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志華
(鳳城市林業(yè)發(fā)展服務(wù)中心,遼寧 鳳城 118100)
刺楸Kalopanaxseptemlobus為五加科刺楸屬植物,在我國從東北到華南地區(qū)都有生長,其適應(yīng)能力非常強,喜歡光照充足、濕潤的環(huán)境,在寒冷和炎熱的環(huán)境中均有很強的適應(yīng)能力。刺楸作為我國非常珍貴的闊葉樹種,已被納入二級保護植物范圍,對其進行人工培育是解決目前木材資源不足的重要措施。刺楸木質(zhì)非常堅硬,因此在建材市場中得到廣泛應(yīng)用,甚至在鐵路枕木中也有應(yīng)用。刺楸的樹皮和花、根等均可入藥,其應(yīng)用價值非??捎^。但刺楸的野生木材資源非常匱乏,產(chǎn)量較少,在市場中具有很高的需求量。近年來,亂砍濫伐刺楸的現(xiàn)象非常嚴重,為了更好地保護該樹種,豐富種質(zhì)資源,因此需要對刺楸育苗及栽植技術(shù)開展探究工作。
1.1.1 種子采集
刺楸果實是漿果狀核果,當種子超過60%部分從黃綠色轉(zhuǎn)變?yōu)樗{黑色時,就能夠進行采摘,采種時間通常在9-11月。采集過程中要挑選生長良好、發(fā)育正常、無病蟲害的優(yōu)良壯齡母樹,對成熟期進行良好掌握,適時進行采集。采收果實后,將果實攤放在陰涼區(qū)域,及時去除皮后存儲。將去除雜質(zhì)的果實用30~40 ℃的水浸泡2~3 d,一天更換一次水。待種皮松軟后利用木板等拌上草木灰對漿果進行揉搓,并多次用水沖洗,將果皮果肉除掉,選出飽滿的種子。將種子浸泡于0.5%的高錳酸鉀溶液中20 h,取出后立刻放在具有良好通風的室內(nèi)或者蔭棚下進行晾干,并經(jīng)常翻動。室內(nèi)貯藏時,種子含水量降至7%~12%最適宜。
1.1.2 苗圃選擇與整地作床
刺楸喜肥沃土壤,應(yīng)選擇相對濕潤和疏松的土壤。土壤最好呈酸性,有利于刺楸種植后灌溉、防蟲、除草等工作。另外,地勢平坦更有利于刺楸生長。培育之前不需要對土壤進行特殊處理,只需適時作床即可。秋季,應(yīng)對圃地進行深翻殺蟲滅菌,對土壤進行有效的消毒,一般采用波爾多液,用量為2.5 kg·m-2,再加上10 kg的賽力散噴灑在土壤表面。為了提高土壤養(yǎng)分,可以適當撒一些腐熟豬糞。一般床長約20 m,寬約1.1 m,高15 cm以內(nèi)。
1.1.3 播 種
播種時間是4月末到5月初。在播種的前一天利用短齒平耙將床面進行耙平,澆足底水,利用開溝器垂直床面開出2 cm的深溝,行距為15 cm,把種子均勻撒到溝內(nèi)部,667 m2播種量為3~4 kg,及時覆土或者覆細沙1.0~1.5 cm,最后采用木磙實施鎮(zhèn)壓。床面覆蓋一層稻草。
1.1.4 苗期管理
1.1.4.1 灌 溉
從播種到幼苗出土之前,每天上下午各進行一次灌溉,灌溉的標準以床面達到濕潤即可。幼苗出土之后要減少灌溉次數(shù)來提高地表溫度,使幼苗的根系得到快速生長。每年7、8月份的溫度最高,此時苗木生長最為迅速,應(yīng)給予苗木充足的水分避免水澇現(xiàn)象。9月份之后,苗木會逐漸停止生長并進入休眠狀態(tài),應(yīng)控制水肥提高苗木木質(zhì)化。
1.1.4.2 撤草與除草
幼苗出土率達到20%~30%時,撤草1/3放在行間,過一段時間幼苗達到50%~60%的出土率時,應(yīng)將草全部撤掉。灌溉后床面濕潤進行雜草清除,避免損傷幼苗,同步進行松土追肥等。同時,在刺楸苗木生長中利用敵克松1 000倍液進行防治,可以有效減少五加葉點霉病癥。
1.1.4.3 間 苗
幼苗長出兩片真葉,需要及時間苗。間苗前后進行澆水。每平方米保留50株幼苗,確保667 m2產(chǎn)苗量為2萬~3萬株。當幼苗長出3片真葉之后,發(fā)現(xiàn)床面土壤板結(jié)龜裂,及時松土,松土厚度1~2 cm最佳。
1.1.4.4 起苗與假植
刺楸苗木當年就能夠出圃,出圃的苗木高度大約30 cm,地徑大約0.4 cm。起苗在樹液停止流動之后進行,北方通常會在10月下旬到11月上旬之間。起苗之前,先對苗床進行灌水,避免對根系進行嚴重損傷。起苗當中要進行隨起、隨揀、隨選,隨時假植。假植的過程中要疏擺苗木,埋好苗木之后踩實,培土需要高于地面10~20 cm,防止透風或者灌入雨雪水。
刺楸留根育苗是利用刺楸根蘗性較強的特點,在挖苗之后,將斷留在土壤當中比較發(fā)達的根系實施技術(shù)管理,促其萌發(fā)長出新的植株。
1.2.1 整地施肥
起挖刺楸苗木之后,立即實施整地。在整地之前667 m2施入腐熟有機肥2 000~3 000 kg,然后稍加填平苗穴,全方位對圃地實施人工松土,深度10~15 cm,增多斷根萌芽株數(shù),從而大大提高產(chǎn)苗量。
1.2.2 間苗和定苗
因為埋入根系的深淺并不相同,因此萌芽出土應(yīng)該及時實施人工輔助松土。刺楸的根蘗苗大部分是片狀叢生型,為了確保單位面積苗木的產(chǎn)量及質(zhì)量,在苗高10 cm左右,去弱留強,在每個苗穴周圍留苗4~5株,667 m2留根蘗苗3 000~5 000株最理想。定苗完成之后,實施正常的水肥管理。
因為受到刺楸自身遺傳因素的影響,導致其在一年中速生期較為滯后,在暖溫帶以北的廣大區(qū)域中,秋后的苗木木質(zhì)化程度較弱,無法抵抗冬春季的冷空氣,栽植容易抽干,這是影響刺楸廣泛推廣使用的一大重要因素。在我國北方地區(qū)適宜栽植的時間為春季,即從土壤解凍到苗木萌芽之前的這一段時間都可以。秋冬季節(jié)北方干冷的氣候并不適宜栽植刺楸苗木。經(jīng)過1年時間的栽植以后,一定要在地徑的5~10 cm處平茬。進行正常管理之后,移栽成活率達95%以上。2年以上的刺楸苗或是刺楸的大樹要帶土球進行移栽,成活率達到80%~90%。
由于刺楸樹體具皮刺,其樹皮以及皮刺容易受損,所以在整個的起苗、運輸、栽植當中,利用多種有效的保護方法對苗木樹皮以及皮刺進行保護,讓其不受傷害,以確保較高的栽植成活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