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淺析新安工藝的源流及其藝術特點的形成

        2021-12-21 22:24:20姚昱波
        中國民族博覽 2021年19期
        關鍵詞:工藝美術新安

        【摘要】依托同源同流的文化,以及新安江的溝通互聯(lián),古代徽州(今安徽省黃山市)和睦(嚴)州(今浙江省杭州市淳安縣和建德市)地區(qū),形成了具有區(qū)域共性風格的工藝美術,并以其精雅絕倫的制作和質樸尚禮的審美,成為長江中下游地區(qū)古代工藝美術的代表之一。本文以歷史遺存和文獻記載為線索,淺析其源流及其藝術特點的形成。

        【關鍵詞】新安;工藝美術;源流和特點

        【中圖分類號】J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4198(2021)19-184-05

        【本文著錄格式】姚昱波.淺析新安工藝的源流及其藝術特點的形成[J].中國民族博覽,2021,10(19):184-187,216.

        引言

        新安工藝是指產生和流行于新安江流域的區(qū)域工藝美術,是數千年以來新安先民們的勞動實踐和美學智慧的結晶,也是中國長江中下游地區(qū)工藝美術的重要代表之一。新安江因流經古新安郡境而得名,流經的范圍大致包括今屬安徽省黃山市的屯溪區(qū)、徽州區(qū)、歙縣、休寧縣、黟縣、祁門縣,安徽省宣城市的績溪縣,浙江省杭州市的淳安縣、建德市。穿行于皖南和浙西低山丘陵中的新安江,經年沖刷形成了祁門盆地、徽州盆地、淳安金紫尖盆地和建德盆地。這些平緩和富饒的山間平地,自石器時代開始,就是先民們主要的活動和棲息地。史前、先秦以及秦漢時期,因群山環(huán)繞、交通不便,新安相對于皖、浙兩省的其他地區(qū)而言,幾乎是一個封閉而獨立的區(qū)域。但在區(qū)域內的各地,由新安江水系勾連互通,人緣相親、語言相似、文化相通,且自古以來交往密切,從而形成了一個區(qū)域的文化整體,并同時孕育出了極富流域特色的工藝美術——新安工藝。

        目前已知的新安工藝,大約肇始于距今五萬到十萬年前居住在下游建德地區(qū)的古“建德人”,建德人也被認為是這一地區(qū)最早的智人和越人的祖先[1]。和中國其他地方一樣,古“建德人”和之后原始先民的打磨石器、削編木竹、塑燒黏泥等行為,被認為是工藝美術誕生的源泉和標志。雖然他們自身并未意識到這些日常行為,正是工藝美術最基礎的探索和最可能發(fā)生的進步方向,在這種生活化的不間斷探索中,工藝和書畫、雕塑等姊妹藝術逐步走向成熟,并共同構成新安文化審美的基本要素。

        先秦時期,生活在新安地區(qū)的居民主體是山越人,上游祁門等邊緣地區(qū),可能受到了生活中鄱陽湖地區(qū)的邗越人影響。東漢、魏晉以降,隨著中原移民的不斷遷入,新安的居民構成發(fā)生了更迭變化。中原南遷士族及其后裔漸次發(fā)展成為主體,除少數偏僻之地的越人外,絕大部分的原住民已經和南遷北人融合。人口結構的變化,對當時及以后的新安工藝發(fā)展,起到了關鍵性的推動和影響。儒家思想成為新安文化的主脈,工藝也隨之出現(xiàn)了文人化的轉變趨勢。“退食之室,圖書在焉,筆硯紙墨,余無長物。以為此四者,為學所資,不可斯須而闕者也。”是北宋文學家徐鉉為《文房四譜》所作之序中一段文字。雖然從字面上理解是說文房四寶的重要,但實際上卻闡述了士人的心志和精神。新安工藝自唐宋開始的文人化轉向,造就了明清時期的光芒萬丈。大量作品也因富有士人精神和文人氣韻,并飽含自然情趣,而成為世人競相追逐的工藝珍品。

