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滔 焦建鋒 董中輝 李 萍
(1.舒蘭市農業(yè)技術推廣中心 吉林舒蘭132600;2.舒蘭市農業(yè)綜合行政執(zhí)法大隊 吉林舒蘭132600)
二化螟[Chilo suppressalis(Walker)],屬鱗翅目,螟蛾科,俗稱鉆心蟲,是舒蘭市水稻上普遍發(fā)生的一種害蟲,一般可使水稻減產5%~8%。 二化螟以幼蟲鉆蛀稻稈為害, 在水稻不同生育期造成不同的為害癥狀。 為害葉鞘造成“枯鞘”,分蘗期造成“枯心”,孕穗期造成“枯孕穗”,抽穗期造成“白穗”,乳熟期造成“蟲傷株”,嚴重影響水稻產量。
舒蘭市常年水稻種植面積5 萬hm2,為了扎實推進農藥減量增效行動,以綠色發(fā)展為引領,積極推廣使用綠色防控技術防治水稻二化螟, 降低化學農藥用量,并有效控制二化螟,保障農業(yè)生產安全和糧食安全。
水稻二化螟在舒蘭市1 年發(fā)生1 代, 屬于完全變態(tài),以老熟幼蟲在稻稈中越冬。 二化螟在舒蘭市每年6 月上旬開始化蛹,6 月中旬為化蛹盛期,6 月下旬開始羽化,7 月上旬為羽化盛期,6 月下旬產卵,7 月上中旬為產卵盛期。 7 月上旬初孵幼蟲集中為害葉鞘,二齡以后開始蛀莖為害直至9 月末越冬。 成蟲有趨光性,幼蟲具有群集為害及轉株為害習性。
選育種植抗耐水稻二化螟的品種, 適量施用氮肥,增施鉀肥,提高植株抗蟲能力。 通過消滅二化螟越冬場所,如割凈池埂邊的稗草、蘆葦?shù)入s草,在二化螟化蛹前將稻草、 稻茬粉碎還田。 田埂種植波斯菊、大豆等顯花植物,保護和提高天敵的控害能力。在越冬代幼蟲化蛹期進行翻耕滅蛹,灌深水7~10 d,從而降低蟲源基數(shù)。
2.2.1 作用機理 二化螟雌性成蟲釋放性信息素,雄蟲可通過雌蟲釋放的性信息素找到雌蟲, 交配產卵,繁育后代。 二化螟性信息素誘芯是依據此原理制成的仿生產品,模擬雌成蟲釋放性信息素,通過配套飛蛾誘捕器捕獲前來交配的雄蛾, 從而減少交配和產卵,減少對水稻的危害。
2.2.2 使用技術 在每年6 月中旬越冬代蛾始見期之前,將二化螟性信息素誘芯和配套飛蛾誘捕器懸掛于田間,拔節(jié)之前誘捕器底端距水面50 cm,拔節(jié)之后,誘捕器以底端距水稻葉面上方10 cm 至下方10 cm之間為宜。 此項技術需集中連片使用,平均15 套/hm2,以“外密內疏”的原則懸掛,外圍和上風口多,中間和下風口少,靠近有稻草垛的村社旁邊可增加設置。
2.3.1 作用機理 赤眼蜂成蟲將卵產于寄主卵內,幼蟲通過取食卵黃,引起寄主死亡。 赤眼蜂成蟲羽化后咬破寄主卵殼外出自由生活。 混合赤眼蜂為松毛蟲赤眼蜂和稻螟赤眼蜂, 柞蠶卵用來繁育松毛蟲赤眼蜂,每卵粒含有赤眼蜂80~100 頭,米蛾卵用來繁育稻螟赤眼蜂,每卵含有稻螟赤眼蜂1~2 頭。
2.3.2 放蜂時間 6 月中旬在田間設置二化螟性誘劑,根據性誘劑監(jiān)測二化螟羽化高峰期,立即釋放混合赤眼蜂防治二化螟。
2.3.3 放蜂器具 根據水稻栽培的特殊環(huán)境, 應用吉林農業(yè)大學生物防治研究所開發(fā)設計的適合水田應用的放蜂器,此放蜂器底部為承重半球,上部帶出蜂孔半球,拋入水田后,放蜂器自動漂浮于水面,蜂孔朝上。
2.3.4 放蜂方法 在二化螟羽化高峰期于田間拋投放蜂器,每公頃平均45 個放蜂器,放蜂量為15 萬頭赤眼蜂(其中松毛蟲赤眼蜂12 萬頭、稻螟赤眼蜂3 萬頭)。 每隔 5~7 d 放蜂 1 次,共放蜂 3 次。
