組進行體育教學對學生身體素質的提高[1]。在教學中,同一教學班的學生,由于主觀、客觀、先天、后天等因素的影響,學生在個性、興趣、愛好、能力等方面存在著差異。為了使各層次的學生都能達到學校體育教學的目標,需要給學生一定的“時空”,讓學生充分發(fā)揮他們的主觀能動性,使得學生嚴格要求自己,不斷向更新的目標奮進,同時發(fā)展他們的興趣項目練習,全面提高身體素質。
隨機抽取初中三年級兩個自然班的所有學生共82名,其中實驗班42名,對照班40名。在實驗前采用1.2班為實驗組,3.4組為對照組。對照班按傳統(tǒng)以往的教學模式進行教授,而實驗班按班級把學生分為三層同時進行分層教學[2]。查閱了“學校體育教學探討”“分層教學”“現(xiàn)代教學與體育教學”“新概念素質教學”等文獻資料10份,為本研究奠定了理論依據(jù)。根據(jù)設計好的分層教學方法,進行身體素質實驗對照、比較,判定教學效果。根據(jù)設計好的分層教學方法,觀察學生的變化,使得學生能夠以良好的心態(tài)對待分組,不要有情緒上的波動。根據(jù)設計好的分層教學方法,進行身體素質實驗對照、比較,判定教學效果。根據(jù)設計好的分層教學方法,觀察學生的變化,使得學生能夠以良好的心態(tài)對待分組,不要有情緒上的波動。
由于初中班各個學生的先天素質、教育影響和主觀努力程度的不同,老師應認真了解學生的共同特點和個別差異,綜合考慮全班每一個學生的體能和體質因素,主要以跑、跳、投等各種能力為主,將全班學生相對分為差、中、優(yōu)三個層次,按四列橫隊站立一排10人為差層次;二排、三排各11人為中等層次;四排10 人為優(yōu)層次,并向學生說明,這種情況和位置不是一成不變的,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練習、考評,如果發(fā)現(xiàn)四排中的某些學生成績下降,還不如二、三排中的某些學生,就把四排中成績下降的學生調換到二、三排,而將二、三排中成績進步的學生調換到四排[3]。同樣,一排的學生經(jīng)過努力成績進步了,也可以調換到二、三排,二,三排中的學生成績退步后也可以調換到一排。
根據(jù)差異的情況,將教學對象分組。在全面了解學生健康狀況的基礎上,按照基本的三項素質測定50米、立定跳遠、投實心球(兩公斤)。三項綜合測驗成績按1∶1∶1的比例將學生分成不同類型的三大層次:即A層(上層學生),B層(中層學生),C層(下層學生)。A層:熟練掌握動作技能。B層:掌握動作技能。B層:基本掌握動作技能。
教學中根據(jù)分組情況區(qū)別對待,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訂出不同的教學要求和目標[4]。A層:圍繞(大鋼)教學。對(大綱)范圍有所拓寬,對教學內容有所加深,進一步拓寬視野、加深對運動技術內容的理解,努力提升自己的運動成績,不斷增強身體素質,培養(yǎng)能力。B層:掌握(大)規(guī)定的內容,對拓寬部分有所了解,能較好地掌握基礎知識,比較熟練地掌握所學的運動技能,教學中能獨立思考,具有一定的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C層:基本掌握《大綱》的內容,激發(fā)運動興趣,能掌握教材最基礎的理論知識,初步掌握所學的指動技能,身體素質達到一定水平,基本完成課堂教學的學習任務。
通過實驗分層教學三個多月的實驗來看:學生在身體素質、形態(tài)和參加體育活動的興趣方面均有十分明顯的提高。實驗班和對照班立定跳遠測試差值從-0.02變?yōu)?0.07;50米跑測試差值從0.00變?yōu)?0.29;前拋實心球測試差值從+0.02變?yōu)?0.65。
分層教學是面向全體因材施教的,幾乎所有的學生都能積極參與課堂學習的全過程,滿足了各層次學生的表現(xiàn)欲,各層次學生都有情緒上的愉悅感和學習上的成功感,避免了簡單重復,從而學生的總體技能水平不斷提升[5]。采用了“分層教學”提升了學生對體育課的興趣。分層教學法改善了師生關系,建立了民主平等的新型師生關系,在分層教學中,好的學生有更高的山峰可以攀登,而且后有追兵,產生危機感,于是更加努力;差的學生有教師、學生的幫扶、褒獎,主觀能動性得到充分發(fā)揮,往往都是暗下決心,突爆冷門。分層教學提高了學生的身體素質和各項運動成績,在技術方面也有相大提初。激發(fā)學生學習體育課的積極性,調整學生學習心態(tài),建立起正確的認識觀,這也使以往體育課由“要我練”過渡到“我要練”,在教學過程中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