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秀超
愛情是人類永恒的主題,被稱之為人生花季雨季的高中階段,很多學生都充滿著對愛情的憧憬與渴望。這一時期的兩性交往可以概括為“朦朧好感期”,常伴隨著迷惑、煩亂、不安的情緒。尤其是正處于青春期的孩子們,他們獨立而叛逆,對自己和他人都缺乏較全面的認識。他們或是更渴望通過與異性交往,得到性別上的認同感;或是更容易將無法和父母、朋友說的心事,在異性那里得到關心和理解。再加之鋪天蓋地的文學作品、影視戲劇塑造的唯美愛情的影響,所以更容易對愛情充滿憧憬。
這段藏在心底的愛戀,是我們成長的見證,相信也會成為主人公一生中最美好的回憶,美就美在欲說還休,真摯無邪。因為高中階段“愛情”的最好打開方式就是體會這種朦朧,而不去觸碰。
著名的心理學家斯滕伯格曾給出過愛情的三角理論:親密、熱情和承諾,三個基本成分共同組成了一份穩(wěn)固而完滿的愛情。熱情是指情緒上的著迷,親密是說愛情里感受到的溫暖體驗,而承諾指維持關系的決定期許或擔當,這三者缺一不可。喜歡一個人可以是他的外表、他帥氣的投籃動作、他酷酷的表情和語言;而一份好的愛情,對方要和你有較一致的對生活、對未來發(fā)展的看法和規(guī)劃。高中階段,對自己的未來還無法預測,何談對另一方的承諾???
生命的發(fā)展有很多關鍵期,每個階段都有每個階段的中心任務,有的錯過了終生都無法彌補。高中階段是我們蓄積力量為未來發(fā)展奠基的關鍵期,人的精力是有限的,需要我們更多地將心力集中到學業(yè)上,也需要我們樹立正確的愛情觀,一直堅持著對愛情的美好期待,等到你們更具備愛的能力時,收獲屬于每個人的完滿的愛情!
編輯/張春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