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霞/中國人民解放軍戰(zhàn)略支援部隊特色醫(yī)學中心皮膚科
王心一/中國人民大學附屬小學四年級學生
韓姝/中國人民大學附屬小學教師
現在的父母都很重視教育,生怕自家孩子輸在起跑線上。于是,給孩子報各種補習班成為常態(tài),父母們希望把孩子培養(yǎng)成博覽群書、語數英拔尖、琴棋書畫樣樣精通的小學霸。作為這些家長中的一份子,我也對各種補習班樂此不疲,幾乎忘了一個現實:小朋友除了學習,還需要培養(yǎng)勞動技能。2018年,我出國訪學,租住的房子此前住了一個麻省理工大學的高材生,小伙子剛回國,我和房東去看房子。一進門,屋內撲面而來的異味和凌亂不堪的場景讓我震驚:一個如此優(yōu)秀的孩子,獨立生活的環(huán)境竟然是這樣的!房東說小伙子自己不會做飯,經常吃清水煮菜或者方便面,周末才去餐館改善一下生活。聯想到自己對孩子的教育,不也正沿著這個方向發(fā)展嗎?從那以后,我說服自己和老人,生活中一定要讓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刻意地鍛煉她的生活技能。基于對生活技能重要性的認識,去年我和孩子在班主任韓姝老師的幫助下,設計了一個小調查,以此了解三年級小朋友生活技能的掌握情況。
表1:人大附小三年級學生生活技能掌握情況表
根據三年級學生的能力特點,我們選取了23項生活技能設計了一個簡單的問卷,邀請人大附小主校區(qū)三年級694名同學中的80名(其中男生33名,女生38名)進行不記名填寫,共收回71份填寫完整的問卷。通過整理這些問卷,得到了可靠的數據。孩子們對這23項技能的掌握人數和百分比見表1。
從表1可以看出,任何一項技能都有部分同學沒有掌握。掌握人數從多到少的技能依次是:整理書包,穿衣服,拖地,自己洗澡,飯前盛飯、擺碗筷、掃地,垃圾分類、疊衣服,整理書架,會打死結、活結或蝴蝶結,刷碗,收拾餐桌,洗菜,泡茶,手洗內褲、襪子等小物品,用水果刀削蔬菜或水果皮,切菜,用洗衣機洗衣服,擦皮鞋,洗鞋子,淘米并用電飯煲做飯,單獨上下學,用針線縫扣子(見圖1)。
對大多數技能來說,女生掌握的比例普遍比男生高,但是整理書包和單獨上下學這兩項男生比例略高于女生,女生掌握比例顯著高于男生的技能是手洗內褲、襪子(見圖2)。
對于每個學生生活能力的劃分,我們人為的規(guī)定掌握20項及以上為強,掌握10-19項為中等,掌握9項及以下為弱。71名學生(男生33名,女生38名)的生活能力強弱比例見表2。
從上表可以看出,大部分學生有中等生活能力,少部分學生的生活能力強,較少部分學生的生活能力弱(見圖3)。生活能力強的學生中,女生比例較高,生活能力弱的學生中,男生比例較高,擁有中等生活能力的學生中,男生比例略高于女生(見圖4)。
從以上調查結果分析,人大附小三年級學生在23項生活技能中,掌握得最好的是整理書包,掌握得最差的是用針線縫扣子。大部分學生掌握了本年齡段應掌握的大部分技能,擁有較強的生活能力,大部分生活技能女生掌握的情況比男生好,少數同學生活能力較差,需要進一步加強鍛煉。
教育部實行“減少課后作業(yè),減少課后培訓”的雙減政策,目的是減少孩子們的課業(yè)負擔,把精力均衡地分配到德智體美勞的全面培養(yǎng)中。家長們需要充分認識到“雙減”的意義,并從盲目的“內卷”中解脫出來,讓孩子們在學習之余,多鍛煉生活技能,高分也高能。相信這樣的孩子,將來離開了父母也能把自己照顧得很好。
圖1:人大附小三年級學生掌握生活技能總體情況
圖2:人大附小三年級男女掌握生活技能差異
圖3:人大附小三年級學生生活能力情況
圖4:人大附小三年級男女生生活能力情況
表2:人大附小三年級學生生活能力情況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