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工商管理學院 北京 10038)
交易成本理論是科斯在對新古典經濟學進行反思的基礎上提出的,用以研究組織制度的理論(Coase,1937)。交易成本理論的主要觀點是:市場交易存在成本,因此我們必須對不同交易的特征進行分析,區(qū)分不同特征的交易應該選擇怎樣的組織機制進行協(xié)調,從而達到節(jié)約交易成本的目的。
科斯作為交易成本理論的提出者,將交易成本解釋為“利用價格機制的成本”。他的交易成本理論解釋組織邊界決策的主要理論框架。主要包括以下兩個主要貢獻:一是發(fā)現了市場交易成本;二是認為市場和層次結構是互為替代的治理方式。當科斯對于企業(yè)為什么存在的問題進行探索的過程中即發(fā)現了在交易過程中一直存在的且反復出現的“交易成本”。通過將多種資源進行整合,形成一種無時間限制的、穩(wěn)定的層級關系,例如企業(yè)等形式的組織,就可以降低資源流轉或者交易的成本。例如供應商與企業(yè)的關系。當企業(yè)實現縱向資源整合,就可以節(jié)省尋找適合、可靠的供應商的成本;供應商也可以省去在市場上發(fā)布信息、廣告的成本以及生產過剩的風險,從而實現交易雙方在完成交易的過程中節(jié)約交易成本的目的。此外,科斯還認為交易成本包括企業(yè)獲取準確有用的市場信息、談判獲取交易契約所需要的外延成本。
科斯認為,交易成本包括發(fā)現相對價格的成本、談判和簽約成本,此外還包括一些不利因素或成本。例如履約成本或者為防止違約而產生的監(jiān)督成本有關這一成本,科斯并沒有進行詳細論述。但他指出,長期契約相較于短期契約來說,可以節(jié)省由于頻繁簽訂契約而產生的成本。但是與短期契約相比,由于對未來預測效果的降低,長期契約可能存在更多的不確定性,且契約條款的嚴密性與適用性也有所降低,那么在未來處理契約中涉及的問題時,也需要花費一定的成本。
在市場和層次治理結構之間的選擇上,科斯認為組織作為市場的替代,若想完成“交易”,也具有一定的費用成本,但組織之所以會存在,是因為在部分情況下它的內部交易成本低于市場交易成本。雖然,科斯對于交易成本理論的產生做了開創(chuàng)性的貢獻,但科斯的研究并沒有解決交易成本如何度量的問題,嚴重制約了交易成本理論在各項研究中的應用。
威廉姆森(1985)的貢獻還在于為科斯的交易成本理論提供了可度量的維度和標準,使得交易成本理論得以更廣泛的應用于研究之中??扑固岢鼋灰壮杀居^點后得到很多學者的關注和引用,卻很少有學者運用交易成本理論去研究與解決問題,根本原因在于已有研究并未提出影響交易成本產生的各種因素的衡量標準。威廉姆森對交易成本理論的發(fā)展是通過資產專用性、交易頻率和不確定性三個維度來分析組織進行垂直治理的原因。威廉姆森認為資產專用性包括不確定性和交易頻率,不確定性又分為數量不確定性、技術不確定性、行為不確定性。此后,這三個維度也分別被許多學者進行了更細致研究。有關資產專用性的研究認為,資產專用性是在市場和層級治理之間進行選擇的關鍵決定因素(Williamson,1985),且資產專用性程度與垂直整合程度呈正相關,為了避免由于合作者不遵守契約產生的不利行為,企業(yè)更傾向于選擇進行內部交易。如果組織無法通過制定相關契約,防止和解決違約等不利行為,那么組織就會減少市場交易,轉向組織內部交易。但目前資產專用性的定義、測度仍然未取得研究領域的一致性認可。
交易不確定性與垂直整合關系的研究十分豐富,但相關的研究結果卻有著不一致的結論。有學者研究認為,企業(yè)可能會通過上下游兼并的方式進行垂直整合,以此來降低由于中間商帶來的不穩(wěn)定性,以此來降低沉沒成本,此時組織屬于垂直整合戰(zhàn)略。另還有學者認為,在高度不確定的環(huán)境下,組織會將高度的不確定性和復雜性納入到契約制定與實施考慮的因素之中,此時制定與實施契約的成本就會增加,但處于保持管理交易的靈活性的考慮,交易雙方可能寧愿選擇高額的契約制定與實施成本而放棄整合策略,即選擇進行外部市場交易而非垂直治理(盧闖,2013)。