2.4.1 工作原理 佳多頻振式太陽能殺蟲燈采用現(xiàn)代光、電、數(shù)控技術和生物信息技術,利用害蟲的趨光、趨波等特性,選用對害蟲有極強的誘集作用的光源和波長、波段引誘害蟲,集光、波誘蟲方式于一體,充分利用自然資源,以節(jié)約能源、保護環(huán)境為前提,通過太陽能板將光能轉化為電能,用于誘殺害蟲成蟲。
2.4.2 安裝時間 在二化螟越冬代成蟲羽化前安裝完畢,舒蘭市大約在6 月中旬安裝使用。
2.4.3 使用方法 殺蟲燈成棋盤式排列, 每臺間隔100~150 m,每臺可控制 2.0~2.5 hm2。
做好水稻二化螟的發(fā)生期、 發(fā)生量和發(fā)生程度的調查和預測,通過調查結果來指導用藥。
在秧苗移栽前2~3 d, 通過施用內吸性藥劑,帶藥移栽,減少田間防治二化螟用藥。 當分蘗期枯鞘叢率達8%或枯鞘株率達到3%時用藥, 選用高效低毒農藥, 并根據農作物種植區(qū)域因地制宜選用適宜的自走式噴桿噴霧機、 植保無人機等高效精準施藥機具, 盡量減少人背機器進田施藥, 以提高農藥利用率,保證用藥安全。
在使用性信息素時應該注意其高度敏感性,安裝前需要洗手,以免造成污染。 信息素誘芯長期保存在-20℃冰箱內, 保質期2 年。 飛蛾誘捕器可長期使用,在秋天將飛蛾誘捕器回收,可使用3~5 年。
在釋放赤眼蜂期間避免施用對赤眼蜂有毒性風險的農藥。避免在大風等惡劣天氣情況下釋放。運輸時盡量使用冷藏車,或采用其他措施進行低溫運輸。儲存溫度為7~10℃、濕度50%~60%的條件下最長不超過7 d。
使用太陽能殺蟲燈時, 太陽能板正面應保持清潔,以提高光、電轉換率。 定期清理高壓電網,以免黏、掛蟲體及污垢過多,影響誘捕效果。 保持誘集光源,撞擊屏表面清潔,提高對昆蟲的引誘效果。 閑置期間及時將電源收回并妥善儲存。
科研機構要加快研發(fā)和試驗新的綠色防控技術,加快綠色防控技術的更新?lián)Q代,提高綠色防控技術的防治效果;改進和優(yōu)化新型植保機械,配合安全便捷的施藥方式,多措并舉,為生產綠色優(yōu)質大米提供重要的技術支持。
壯大農業(yè)技術推廣主體的整體實力。 強化縣、鄉(xiāng)兩級農業(yè)技術推廣人員的技術培訓, 同時積極發(fā)揮村兩委、 農業(yè)科技帶頭人和種糧大戶的示范帶動作用,結合鄉(xiāng)村產業(yè)振興、科技振興,培育一批基層技術“新農人”,并多向生產一線經驗豐富的老農民“取經”,取長補短,提升融合聯(lián)動能力。
在宣傳方式上,不但要采用傳統(tǒng)的培訓班、田間課堂等形式,也要融合新的多媒體推介,如QQ 群、微信群、公眾號、直播、微視頻等手段,大范圍宣傳介紹綠色防控技術要點,用實例展示綠色防控效果,讓農民從被動接收變?yōu)橹鲃訉W習, 讓農民既是綠色防控技術的受益者,又是防控成效的推廣者。
以往防治水稻二化螟多采用化學藥劑防治,并存在施藥時期不合理、施用方法不當、隨意加大農藥用量、 增加施藥頻次, 不但投入了大量勞動力和成本,還不能有效的控制二化螟為害,同時還對土壤、水等環(huán)境造成了污染和破壞,因此,為了積極響應國家農業(yè)可持續(xù)發(fā)展的要求, 在保障糧食產量的前提下,不斷提升糧食質量,加大黑土地保護,大力推廣綠色防控方法,有效控制二化螟對水稻的為害,保障水稻產量和品質,促進農業(yè)可持續(xù)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