        一、新安工藝風格的形成

        新安工藝風格的形成,與所處的地理環(huán)境密切相關。新安江流域地區(qū)多在群山之中,在古代交通極不發(fā)達的情況下,河流這種大自然的饋贈,顯然會為東西連接、山海溝通提供了便利。在相似地理環(huán)境和生活習慣的情況下,由于交流和互動的頻繁,流域工藝制作和風格,呈現(xiàn)出漸進統(tǒng)一的趨勢。雖然因各地經濟文化發(fā)展水平的差異,以及受臨近強勢文化的影響,新安工藝的形式和技術,在不同時期都存在一定的區(qū)域特質,其中尤以徽州、淳安、建德這三個交通要沖最為典型。具體表現(xiàn)在石器時代和向階級社會過渡時期,處在中下游地區(qū)的淳安和建德,早期遺存比較豐富,處在主導地位并對上游地區(qū)產生了影響,促進了新安工藝大背景的形成。宋元及以后,上游徽州的社會經濟文化逐步繁盛,工藝發(fā)展也隨之進入“諸工皆巧”的階段,新安江則成為其工藝和產品輸出的主要途徑。淳安和建德的雕刻、文房器制作、民間工藝等方面,和徽州形成了類似的工藝特征。

        新安工藝的發(fā)展,似乎是一種波浪形的發(fā)展,有多元、高潮時期,也有單調、低潮的時期。商周時期是一個高潮,青銅、原始瓷的制作,就技術和應用而言,已經成為長江中下游乃至全國的先驅。秦漢則處于頹勢,各個門類的發(fā)展幾乎毫無新意。唐宋是比較發(fā)達的時代,主要是文人器具,如筆、墨、紙、硯等,獲得了皇室和士大夫階層的贊譽,并成為一種雅的符號被社會接受。到了元代則又趨于單調。明前期的發(fā)展似有停頓。到了明代中葉,情況出現(xiàn)很大的變化,?。☉c)萬(歷)以后,工藝呈現(xiàn)出空前的盛況。尤其是晚明和清初,新安工藝的門類之多、工手之巧、審美之雅,能感覺到百家爭鳴、百花齊放的發(fā)展態(tài)勢,很多門類已經和浙江、江蘇、福建等地,形成一種競爭狀態(tài)。進入晚清民國,其發(fā)展又突然停頓。這種發(fā)展的脈絡,顯然是與新安經濟的興盛息息相關。工藝美術的發(fā)展,是需要一定經濟實力支撐的。最直觀的體現(xiàn)是,清代中后期鹽政改革后,尤其是太平天國運動后,隨著中國封建社會的整體衰落,盛極一時的新安商幫日漸式微。失去資金支持的工藝美術,也出現(xiàn)規(guī)模縮小、產品減少和質量下降的凋蔽景象。故黃賓虹有文:“今垂三百余年,民物之殷阜不逮往昔殊甚,而技能不出,雖籍其名,悉多陳陳相因,無復前日之盛舉矣?!盵2]

        三、新安工藝的特點

        在新安工藝的發(fā)展歷史中,很少遭受外界因素的打斷,因而能夠保持相對穩(wěn)定的發(fā)展。這里的工藝設計者和繼承者,靈活的按照社會需要,利用地域優(yōu)勢,通過不斷地學習和創(chuàng)新,建立了本地區(qū)的工藝美術,并形成特色鮮明的藝術風格。

        從整體藝術風格上看,可以用“潔”“約”“健”幾個字來形容。所謂潔,是立意上高潔而不落俗;所謂約,是造型上簡潔而不繁復;所謂健,是手法上利落而不贅疣。宋以后,文人氣韻的表達傳遞,成為工藝作品所追求的重點。體現(xiàn)出工藝思想更趨自然,手法樸實和貼近生活性,細節(jié)處理上力求精巧。即使在清代纖巧繁復的思路影響下,出現(xiàn)高浮雕、鏤空雕、多層雕等華麗的裝飾手法,但相對仍顯得洗練和潔凈。總體來看,新安工藝對質樸和典雅的始終堅持,是符合和反映中國文人的傳統(tǒng)美學觀點的。

        (一)廣泛表達了的崇禮思想內涵

        自新安工藝誕生發(fā)展的史前和先秦時期,“禮”的觀念就深深鐫刻其中。建德落山巖遺址和青龍頭遺址出土的石鉞,淳安出土的新石器時代的玉琮、玉鉞,屯溪西周八墓出土的青銅器和原始瓷器,紋飾、形制、材質以及器物組合,無不反映了古代新安人對禮的謹守。不但各種禮器的制作十分普遍,而且形成了地域特點的禮器組合規(guī)制。屯溪弈棋西周土墩墓隨葬青銅禮器的配置中,沒有依次大小的列鼎,且不僅鼎是偶數,簋、尊、卣、盤等也多成偶數配置[3],體現(xiàn)了先民不同于西周的禮制認知。出土的五柱器、單柱器、立鳥銅飾件等,更體現(xiàn)了先民在禮器制作上的獨到之處。

