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振鵬
我實在厭惡黃昏后,夜幕來臨前的光景:該暗不暗,該明不明。
左手邊。破曉的朝陽普照大地,天空中只剩倔強的啟明星散發(fā)著清冷的光?;ú輼淠?,鳥獸蟲魚,無一不在接受太陽的恩賜。陽光照進盧浮宮前的玻璃金字塔,三棱鏡效應(yīng)使白光發(fā)生變化,變成七彩光,反射,折射,如同波光粼粼的水面一樣耀眼。陽光灑在草木的枝葉上,它們把光能變成化學(xué)能,把二氧化碳轉(zhuǎn)化成水和氧氣,從宇宙到夸克,是否真有某位智者能計算宇宙的一生?
古銅色的陽光映在我的臉上,讓深邃注滿我的眼睛。
天穹清朗,灼灼陽光,撥云驅(qū)霧。
右手邊。暗黑像塵埃一樣遍布大地。當天空暗到一定程度,星星就會熠熠生輝。在這里,星光會突破云層;在這里,每支蠟燭都燃著希望;在這里,每聲嘆息都是對生活的向往。它們是黑暗之中的小小星火,燃燒起來就是人間煙火。這煙火的氣息是純正的,沒有烏托邦式的幻想,只是在黑暗中渴望光明的長情。
天云遮日,星火長存,永不熄滅。
我站在晨昏線上,霧來了。我站在霧里,我不知道應(yīng)該去往何處。這里,星火像雞肋一樣,雖不能帶給我們多少光亮,消失后卻令人更加壓抑。
我有兩個選擇:鉆入黑暗,生活在人間煙火中;進入光明,可此行山高路遠,我的口袋里只有一朵玫瑰。疲倦襲來,我望到的是灰暗的光。是在黑暗中閃爍,還是在光明中安然度日?總之不能再待在原處了。這份明暗交織的光景不及那陣陣清風(fēng)。于是,我在里程碑上刻下“我把荊棘當作鋪滿鮮花的原野,終也會走向無刺之玫瑰花叢”這句話。
致我消逝的昨日,追逐那陣風(fēng)、那份光明。
教師點評
此文是一篇關(guān)于順生還是逆生的思想者之作,帶有象征意味。在文中,我看到了一個迷茫的男孩,思考的男孩,陷入黑暗且與黑暗戰(zhàn)斗的男孩。這份沉思帶著戰(zhàn)斗的姿態(tài)?!皟砷g余一卒,荷戟獨彷徨。”在鮮花爛漫的光明中安然度日,平平淡淡庸庸碌碌地生活,還是帶著投槍與匕首奮戰(zhàn)在荊棘中尋找自我價值?這是一個頗具“生存還是毀滅”意義的話題。一個初一男孩帶著這樣的思考寫作,很令人欣慰。
(陳治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