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北省邯鄲市涉縣教研室 付海燕
自2016年秋季統(tǒng)編語文教材開始投入使用以來,通過多渠道、多形式的培訓與教研,相信大部分教師對教材內容已經了然于胸,使用起來得心應手,能較好地落實教材設定的每個教學目標。但是,據(jù)筆者觀察, 3~6年級語文教材中的閱讀策略單元的教學,仍然讓許多教師望而卻步。如何上好閱讀策略單元?如何更有效地完成這類特殊單元的教學目標?是一線教師應該持續(xù)深入探究的課題。
筆者深入課堂發(fā)現(xiàn),教師對于閱讀策略單元解讀不到位,教學目標和教學步驟的設計存在不足,主要表現(xiàn)為兩種情況。
舉一個例子:四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第8課《蝴蝶的家》,本單元的“單元頁”寫著:閱讀時嘗試從不同角度去思考,提出自己的問題?!逗募摇肥潜締卧囊黄宰x課文,“自讀提示”要求“讀課文,提出自己的問題,再試著把問題分分類,選出你認為最值得思考的三個問題,并嘗試解決” 。有位教師設計了這樣的教學流程:
1.復習導入。
誰能來回憶一下,我們從第5課到第7課都學到了哪些提問的方法?
(學生回答)
好,今天我們繼續(xù)學習本單元的最后一篇課文——《蝴蝶的家》?!疤釂枴笔且粋€很重要的閱讀策略,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練習,通過一個闖關游戲來完成這篇課文的學習。
2.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第一關“讀”:讀課文,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
第二關“問”:讀完課文后,能提出什么問題?
第三關“分”:把提出的問題分類 ,看它是從哪個角度提出的問題?
第四關“選”:把你認為有價值的問題選出來。
第五關“答”:現(xiàn)在你能回答這些問題嗎?
《蝴蝶的家》是一篇很有感情的美文,但這節(jié)課上得枯燥乏味,毫無美感可言,學生像在考試答題,沒看到有任何情感上的觸動。教師基本沒有讓學生對詞、句、段做深入的賞析與交流,學生根本沒有從對文字的閱讀里體會到蝴蝶的可愛、弱??;沒有和作者一樣著急,沒有和作者一樣想要保護蝴蝶。教師只注重教方法、講操作,殊不知,方法策略的使用是為了更好地體會文章的內涵。
閱讀策略單元的安排,目的在于糾偏——原來語文課過于重視人文主題和語言品析,忽視閱讀方法、語文思維培養(yǎng)。然而,有的老師不能深刻認識閱讀策略單元的功能與定位,還是按老思路教學,重人文、輕方法,規(guī)定的教學目標很難落實。
比如,三年級上冊《總也倒不了的老屋》一文,有位老師這樣設計教學流程。在課前,教師要求學生先預習課文,上課后仍是普通單元的教學安排,主要教學環(huán)節(jié)如下: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好好讀讀老屋和小動物的對話。
2.思考交流:這是一個怎樣的老屋?從哪里可以看出來?你認為老屋最后倒了嗎?為什么?
課堂上主要的教學環(huán)節(jié)都是教師在指導學生讀句子,重點理解字、詞的意思,然后體會“人物”的品質,這顯然沒有落實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學習“預測”這一閱讀策略。
教師要充分把握閱讀策略單元中選文的功能,準確設定教學目標,既要教給學生閱讀策略,又不失對語言的品味與感悟,同時,教師需繼續(xù)探索如何把教學策略的落實與語言的品析、感情的體悟較好地結合起來。
策略單元是統(tǒng)編教材中的一個特殊單元,說它特殊,是因為它的單元目標定位明顯,目的在于引起師生對閱讀方法、規(guī)則等方面的重視。比如,五年級上冊第三單元《冀中的地道戰(zhàn)》一文,它的單元目標是培養(yǎng)學生“快速默讀”的能力,教師可以這樣設計:
1.默讀課文,交流你了解的內容。
2.再次默讀,明確自己了解了哪些內容,試著一個個概括,并寫下來。
3.試著用課文中的語言,盡可能生動地和同學交流你的收獲。
4.默讀《地雷戰(zhàn)》一文,和同學講一講你的收獲。
這樣設計,就兼顧了快速默讀、大意掌握與語言學習。
再如,六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竹節(jié)人》一文,它是一篇語言幽默風趣、故事性強、內容完整的文章,所以,老師切不可只落實“有目的的閱讀,完成目標任務”這一策略。有位名師這樣設計教學流程:
1.明確“有目的的閱讀”這一概念。
2.快速閱讀,根據(jù)三個目標任務畫出相應的課文內容,概括大意,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策略意識。
3.明確每個目標任務之下的課文內容,嘗試用課文中的詞語、句子復述完成三個任務。
4.細讀品味語言,分享你覺得寫得好的一兩處語段。
5.拓展閱讀短文《竹蜻蜓》 。
(1)出示目標任務,用“有目的的閱讀”策略去讀一讀。
(2) 交流自己感興趣的內容,并說出自己的感受。
在課堂上,學生在自己的個性閱讀活動中,用“抓關鍵信息”的方法找出“竹節(jié)人制作指南和玩法”;用“關注有趣的詞語、句段”體會“竹節(jié)人傳統(tǒng)玩具給人們帶來的樂趣”;用掌握“故事的起因、經過、結果”的方法講好“一個有關老師的故事”。在講述“竹節(jié)人傳統(tǒng)玩具帶給人們的快樂”時,孩子們幾乎把文中所有生動有趣的詞語都用上了,給竹節(jié)人起的名號、把竹節(jié)人打斗的場面講得繪聲繪色。這就是一堂很成功的課。
閱讀方法與策略不是只能在閱讀策略單元里教,策略單元編排的目的是要師生樹立閱讀方法意識,這種方法的訓練也要滲透到其他課文的講授中去,讓學生學會讀書。例如,在四年級上冊第二單元,教師通過各個教學活動教學生“提問”這一閱讀策略,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質疑、思考的習慣,以及清晰、有條理的思維品質,讓他們能真正實現(xiàn)獨立閱讀。再如,四年級上冊第六單元,要求“學習用批注的方法閱讀”,學生學會了批注,在以后的閱讀中就可以靈活使用批注方法,進而取得滿意的學習效果。
統(tǒng)編語文教材對師生語文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有提升的作用。所以,語文教育工作者,一定要深入研讀統(tǒng)編語文教材,讓語文課堂更有實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