        漢代以后,儒家文化成為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主流,儒家禮儀貫穿于新安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在文房、三雕、漆木器、編織等工藝作品中,紋飾、形制乃至色澤,都能充分領略儒家禮儀思想的浸潤。明清時期的新安工藝,除體現(xiàn)文人的審美情趣外,在宣傳儒家思想方面也起到了潛移默化的作用。儒學經典、科考入仕、忠孝節(jié)義、中庸和諧等,都被演繹成一個個典故、圖紋、詩句,并以百姓喜聞樂見的戲曲唱本、神話故事、名人軼事等形式,深入淺出的完成了教化功能。新安工藝作品對禮的表達方式,還帶有很強的多樣性和通俗性,不僅將目光投向儒家本身,也更多地反映在人們的世俗生活中。如在淳安進賢的“丹陽世家”方氏宗祠,就用中廳“彝倫攸敘”等三十余塊匾額和楹聯(lián),近乎直白的表達了這一思想。淳安、歙縣、黟縣等地常見的“世間數百年舊家無非積德,天下第一件好事還是讀書”楹聯(lián),則是將長輩對子女“讀書”“取士” 、走科舉仕途的期盼,作為孝悌禮儀傳達而出。

        (二)質樸和典雅的藝術風格,以及洗練潔凈的裝飾手法

        新安工藝在不同歷史時期會有不同的藝術特點,如周代的秩序,兩漢的凝重,唐代的豐腴,宋代的理性,明代的趣意和清代的繁復。但總體來說,它的藝術風格仍追求自然、質樸、洗練和典雅的統(tǒng)一,并力求達到精練。這一點在硯雕工藝中體現(xiàn)尤為突出。風字形硯作為硯雕發(fā)展史上最為重要的一種硯式,它的形制變化充分說明了新安工藝的這一特點。唐代繁榮的經濟和富強的國力,使得文化思想趨向自信、開放,所以唐硯的造型也十分舒展和靈逸。歙縣博物館藏唐·鳳字形硯如穹般的硯首和如鳳般的硯邊,正是這一風格的完美表現(xiàn)。及至宋時,以范仲淹、歐陽修為代表的文人階層,倡導“平淡自如、條達舒暢”的文風。所以鳳形演化成風字硯,硯式已近方正,變得嚴謹含蓄,不施浮華,各處褶勒痕也幾近直角,琢刻上講求遒勁有力,線條簡潔挺直。明代硯工承襲這一傳統(tǒng),只要石材允許,總是盡可能的按方正之式而作。如安徽中國徽州文化博物館藏明·長方形一指池抄手歙硯,作長方抄手門字形(風字形的變式)。僅在硯堂上部琢一指硯池,以寬側壁為墻足。硯邊、額堂、四壁等部位褶勒處不見挺直、銳利之態(tài),線條處理上表現(xiàn)的圓潤而柔美[4]。清代風形硯的變式沿用明式作法,僅在硯面地子或硯邊增加了一些裝飾,多采用古器物之璃紋、夔紋、云雷紋和幾何紋飾,整體造型表現(xiàn)依舊不失典雅、大方。

        (三)靈活的造型布局、靈動的裝飾紋樣

        工藝作品造型以質樸、平易取勝,很少有繁縟的裝飾,即使在木雕、造像等裝飾較重的藝術門類上,也極少采用上彩、施金銀等裝飾,使人感到平和、清雅的美。祁門縣胥嶺鄉(xiāng)塔下村,保存有宋元佑八年(1093年)的偉溪塔,每層內外六面均有序地嵌以佛像磚雕;淳安汾口鎮(zhèn)武強溪,也保存了明萬歷二十九年(1601年)建瑯琯塔遺跡,據記載也有96塊/尊佛像。不同于中原和西北依山鑿穴、建窟塑佛的習慣,新安人巧妙的將佛教造像藝術和建筑結合,并熟練的運用磚雕技藝,將造像的宏偉、莊嚴在方寸之間表達出來,既不失去其原有弘揚佛法的功能,又使其貼近生活。

