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大唐西域記》的文學歸屬

        2021-12-29 12:06:13王汝良魯媛媛
        南亞東南亞研究 2021年2期

        王汝良 魯媛媛

        《大唐西域記》在史地、宗教、中外交通等領域的價值已受到重視和研究,但其珍貴的文學價值尚未得到系統發(fā)掘。對《大唐西域記》進行文學視角的專題探討,首先要確定其文學歸屬。也就是說,在大的文學類別上,應對這部作品有一個基本的定位,探討其文體性質和學科歸屬。

        前輩學者最早以游記文學來定位《大唐西域記》。季羨林曾指出,“研究印度古代歷史,必須乞靈于外國的一些著作,其中尤以中國古代典籍最為重要,而在這些典籍中,古代僧人的游記更為突出”①季羨林:《法顯》,《季羨林全集》第15卷,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10年版,第243頁。,在隨后列舉出的這類僧人游記中,《大唐西域記》是突出的一種。呂澂也持此觀點,“中國有不少僧人、學者抱著求法的熱忱到印度去游歷,留下了一些游記。其中著名的有東晉法顯的《歷游天竺記》,唐玄奘的《大唐西域記》,唐義凈的《南海寄歸傳》等。其中對佛學的源流和史實,有許多極其珍貴的材料?!雹趨螡骸吨袊饘W源流略講》,中華書局1979年版,第7頁。為玄奘傳記《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進行點校工作的孫毓棠、謝方兩位學者也認為,《大唐西域記》是我國古籍中“游記文學的名著”③慧立、彥悰著,孫毓棠、謝方點校:《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中華書局2000年版,第1頁。。不少現當代著述也將《大唐西域記》視為中古游記文學的代表作,如梅新林、俞樟華主編的《中國游記文學史》中這樣評價道,“他的偉大著述《大唐西域記》不僅以其豐富的內容、翔實的記錄,在史地研究上具有巨大的價值,而且,它優(yōu)美流暢的文筆,簡潔凝練的語言,以及它所夾雜的眾多美麗神奇的風物、傳說、民俗、神話等,也使它成為一部游記文學史上的不朽著作”④梅新林、俞樟華主編:《中國游記文學史》,學林出版社2004年版,第81頁。,此類著述還有林邦鈞選注《歷代游記選》(中國青年出版社,1992年)、夏繼果和黃同華著《中國古代游記名著》(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1994年)、倪其心等選注《中國古代游記選》(中國旅游出版社,2000年)以及張志江編著《中國古代游記名篇選讀》(中國社會出版社,2009年)等。

        行記,即“行程記”的簡稱,又稱行紀、行錄、行述等。陳佳榮等合編《歷代中外行紀》將《大唐西域記》重點收錄并附有詳細介紹和高度評價⑤陳佳榮、錢江、張廣達編:《歷代中外行紀》,上海辭書出版社2008年版,第143~168頁。。李德輝認為,“行記”與“游記”本有所區(qū)別,但作為行記的《大唐西域記》吸取了游記的寫法,是行記與游記相融合的作品⑥李德輝:《古代行記亟待整理》,《古籍整理》,2005年第1期。。董志翹也認為,位列“東方三大旅行記”之一的《大唐西域記》“在中外交通方面的記載和文學方面甚至語言文字方面的價值均不可小覷”⑦董志翹:《大唐西域記譯注》,中華書局2012年版,第5頁。,韓國學者林基中則評價《大唐西域記》是“敘事文學的傳說旅行記”①林基中:《關于〈大唐西域記〉和〈往五天竺國傳〉的文學特性》,《韓國學論文集》,1994年第2期。。這些觀點均認同《大唐西域記》是文學性較強的行記,可列入游記之中。