對于同一維度實證研究的結論不一致的原因可能有很多,但從總體上可以分為兩點:首先,對不確定性研究過程中忽略了不確定性可能與其他因素的交互作用。如威廉姆森研究表明,不確定性并非在任何情況下都會影響組織治理方式,當組織間的交易不涉及專用性的資產,不確定性的提高并不會使組織選擇垂直治理而放棄市場交易。如果組織間交易涉及到特殊的專用性資產,隨著不確定性的提高,組織將會制定一系列制度或其他手段來降低其不確定性,進而降低風險。另一個原因可能是學者的理論視角不同。如Demsetz(1988)使用產權理論,檢驗了垂直整合與不確定性的相關性,結果表明不確定性的提高并不能完全解釋組織實施垂直整合戰(zhàn)略。即不確定性程度只能在一定條件下解釋組織進行垂直整合的治理行為,但不確定性對垂直整合治理方式的影響程度不能一概而論,需要將不確定性與其他因素的交互作用同時考慮。
影響交易成本的三個維度中,有關交易頻率的研究較少,與有關不確定性的研究結果類似,交易頻率對于垂直整合作用與關系的實證研究結果并不一致。在威廉姆森的研究中,交易頻率定義為交易重復的次數,若組織之間的交易頻率較低,試試垂直治理或進行組織重構產生的成本相對較高,此時交易頻率與垂直治理程度呈現負向關系。但基于產權理論條件下,Menard對交易頻率問題進一步研究后發(fā)現,產生交易的不確定性的來源之一是交易雙方缺乏溝通交流,彼此間的了解較少,但隨著交易頻率的提高,雙方獲取彼此信息的時間會縮短,獲取對方祖訓更容易,從而使得交易不確定性降低。不確定性降低會負向影響組織縱向整合程度。
雖然伙伴關系的研究在戰(zhàn)略等研究領域中已經相當成熟,但交易成本的研究中,合作聯盟形成中卻較少受到關注。所謂的合作或者聯盟,無論是顯性的還是隱性的,都可以達到節(jié)約交易成本的目的?,F有研究表明,節(jié)約交易成本和聯盟戰(zhàn)略的制定之間是相互作用的(Bel,2018),合作或聯盟是交易成本理論下企業(yè)降低交易成本的一種方式。通過建立合作關系,企業(yè)可以在低于市場交易成本的條件下,與外部資源建立聯系。因此,隨著市場競爭的加劇,合作創(chuàng)新將成為交易成本理論下研究企業(yè)合作與聯盟的新熱點。信息技術快速發(fā)展會帶來技術與產品更新迭代加速,創(chuàng)新所需信息與資源變化速度加快,滿足創(chuàng)新所需的資源與信息來源也由雙方向多方轉變,創(chuàng)新主體面臨更大的不確定性和創(chuàng)新成本(Asmussen,2020)。相較于垂直治理,合作使得多方企業(yè)以更低的成本獲取創(chuàng)新所需的信息與資源,打造有利于實現創(chuàng)新的環(huán)境,彌補信息不對稱的市場缺陷,既能降低依靠垂直治理獲取相關信息與資源的成本,同時構建多方友好關系以便更好地促進創(chuàng)新。
雖然競爭環(huán)境下的企業(yè)合作可以產生良好的績效,降低交易成本,但垂直整合的縱向一體化公司會隨著行業(yè)的發(fā)展而繼續(xù)共存,特別是在環(huán)境有利于競爭對手(垂直整合的專業(yè)企業(yè))時。因此未來還應全面剖析有關垂直整合的影響因素和作用機制?,F有文獻已從交易成本的不同構成要素出發(fā),還有許多研究整合了多種理論視角下的解釋效應。但不同理論視角下提出的假設可能產生互相矛盾的研究結果,究竟哪種因素在某種效應中占主導地位可能會受市場環(huán)境、企業(yè)生命周期、決策冬季等因素的影響。因此,未來有關交易成本理論的研究可以就研究的假設前提、研究邊界、市場環(huán)境等重要因素進行進一步的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