        唐宋以后,新安山水在裝飾圖案上占了主導地位,采用繪畫技法的現(xiàn)象也已經較普遍,而且極為注重結合器物的形體特點,適應了整體布局的需要,因而不顯突兀。布局比例尺度合理,充分考慮實用功能和藝術性的統(tǒng)一,在表現(xiàn)藝術美感的同時,不失其基本功能。同時,工匠對設計美學方面,也有很深的理解和詮釋。如安徽中國徽州文化博物館藏明·隨形蛙蜥棲穴紋歙硯,硯作隨形,硯堂寬闊略內凹,墨池于硯堂上部琢出,硯工巧妙的依照原石形態(tài)在墨池、硯額巧雕出泥淖洼地,并在墨池中浮雕一青蛙,硯邊左右各浮雕一蜥蜴,兩相呼應,構思精巧。在注重實用功能的基礎上,布局平衡協(xié)調,紋飾裝飾取法自然,充滿生活氣息,無論整體布局還是雕琢細節(jié),都使人感到了靈動之美。

        (四)材料的應用上十分廣泛,并已注重材質與表現(xiàn)形式和內容的關系

        新安工藝的特色,很大程度上是表現(xiàn)在匠人對材料的合理利用和表現(xiàn)。無論是金銀、玉牙、檀梨等珍貴之材,還是隨處可見的竹、石、磚等易得之料,在極具美學觀念的新安匠人塑雕中,都被演繹成一件件藝術珍品。在西方,建筑是“藝術之母”,很多藝術、工藝門類都是從中演化而來。淳安汾口宋京村保存有始建于明嘉靖年間的“大夫家廟”,建筑裝飾大量使用了磚、石、木三雕作品,木雕多用在梁、架、窗等上,雕刻精細纖巧,題材多為戲曲故事、山水花鳥。石雕多用在柱礎、欄桿、抱鼓上,手法簡潔渾厚,紋飾多為獸紋、夔龍、回紋等。磚雕多用作門罩、照壁、花窗等,手法細膩傳神,題材多為花鳥、博古等。這些諸雕作品用材多樣,裝飾布局合理,妥善處理了各類材質與表現(xiàn)形式和內容的關系。

        三、影響新安工藝形成和發(fā)展的主要因素

        作為一種本土文化與外來文化充分融合的典范系統(tǒng),新安工藝建立在本土觀念和傳統(tǒng)儒學思想的基礎之上,得益于富庶經濟的支撐,以及“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精神追求,在于新安理學、新安書畫、教育科技等姊妹學科的相互促進之下,形成了新安人獨特的工藝美術理念。

        (一)天然的地理環(huán)境

        新安工藝的發(fā)展,具有很強的連續(xù)性、穩(wěn)定性和完整性。如歙縣的新州遺址,文化層深約2.5米,有5層,出土有瓷器、瓦塊、陶器、石器和玉器,歷新石器時代、商周、兩漢和兩宋,延續(xù)時間長達數千年[5]。這種連續(xù)的時間跨度,從側面印證了當時的新安地區(qū)是處在一個穩(wěn)定環(huán)境。歷史學家陳懷荃教授也認為,先秦的新安地區(qū)社會經歷了一個長期穩(wěn)定的發(fā)展時期,他在《東南揚越之域的開發(fā)》一文中提到,屯溪西周八墓出土的器物:“其形制之精美,鑄造技藝之高超,絕非短期所能練成。其多樣化的原始瓷器,便超越中原地區(qū)?!盵6]進入封建社會后,這種環(huán)境更加體現(xiàn)出對工藝發(fā)展的重要。新安墨業(yè)的發(fā)展便是例證。自南唐李廷珪南渡創(chuàng)制“新安香劑”,歷宋元明清,甚至到近現(xiàn)代,墨業(yè)的發(fā)展幾乎未被打斷,各個階段的歷史遺物和文獻資料也都十分豐富,全面、完整的揭示了同時期中國墨業(yè)的進步歷程。前文提到,黃賓虹先生也認為,處萬山之中的新安,百姓風俗質樸純美,是故中原世家大族無不以此為人間樂土。自然環(huán)境和民眾素質共同構成的安定社會,成為新安工藝持續(xù)、穩(wěn)定發(fā)展的決定因素。