        但對什么是游記文學,專門的探討并不多。2009年版的《辭?!方o游記下了一個較為通俗和全面的定義,“散文的一種。主要記述旅途見聞,某地歷史沿革、現實狀況、社會習尚、風土人情和山川景物、名勝古跡等,也表達作者的思想感情。文筆輕快,描寫生動。”②《辭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9年版,第2772頁。王立群和梅新林也曾對游記文體的構成要素進行了分析,前者認為,游蹤、景觀和情感是構成游記文體的三個要素③王立群:《游記的文體要素與游記文體的形成》,《文學評論》,2005年第3期。,后者則將其概括為所至、所見和所感(即游程、游觀和游感)④梅新林、崔小敬:《游記文體之辨》,《文學評論》,2005年第6期。。玄奘在《大唐西域記》的“序”中,自言這部作品“輒隨游至,舉其風土”⑤玄奘、辯機原著,季羨林等校注:《大唐西域記校注》,中華書局2000年版,第32頁。,是對自身行經中亞、南亞地區(qū)的地理、史事、宗教、語言、民俗、風土等進行的親憶親述。辯機所作的“記贊”中也說此書“境路盤紆,疆場回互,行次即書”⑥同上,第1049頁。,即基本以行經路線為序進行記載的。此外,作品文學色彩濃郁,作者的情感雖不外露,但潛隱于對佛國圣跡進行朝圣描摹的字里行間。在此意義上,將《大唐西域記》歸入游記文學,是有其合理性的。

        然而,游記文學皆因“游”而“記”,側重于“游”的審美意識和閑適心態(tài),這顯然與玄奘往返西域的目的和心態(tài)大異其趣。主觀上看,玄奘克服重重險阻,跋山涉川,前往西域,往返歷經十九年,一個唯一的目的就是赴佛教的誕生地瞻仰佛跡、尋經求法,而非游觀賞玩。客觀來看,《大唐西域記》所載的玄奘之行,處處顯露出他對佛教圣地的虔誠和恭謹,鮮見自由自在的閑適心態(tài)。所以,前面提到的董志翹將《大唐西域記》定位為“旅行記”、李德輝將其定位為“行記”,還是比較客觀的。梅新林、俞樟華主編《中國游記文學史》也這樣認為:“我們雖然把《大唐西域記》作為游記來看,但它本身仍屬于史地著作,或者更確切地說是一部宗教旅行記,并不具有游記文學的文體獨立意識和自覺創(chuàng)作意識”⑦梅新林、俞樟華主編:《中國游記文學史》,學林出版社2004年版,第81頁。。那么,又該如何理解玄奘在“序論”中自述的“輒隨游至”呢?我們來看“游”的釋義。《說文解字注》:“游,旗旌之流也?!熘稳缢鳎实梅Q流也。……引申為凡垂流之稱。……又引申為出游、嬉游?!雹嘣S慎撰著,段玉裁注:《說文解字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311頁?!掇o源》:“浮行為游,行走為遊,兩字同音義通,古籍中往往互相通用”①《辭源》(第三版),商務印書館2015年版,第2434頁。??梢?,“游”字的本義是旌旗末端的裝飾,引申為飄游,亦即無固定方向的行走,再后來衍生出自由自在的旅游、游玩之義。如此,“輒隨游至”之“游”(本字為“遊”),自然是無固定方向的游走,而非游玩、旅游之義,這是因為,《大唐西域記》是玄奘奉敕而作,難以想象他在給唐太宗所進獻的文字中主動表露出游玩、旅游這層意思。所以,綜合來看,《大唐西域記》雖然具備游記文學的某些特征,但缺乏游記的主體創(chuàng)作意識和審美心態(tài),它在本質上并非地道的游記作品。

