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蓉
摘? ? 要:水稻是蕉城區(qū)主要糧食作物之一。2019—2020年蕉城區(qū)引進優(yōu)質稻品種野香優(yōu)676在洋中鎮(zhèn)、霍童鎮(zhèn)等地作中稻種植,其特征為優(yōu)質、高產、抗病性強。闡述了野香優(yōu)676在蕉城區(qū)作中稻種植的特征特性、豐產栽培技術以及兩年的產量表現(xiàn)。
關鍵詞:優(yōu)質稻;野香優(yōu)676;特征特性;豐產栽培技術
文章編號:1005-2690(2021)20-0025-02? ? ? ?中國圖書分類號:S511? ? ? ?文獻標志碼:B
2018年1月福建省在第八屆優(yōu)質稻品種品質鑒定活動中榮獲金獎。2019年福建省引進蕉城區(qū)作中稻試種,表現(xiàn)為分蘗力強、長勢好、穗大粒多、結實率高、抗病性強、適應性廣、高產、穩(wěn)產、米質優(yōu)、口感好等特點,種植面積逐年擴大,2020年種植面積達533 hm2,占全區(qū)中稻面積的16%,是表現(xiàn)最好的一個品種。總結野香優(yōu)676種植表現(xiàn)、特征特性及豐產栽培技術,為相似生產條件地區(qū)推廣種植提供參考。
1? ?產量表現(xiàn)
2019年在洋中鎮(zhèn)鐘洋村建立中稻機插化栽培示范片5.3 hm2,平均產量533.8 kg/667 m2,比對照中浙優(yōu)8號增產33.5 kg/667 m2,增幅6.3%;2020年在霍童鎮(zhèn)勝門村、外表村中稻栽培示范面積24 hm2,平均產量555.6 kg/667 m2,比全區(qū)中稻增產15.6 kg/667m2,增幅2.8%;在霍童鎮(zhèn)文湖村中稻栽培示范面積7.3 hm2,平均產量534.3 kg/667 m2,比周邊中稻增產23.5 kg/667 m2,增幅4.4%。2019年、2020年在蕉城區(qū)中稻栽培均表現(xiàn)穩(wěn)產、高產[1]。
2? ?特征特性
2.1? ?生育期
該品種在蕉城區(qū)洋中鎮(zhèn)鐘洋村,海拔820 m,5月6日播種,5月26日機械插秧,10月2日成熟,全生育期149 d,比當家種中浙優(yōu)8號長3 d;在霍童鎮(zhèn)勝門村,海拔120 m,5月14日播種,6月13日手插,9月30日成熟,全生育期140 d[2]。
2.2? ?主要農藝性狀
該品種作中稻栽培,表現(xiàn)為適應性強、植株較大、長勢旺、分蘗力強、抗病性強,群體整齊、穗大粒多、后期轉色好。有效穗數(shù)13.1萬穗/667 m2,株高136.5 cm,穗長25.6 cm,每穗總粒數(shù)215.1粒,結實率85.2%,千粒重27 g。
2.3? ?稻米品質
該品種稻米品質外觀好、口感佳、晶瑩剔透、米飯柔軟有彈性。經農業(yè)農村部稻米及制品質量監(jiān)督檢驗測試中心檢測結果顯示,精米率71.6%、糙米率78.5%、整精米率69.3%。稻米長度平均7 mm,長寬比3∶2,稻米的堊白粒率6%、堊白度0.8%,透明度1級,堿消值5.4級,直鏈淀粉含量15.4%,膠稠度84 mm,蛋白質含量8.2%,米質達部頒三等優(yōu)質稻米品質標準[3-4]。
2.4? ?抗逆性
該品種在蕉城區(qū)種植兩年未發(fā)現(xiàn)稻瘟病,輕發(fā)生細菌性條斑病、紋枯病、稻飛虱和螟蟲等。
3? ?豐產栽培技術要點
3.1? ?選擇秧田