        (二)良好的水運交通條件

        在新安工藝的肇始階段,先民們便籍新安江便利的水運交通,進行著頻繁的交流和溝通。屯溪奕棋西周土墩墓遺址出土的青銅器,具有明顯的地方特色。經檢測,這批青銅制品的主要成為為銅、錫、鉛,其中銅的比例較低,含鉛比例較高,這和吳越地區(qū)尤其是越文化的青銅鑄造技術特征相近[7]。另外,器物特征如銅色鮮麗,紋飾細膩,器體偏于單薄,質地疏松且銹蝕物較多等,也與安徽沿江的銅陵等地差異較大。在淳安進賢高祭臺遺址的考古發(fā)掘中,發(fā)現(xiàn)了“商代的煉銅遺址,出土了坩堝、銅煉渣和一些青銅產品”[8]出土的有柄曲刃和銅口錛2件青銅器實物可以看出,淳安的青銅冶煉和鑄造水平已達相當高度,能夠冶煉合金和鑄造較為復雜的器型。淳安、建德兩地文物部門收藏的商周青銅兵器,其形制、化學成分、現(xiàn)存狀況,也與屯溪出土的器物相類。這些遺存為屯溪出土的西周青銅器提供了聯(lián)系線索,揭示了流域的青銅文化發(fā)展狀況。

        明代隆慶以后出現(xiàn)的《一統(tǒng)路程圖記》和《士商類要》,是兩部新安商人編撰的行商路程圖記,從中可以看出,新安江已成為商旅和貨物往來的水路大動脈。當時嚴州的淳安、分水、建德等地,業(yè)已成為人員和貨物集散以及轉運的交通要沖。萬歷《續(xù)修嚴州府志》中就稱:當時嚴州“舟車往來,生意湊集,亦稱鬧市”[9]。交流的頻繁開拓了視野,有利于保持發(fā)展的活力和創(chuàng)造性,也有利于吸納新知識、新技術,從而持續(xù)推進工藝的繁榮。

        (三)崇文尚教的教育氛圍,為工藝發(fā)展提供了大批高素質的人力資源

        《績溪縣志》記載:“大江之東,以郡名者十,而士之慕學,新安為最?!盵10]除了世家大族的垂范,民間社會亦形成了重視教育的自覺。新安江地區(qū)流行的一些民間諺語,如:“孩子不讀書,不如養(yǎng)只豬”“即使賣了茅茨,也要給孩子讀書”等,就很能說明這一問題。教育的昌盛必然隨之產生文化的繁榮。僅以淳安為例,據《續(xù)纂淳安縣志》和《遂安縣志》中的記載,共有2000余人通過中進士、舉人或入國子監(jiān)讀書入仕[11]。商輅更是成為明代300年科舉史中“三元及第”的第一人[12]。在徽州,也出現(xiàn)了“同胞翰林”“父子尚書”“連科三殿撰,十里四翰林”等佳話。

        教育的發(fā)達、文化的興盛,為工藝發(fā)展提供了豐富而優(yōu)質的人力資源,同時,新安社會并不鄙視手工業(yè)者。如歙縣稠墅許氏宗族,在宗譜所列的《許氏家規(guī)》中就記述:“耕種田地,農之生理也;造作器用,工之生理也;外出經商,商之生理也。至若產無、本無,不論匠藝、傭工亦是生理。若能各安生理,則衣食自足,可以供父母妻子之養(yǎng),亦可持門戶,不為鄉(xiāng)人所非笑。故圣祖教爾以各安生理者,欲爾有衣食不寒不饑也。”這種認為工匠和士、農、工、商一樣,應“各安生理”的觀點,代表了當時新安社會對手工業(yè)者的整體態(tài)度,在這樣一個良好的文化背景下,作品的藝術化和精品化必然是可期的。

