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想一下,如果有一家餐廳,服務員一會兒記不起菜名,一會兒忘了給你上菜,你會怎么想?有一檔綜藝節(jié)目,帶著五位患有阿爾茨海默病的老人,開起了這樣一家餐廳。五位老人年紀加起來超過360歲,最小的也已經65歲,他們之前是維修工、婦產科醫(yī)生、英語教師等,但是現(xiàn)在,他們都擁有一個身份——阿爾茨海默病及認知障礙患者。
這家餐廳名叫“忘不了”,可這些老人常常啥也“記不住”:五十多年的好友,每年見面,現(xiàn)在面對面都認不出;話剛說一半,就忘了后半句;前一天還一起扭秧歌的客人,轉天就忘得干凈;攏共就五六張餐桌,總記不得自己負責哪張……甚至當他們試圖解釋自己為什么這么“健忘”時,都想不起來自己得的這病叫什么。
這樣一群“糊涂”的老人,卻樂觀得很認真。有人說話斷斷續(xù)續(xù),但始終用笑臉溫暖身邊人;有人口算又快又準確,努力幫忙算賬;有人記不起客人,卻牢牢記得本職工作,對來店里的孕婦客人講解孕產知識;有人已有十年阿爾茨海默病病史,不但沒有放棄希望,還把自己的經歷當作“教材”,鼓勵其他老人。
里頭有個老太太很戳我的心。她跟我奶奶長得一點也不像,但發(fā)現(xiàn)自己記不起事兒時慌亂的眼神以及嘴里的念叨,像極了我奶奶。我奶奶也患有阿爾茨海默病,她到現(xiàn)在的記憶還停留在我去北京讀書的時候。過年時,總需要大人們指著我一再給她糾正,說我已經工作。她反復看我,好像沒辦法和腦海中的孫女形象匹配起來?!澳阋呀浌ぷ髁??在北京?不上學了?畢業(yè)了?”老太太碎碎念了一下午,仿佛期待但也并不期待我給出答案,只是反復自我懷疑和自我確認罷了。
客觀條件上的無能為力,決定了這是一場很艱難的戰(zhàn)斗。據統(tǒng)計,全球約有4680萬名阿爾茨海默病患者,預計每二十年將翻一倍。每3秒鐘,世界的某處就會多一位患者。我國阿爾茨海默病患者已超過千萬,居世界首位,并且每年以30萬以上的新發(fā)病例快速增長。遺憾的是,這是一種起病隱匿的、進行性發(fā)展的神經系統(tǒng)退行性疾病,病因迄今未明,沒有任何有效的治愈方法,藥物只能一定程度上延緩病情、改善癥狀?;疾〉睦先?,自己經歷煎熬,也讓家人擔憂,可能還會影響鄰里和諧。
他們忘了很多事,甚至有一天會忘了你,但很多人不曾忘記心底的愛。前陣子,有個患阿爾茨海默病的老母親走丟了。最后老人找著了,她忘記了姓名,忘記了回家的路,卻還記得女兒小時候的幼兒園,輾轉數(shù)地,跑到那兒去接女兒回家。這讓我們看到,這場艱難的戰(zhàn)斗,也是一場需要很多愛的戰(zhàn)斗。
對很多患病老人來說,隨著機能減退,最大的挑戰(zhàn)是自我價值感的喪失。節(jié)目里,“店長”黃渤說了一句:“主角是這五位老人,我們主要做的工作就是,在旁邊默默地觀察,及時給予他們幫助?!睂嶋H上,這也是我們面對患病老人應有的態(tài)度。什么是孝?孔子說不僅要“能養(yǎng)”,還要“敬”,盡孝最是“色難”。對于得病的老人,尊重難,讓他們感到愉悅更難。鼓勵他們學習新知識、培養(yǎng)興趣愛好,是幫助他們恢復社會功能、享受自我價值的重要舉措。
生老病死是自然發(fā)展的規(guī)律,我們每個人都會老去。了解、重視和坦然面對老年病,是我們學會應對衰老,甚至積極老去的一個重要途徑。如果忘記是最終歸宿,也請保持對生活的熱愛。
希望每一個老人都能被溫柔相待。
(方陽文薦自《中外書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