        作為傳記的一個分支——僧傳,也是已有研究對《大唐西域記》所做的文體定位之一。陳引馳曾將《大唐西域記》視為“中國僧侶游學傳記”②陳引馳編著:《佛教文學》,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2003年版,第60頁。,郭英德在《〈大唐西域記〉為什么寫神怪》的講座中和曹平在《論〈大唐西域記〉的史傳筆法》一文中都曾將《大唐西域記》視為傳記文學的代表,英國學者崔瑞德也認為,“寺廟維系著一種傳記寫作的傳統,它負起了用中文撰寫某些最好作品的責任”③崔瑞德:《中國的傳記寫作》,《史學史研究》,1985年第3期。,這種傳記傳統,自然包括慧皎《高僧傳》、道宣《續(xù)高僧傳》、贊寧《宋高僧傳》等類傳和《法顯傳》《大唐西域記》《往五天竺國傳》等個傳。《大唐西域記》是僧人玄奘以第一人稱視角對自身西域求法經歷的記述,全書基本以行經路線為序進行記載,除佛教神話傳說外,“皆存實錄”④慧立、彥悰著,孫毓棠、謝方點校:《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中華書局2000年版,第135頁。至于佛教神話傳說,作為僧人的玄奘也將其視為史實。,紀實性較強,在此意義上,將其視為一部自傳性作品,并無不當。但是,有兩個因素對這一定位造成困擾。一是,該自傳與眾多他人為玄奘所做的傳記相比,不夠完整和典型。玄奘是一代名僧,出自他人之手的傳記頗多,僅唐代就有慧立、彥悰的《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和道宣的《續(xù)高僧傳·玄奘傳》。前者為玄奘弟子慧立、彥悰所作,以第三人稱對玄奘從出生到入滅的一生予以了完整的記敘,全書共十卷、八萬余字,前五卷主要是關于玄奘家世、成長經歷直至印度求法前后經過的,后五卷主要是他回國后與唐太宗、高宗的交往并獲得其支持從事譯經事業(yè)的經過,首尾完整,層次分明,文筆典雅,是現有玄奘傳記中最為推重的,“是我國古籍中傳記文學的名著”①慧立、彥悰著,孫毓棠、謝方點校:《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中華書局2000年版,第1頁。,“在古今所有名人譜傳中價值應推第一”②梁啟超:《中國歷史研究法》,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第259頁。。后者也對玄奘的經歷予以了提煉式敘述,有頭有尾,不少章節(jié)直接出自《大唐西域記》,卻是以典型的他人的敘述來完成的,敘述者道宣離玄奘年代不遠,真實性頗高,所以也備受推重。反觀《大唐西域記》,僅限于玄奘往返西域十九年的經歷,還由于受潛在讀者的制約(第一個潛在的讀者為唐太宗)不能有主觀情感的外在流露和敘述題材的自由發(fā)揮,作為傳記來說,在完整性和典型性上遜色很多。二是,傳記文學是歷史性和文學性的結合,并非所有的傳記作品都具有明顯的文學因素。在西方,傳記向來不被視為文學作品③王成軍:《傳記詩學》,新華出版社2017年版,第8~9頁。,直到二十世紀后半葉,這一文類還被視為“純文學范圍之外的邊緣形式”④烏爾利?!ろf斯坦因著,劉象愚譯:《比較文學與文學理論》,遼寧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107頁。。在中國,“傳記文學”的概念出現較晚,對什么是傳記文學,也有很多爭論?!吨袊蟀倏迫珪ぶ袊膶W卷·傳記文學》是這樣界定的:“記載人物經歷的作品稱傳記,其中文學性較強的作品即是傳記文學”,這個界定簡明扼要,也強調了傳記和傳記文學的區(qū)別,那就是“文學性較強”。但是,一個既有的現實是,大量僧傳作品“可以稱為‘傳記’,可以當作資料閱讀,但卻很少有人把它們當作‘文學’去欣賞”⑤韓兆琦:《中國古代傳記文學略論》,《北京師范大學學報》,1997年第4期。,這就造成了對僧傳作品文學性的遮蔽。另,《中國大百科全書·中國文學卷·傳記文學》從三個方面歸納了傳記文學的特征要素,其中之一是“所寫的人物生平經歷必須具有相當的完整性”⑥《中國大百科全書·中國文學卷·傳記文學》,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1986年版,第1312頁。,據此,《大唐西域記》僅限于玄奘往返西域十九年的經歷,顯然與此不符。所以,要深入研究《大唐西域記》的文學性,展現其文學價值,傳記也并非其最佳歸屬。

