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簡史》(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
2021年版本
作者 "楊明
我讀《黃河簡史》是個意外。讀完這本書,卻確確實實給我以意外之感。因為,這些年,我已經(jīng)很少讀那些學術(shù)類、研究類的書了,總是找一些比較有趣、有味的書來讀,輕松、開心為要。對于黃河,我總有一些沉重的感覺:一來,黃河被譽為母親河,自當敬重;二來,黃河曾經(jīng)多次泛濫,給人們帶來不盡禍害,讓人心生幾分悲涼。所以,這本書好似不是我喜歡閱讀的那種。但看到它曾是“中國好書”入圍作品,出版者的推薦語是“一部精彩紛呈、別具一格的黃河別傳”,因而引起了我的興趣。讀完這本《黃河簡史》,確實給人新鮮感,有動人處,值得一讀。作者楊明是工科博士,但這本書的內(nèi)容一點不深奧,關(guān)于水利的介紹通俗易懂,我這個文科生也能讀懂,很是難得。
意外之一,作者沒有對黃河的基本情況做介紹,也沒有系統(tǒng)地講述黃河給人們帶來了什么,更沒有純粹從技術(shù)視角探究黃河治理,而是從文史的角度切入,以歷史上著名的5次黃河大改道為脈絡(luò)進行分析。全書分為“上古·漢”“宋·元”“明·清”“民國·現(xiàn)代”四卷,再以大禹、王景、王安石等歷史上治理黃河有功的代表人物為依托,細分八章,將黃河的治亂置于社會治理的政治語境中來審視,寫黃河的歷史,也寫人的歷史?;蛘哒f,作者是講事、講人,用人和事件來講黃河,歷史因人而生,歷史也因人物而生動。作者用諧趣通俗的語言,系統(tǒng)梳理了黃河2000多年間的變遷史,將歷代黃河治理、人文風情及與黃河休戚相關(guān)的歷史人物等知識、趣聞進行融會貫通。這本《黃河簡史》非常簡要,又非常動人,給人不一般的感受和記憶。
意外之二,對于黃河,作者別有發(fā)現(xiàn)。他認為,在黃河的變遷中,歷史上的許多人物十分有趣?!皬幕实鄞蟪嫉睫r(nóng)夫百姓,從凡夫俗子到大家名流,或聰慧或魯莽,或耿直或狡猾,可謂形態(tài)萬千,風采各異。我于是想,不如也翻出他們的掌故來,以個人之紀事管窺黃河之歷史,一則,避免了我之天生愚鈍應對宏大歷史場面的尷尬;二則,真實而有趣的小人物或許因貼近生活而更受讀者諸君喜歡。這也正是我寫這本書的緣由?!睏蠲黝H具家國情懷,并以此將人文精神與自然地理融會,歷史上穩(wěn)定盛世與動亂不安常常交替出現(xiàn),而黃河在每次重大改道后,都會保持數(shù)十乃至百年的穩(wěn)定期。這種自然地理與政治生態(tài)的巧妙呼應,其背后則是數(shù)個留名史冊的人物。每一個朝代總會有應運而生的治水能人——大禹、王景、王安石、賈魯、劉大夏、靳輔等,一個個人物的故事匯聚起來,從而成就了宏大的治黃史。對于歷史,對于黃河的歷史,作者楊明有著自己的發(fā)現(xiàn)和述說,這很不容易。
意外之三,作者把黃河與歷朝歷代聯(lián)系在一起,從中發(fā)現(xiàn)一定的歷史和黃河變遷脈絡(luò)。上古時期,人力物力維艱,禹因勢利導,黃河終得大治,順天應人的理念也成為古代中國最早的生存智慧。兩漢帝國恢宏,理政寬嚴相濟,治河收放自如,默默無聞的小吏王景終成令黃河安瀾將近八百年的傳奇人物。宋儒耽溺于論辯,在黃河治理策略上猶豫遷延,終致河道左右搖擺不定,被后世譏為治河無策而唯堵口有功……明清時期,黃河災害接連不斷,治河名人亦輩出,但多以改良的方式小心翼翼地維持著黃河在淮河流域的流轉(zhuǎn)遷移。每一個朝代在黃河治理上總會有應運而生的英雄,或叱咤風云生于亂世,或湮沒無聞隱于山林,這是黃河的魅力,也是歷史的魅力,永遠令人神往。
意外之四,作者對于一切為治理黃河做出過努力和貢獻的人物,能夠以實事求是的精神,給予充分的肯定,即使那些在歷史上頗受指責的人,他也不是簡單否定,而是以列舉事實為主。對于歷史上那些與治理黃河觀點和方法對立的人物,也不是簡單地肯定一方否定另一方,而是就事論事,陳述事實,留有余地。例如北宋時期關(guān)于黃河是東流還是北流,是維持新河還是回歸故道的爭論,雙方針鋒相對,互相攻訐,其實誰對誰錯,頗難界定。應該說,對于大自然,對于科學技術(shù),對于黃河的治理,要有一個歷史的和長遠的認識,即使到今天,依然有不同的認識和評價,需要我們遵循科學規(guī)律,堅持實踐檢驗,而不要簡單草率下結(jié)論。封建社會的那些治水能臣,對黃河治理有過貢獻,但用今天的標準來衡量,治水也有許多錯訛之處。但放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卻也屬不易了。所以,實事求是地加以評述,是非常必要也非常難得的。楊明的《黃河簡史》沒有對那些人簡單否定,更沒有大扣帽子,是讓人敬重的。
人和事,匯成了黃河不一般的歷史;黃河,造就了不一般的人和事?!饵S河簡史》,真的有點不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