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黃偉
(作者系駐德國使館教育處公使銜參贊)
今年7 月1 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 周年大會上發(fā)表重要講話,代表黨和人民莊嚴宣告,經(jīng)過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持續(xù)奮斗,我們實現(xiàn)了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在中華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會,歷史性地解決了絕對貧困問題,正在意氣風發(fā)向著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強國的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邁進。從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到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強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事業(yè)在黨的正確領導下正在實現(xiàn)歷史性跨越,向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不可逆轉地邁進。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就是“富國之戰(zhàn)”,實現(xiàn)第二個百年目標新征程就是“強國之戰(zhàn)”。面向新百年新征程,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強國,教育外事工作戰(zhàn)線重任在肩。作為推動教育對外開放和人文交流的重要工作領域,教育外事工作特別光榮、特別能有所作為。我們要深入學習領會“九個必須”的深刻內涵,用偉大建黨精神武裝自己,始終踐行“忠誠、使命、奉獻”的外交人員核心價值,牢記“國之大者”,做擔當作為、干事創(chuàng)業(yè)的教育外派干部,充分發(fā)揮教育外事工作在服務國家大外交戰(zhàn)略中的獨特作用,為推動構建新型國際關系、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作出自己的貢獻。
做新時代擔當干事的教育外派干部,我認為要著重把握好以下三個關鍵詞:
第一,同頻共振。在駐在國開展的教育外事工作要跟上國內的工作節(jié)奏,實現(xiàn)同頻共振。同時也要及時幫助國內了解所在國在教育等領域的最新發(fā)展狀況,幫助國內在做相關決策時更能有的放矢。
國外前方的教育外事工作要緊緊圍繞和服務于國內的中心工作,才不會跑偏,才不會迷失方向。教育外派干部要以習近平外交思想為指引,以加快和擴大教育對外開放為己任,以是否能夠服務于國內教育改革發(fā)展中心任務作為檢驗工作成效的重要標準。這是我們開展工作的出發(fā)點和落腳點。要努力克服時間和空間上的阻隔,時刻不放松對國內教育改革發(fā)展動態(tài)的密切關注和學習領會,在思想上行動上緊跟國內的工作節(jié)奏,將黨中央、國務院關于教育工作的決策部署貫徹落實到教育外事工作中去。
與此同時,要高度重視對駐在國的教育調研工作。要認真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在2020 年秋季學期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中青年干部培訓班開班式上的重要講話精神,將調查研究作為做好工作的基本功,通過提高政治站位、厚植人民情懷、樹立問題導向、培育扎實作風來不斷提高調查研究能力。
在實際工作中,我的體會是,教育調研報告的撰寫要關注以下四個方面:一是找準靶心。選題要對準國內教育改革發(fā)展的工作重心,增強教育調研工作的針對性。二是以小見大。從具體問題切入,展開對相關問題的闡釋和分析,做到“小切口、大文章”。三是線上線下。改變對互聯(lián)網(wǎng)信息資源的過度依賴,拓寬信息來源。特別要注意用好網(wǎng)絡資源之外的信息渠道,例如訪談、實地觀察、電話核實等,用好專家學者、友華人士等“外腦”。四是長期積累。加強日常工作中的資料搜集整理,將調查和研究相結合,提高調研報告的系統(tǒng)性和深度。
根據(jù)國內需求,我們近期在原有工作基礎上對德國高等教育、職業(yè)教育、基礎教育情況進行了重新梳理和數(shù)據(jù)更新,形成了德國教育簡況和若干教育專項報告。為服務于國內正在推進的中小學“雙減”工作,8 月以來我們組織力量已陸續(xù)向國內報送了三篇介紹德國中小學課后輔導與服務的相關調研材料。今年9 月26 日,德國舉行聯(lián)邦議會選舉并產生新一屆聯(lián)邦政府總理人選。我們及時對德國大選中六大政黨的教育政策進行了全面梳理和述評,為國內及時跟進了解德國的教育發(fā)展動向提供參考。
第二,見微知著。就是要增強政治意識,保持政治敏銳性,對瞬息萬變的時事要有最敏感的嗅覺,不斷提高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和政治執(zhí)行力。要認真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在2019 年秋季學期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中青年干部培訓班開班式上的重要講話精神,從以下四個方面深入學習領會:一是要有見微知著的能力。草搖葉響知鹿過,松風一起知虎來,一葉易色而知天下秋。對潛在的風險有科學預判,知道風險在哪里,表現(xiàn)形式是什么,發(fā)展趨勢會怎樣。二是在原則問題上寸步不讓,在策略問題上靈活機動。要抓主要矛盾、抓矛盾的主要方面,堅持有理有利有節(jié)。三是根據(jù)形勢需要,把握時、度、效。四是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調動一切積極因素,爭取團結,謀求合作,爭取共贏。
作者在線參加“中國能力與中德高校交流”論壇
第三,負重前行。外交人員承擔著維護國家主權和利益的神圣使命。在中美關系復雜嚴峻的大背景下,一些西方國家對中國發(fā)展的全面遏制和封堵加劇。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持續(xù)流行,對人員正常流動造成障礙。兩方面因素疊加在一起,對我國外交工作的順利開展產生了較大困難和挑戰(zhàn)。疾風知勁草,路遙知馬力。我們要把這些困難和挑戰(zhàn),看作是對中國外交人員的磨礪。要認真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在2021 年秋季學期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中青年干部培訓班開班式上的重要講話精神,在斗爭實踐中不斷砥礪、經(jīng)受考驗,努力成為可堪大用能擔重任的棟梁之才。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指出,干事?lián)?,是干部的職責所在,也是價值所在。黨把干部放在各個崗位上是要大家擔當干事,而不是做官享福。擔當和作為是一體的,不作為就是不擔當,有作為就要有擔當。做事總是有風險的。正因為有風險,才需要擔當。凡是有利于黨和人民的事,我們就要事不避難、義不逃責,大膽地干、堅決地干。
赴任以來,我們處置了多起在德留學人員相關突發(fā)領保事件。這些工作讓我深深感受到,做好在德留學人員工作對于留學人員本人和家長有多么重要,同時在疫情期間留學人員工作面臨的壓力和難度有多么大。去年以來,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教育外派干部回國休假與親人團聚的空間和可能性越來越小,但大家始終堅守崗位,沒有怨言。如果外交戰(zhàn)線同志們的負重前行,能夠換來祖國人民的歲月靜好,那么我們的工作就是非常有意義有價值的。
雖然我只是教育外事工作的一名新兵,但我有信心不負信任、不負重托,帶好駐德使館教育處這支隊伍,調動每一位館員的工作積極性主動性,營造健康和諧、積極向上的工作氛圍,群策群力擔負起推進中德教育交流合作持續(xù)發(fā)展的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