        報告文學和新聞作品,也是現有研究中對《大唐西域記》的文體定位。王文征、王洪祥《〈大唐西域記〉——報告文學的誕生》一文認為,《大唐西域記》是國內最早出現的報告文學作品,既然“報告文學是報告與文學的結合。它的內容是報告事實,而它的形式是文學的”⑦白潤生、劉一沾:《報告文學簡論》,新華出版社1985年版,第1頁。,那么,“玄奘到天竺(古印度)取經,途經包括今天新疆在內的西域,把所見所聞寫成《大唐西域記》一書,標志著我國同時也是世界最早的報告文學誕生?!雹嗤跷恼鳌⑼鹾橄椋骸丁创筇莆饔蛴洝怠獔蟾嫖膶W的誕生》,《新疆新聞界》,1997年第6期。王春春、王洪祥《報告文學探源》①王春春、王洪祥:《報告文學探源》,《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學報》,2004年第4期。一文重申了這一觀點。與此相類似的還有一種歸類,即《大唐西域記》是“我國和世界最早的國際新聞作品集”②王春春、王洪祥:《〈大唐西域記〉——我國和世界最早的國際新聞作品集》,《今傳媒》,2009年第4期。,持這種觀點的也為上述王春春、王洪祥二人,主要依據是《大唐西域記》符合紀實性、及時性等新聞作品的特點,又是對多國多地區(qū)見聞的綜述。這些觀點雖不具有代表性,但從各自專業(yè)出發(fā)的定位,也給《大唐西域記》的解讀提供了新穎的視角。然而,“報告文學”和“新聞文學”的概念,是近代以來隨著傳媒業(yè)特別是紙質傳媒業(yè)的發(fā)展才出現的,報告文學“是用一定的文學審美手段與政論方法,真實、及時、形象、有針對性地報道具有特殊傳播價值事實的文學樣式”③劉雪梅:《報告文學論》,吉林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51頁。,新聞文學是“具有新聞性的、在創(chuàng)作發(fā)表上時效性比較強的、具有比較確鑿的真實性的、帶有輿論導向性質的、大多以新聞報刊為載體的文學作品”④李白堅主編:《中國新聞文學史》,上海大學出版社2004年版,第15頁。,二者互有關聯和重疊,但它們具有兩個共同要素:真實性和導向性。而這兩個要素對《大唐西域記》來說,都很牽強?!洞筇莆饔蛴洝冯m紀實性很強,但其虛幻性也不容忽視,它除對西域的史地、宗教、民俗、風物等進行實錄外,還記載了大量佛教神話、傳說等,這對玄奘本人和其他佛教信徒來說可能也是事實,但作為世俗讀者,很難相信這是確乎發(fā)生過的事情。正因為此,清時官方組織編纂的《四庫全書》和李光廷撰《漢西域圖考》一方面均重視《大唐西域記》的紀實價值(佛教類書籍,兩書均只收錄了《法顯傳》和《大唐西域記》),另一方面又對其虛幻描述頗不以為然,《四庫全書總目提要》中評價《大唐西域記》“侈陳靈異,尤不足稽”⑤紀昀總纂:《四庫全書總目提要》,河北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1911頁。,《漢西域圖考》則稱“釋氏多侈靈蹤,儒者喜摉異物,今并刪之”⑥李恢垣:《漢西域圖考》卷之七《附錄》,臺北樂天出版社1974年版,第440頁。。就導向性而言,玄奘雖奉敕而作《大唐西域記》,但就作品的客觀內容來看,真正服務于政治的目的并不強,字里行間表現出的仍是其對于宗教的虔誠,或者可以說,缺乏政治導向性,宗教導向性反而非常強烈,而這,恰與報告文學、新聞文學的創(chuàng)作初衷背道而馳。

