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 琦 任淑琪 趙 鈺 孫麗娜
(華北科技學院體育部 河北廊坊 065000)
1.自媒體時代體育專業(yè)與非體育專業(yè)大學生體育學習的不同特征;
2.如何利用自媒體對體育項目進行宣傳;
3.如何通過自媒體引起大學生對體育運動的興趣;
4.大學生更傾向于自媒體的哪種宣傳模式;
5.大學生日常閑暇的體育需求狀況;
6.大學生的體育學習特征。
通過查閱文獻資料、問卷調查、數(shù)理統(tǒng)計和邏輯分析等研究方法力圖采取具體措施:
通過文獻資料查閱與自媒體有關的近五年以內的相關文獻,了解目前自媒體發(fā)展現(xiàn)狀,結合大學生體育學習情況。
通過問卷調查的方法了解大學生對自媒體的認知情況,對體育鍛煉的各種需求以及當前大學生體育學習的特征。[1]
由于研究的主體是當代大學生,所以應先對調查對象的所屬群體類型進行區(qū)分,不同的年級、不同的性別等,對比其數(shù)據,分析不同群體之間的差異。
1.調查對象的性別比例
如圖1所示:在所有被調查的對象中女學生占49.29%,男學生占50.71%。由此數(shù)據可知被調查人群的男女比例是比較均衡的,所以得出的分析結果的可靠性是較高的。
圖1 調查對象性別分布圖
2.調查對象所在的年級
如圖2所示:在所有被調查的對象中大三占25.81%,大四占23.61%,大二22.32%,大一占17.29%,研究生占10.97%。除研究生外各年級人數(shù)占比大致持平。本次的調查對象較為平均,可以減少由年級帶來的體育自主學習特征差異。
圖2 調查對象所在專業(yè)分布圖
體育學習特征:
1.運動頻率
如表1所示:女生每周運動頻率大都保持在兩次以下,而三個層級中的男生人數(shù)比例則基本一致。在《ACSM運動測試與運動出發(fā)指南》中推薦大多數(shù)成年人進行中等強度(如40%≤60%VO2R(儲備攝氧量=最大攝氧量-安靜攝氧量),心率和呼吸速度明顯加快)和較大強度(60%VO2R,心率和血壓增加幅度加大)相結合的運動;推薦大多數(shù)成年人每天至少進行30min中等強度的運動,每周至少5d,總計至少150 min/周,或者每天至少20~25min的較大強度運動,每周至少3d,總計75min,或者每天至少20~30min中等強度和較大強度相結合的運動,每周運動3~5d,同時運動強度過低,沒有鍛煉效果,達不到運動目標;但是長時間大強度的過量運動,會導致身體機能失調、免疫功能下降、運動損傷風險增加。只有適當?shù)捏w育活動才能帶來人們想要的效果。由表可知,能遵循運動三五七原則(一周運動不少于五次,一次不少于三十分鐘,運動后的正常心率為170-年齡)的大學生還是占很少一部分。提高運動頻率有助于內心壓力的釋放、提高免疫力、舒暢心情、增加全身血液循環(huán)更有利于思考問題和增加學習效率。如今對大學生的體育鍛煉的要求是每周運動3~5次,因此可知如今大多數(shù)大學生尤其是女大學生的鍛煉頻次是不達標的,需要采取更多手段來促使大學生進行更多的課余體育鍛煉。
表1 不同性別每周進行體育運動的頻率對比表
2.運用自媒體學習的體育項目
如表2所示:男生經常進行球類運動的人數(shù)最多,占比50.1%,而經常進行瑜伽、普拉提等舞蹈類運動的占比最少,只有21.1%。在女生中,經常參加瑜伽、普拉提等舞蹈類運動和健身健美運動的人數(shù)最多,分別占比46.3%和40.8%。這是由于男女的不同性格和身體素質特點造就的。同時在學校體育教學中,體育老師進行授課時要注意:學生們都是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者,要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對中華體育有更深刻的認識,將弘揚我國優(yōu)秀的體育文化為己任,在體育學習的過程中擺正態(tài)度,從身體到頭腦進行“全面武裝”,在學習中華傳統(tǒng)體育項目時體會到運動過程中的快樂,同時也豐富自己運動經驗,為成為全面發(fā)展的新時代青年打下堅實的基礎。
表2 不同性別通過自媒體學習的體育項目
3.自身體育理論與實踐知識的主要來源
如表3所示:男生體育知識大部分來源于各類網絡文章、各類體育比賽和各類體育書籍,而女生體育知識主要來源于實際鍛煉的自身體驗、網絡體育文章和學校老師的教授。當代大學生有很強的自主學習能力,所以現(xiàn)在應加強體育教師多媒體操作能力培訓、加強無線網絡設施建設,逐步健全校園網絡全覆蓋、實踐中不斷改進,提高體育課微信平臺運用的教學效果的建議。以這種方式豐富網絡上學習資源,減少學生在進行自主學習的過程中因為所需資源過少或內容不豐富等原因減少學習興趣。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大部份的大學生喜歡通過自己的親身實踐來增加自己的運動經驗,由自己親身得來的經驗使學生們更加信任。所以學校應多多建設體育設施和運動器械,使學生們有充足的活動場地,減少因為場地和器械的不足產生的懶惰或其他消極情緒,從而增加學生們參加體育實踐的次數(shù)。網絡設施的增加也可以使學生們通過自媒體向老師、運動達人、或其他運動經驗豐富的運動者進行交流、為自己在運動中遇到的問題進行解疑答惑,豐富自己的運動經驗,增加自己的運動效率。
