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號:G40(2021)23-
04-02
作者:陳迎冬
本堂課作為“生活資源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的開發(fā)與運用研究”的一次初步探討,所以我本著“道德與法治課教學來源于學生生活、依托學生生活、為了學生將來的生活”這一宗旨來進行本堂課的教學設(shè)計如下:
【教學目標】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引導學生感受生活與法律緊密聯(lián)系,初步樹立尊法、敬法、守法意識和法治信仰。
能力:懂得生活需要法律規(guī)范和調(diào)整,體會法律嵌入生活,讓生活更美好。
知識:知道生活需要法律來規(guī)范、調(diào)整,理解法律滲透并指導、服務生活,權(quán)利與義務相伴一生。
【教學重點】生活與法律緊密相聯(lián)。
【教學難點】法律嵌入生活,權(quán)利與義務相伴一生。
【教學設(shè)計】
(一)運用你的經(jīng)驗
我是采取中學生小丹同學的一天開始這節(jié)課的,寫好文字,請學生幫我錄音,然后網(wǎng)上搜索一些與之相關(guān)的漫畫(本來想使用學生本人的照片,后來想到這是學法,涉及肖像權(quán),就決定不使用了),使用視頻制作軟件做成了一個小視頻。文字內(nèi)容如下:嗨,大家好!我是小丹,今年十二歲,是鳳凰初級中學七年級的學生。大人們都跟我說生活需要法律,但是我并不覺得我的生活需要法律呀,不信你看看我這一天跟法律有關(guān)系嗎?我哪個地方需要法律了呢?今天又要返校學習了,早上吃過媽媽做的早餐,上午寫好一篇作文,下午就準備返校了,媽媽忙前忙后地替我準備好我的生活及學習用品,還檢查了一下我該帶到學校的東西是否帶齊了。走出家門,我看到行人都在人行道上行走,車輛靠右有序行駛,我要去馬路對面的公交站坐車,在過斑馬線時路過的車輛還自覺停下來讓我先過,他可真有禮貌??!到學校后,見到老師,我主動問好,看到有同學不小心摔倒后,我主動扶她一把,傍晚跟同學一起去食堂吃了晚飯。晚自習之前老師檢查了我的假期作業(yè),指出作業(yè)中的錯誤之處,同時也問了問我最近的學習情況。晚自習的時間自覺完成了歷史手抄報,預習了明天將要學習的課程。這就是我的一天,我的生活里有爸爸媽媽,有老師,有社會的熱心人,我沒覺得我的生活需要法律。生活需要法律嗎?
(二)探究與分享
(1)回顧小丹的一天,小丹這一天的生活與法律相關(guān)嗎?都與哪些法律相關(guān)?還有哪些法律與我們的生活相關(guān)?
(2)假如沒有這些法律,我們的生活又會怎樣呢?
【總結(jié)交流】生活需要法律(我們的生活需要法律來規(guī)范和調(diào)整)。
【設(shè)計意圖】小丹的一天是她眾多日常生活中的一天,同時也是眾多學生普通的一天,這個導入完全就是來自學生的生活,就是典型的生活化的課堂,讓學生感覺我的一天也是這么過的,這就是在說我自己,學生才會有話可講,有話想講,這樣學生才會積極地參與到課堂中,表達自己的觀點。
(三)課后延伸
法律不是高高在上、遙不可及的書本,它其實就在我們身邊,與我們每個人的生活息息相關(guān)。讓我們在心中種下法律的種子,培育法治思維,學法、知法、守法。
請以學習小組為單位,為班級設(shè)計一個班級法治文化宣傳欄。
【設(shè)計意圖】希望學生通過課后活動,增強對法律的認識、認同,從而達到生活中遵守法律、踐行法律的目的。
(作者單位:湖南省湘潭市湘潭縣鳳凰初級中學411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