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 筠
(陽谷縣人民醫(yī)院心電圖室,山東聊城 252300)
肥厚型心肌病是心臟疾病中較為復雜的一種類型。臨床中通常采用心電圖檢查對肥厚型心肌病患者進行診斷,但常出現誤診、漏診現象,無法單獨應用與患者的診斷中[1-2]。隨著目前多普勒組織成像技術的出現,可使臨床中超聲診斷能夠更加準確地測量心臟功能,尤其對局部心臟功能診斷效果較佳[3]。多普勒成像技術具有操作簡單、無創(chuàng)、安全的特點,超聲心動圖采用多普勒成像技術輔助診斷可使超聲心動圖的診斷效果進一步提升[4]。本研究旨在探討不同檢查方式在肥厚型心肌病患者中的診斷價值,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9年7月至2021年1月陽谷縣人民醫(yī)院收治的肥厚型心肌病患者40例作為研究對象,根據患者不同疾病類型將其分為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組(20例)和非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組(20例),其中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組患者男12例,女8例;年齡43~65歲,平均(54.12±8.31)歲;非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組患者男13例,女7例;年齡42~65歲,平均(54.13±8.29)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相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陽谷縣人民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已審定并批準實施此項研究。診斷標準:參照《ACCF/AHA肥厚型心肌病診斷治療指南2011解讀》[5]中相關診斷標準。納入標準:①符合上述診斷標準者;②臨床病例資料完整齊全者;③影像學圖片清晰,不影響閱片者;④伴有勞力性呼吸困難、胸痛、乏力等。排除標準:①伴有心率失常者;②合并高血壓、糖尿病者;③精神行為異常者;④合并磁共振檢查禁忌證者等。
1.2 檢驗方法 兩組患者均給予心電圖、超聲心動圖、超聲心動圖結合多普勒組織成像技術進行檢測,心電圖:可見由心肌缺血而引起的心肌復極異常,通??梢奡T-T段改變,左束傳導阻滯與左心室肥厚可見于心肌纖維化與室間肥厚所出現的Q波或各種類型的心率失常[6];超聲心動圖:室間隔厚度或左心室游離壁超過15 mm,患者符合以上任意一項即可診斷為肥厚型心肌病[7];多普勒組織成像技術:患者近心尖和新堿室間隔見間質排列紊亂、心肌致密、肥厚即可診斷為肥厚型心肌病[8]。兩組患者均以磁共振成像檢查作為金標準,左心室壁厚度≥15 mm、無法解釋的左心室壁厚度≥13 mm、瞬時連續(xù)波多普勒梯度峰值<50 mmHg、休息時瞬時連續(xù)波多普勒梯度≥30 mmHg(1 mmHg=0.133 kPa)則可判定。
1.3 觀察指標 ①比較3種診斷方式在肥厚型心肌病患者診斷中的特異度、靈敏度、陽性預測值、陰性預測值。特異度=真陰性例數/(真陰性+假陽性)例數×100%,靈敏度=真陽性例數/(假陰性+真陽性)例數×100%,陽性預測值=真陽性例數/(假陽性+真陽性)例數×100%,陰性預測值=真陰性例數/(真陰性+假陰性)例數×100%。②比較3種診斷方式在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患者中的特異度、靈敏度、陽性預測值、陰性預測值,計算方法同①。③比較3種診斷方式在非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患者中的特異度、靈敏度、陽性預測值、陰性預測值,計算方法同①。
1.4 統(tǒng)計學分析 應用SPSS 22.0統(tǒng)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以[例(%)]表示,比較行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3 種診斷方式在肥厚型心肌病患者中的特異度、靈敏度、陽性預測值、陰性預測值 超聲心動圖結合多普勒組織成像技術檢查在肥厚型心肌病患者診斷中的特異度、陰性預測值均較心電圖與超聲心動圖升高(P<0.05),而3種診斷方式靈敏度、陽性預測值相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3種診斷方式在肥厚型心肌病患者中的特異度、靈敏度、陽性預測值、陰性預測值
2.2 3 種診斷方式在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患者中的特異度、靈敏度、陽性預測值、陰性預測值 3種診斷方式在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患者診斷中的特異度、靈敏度、陽性預測值、陰性預測值相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3種診斷方式在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患者中的特異度、靈敏度、陽性預測值、陰性預測值
2.3 3 種診斷方式在非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患者中的特異度、靈敏度、陽性預測值、陰性預測值 3種診斷方式在非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患者診斷中的特異度、靈敏度、陽性預測值、陰性預測值相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3種診斷方式在非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患者中的特異度、靈敏度、陽性預測值、陰性預測值
肥厚型心肌病通常以心肌異常肥厚為主要病變特征。心電圖為臨床常用的診斷方式,但該檢查應用范圍較為局限,僅可在患者出現癥狀時進行診斷,具有一定程度的漏診、誤診情況發(fā)生[9-10]。
超聲心動圖近年來被逐漸應用于臨床診斷中,通過超聲短波測距對患者的心壁、心室及瓣膜進行測量,并在顯示器中顯現出心臟各結構的相應活動,以及各時間之間的關系曲線,采用記錄儀進行記錄,在應用超聲心動圖與多普勒組織成像技術檢查診斷中,可進一步探測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的心臟結構及心臟大血管血流,可對患者的病變程度及性質進行判斷[11]。本研究結果顯示,超聲心動圖結合多普勒組織成像技術檢查在肥厚型心肌病患者中的特異度、陰性預測值均較心電圖與超聲心動圖升高,而3種診斷方式靈敏度、陽性預測值相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表明多普勒組織成像技術結合超聲心動圖檢查具有較高的診斷價值,且印證心電圖檢查在不同類型的肥厚型心肌病患者中特異度、靈敏度、陽性預測值、陰性預測值較低。分析其原因可能在于:患者未出現癥狀時,進行心電圖檢查往往無法顯示其病變情況,可能在肥厚型心肌病患者中出現誤診、漏診現象,超聲心動圖通過顯現心臟各結構,可直觀地對患者病情進行判斷,但無法探測心臟血流情況,超聲心動圖結合多普勒組織成像技術檢查能夠在了解患者心臟解剖結構的基礎上對病變部位的血流情況進行分析,大大提高了診斷的準確性[12]。本研究結果還顯示,3種診斷方式在梗阻性和非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患者中的特異度、靈敏度、陽性預測值、陰性預測值相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分析其原因可能在于:非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的左心室肥厚一般發(fā)生在室間隔中段、心尖部或左心室游離壁,但不引起左心室流出道梗阻,梗阻性肥厚性心肌病的特征為心室肌肥厚,典型者在左心室,以室間隔為甚,偶爾可呈同心性肥厚,左心室腔容積正?;驕p小,由于患者的心臟結構存在差異,同時隨著病變程度的進展,均可增加診斷難度,亦或由于本研究樣本量較少,導致3種檢查方式的診斷差異較小,應擴大樣本量進行深入研究。
綜上,超聲心動圖結合多普勒組織成像技術檢查在肥厚型心肌病患者中的特異度、陰性預測值較心電圖與超聲心動圖升高,臨床中可采用超聲心動圖結合多普勒組織成像技術檢查對患者進行診斷,以此降低誤診率的發(fā)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