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網安徽宿州市城郊供電公司 劉紅松
有這樣一位女性,她從研究生畢業(yè)進入電力行業(yè),就深耕基層,把青春、熱情與智慧都奉獻在平凡枯燥單一又艱苦的變電運行(檢修)崗位上,無怨無悔,把基層班組當成“家”來經營。無論冬去春來、寒來暑往,她始終堅守在自己的崗位;無論荊棘密布、前路難行,她從不放棄與電力設備為伴;她用堅持和守護保障電網安全。她靜若玫瑰,悄然盛開,唯留芳香與他人。她就是國網安徽宿州市城郊供電公司變電運行(檢修)班的鏗鏘玫瑰——董晨露。
變電設備本質安全是變電設備安全工作的重中之重。開展紅外測溫及時掌握變電設備健康狀態(tài),尤為重要,來不得半點松懈。她根據(jù)設備實際情況編制了變電站發(fā)熱設備缺陷管理臺賬,便于運維人員和管理人員對設備發(fā)熱缺陷進行動態(tài)跟蹤,分析設備缺陷發(fā)展趨勢,更加科學地制定消缺計劃,實現(xiàn)缺陷閉環(huán)管理。
為在基層操作隊深化PMS2.0系統(tǒng)應用,針對老齡化嚴重的運維隊伍,她自己制作課件,將系統(tǒng)應用的每一步驟以圖文的形式詳細標注介紹,采用送培下鄉(xiāng)的形式傳授新知識、新理論,并耐心指導每一位師傅進行系統(tǒng)操作,最終實現(xiàn)了平均年齡48歲的基層運維人員全部學會系統(tǒng)應用。通過全面PMS2.0系統(tǒng)規(guī)范應用,以“變電五通”細化落實為抓手,以PMS2.0系統(tǒng)規(guī)范應用為主線,全面提升了操作隊管理水平。
2020年公司35 kV南秦變電站投運前,正值高溫酷暑天氣,為精確建立變電站設備臺賬、圖形,深入學習了解設備,她帶領操作隊隊員們利用工程空閑時間組織學習專業(yè)理論知識,提升技能水平共同進步,在未安裝空調的開關室和控制室里,往往一呆就是一整天,里面熱的像蒸籠,汗流浹背的她從不喊累。
這些年里,她一直默默堅守在電力運行一線,連續(xù)幾年因為大年三十堅守崗位無法回家過年,但是她從沒有叫苦,她明白只有變電站正常運行,更多人才能過上歡樂祥和的春節(jié)。
2016年第一座35 kV二鋪變電站創(chuàng)建標桿變、35 kV大營變創(chuàng)建紅旗變;2017年35 kV永鎮(zhèn)創(chuàng)建標桿變電站、35 kV西寺坡變電站創(chuàng)建紅旗變;2018年35 kV蘆嶺、35 kV橫口創(chuàng)建紅旗變;2019年灰古操作隊打造放心運維班、35 kV桃園變創(chuàng)建紅旗變;2019年16座變電站消防系統(tǒng)安裝工程安全順利完成并投運;2020年35 kV南秦變電站建成投運;2021年16座變電站電子圍欄改造項目順利完成;7座變電站10 kV壓變改造完成;2021年推進大修技改工程自己干,實現(xiàn)35 kV大店電站#1主變增容改造工程、35 kV永安變電站交直流系統(tǒng)改造……變電檢修工作的特殊性,對于一名女員工來說這種挑戰(zhàn)顯得更加突出。近年來,董晨露的工作崗位隨著工作需要在不停地轉換,承擔的擔子也越來越重,但面對一個又一個難啃的“硬骨頭”,她從未輕言退縮,而是把每一次的考驗視為自我的升華,讓青春綻放在了一個又一個的變電站。
她的努力沒有白費,變電精益化管理暨紅旗站創(chuàng)建工作,連續(xù)多年得到省、市公司的好評。2019年獲得宿州城郊公司總經理嘉獎令。在近幾年的市公司“紅旗變電站”“放心運維班”評比中,變電運維專業(yè)年年位列縣公司第一,并獲得縣公司中首家“放心運維班”。