        回憶錄,主要是一種自傳式作品,是對自身思想和生活經歷的追憶和記錄。⑦也有為他人所作的回憶錄,如古希臘色諾芬《回憶蘇格拉底》等,但本文所談均為自憶式回憶錄。周海嬰曾將玄奘的《大唐西域記》定位為回憶錄,“歷史上不少史料就是回憶錄,甚至連《大唐西域記》《馬可·波羅游記》這樣的歷史名著也是以回憶錄傳世的”①周海嬰:《回憶錄蘊藏歷史價值——讀〈梅志文集〉有感》,《人民日報》,2008年1月31日。,一些歷史教材中也出現此類說法。這些說法未必均是從嚴格的文體學意義上來談的,但仍有一定的代表性?!洞筇莆饔蛴洝窞樾是蠓w來后對自身經歷的回憶記錄,在此意義上將其視為一部回憶錄,有其合理性。但同樣有兩個不適宜因素。一是,回憶錄是對憶主本人生活經歷、思想變化的記載,主體性比較強,但《大唐西域記》是奉敕而作,第一個潛在讀者是唐太宗,所以作品中絕少主觀情感的流露,基本是對史地、宗教、社會、風物等的客觀記述。這不同于《法顯傳》,法顯是應同吃同住的僧人之請,對自身求法的經歷進行回憶記述的,作品中多有自然的情感流露和心態(tài)表現。二是,若將《大唐西域記》定位為單純的回憶錄,對其文學性也會造成遮蔽。荷蘭學者安·約里斯曾視回憶錄為文學的“簡單形式”,美國學者烏爾利?!ろf斯坦因則稱之為“前文學體裁”。之所以冠之為“簡單形式”“邊緣形式”或“前文學體裁”,是在于回憶錄一般不具文學性,只有將其“插入日記或自傳中時,才有文學性”②烏爾利?!ろf斯坦因著,劉象愚譯:《比較文學與文學理論》,遼寧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107~112頁。。而在中國文學的文體分類中,回憶錄普遍缺席③如《中國大百科全書·中國文學卷》(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1986年)未收錄“回憶錄”,對這一主題的中國知網數據庫查詢結果也幾乎盡為國外成果。。在此意義上,《大唐西域記》內容深湛,形式多樣,文學價值較高,作為回憶錄也不典型。

        從以上分析可見,游記、行記、傳記、報告文學、新聞文學、回憶錄等,各有其歸類理由和一定程度的合理性,但均不能令人滿意:或者因視角單一而無法兼顧《大唐西域記》的其他特質,例如,有觀點認為《大唐西域記》“看上去像是‘游記’,實質上又帶有濃厚的宗教色彩”④陳飛、凡評:《新譯大唐西域記》,臺北三民書局2015年版,第22頁。。或者互有重疊而身份難辨,如游記與行記,傳記與回憶錄,報告文學與新聞文學?;蛘邥騻鹘y認知對《大唐西域記》的文學價值造成遮蔽,如行記、回憶錄、方志等⑤游記、行記、傳記、報告文學、新聞文學、回憶錄,皆可視為副文學作品。方志,一般不被視為文學或副文學作品,故本文未進行討論。。如此,打開視野和思路,從《大唐西域記》深湛的宗教性內涵和多樣的文學表現這兩方面的有機結合出發(fā),將其歸入宗教文學(佛教文學)這一大的范疇,是一個較為合適的選擇。

        宗教文學,對其內涵和外延的把握,國內外學界理解不一。具體到佛教文學,也有不同的界定和理解。日本學者加地哲定堅持狹義的佛教文學觀:“所謂佛教文學,是以佛教精神為內容、有意識地創(chuàng)作的文學作品”①加地哲定著,劉衛(wèi)星譯:《中國佛教文學》,今日中國出版社1990年版,第22頁。,按此,《大唐西域記》顯然不在此列,因為玄奘并非是在有意進行文學創(chuàng)作;不單是《大唐西域記》,文學性較強的大量佛經作品也被排除在外,因為它們顯然也不是出于主觀性的文學創(chuàng)作。國內學者大多從廣義上對佛教文學這一概念進行理解,黃寶生、孫昌武、侯傳文等將大量可讀性較強的佛經作品納入佛教文學范疇,普慧將漢文佛教文學分為四個組成部分:漢譯佛典之文學、中國僧尼創(chuàng)作之文學、世俗文人崇佛之文學、華夏民間佛教信仰之文學。其中,“中國僧尼創(chuàng)作之文學”具體包括詩詞、偈頌、語錄、序跋、題記、碑銘、論議、行紀、傳記等②普慧:《佛教文學研究五題》,《寶雞文理學院學報》,2018年第4期。,他顯然關注到了《大唐西域記》在內的同類作品,范疇中后兩種“行紀”和“傳記”,與前述所論《大唐西域記》的已有文體定位是對應的。陳引馳也認為,《大唐西域記》《法顯傳》等作品,“一方面是佛教流行的史料,另一方面也是佛教文學的組成部分”③陳引馳編著:《佛教文學》,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2003年版,第60頁。,他和陳允吉合作主編的《佛教文學精編》甚至選入了敬播為《大唐西域記》所做的“序”,因為該序言是佛教文學中駢散結合的佳作。高華平也將“中國佛教僧侶文學”視為佛教文學的重要部分:“中國古代的佛教高僧一般都具有較高的文學素養(yǎng),他們筆下的文章,即使是談論佛理的辯論性文字,往往也具有很強的文學性。中國佛教史上不僅產生過釋道安、鳩摩羅什、真諦、玄奘、義凈等著名的佛典翻譯家,而且還涌現出了許多著名的‘詩僧’、‘文僧’、‘學問僧’等。他們也為后世留下了大量不朽的文學作品。如釋法顯的《天竺游記》(又名《法顯傳》《佛國記》等)、僧肇的《肇論》、劉勰的《文心雕龍》、慧皎的《高僧傳》、玄奘的《大唐西域記》、義凈的《大唐西域求法高僧傳》等。他們的作品,可以說最大程度上做到了‘佛教精神’與文學形式的融為一體,因而無疑應該成為‘中國佛教文學’的主要內容”。④高華平:《中國佛教文學的概念、研究現狀及其走向》,《鄭州大學學報》,2007年第4期。