秧田以背風向陽、水源清潔、灌排方便、不易受澇、地勢平坦、土質偏沙、雜草少的田塊為宜。播種前秧田每667 m2施用腐熟農家肥1 500 kg和(N-P2O5-K2O為15-15-15)復合肥25 kg,施后耕整。秧田做成寬1.5 m、溝寬0.25 m、溝深0.15 m的畦,播種時畦面保持平、軟、細,根、草無露出,表層有薄薄的泥漿,保證種子播后能嵌入。里層也要軟但不爛,利于透氣和滲水。
3.2? ?浸種催芽
播種前曬種3~4 h后放在干燥陰涼處。播種時將涼透的種子倒入清水中充分攪拌后撈出瀝干,放入配好的40%三氯異氰尿酸300倍藥液,藥液面比種子面高3.3 cm為宜,浸種時間不宜超過8 h,澇出后用清水沖洗,將洗后的谷種裝入編織袋用40~45 ℃溫水預熱5~6 min。谷種裝筐前筐內墊10 cm厚的無病稻草,用開水淋濕。將預熱谷種澇出入筐,筐上蓋麻袋或稻草,筐外用薄膜包好,放入稻草堆中,用35 ℃溫水每隔3~4 h淋谷種1次。
當谷種升溫后停止淋種,溫度以35~38 ℃為宜,溫度超過要將編織袋內谷種上下和內外拌勻。當谷種有80%破胸,用25~30 ℃溫水淋種1次。機插秧谷種破胸露白、手插秧谷種“根長一粒谷、芽長半粒谷”時,放室內攤晾,煉芽4~6 h,待不粘手時即可播種。
3.3? ?適時播種
該品種在寧德市稻栽培播種時間為5月上中旬為宜,播種時應來回播種3~4次直至均勻,并蓋細土0.5 cm。然后在畦兩邊用長2 m竹片拱起,蓋寬2 m農膜。機插秧田需軟盤20~24片/667 m2,每片用種量60 g,秧田用種量80~100 kg/667 m2,與大田比1∶100;手插秧秧田用種量15 kg/667 m2,與大田比1∶20。
3.4? ?培育壯秧
秧苗立針期以保溫保濕為主。1葉1心期用15%多效唑可濕性粉劑120 g/667 m2,兌水60 kg噴霧,促進秧苗早分蘗、分壯蘗;2葉1心期,施斷奶肥,撒施尿素2~3 kg/667 m2;移栽前3~5 d施送嫁肥,撒施尿素3~5 kg/667 m2;3葉前,畦面保持濕潤,若畦面干裂,灌跑馬水;3葉后,灌平溝水。
中稻育秧正處于南方雨季,飛虱將隨強對流氣流大量遷入,應及時采用治蟲防病措施。秧苗3葉1心期或插秧前,每667 m2用25%吡蚜酮可濕粉20 g或25%噻嗪酮可濕粉50 g兌水45 kg各噴1次,秧田周圍雜草也要噴。
3.5? ?合理稀植
該品種有穗大粒多、植株高大、分蘗力強等特點,秧苗移栽時應稀插、早插、勻插、淺插,提高有效穗,增加穗粒數(shù),從而實現(xiàn)豐產。秧齡控制,手插在30 d以內,機插20 d以內;秧齡過大,對生長分蘗不利。株行距,手插23 cm×25 cm為宜,插1.1萬~1.2萬叢/667 m2,每叢2粒谷,基本苗5萬~7萬/667 m2,插秧深度以2.2~3.3 cm為宜;機插18 cm×30 cm為宜,插1.2萬~1.3萬叢/667 m2,每叢2粒谷,基本苗3萬~5萬/667 m2,插秧深度以0.5~1 cm為宜[5]。
3.6? ?平衡施肥
大田施肥以重施基肥、適時追肥為原則, N、P2O5、K2O質量比為1∶0、7∶1,基肥、蘗肥、穗肥、粒肥比為5∶3∶1∶1。以中等肥力的田塊為例,基肥在插前,施(N-P2O5-K2O為15-15-15)復合肥30~40 kg/667 m2;蘗肥在插后5~7 d,施(N-P2O5-K2O為15-15-15)復合肥15~20 kg/667 m2;穗肥在拔節(jié)始期,施尿素3~4 kg/667 m2+氯化鉀3~4 kg/667 m2;粒肥看苗施,苗旺的少施或不施,確保水稻轉色落黃順利,提高結實率,施肥時間在水稻幼穗分化Ⅲ~Ⅳ期,施尿素3~4 kg/667 m2+氯化鉀3~4 kg/667 m2[6-7]。