表3 不同性別自身的各種體育理論性和技能型知識的主要來源頻率表
4.自媒體情境下的運動變化
如表4所示:男生在運用自媒體進行體育學習后發(fā)生的變化主要有項目增多,占比41%、頻率增加,占比31.3%、專業(yè)程度加深,占比31.3%;而女生則主要是學習項目增多,占比41.6%、學習興趣增加,占比36.4%、學習成本降低,占比34%。由表可知,女生大多是根據對運動項目的興趣和對體育學習成本的考慮而選擇運用自媒體進行體育學習的,而男生則是根據自媒體的幫助而提高自身運動頻率和體育學習專業(yè)程度進行選擇。表5中女生因為懶惰而放棄運動比男生高5.5%,因沒有同伴激勵放棄運動比男生高6.3%左右,因此在進行自媒體宣傳時要注意“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提高女生運動興趣從而促進女生的自主進行體育活動。體育運用多媒體自主學習可以提高學生學習興趣、讓學生自主選擇學習內容從而培養(yǎng)運動習慣,在學習過程中進行交流,激發(fā)學生創(chuàng)新的意識,提高學習興趣。學習項目的增加是大學生運用自媒體后最明顯的變化,所以我們也要多豐富各類運動項目的知識在自媒體上。同學們增加體育知識開闊視野的同時,體育項目也得到了更好的宣傳與發(fā)展。
表4 不同性別在運用自媒體進行體育學習時的變化表
表5 不同性別在自媒體學習體育知識的過程中想放棄運動的原因頻率表
在家隔離期間也要注重身體鍛煉,增強人體免疫力,保持身體各項機能。那么就需要我們尋找一種對場地器材要求不多,簡單實用可以在家就能進行的運動方式。所以出現(xiàn)了許多運動類APP,它們提供了多種多樣的居家運動方式和內容,還有很多運動視頻及各運動項目專業(yè)的教練進行講解,可以讓運動者直接跟著視頻做運動,對教練的動作進行模仿,避免運動“小白”在運動時由于各種原因造成的運動損傷。還可以讓在家隔離的人們互相鼓勵、互相溝通相關運動知識,達到堅持運動的目的。簡單易操作,內容豐富,教練專業(yè)水平較高,減少體育學習成本,同時可以將自己現(xiàn)在的情況在APP上進行數(shù)據分析,獲得最適合自己的運動方案,更快達到自己的運動目標。如keep、小米運動、每日瑜伽、FitTime等都得到大多數(shù)使用者的認可與喜愛,在運動過程中不僅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和情況選擇運動項目,而且在運動過程中,日期、運動的時間、消耗的能量、運動時的心率、運動效果、學習情況都會有全面的記錄。并且可以將自己本次運動的記錄分享在自己的社交媒體平臺上,達到鼓勵自己繼續(xù)進行體育學習,也是對身邊的家人、朋友、同學、同事的一個激勵,從而促進了人們在業(yè)余生活的運動。使女生在進行體育活動時可以主動“結伴而行”,共同提高身體素質。
自媒體對大學生體育學習帶來的變化是顯著的,但不同性別之間的差異也是普遍存在的,由于男生和女生在身體形態(tài)、生理功能、機能能力、體能特征等方面都都具有一定差異,因此面對自媒體時其薛其特征的變化也會表現(xiàn)出不同的特征。學校應多方面支持、鼓勵、大學生主動地參與到體育活動中來,讓學生在實踐中發(fā)現(xiàn)運動的樂趣,找到運動的意義,從內而外的享受運動的過程。大學生更相信自己在運動過程中獲得的體育理論知識,要鼓勵大學生自發(fā)地進行體育鍛煉,在實踐中得到經驗和學習到的體育知識才是大學生最信賴的。多多建設學生運動場館和公共體育設施,減少學生在運動前對運動場地的顧慮。[2]
面對自媒體情境下體育學習特征的性別差異,要在認識并尊重理解的基礎上予以適當?shù)囊龑?,使學生可以制定自主學習計劃、培養(yǎng)自己鉆研精神、利用現(xiàn)有學校資源等方面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使男女學生的體育學習都向著更加積極良性的方向變化。針對大部分女生每周運動頻率過低的現(xiàn)狀,可以根據女生所喜愛的運動項目如健身健美、瑜伽、普拉提等舞蹈類運動項目,通過加強這類運動項目的普及來發(fā)女生運動的動機。
由分析內容可知,學生運用自媒體進行自主學習呈現(xiàn)積極的態(tài)度,這就要求教育者們應順應時代潮流利用自媒體,使自身的經驗與知識影響更多的學生,就需要教育者們走在時代前沿,保持科學嚴謹?shù)膽B(tài)度,主動豐富自媒體學習資源,并且將在自媒體上減少不實或虛假學習內容為己任,將改造良好網絡學習環(huán)境為己責,打擊、清除發(fā)布誤導內容的賬號為義務。減少學生在運用自媒體學習時被不良信息誤導,導致對自媒體學習內容產生懷疑,減少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學習效率降低等消極影響。同時在加強自媒體內容和環(huán)境的整理時,也要注意選擇學習內容的宣傳方式,對內容進行講解和梳理時,盡量減少晦澀難懂的詞語,選擇最清晰、明了的語句。用這種方式來激勵學生們的學習積極性。[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