        具體來看《大唐西域記》的宗教性和文學性?!洞筇莆饔蛴洝窞樾史铍范停饔^上是為配合唐太宗了解西域情況而作,但客觀上看,高僧玄奘仍賦予其突出豐厚的宗教意蘊,問世后不久即入典佛藏。它記載了大量的佛本生故事、以“八相成道”為代表的佛傳故事,諸菩薩、羅漢傳奇,護法名王(阿育王、迦膩色迦王、戒日王、鳩摩羅王等),著名論師(戒賢、覺賢、勝軍、如意、世友、世親、無著、眾賢、馬鳴、龍猛、德慧、馬勝、童授、清辯等)故事,佛教的重大活動(結集、無遮大會、行像等)和佛教圣跡(王舍城、那爛陀寺、菩提伽耶、鹿野苑古剎)等。其中,對七世紀之前大、小乘的分布傳播情況和佛教內外論爭(內部的是指大乘小乘之間、大乘空宗有宗之間及其他各派別之間的分歧,外部的主要是指佛教同印度教、耆那教、祆教等的沖突)以及幾次佛典結集情況的記載,學術史價值極高。除印度外,《大唐西域記》對廣義中亞地區(qū)(含今天蔥嶺以東新疆境內)佛教分布情況的記載同樣珍貴,對中亞佛教史研究的意義同樣重要??傊?,可視《大唐西域記》為一部隱性存在的糅合佛教史實與傳奇、既有學術性又有普及性的西域佛教史著作,“其地位在佛教史、佛教地理研究上,允為無二之寶典”。①羽溪了諦著,賀昌群譯:《西域之佛教》,商務印書館1999年版,第16頁。除佛教外,《大唐西域記》中還多處提到婆羅門教、耆那教、祆教的情況,甚至涉及密教和印度民間宗教怛特羅教,這都是進行中古期東方宗教研究的寶貴資料。還應注意的是,《大唐西域記》中對以上宗教狀況的敘述是客觀的,基調是冷靜和內斂的,然而,作品所內蘊的宗教情感和大乘情懷卻是豐富、充沛和深刻的。如卷第六記載:

        執(zhí)金剛神密跡力士見佛滅度時,悲慟唱言:“如來舍我入大涅槃,無歸依,無覆護!”毒箭深入,愁火熾盛,舍金剛杵,悶絕躃地。久而又起,悲哀戀慕,互相謂曰:“生死大海,誰作舟楫?無明長夜,誰為燈炬?”②慧立、彥悰著,孫毓棠、謝方點校:《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中華書局2000年版,第546頁。

        這段敘述,與其說是在表現密跡力士的悲慟,不如說是在表現玄奘自己的心境,他借密跡力士之口,以大海中失去舟楫、長夜里失去燈炬作喻,把對如來的戀慕和不舍表現得淋漓盡致。因緣際會,在玄奘示滅之后,唐高宗李治也曾以極其相似的詩句,表達對高僧玄奘的哀思:“苦海方闊,舟楫遽沉;暗室猶昏,燈炬斯掩!”③同上,第225頁。