3.7? ?科學管水
大田水管應遵循淺水插秧、寸水返青、薄水促蘗、夠苗烤田、濕潤灌溉、干濕交替原則。插秧時采用淺水插,提高移栽質量;插后寸水護苗,提高秧苗成活率,保證大田不缺苗;返青后,采用薄水勤灌,使大田處于富氧狀態(tài),增強根系活力,促分蘗;當分蘗數(shù)達到計劃蘗數(shù)85%時或插后25 d開始烤田,控制無效分蘗;進入幼穗分化以濕潤灌溉為主,孕穗Ⅱ期到揚花期保持淺水層;灌漿期采用干濕交替,以防稻株衰老,達到以氣養(yǎng)根、以根養(yǎng)葉的目的。
3.8? ?病蟲草害防治
3.8.1? ?化學除草
插秧后15 d內用40%芐二氯30 g兌水50 kg/667 m2噴霧或拌細土撒施。施藥前1 d排干田水,施藥時稗草、野草莖、葉容易接觸到藥劑,施藥后1 d應灌淺水,保持5~7 d。
3.8.2? ?病蟲害防治
堅持科學用藥,以使用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為主,在水稻生長后期盡量少用藥,減少農藥殘留在稻谷上,達到優(yōu)質、豐產的目標。
近兩年,蕉城區(qū)該品種的栽培用藥時間大致在分蘗期至拔節(jié)期,使用30%苯醚甲環(huán)唑·丙環(huán)唑(愛苗)乳油20 mL/667 m2+50%吡蚜酮可濕性粉劑30 g/667 m2 +12%甲維蟲螨腈60 mL/667 m2兌水50 kg噴霧,將藥噴到水稻莖稈基部,隔5~7 d再噴藥1次,連續(xù)2次,有效防治紋枯病、稻飛虱和二化螟。幼穗分化末期,使用20%葉枯寧(葉青雙)可濕性粉劑100 g/667 m2+5%阿維菌素乳油15 mL/667 m2+50%吡蚜酮可濕性粉劑40 g/667 m2兌水50 kg噴霧,有效防治細菌性條斑病、白葉枯病、稻飛虱和稻縱卷葉螟等[8-9]。
3.9? ?完熟收割
為提高質量和產量,當谷粒完熟率達到95%以上時收割,以機械收割為宜,收割后稻谷不宜長時間大堆存放或悶在袋里,應及時攤開晾曬,確保稻谷米質。
參考文獻:
[1]許建春.野香優(yōu)676在松溪種植表現(xiàn)及高產機插栽培技術[J].種子科技,2019(10):44.
[2]王標明.野香優(yōu)676在武夷山市種植表現(xiàn)及高產栽培技術[J].農業(yè)與技術,2018(16):71-72.
[3]許振敏.水稻品種特優(yōu)458特征特性及高產栽培技術[J].中國農技推廣,2017(11):26-27.
[4]涂宇春.優(yōu)質晚稻“谷優(yōu)16”特征特性及高產栽培技術[J].福建農業(yè)科技,2010(6):1-2.
[5]王令濤.水稻品種鄭稻201的特征特性及高產栽培技術[J].種業(yè)導刊,2021(3):18-19.
[6]王燕.水稻新品種兩優(yōu)1598特征特性及高產栽培技術[J].安徽農學通報,2021,27(8):94,135.
[7]王紫,張沖.水稻新品種遼粳399高產栽培技術[J].北方水稻,2020(3):47-48.
[8]耿傳寶.水稻新品種苗稻2號高產栽培技術[J].農業(yè)開發(fā)與裝備,2016(3):130.
[9]吳建龍.水稻中浙優(yōu)8號高產栽培技術分析[J].農技服務,2014,31(12):33-34.
(編輯:郭志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