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明迪·魏斯貝格爾
當仰望頭頂上的藍天或凝視似乎無窮無盡的藍色海洋時,你可能會認為藍色在自然界中很常見。
但是,在巖石、植物和花朵,或者動物的皮毛、羽毛、鱗片和皮膚中,藍色卻出人意料地稀少。
異常稀少
為什么藍色如此少見?答案源自顏色如何產生以及我們是如何看到顏色等化學和物理過程。
我們能夠看到顏色,是因為我們的每只眼睛都包含600萬至700萬個用來感光的視錐細胞。一個擁有正常色覺的人眼睛里有三種不同類型的視錐細胞,每種視錐細胞對特定波長的光最為敏感,依次是紅色、綠色和藍色。來自數百萬視錐細胞的信息會以電子信號的形式到達我們的大腦,這些電子信號會傳遞我們所看到的所有類型的光線,然后在大腦中被解讀為不同的顏色。
當我們看到一個五顏六色的物體,比如閃閃發(fā)光的藍寶石或鮮艷的繡球花時,“這個物體吸收了落到它上面的一些白光,因為它吸收了一些光,反射的其他光就有了顏色”。科普作家、《藍色:尋找自然界中最稀有的顏色》一書的作者凱·庫普費爾施密特對趣味科學網站說。
“當你看到一朵藍色的花,例如矢車菊,它在你眼中呈藍色是因為它吸收了光譜中的紅色部分?!睅炱召M爾施密特說。
在可見光譜中,紅色的波長較長,這意味著與其他顏色相比,它的能量非常低。庫普費爾施密特說,一朵花要呈現藍色,“需要產生一種能夠吸收非常少量能量的分子”,以便吸收光譜中的紅色部分。
這種分子又大又復雜,產生這種分子對植物來說很難,這就是為什么全世界近30萬個開花植物物種中只有不到10%能開出藍色的花。
難以顯現
藍色花卉進化的一個可能驅動因素是,藍色對蜜蜂等授粉昆蟲來說非常顯眼。在激烈爭奪授粉昆蟲的生態(tài)系統中,開出藍色花朵可能對植物是有利的,澳大利亞皇家墨爾本理工大學副教授、視覺科學家阿德里安·戴爾此前對澳大利亞廣播公司說。
至于礦物質的晶體結構會與離子(帶電的原子或分子)相互作用,以確定光譜的哪些部分被吸收、哪些被反射。僅在阿富汗出產的青金石能夠產生罕見的群青色色素,這種礦物中含有三硫化物離子(在一個晶格中有三個附著在一起的硫原子),這種離子能夠釋放或結合單個電子。
“這種能量差異就是產生藍色的原因。”庫普費爾施密特說。
藍色動物的顏色并非來自化學色素,它們依靠物理學來產生藍色外觀。大藍閃蝶的翅鱗上有復雜的多層納米結構,可以操縱光層,因此一些顏色就會相互抵消,最后只有藍色反射出來。冠藍鴉的羽毛、藍色刺猬魚的鱗片以及藍環(huán)章魚的閃光環(huán)也有產生類似效果的結構。
哺乳動物身上的藍色甚至比鳥類、魚類、爬行動物和昆蟲更加罕見。一些鯨和海豚的皮膚偏藍色,像川金絲猴這樣的靈長類動物的臉是藍色的,山魈的臉和屁股是藍色的。但是,毛皮——大多數陸地哺乳動物都具有的一種特征——從沒有天然的鮮艷藍色,至少在可見光下沒有。
“形成藍色需要費很多工夫,因此就有了另一個問題:形成藍色的進化原因是什么,驅動因素是什么?”庫普費爾施密特說,“當你深入這些動物世界時,讓人好奇的就是,誰是這一訊息的接收方,他們能看到這種藍色嗎?”
有何意味
庫普費爾施密特說,由于藍色在自然界中的稀缺性,“藍色”這個詞對世界各地的語言來說都是出現相對較晚的詞,排在黑、白、紅、黃之后。
“對此的一種說法是,只有在能夠染色、能將一種顏色與其所在物體分離時,才會真正需要去命名一種顏色。否則的話,并不真正需要給顏色命名,”他解釋說,“在大多數文化中,把東西染成藍色或發(fā)現藍色染料的時間都很晚,這一點在語言學中就可以看出來?!?/p>
研究人員在《植物科學前沿》雜志上發(fā)表報告稱,藍色染料的最早使用追溯到大約6000年前的秘魯。而古埃及人將硅土、生石灰和氧化銅混合在一起,制造出一種持久的藍色顏料,用于裝飾雕像。源自群青色青金石的鮮艷藍色顏料在中世紀的歐洲像金子一樣昂貴,主要用于彩色手稿的繪制。
藍色的稀缺性意味著,幾千年來人們一直將它視為一種地位很高的顏色?!吨参锟茖W前沿》雜志上的研究稱,藍色長期以來被人們與印度教的克利須那神以及基督教的圣母瑪利亞聯系起來。以使用藍色而著稱的藝術家包括米開朗基羅、高更、畢加索和梵高。
藍色還豐富了我們的語言表達,在很多英語習語中都有藍這個詞,比如“藍領”等。
藍色在自然界中的稀缺性可能影響了我們對這種顏色以及藍色物體的認識。庫普費爾施密特說:“藍色就像一大塊畫布,等著你去描繪呢?!?/p>
(李恒克摘自2021年9月10日《參考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