        再如卷第三對“舍身飼虎”這一本生故事的記載:

        從此復還呾叉始羅國北界,渡信度河,東南行二百余里,度大石門,昔摩訶薩埵王子于此投身飼餓烏檡。(音徒。)其南百四五十步有石窣堵波,摩訶薩埵愍餓獸之無力也,行至此地,干竹自刺,以血啖之,于是乎獸乃啖焉。其中地土洎諸草木,微帶絳色,猶血染也。人履其地,若負芒刺,無云疑信,莫不悲愴。④玄奘、辯機原著,季羨林等校注:《大唐西域記校注》,中華書局2000年版,第317頁。

        高僧玄奘意志堅定、冷靜自制,《大唐西域記》又是奉敕而作,極少有作者情感的自然流露,但從他對這一著名本生故事的簡潔、平靜敘述中,仍能體會到他對舍身奉獻的理解篤守和對佛陀的追慕懷念。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伴隨玄奘有形的足跡,讀者總能深切地感受到沉潛于文本之下的無形的信仰,兩股線索,一顯一隱,不只是帶領讀者了解了一些佛教知識、梳理了佛教發(fā)展的脈絡,更能深切地感受到作者玄奘于簡練質樸的敘述下那充溢的宗教情感。

        《大唐西域記》的作者玄奘和編訂者辯機具備一定的甚至較高的文學素養(yǎng),呈現在讀者面前的《大唐西域記》,文學體例完備,敘述技巧卓越,人文價值深湛,文學價值極高。從體例上看,《大唐西域記》包含了神話、史詩、小說、戲劇、散文等多種文體要素:它所記載的諸多佛教神話和世俗傳說,題材廣泛,想象豐富,描述生動,可視為一部小型的文學原型庫;它對沿途國家開國傳說的記載,有不少可與這些地區(qū)的史料記載互相參照,如卷第四記載的薩他泥濕伐羅國就被眾多研究者認為就是大史詩《摩訶婆羅多》的戰(zhàn)斗發(fā)生地?!洞筇莆饔蛴洝酚涊d了大量宗教故事和世俗故事,人物形象鮮活,情節(jié)曲折多變,又時有玄奘所做的改編,可當作一部趣味性極強的東方小說集來進行閱讀。其中,卷第三記載的阿育王愛子的故事最為典型,該小說故事性、歷史性兼具,沉冤昭雪、善惡有報,體現出東方小說文體的顯著特色和固有模式。《大唐西域記》中不少對佛教與外道之間的斗法故事的描述,情節(jié)緊湊,沖突明顯,動作和對話描寫運用得當,含有鮮明的戲劇因素,非常適合舞臺演出,如卷第五所記提婆菩薩降服外道、曲女城法會,卷第十所記龍猛菩薩降服外道,卷第八所記馬鳴菩薩降服外道,等等。①見王汝良、梁靖茹:《〈大唐西域記〉文類特征辨微》,《中國語言文學研究》,2021年春之卷。此外,《大唐西域記》通篇采用散文體,有些篇章被選為優(yōu)秀的散文作品②如上海古籍出版社編《古文薈萃》即選入了《大唐西域記》卷第一記載跋祿迦國的文字,并有高度評價。。從敘述技巧上看,《大唐西域記》雖非出于有意的文學創(chuàng)作,但其語言的平實質樸,形式的韻散結合,譬喻、對比與鋪排等手法的運用,正寫與側寫、實寫與虛寫、詳寫與略寫的結合,以及整體風格上的優(yōu)柔明凈,等等,都令人印象深刻。臺灣學者陳飛、凡評曾言:“《大唐西域記》不僅完全有理由進入‘文學’的殿堂,而且是我國古代文學寶庫中的一塊瑰寶,是一部優(yōu)秀的文學杰作。它除了具有歷史學、地理學、哲學等方面的意義和價值外,在文學上,它同樣應具有崇高地位:它的敘事,它的寫人,它的抒情和明理,以及它的藝術風格,都給人以優(yōu)美的文學享受和強烈的藝術感染。”③陳飛、凡評:《新譯大唐西域記》,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2015年版,第26頁。的確,豐富深湛的宗教性內涵,與如此卓越多樣的文學表現相結合,成就了這樣一部優(yōu)秀的宗教文學佳作。

