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即墨
背井離鄉(xiāng),意指離開家鄉(xiāng)去外地。有些同學(xué)對這個成語的字面意思感到困惑:離開家鄉(xiāng)為什么要背著井呢?井那么大,背走是不可能的,背個井蓋或與井有關(guān)的物件還差不多。略作思考后,有些同學(xué)還會提出更高明一些的看法:成語中的“背”不是“背著”,而是“背向,背離”,字面意思即“背對著井離開”。古時候沒有自來水,許多村落、城鎮(zhèn)就是圍繞著井形成的,喝慣了家鄉(xiāng)的水,在離開時與井道個別,在情理上是說得通的。然而,這個解釋仍未觸及“井”的真正所指。
在商朝時,我國出現(xiàn)了一種新的土地制度,直至西周時期才發(fā)展成熟,即“井田制”。它以方圓900 畝作為一個整體,像九宮格一樣分為9 個區(qū),每個區(qū)各100 畝,就像在一大塊區(qū)域里寫了個“井”字。這900 畝土地,分兩部分,正中間的100 畝為“公田”,其余800 畝為“私田”,由8 家各領(lǐng)100 畝耕種。而公田又分兩部分,一部分80 畝,由8 家共同耕種,各家需在合理耕種完公田后才能耕種各家的私田;另一部分20 畝,供8 家人建房子居住用。在8 家人的居住區(qū),會挖公共水井,供飲用和灌溉。因此,成語中的“井”指的是井田制的“井”,并不是水井,“井井有條”“井然有序”等詞中的“井”也一樣。當(dāng)然,發(fā)展到后來,水井與村落城鎮(zhèn)共生,在情感上也是可以借指故鄉(xiāng)的。
“井”字有講究,“鄉(xiāng)”字也有講究。據(jù)《周禮》說:“令五家為比,使之相保;五比為閭,使之相受;四閭為族,使之相葬;五族為黨,使之相救;五黨為州,使之相赒;五州為鄉(xiāng),使之相賓?!? 家叫“比”,遞增而上,5 個州才叫“鄉(xiāng)”,即12500 家為1 個鄉(xiāng)。“背井離鄉(xiāng)”中的“鄉(xiāng)”即源于此,后來才逐漸發(fā)展出家鄉(xiāng)之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