        (四)兼收、變革和創(chuàng)新的發(fā)展理念,使得新安工藝具有高度的適應性

        新安工藝能夠傳承有序、長盛不衰,在于它不斷地變革,不斷地吸納各種優(yōu)秀文化的養(yǎng)分,推動了技術的持續(xù)進步,順應了社會發(fā)展的趨勢。如在新安墨業(yè)發(fā)展歷程中的數次變革。一是唐宋之交,有感于北方制墨業(yè)因松煙原料枯竭而凋零的窘境,李廷珪利用新安地區(qū)盛產的桐油點煙制墨。之后明代新安墨業(yè)又引入漆煙、豬油煙等原料制墨,避免了原材料品種的單一;二是南宋時期,可能借鑒了傳統(tǒng)粿模技術,新安墨家改進了墨模制作技術,使墨品更加規(guī)范和美觀。明代制墨家則依托木雕和新安畫派發(fā)展成果,按照明代社會的審美情趣,引入文人化的設計理念,將詩、書、畫、印結合于墨品之上。三是受到科舉制度改革和印刷技術進步的驅動,商品化的“市肆墨”在宋代的誕生,商業(yè)化經營模式也隨之出現(xiàn)。據宋代孟元老所撰《東京夢華錄》記述,當時在首都東京相國寺的坊市中,潘谷的墨是極其搶手的商品?!赌贰芬灿涊d潘谷售墨時:“士或不持錢,留券取墨,亦輒與之。……后忽取積券焚之”[13]。這種極富文人特色的貿易活動,洽洽正是商業(yè)經營的雛形。晁氏《墨經》還記載了墨匠為了達到速制、速售和速用的目的,這類墨品往往采用輕膠的制作方式[14]。新安墨業(yè)正因不斷吸收、演化和創(chuàng)新,逐漸從中國墨的體系中凸顯出來,在明清時期成為中國墨中最光耀的一個品類。

        (五)合理調整工藝發(fā)展重心,形成了領先的工藝門類

        唐宋時期,新安工藝發(fā)展則出現(xiàn)了明顯的方向調整。在陶瓷、織紡、金屬等工藝方面,由于是官府控制極嚴的行業(yè),各種形式的官方作坊紛紛設立,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民間參與的積極性。唐政府規(guī)定,工匠必須在官方作坊內服番役二十天;宋代官府也往往強雇手工業(yè)者役使。更有甚者,元代之初,就在江西浮梁設置瓷局,將各地的優(yōu)秀工匠強遷至此,并編成匠戶、入匠籍,不允許其隨意脫籍﹐必須世代相襲。匠戶實際上是一種工奴,受到貴族和官吏的層層盤剝,這顯然打擊了手工業(yè)者的從業(yè)積極性。為此,唐宋及以后,新安工藝的發(fā)展就主動規(guī)避了這些行業(yè),轉而利用統(tǒng)治階級對文人士大夫的優(yōu)容,積極發(fā)展管控寬松,且和文人有關甚至有大量文人直接參與的工藝門類。如墨、硯、竹木雕刻、刻書等工藝,在新安開始得到迅速發(fā)展。當然這些工藝門類的選擇,也是依托于新安地區(qū)的資源優(yōu)勢,亦或是人才優(yōu)勢的。

        (六)新安商幫的崛起,帶動了經濟發(fā)展和工藝興盛

        兩宋時期,尤其是宋室南渡定都杭州后,新安山多地少、人多田少的矛盾,在接納了大量移民后已尤顯突出。生存的危機促使部分農業(yè)人口或外出謀生、或轉為手工藝者。新安先民沿著新安江水系,將茶葉、竹、木、生漆等土產運銷外地,帶動和促進了新安工藝的商業(yè)化發(fā)展。明清時期,新安商幫是中國最為成功和資本最為雄厚的地區(qū)商幫,據《清朝野史大觀》記載:“富者以千萬計”“百萬以下者,皆謂之小商”[15]。黃賓虹就認為,雄厚的資本支持是彼時工藝興盛的主要因素之一,即“富商顯宦,鄰里相望,以故百藝工巧”。

        以刻書出版業(yè)為例,康乾時期的祁門鹽商馬曰琯、馬曰璐兄弟,不但藏書極豐,且以廣搜古本和精選良工刊刻而聞名,世人極為推崇其所刻之書,稱之為“馬版”。在新安富商的助力下,刻書業(yè)驟然進步。明萬歷進士謝肇淛就曾說過:“宋時刻本以杭州為上,蜀本次之,福建最下。今杭州不足稱矣。金陵、新安、吳興三地剞劂之精者,不下宋版?!盵16]在刻書出版業(yè)的帶動之下,新安也出現(xiàn)了歙縣虬村黃氏刻工這樣的群體,以極高的文化素養(yǎng)、獨立的布稿能力和工整雅致的雕刻手法,成為當時中國雕版和版畫藝術的佼佼者。梁啟超就極為推崇新安商人對清初文化繁榮的貢獻,稱以其為主體的兩淮鹽商:“即窮極奢欲,亦趨時尚,思自附于風雅,競蓄書畫圖器,邀名士鑒定,潔亭舍、豐館舍以待……然固不能謂其于茲學之發(fā)達無助力,與南歐巨室豪賈之于文藝復興,若合符契也?!盵17]

