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臺市信都區(qū)人民法院 趙增強
近年來,校園及留守兒童意外傷亡事故和侵害留守兒童身心健康的刑事犯罪案件不時發(fā)生。邢臺市信都區(qū)人民法院結合審判工作分析認為,導致校園及留守兒童受到不法侵害的因素有三。
其一,留守兒童大多缺乏安全教育,特別是農(nóng)村留守兒童,父母在外打工,大多由爺爺奶奶代管,老人的認識和能力有限,對孫輩的法治、安全教育不夠。幼兒園和學校在安全、法治教育方面不上心,設身處地、現(xiàn)身說法的“課”上得少,力度、頻度不夠,學生心里沒有真正繃起那根“弦”,也沒有掌握足夠的技能。
其二,外出務工的家長和學校缺乏對留守兒童安全保護的對接措施,給留守兒童意外傷害和侵害兒童犯罪埋下隱患。學生上學、放學大多獨來獨往,無人陪護,這也是留守兒童發(fā)生安全事故的重要原因。
其三,現(xiàn)實環(huán)境中存在安全隱患,有關方面沒有充分考慮對少年、兒童的保護。許多野外河塘、枯井、危橋、臨時便橋、窨井、危建、野生動物出沒地等危險地點缺乏起碼的安全警示標記,或沒有隔離物,以致一些留守兒童誤入險境而不知。
鑒于此,筆者有如下建議:
1.學校負起普法和安全教育之責,加大教育力度。各級學校都要把法治、安全教育納入基本計劃,教育內(nèi)容要形成梯度,各學段銜接,讓學生學法、知法、守法、用法,增強法律素養(yǎng)。
在法治教育中,要改進方法,充分發(fā)揮課堂教學主渠道的作用。在教學方法上著眼于學生法律素質和運用法律武器實際技能的提高。比如遭受勒索、恐嚇、騷擾等不法侵害或察覺這類危險正在逼近自己時,知道如何自助及求助,避免遭受侵害。
學校要與司法、衛(wèi)生等部門聯(lián)合,把預防未年人違法犯罪、未成年人權益保護,親子關系維護、青春期心理保健等問題有機融合,讓法治課的專業(yè)性、實踐性更強,有些課程要面向家長開設。
2.建議公安、文化、工商等部門采取嚴厲措施整治學校周邊的治安、經(jīng)營環(huán)境。對不宜在學校周邊經(jīng)營的網(wǎng)吧、娛樂門店要嚴格清理。在學校附近設立治安執(zhí)勤室或報警點、加強校園周邊巡邏,設置大型法律宣傳屏、公益廣告牌,達到震懾不法行為的效果。為未成年學生的成長營造良好的氛圍。
同時針對農(nóng)村的小學“留守兒童”嘗試實施“代理家長”制度,鼓勵老師或社區(qū)工作人員與留守兒童結對子,精準掌控學生的學習、生活和思想變化情況,這一做法對孩子成長具有積極意義。
3.學校在安全方面投入必要的現(xiàn)代化技術設備。當今監(jiān)控設備價格不斷降低,已經(jīng)能夠進入普通學校。學校要充分利用好這些技術設備,在必要場所安裝。這樣,既可以威懾有不法企圖之人,也有利于在學生傷害事故發(fā)生后盡快查明真相,厘清責任、解決糾紛。
總之,遏制未成年學生傷害是一項緊迫而艱巨的工作,只有在黨政組織領導下,相關部門與學校一起,予以足夠重視,完善具體制度,加大人力、物力投入,精準施策,才能讓孩子們平安,讓人民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