        將《大唐西域記》歸入宗教文學,既是作品自身的性質決定,又有其重要意義。首先,它的加入,充實了佛教文學大家庭,改變了這部中古要籍在中國文學史書寫中的缺席狀況,為全面認識這部作品和同類作品的價值,提供了一個新的角度。古代典籍中與《大唐西域記》類似的作品眾多,如《法顯傳》《往五天竺國傳》《南海寄歸內法傳》《大唐西域求法高僧傳》《唐大和上東征傳》等,均具有較高的文學價值但并未受到重視和研究。在此意義上,將《大唐西域記》定位為佛教文學作品,為數量眾多的同類作品找到了一個共同的歸屬,在突顯自身價值的同時,也為中國文學和東方文學拓展出新的研究空間。其次,《大唐西域記》是異域宗教文化與本土傳統文化的有機結合,在保存和傳播域外文學文化、促進中外文學文化交流方面,具有非同尋常的價值?!洞筇莆饔蛴洝分兴涊d的諸多故事,或由故事的敘述者玄奘親歷,或原本在故事的發(fā)生地口耳相傳,經玄奘親聞后,再經《大唐西域記》以文本的形式留存下來,先在中國,后在整個東亞文化圈內進行傳播。如,卷第七所載的“烈士池”故事,這個本源于印度民間的傳說,經《大唐西域記》傳播至中國,又傳播至日本、朝鮮,形成了東亞文化圈的一個獨特題材,從中可梳理出“印度→中國→日本、朝鮮”這一清晰的傳播脈絡,傳播期間也發(fā)生了一些改編和變異,成為貫通四國文學和南亞、東亞兩大文化圈的典型范例。①見王汝良:《影響與變異:〈大唐西域記〉所載“烈士”傳說與后世杜子春故事》,《中國古代小說戲劇研究》第十一輯,2015年。從傳播的方式上看,“這些印度流傳的佛教故事進入中國為人所知,通過的是文本經典傳譯之外的另一條途徑:記錄口述的途徑”②陳引馳編著:《佛教文學》,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2003年版,第60頁。,較之于傳統的譯介途徑,這是一種值得關注的新的有益補充。第三,將《大唐西域記》歸入宗教文學,并非是要回歸傳統的宗教性解讀,宗教文學的核心是文學,而文學是人學,現代人研究宗教文學,應著重發(fā)掘、整理和研究其宗教性內涵中有益于當下、有益人的資源,為我所用,為今所用,實現其現代意義和價值。在這方面,《大唐西域記》所蘊含的佛教倫理、生態(tài)觀念、警示意義、求真精神、理想主義、開放心胸、大乘情懷等,值得進行深度闡發(fā)和研究。③見王汝良:《〈大唐西域記〉的人文價值》,《東方論壇》,2019年第4期。

        成人无码a级毛片免费| 欧美午夜刺激影院| 福利视频一二三在线观看| 国产激情视频在线观看首页| 精品女同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播放器| 国产亚洲熟妇在线视频| 麻豆免费观看高清完整视频| 天天干成人网| av天堂线上| 精品久久一品二品三品| 欧美老肥妇做爰bbww| 日本高清www无色夜在线视频| 日本加勒比东京热日韩| 在线观看av不卡 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免费牲交视频| 国产丝袜无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无码av免费永久免费永久专区| 色婷婷一区二区三区四| 少妇性俱乐部纵欲狂欢少妇| 日本理伦片午夜理伦片| 国产免费人成视频在线播放播|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亚洲 | 综合图区亚洲另类偷窥| 一区二区三区四区黄色av网站| 国产欧美亚洲精品第一页| 亚洲一区二区观看播放| 亚洲色偷偷偷综合网另类小说| 国产免费一区二区在线视频| 夜夜揉揉日日人人青青| 国产欧美乱夫不卡无乱码| 激情视频在线观看免费播放| 免费一级淫片日本高清 | 精品含羞草免费视频观看| 看全色黄大色大片免费久久| 四虎成人精品国产一区a| 亚洲粉嫩视频在线观看| 久久亚洲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成人小说| 美女福利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 免费在线国产不卡视频| 色视频综合无码一区二区三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