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艷艷
(海陽市新元中學 山東煙臺 265100)
目前,由于我國社會經濟發(fā)展之快,人們的生活方式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教育領域也面臨著嚴峻地挑戰(zhàn)。素質教育提倡在課堂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思想,這樣的教學思想不僅促進學生健康全面發(fā)展,還能使初中化學教學的改革與創(chuàng)新得以實現(xiàn)。在化學實際教學中,教師應將教學內容與學生真實生活深度融合,將課本知識與生活常識緊密聯(lián)系,讓學生通過觀察、思考、交流等過程中逐步揭開化學知識的神秘面紗。在此期間,學生能夠獲取積極的學習體驗,感受化學學科的精彩瞬間,掌握必要的化學知識和學習方法?;瘜W是初中階段必學的一門課程,在日常生活中也有很多應用場景,不但能夠輔助教師展開教學,豐富教學形式,教學渠道及發(fā)揮空間也得到了極大延伸。
在初中課堂中滲透德育教育思想是整個初中教育階段尤為重要的教學工作,只有教師從實際學情出發(fā),摸索出合適的教學方法,才能更好地促進德育教育工作的有序開展。在化學課堂中,教師將化學教材中的知識與生活實際有機結合,一方面讓學生學習更廣泛的知識面,提升學生對化學知識的理解能力;另一方面需要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思想品德以及身心健康,從而形成正確的價值觀,擁有獨立的人格和自主思想。學校要明確教學目標是培養(yǎng)“分數(shù)”還是培養(yǎng)“人”,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同時培養(yǎng)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接班人,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堅持育人為本、德育為首、全面發(fā)展。
初中生面臨的是即將到來的中考,化學作為中考的一門重要學科,對學生的中考成績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所以在教學過程中,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速度,盡量為學生爭取更多的學習時間,化學教師就不自覺忽略了德育教學,只注重教授學生應試知識。目前部分化學教師對德育教育的認識并不全面,他們認為德育教育應該在語文、政治、歷史這些學科中滲透,化學作為一門理論性較強的學科,根本不適合滲透德育教育。由于化學教師對德育教育認知狹隘,導致德育教育在化學中的滲透現(xiàn)狀不容樂觀。
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推進,德育成了化學教學中不可忽視的一部分。在教育部長期的耳提面命下,很多化學教師也認識到了在化學課堂中滲透德育教育,不僅能塑造學生的美好品格,還能進行課堂優(yōu)化,提升學生學習德育知識的效率。但是由于傳統(tǒng)的化學教學已經有了多年的歷史,很多化學教師一時間不知道該如何在課堂上滲透德育知識,由于二者融合不當,導致德育知識不僅達不到優(yōu)化化學教學的目的,反而降低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想讓學生主動學習德育知識,重視德育教育,認識到提高自身素養(yǎng)的重要性,化學教師需要采用多種教學手段,將化學知識和德育知識有效融合在一起,讓學生在興趣的激發(fā)下,主動探索德育知識以及化學知識。
“德高為師、身正為范”這八個字意義深遠非凡。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扮演著多種角色,言傳身教才是最好的教育方式,而有時身教比言傳更為重要,教師的思想和言行舉止、在舉手投足間都能成為學生模仿的對象。所以化學教師必須要時刻注意自己的儀態(tài)、把握好自己的情感,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影響學生,促使學生自覺約束自己的行為,塑造美好的品格。教師在日常教學中,要給予學生更多的關心與愛護、支持與鼓勵,放低姿態(tài)與學生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創(chuàng)建溝通交流的機會。這樣不僅能使教師深入學生內心,幫助學生解決學習生活中的問題,也能讓學生真正的敬愛教師,在愛的鼓舞下,主動探索知識的世界。教師要時刻起到一個示范作用,為學生樹立起道德榜樣,通過自己言行律己、以身作則,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感悟德育教育,這是讓學生養(yǎng)成良好習慣的主要途徑。
傳統(tǒng)教學過程中,初中化學教師受到應試教育觀念的束縛,在教學過程中以自身講解為主,忽視學生主觀能動性的發(fā)揮,學生學習活動不自主、不主動等現(xiàn)象。這一情況說明,教師過于注重教學活動中“教”的成分,忽視“學”的意義和作用,教師在整個教學活動中處于支配地位,學生屬于被動地位。學生不是學習活動的主人,自然沒有學習動力,因此必須轉變教學觀念,在教學活動中的一項重要工作是提高學生學習主動性和學習能力。