誰說女子不如男,穿上“紅馬甲”她就能擔當重任。2021年9月份,由于35 kV永安變電站交直流改造原工作負責人有其他工作安排,董晨露臨危受命,帶領班組成員進行公司首座35 kV永安變電站的交直流系統(tǒng)改造建設任務。剛接手任務時,面對這樣一座老舊破變電站,極其復雜的接線方式,如何實現(xiàn)交直流系統(tǒng)功能的全面應用,如何實現(xiàn)改造后設備正常運行,負荷轉移到臨時電源柜失電怎么辦,都是未知數(shù)。很多同事都替她捏把汗,但從不服輸?shù)乃]有退縮。而是帶著滿腔的工作熱情和4名大學生一道數(shù)次勘察現(xiàn)場、鉆研技術、揣摩圖紙,成了宿州城郊電網建設中敢吃螃蟹的人。
開工前,面對后續(xù)電源的問題,她深謀遠慮,提前做好準備,積極多方協(xié)調屬地供電所引入自用電,接入站用所用變臨時電源屏。保證了施工的順利進行。在現(xiàn)場工作中,她嚴、細、實、勤,時刻緊繃安全之弦,認真執(zhí)行現(xiàn)場檢修制度,嚴格遵守崗位安全操作規(guī)程。面對交流電源柜、直流電源柜、逆變電源柜、蓄電池柜等錯綜復雜混亂交織的電纜溝內電纜,她深思熟慮,胸有成竹,指揮有方,抽絲剝繭,電纜上柜,井然有序,做到電纜起訖點標識清晰,井然有序。她事無巨細,屏內各接頭緊固情況檢查、交直流負載供電檢查、系統(tǒng)功能測試。傾注了她大量的心血。隨著一聲匯報“35 kV永安變交直流系統(tǒng)改造完工,系統(tǒng)各項功能正常”,標志著這座變電站長期存在的威脅站用交直流系統(tǒng)可靠運行的難題得到了徹底的破解。
她在日復一日的堅持中磨煉了自己,也自然而然地收獲了成長。在干好本職工作之外,她還善于總結思考,不滿足于工作現(xiàn)狀,尋求創(chuàng)新突破。2018年獲得安徽省優(yōu)秀QC二等獎的“變電站夜巡道路微照明指示裝置的研制”成果全面應用,切實起到了指引變電巡視人員熄燈夜巡時不偏離巡視路線,具備微照明指示作用,其光源亮度不影響對設備缺陷如發(fā)紅、放電、閃絡等現(xiàn)象的觀察,確保巡視過程的安全作用且美觀、透明、絕緣、強度可靠。
積極突破專業(yè)的局限,參加了變電運維移動作業(yè)競賽、公文保密知識競賽、宿州市工會知識競賽、宿州市安全知識競賽等活動,并獲得優(yōu)異成績。在公司QC活動、“雙創(chuàng)”、社會根植項目等各類創(chuàng)新活動中,收獲了多項豐碩成果。
作為電網職工,董晨露對工作沒有絲毫怠慢;作為準新娘,她對準新郎滿懷愧疚。作為女兒,她對父母更多的是牽掛。
由于工作的特殊性,董晨露不是在保電的路上,就是在辦公室的電腦前加班,很少有時間花前月下和陪伴年邁的雙親。
記得2021年新年的年味還沒散去,年初二,董晨露剛剛拜會外公外婆回到家,窗外突然刮起狂風下起了大雨。
“這么大的風和雨,電網會不會出故障?”盡管是回家探親,年三十晚上才趕回家,但想著停電后老百姓的各種不方便,由于是“新冠”疫情期間,乘坐公共交通需要隔離,董晨露立馬讓年邁的父親開車從淮北送她回宿州工作崗位。路上,她手機一直不停歇,挨個問詢各變電站情況,后來辦公室值班的同事轉達她媽媽打來的電話:“她電話打不通,提醒她,爺倆開車路上注意安全,哎,好容易回趟家,年也過不完整。”媽媽的一句話,卻戳在了她的心窩上,讓她牽掛不已。
記不得有多少次早出晚歸,多少次蹲在工作現(xiàn)場吃盒飯,多少次戰(zhàn)斗在寒風里或烈日下。她沒有一點怨言,我們看到的是她與同事們并肩作戰(zhàn)時的協(xié)調一致,手持工具忙碌時的昂揚姿態(tài),半夜工作結束安全順利完工時的會心一笑。
工作是獲得力量的源泉,家庭是心靈休憩的港灣,她一直在用心工作,對工作滿滿的是熱愛;她在用情呵護,對家庭滿滿的是牽掛。
“在平凡的崗位上,我奉獻了自己的青春。在以后的工作中,我會不斷給自己‘充電’,讓電網這個‘家’更溫馨,我要做綻放的玫瑰,讓青春更光輝,讓人生更美麗!”董晨露如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