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舉行的甘肅白銀市景泰第四屆黃河石林山地馬拉松百公里越野賽中,172人參賽,21人遇難。在這起公共安全事件中,失溫成了一個關鍵詞。
醫(yī)學上指意外性低體溫,即體溫低于35℃。人體正常體溫在36.3℃-37.3℃,有的人會因為特殊情況,體溫稍微低一些,但不會低于35℃。如果體溫低于35℃,可能就存在一些意外情況,比如在水里面浸泡、溺水、在寒冷環(huán)境下,發(fā)生了意外性的低體溫。
在輕度低體溫(核心溫度32℃-35℃)時,人體會有反饋機制,比如會打寒戰(zhàn)、哆嗦、起雞皮疙瘩、皮膚血管收縮、心率加快,這些反應會促進機體代謝率加快,產熱增加,促使體溫回升。
在中度低體溫(核心溫度28℃-32℃)時,超出了人體可以自我調節(jié)的范圍,寒戰(zhàn)也會消失,產熱變少,心率減慢,血壓降低,人的意識就會出現(xiàn)問題,反應慢或者嗜睡,這種情況特別危險。
在重度低體溫(核心溫度lt;28℃)時,就可能會出現(xiàn)心室顫動、心搏停止、昏迷、各種身體反射消失,再往下會出現(xiàn)凝血功能障礙、腸功能障礙等更嚴重的情況。如果沒有及時發(fā)現(xiàn)、救治,就有可能危及生命。
雪上運動出現(xiàn)低體溫的情況可能會比較多見。在滑雪中摔倒受傷,接觸冷環(huán)境,特別是在高級滑道上,受傷后無人知曉,時間一長,加上保暖措施不夠,就會很危險。此外,長時間超耐力的戶外運動,比如爬山、越野跑、山地騎車、攀登還有劃船落水等情況也都有較大風險。
在戶外運動中,出發(fā)前一定要看天氣預報,了解自己的運動極限,有必要的情況下,參加此類運動前可以考慮進行體檢,全面評估自己的身體情況。隨身要帶一些防冷保溫的物品,學會處理一些輕外傷,準備足夠的能量補給來源。
6小時、12小時以上的戶外超耐力運動是有高風險的,尤其是在運動中出現(xiàn)外傷或者年齡大、有基礎疾病的人群更要特別注意。
當然,低體溫不光發(fā)生在戶外運動,在日常生活中也有。比如獨居老人在家中突然暈倒或者飲酒過量者睡在馬路邊,都容易發(fā)生低體溫。
(方英光薦自《老年生活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