例如,“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鐵”的實驗,在還原實驗的過程中,通過向玻璃管中通入一氧化碳直到玻璃管全部冷卻。在實驗過程中,學生們會認為此操作方式畫蛇添足,為了解開學生們的疑慮,教師可以充分利用探究式教學法提出問題,引導學生展開實驗。教師在實驗中用兩個玻璃管,其中一個玻璃管繼續(xù)通入一氧化碳,另一個玻璃管停止通一氧化碳。在教師的引導下,讓學生認真觀察兩個實驗結果。當實驗完成后,學生發(fā)現(xiàn)兩者的不同,產生激烈的探討,并且從實驗中得出相應的結論。在實驗活動中,通過讓學生觀察實驗現(xiàn)象,使他們認識到事實和證據(jù)的重要性,培養(yǎng)他們耐心嚴謹、務實細心、實事求是的行為習慣,有助于學生提高化學素養(yǎng)和德育素養(yǎng),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素質。
創(chuàng)設生活化教學情境是初中化學教學行之有效的教學載體,為教師創(chuàng)新教學形式、優(yōu)化課堂設計帶來了極大的便利條件,為學生提供多樣化的理解途徑。在課堂初期,為了能夠讓學生在短時間內集中注意力,進入到上課的氛圍中,教師要為學生創(chuàng)設一定的學習情境。教師需要在備課環(huán)節(jié),找到化學核心知識與生活之間的聯(lián)系,搜集資料和素材,利用生活現(xiàn)象或者生活事件導入新課程。常用的方法就是教師利用視頻或者照片為學生展示生活中產生的現(xiàn)象,并深入挖掘這個現(xiàn)象背后的化學問題,讓學生們帶著問題去學習,并且提倡學生在課堂中發(fā)揮自身想象力,能夠結合所學內容主動、大膽地提出自己的想法,以此來提升學生的自信心。
例如,在“溶液”教學過程中,我可以利用視頻讓學生在家中進行實驗操作。我指導學生從日常生活中選取不同的實驗材料,如食鹽、冰糖、洗潔精、植物油等,在每個容器中倒入相同的水量,分別將各個材料放入其中,同時讓學生觀察溶液、濁液、懸濁液、乳濁液的區(qū)別。又如,食鹽在水中溶解的過程中,可以讓學生觀察物質溶解的形式;植物油與水的乳濁液中,滴入2~3滴洗潔精后觀察其現(xiàn)象;冰糖融入水中快速溶解的方法。由此可見,我利用化學探究的方法為學生解答現(xiàn)實生活中的難題,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提高他們的化學應用能力。在化學實驗活動中,學生們能夠感受到化學學科與生活之間的密切聯(lián)系,從而形成尊重事實、相信事實、敢于質疑、勇于創(chuàng)新的科學品質,不僅增強了學生動手操作的實踐能力,還能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
化學教師結合初中生的學習規(guī)律與實際情況來整理相關的學習素材。微視頻教學內容要比傳統(tǒng)課堂教學內容更為突出,將教學中的重點、難點知識集中,抓住課堂中的重點環(huán)節(jié)完成教學內容。提煉出教學內容的精簡之處,使學生對化學知識的理解更明確、思路更清晰。教學內容可以設置一個課程為一個主題,將所學知識具體化,并強調內容的重點難點,同時還要有較強的針對性,讓學生更容易接受。一般情況下微視頻的播放時間控制在10分鐘以內,由此可見,與一堂課45分鐘時間來比較微視頻是教學方式中一個升華。
教師要鼓勵學生在課前觀看微視頻,讓學生對將要講授的內容有個大概的了解。在此基礎上,開展授課活動將會大大提升學生對知識的掌握能力。在化學課堂中,教師可以將學生分組,以便于對微視頻設置的問題進行討論。學生在自主學習時,對微視頻的內容很難全部理解,教師可以在課上讓學生針對不懂的問題進行討論,然后教師再針對那些共性問題進行集中解答,這樣可以提升教師的授課效率。以育人為先的教學方式,能夠讓學生掌握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方法,樹立正確科學倫理觀念和深入探索的化學學科精神,并形成良好的、科學的學習習慣。中學生應當了解化學應用的雙面性,掌握化學學科知識技能,體現(xiàn)內在含義和應用價值,同時增加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科學倫理道德意識。
在學習“二氧化碳的性質”一節(jié)時,可以讓學生根據(jù)自身情況制定學習任務,這樣可以讓學生能夠明確學習目標,增強他們的學習效率。在課堂授課結束后,教師可根據(jù)教學任務對學生布置課后作業(yè)。在教師不斷引導下,讓學生觀察實驗的操作過程,提升學生探究發(fā)現(xiàn)、思考分析問題的能力,促進學生更好地掌握化學課程知識的要點。通過教學實踐,促進學生設身處地進行思考,以獨特的視角觸動學生的心靈,不僅能夠增加學生的知識儲備,還能夠提升學生的德育素養(yǎng)。
綜上所述,在初中化學教學中融入德育教育思想具有很大的教學意義,教師要充分認識到當前教育發(fā)展狀況,認識到德育教育所發(fā)揮的價值。教師要善于利用多樣化教學模式將枯燥乏味的知識趣味化、生活實際化,使學生全身心投入到化學學習活動之中,從化學實驗中領悟科學精神、培養(yǎng)良好的行為習慣,使他們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養(yǎng)全面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