        數萬年來,新安江流域的先民,通過辛勤的勞動創(chuàng)造了燦爛輝煌的工藝美術,在陶瓷、雕刻、文房、建筑等工藝方面取得了驚人的成就。它充實了新安江流域文化的內容,也豐富了中華工藝的寶庫。更為重要的是,這些遺存的工藝美術作品,成為今天研究新安江流域歷史社會發(fā)展的主要依據。

        參考文獻:

        [1]韓德芬,張森水.建德發(fā)現(xiàn)的一枚人的犬齒化石及浙江第四紀哺乳動物的新資料[J].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1978(16).

        [2]黃賓虹文集[M].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1999.

        [3]李國梁.屯溪土墩墓發(fā)掘報告[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6.

        [4]姚昱波.明代歙硯雕琢藝術簡說[J].鑒定與鑒賞,2015(4).

        [5]王鑫義,張子俠.安徽通史[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11.

        [6]陳懷荃.[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3(6).

        [7]李國梁.屯溪土墩墓發(fā)掘報告[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6.

        [8]倪士毅.浙江古代史[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7.

        [9]萬歷《續(xù)修嚴州府志》卷三《經略志·城郭》

        [10]清嘉慶版《績溪縣志》,卷一“風俗”.

        [11]淳安文化志[M].杭州:浙江工商大學出版社,2016.

        [12]明代第一個科舉連中三元者為洪武年間的黃觀,但因靖難之役后,黃觀及其妻女投江殉難,被明成祖朱棣除名.所以又說商輅是明代唯一一個“三元及第”。

        [13]穆孝天,李明回.中國安徽文房四寶[M].合肥:安徽科學技術出版社,1983年.

        [14]晁說之.墨經;說墨[M].上海:上??萍汲霭嫔纾?994.

        [15]清朝野史大觀[M].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2009.

        [16]謝肇淛.五雜俎[M].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2001.

        [17]梁啟超.清代學術概論[M].北京:東方出版社,1996.

        作者簡介:姚昱波(1974-),男,安徽黃山人,副研究員,研究方向為文物與博物館學、徽學。

        猜你喜歡
        工藝美術新安
        新安灘
        我省“八個一”活動宣傳貫徹落實新安法
        張新安教授簡介
        新安灘
        新安訊士Q6155-E PTZ攝像機
        中職工藝美術專業(yè)實踐教學探討
        成才之路(2016年20期)2016-08-09 16:46:49
        淺談從事工藝美術設計必備的條件
        工藝美術的原生性與再生性解析
        淺析民間工藝美術在教學應用中的意義與傳承
        蘭州刻葫蘆的歷史淵源及其三大家族藝術成就探析
        絲綢之路(2015年8期)2015-08-28 16:11:40
        日韩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极品夫妻一区二区三区| 中文字幕亚洲综合久久久| 中文字幕天天躁日日躁狠狠| 国产欧美日本亚洲精品一5区| 亚洲精品一区二区视频| 日韩人妖干女同二区三区| 亚洲另类丰满熟妇乱xxxx| 国产精品偷窥熟女精品视频| 无码孕妇孕交在线观看| 色 综合 欧美 亚洲 国产| 亚洲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大桥未久|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综合一区77 | 成年女人a级毛片免费观看| 无码少妇精品一区二区免费动态| 色欲av亚洲一区无码少妇| 提供最新的在線欧美综合一区|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爆白浆| 日韩成人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李白姓白白又白类似的套路| 永久免费毛片在线播放| 自愉自愉产区二十四区| 国产精品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99久久久精品免费| 最新日本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一品二品三品精品在线| 中国无码人妻丰满熟妇啪啪软件| 久激情内射婷内射蜜桃人妖| 国产内射合集颜射| 成人午夜无人区一区二区| 能看的网站中文字幕不卡av| 中文字幕日韩精品永久在线| 无码av不卡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女人18毛片水真多| 国产午夜激情视频自拍| 在线观看人成网站深夜免费| 天堂网日韩av在线播放一区| 国产午夜片无码区在线播放| 亚洲熟妇无码八av在线播放| 国产精品 精品国内自产拍| 久久久亚洲女精品a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