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清初類書與文獻傳承

        2021-12-19 11:48:00王京州
        江淮論壇 2021年5期

        王京州

        摘要:朱彝尊對兔園策的激烈批評和存而不廢在清初學者中極具典型性,這種新型的類書觀,代表一種博雅會通的治學蘄向。朱彝尊的曝書亭不僅富藏類書,而且在著錄時拔類書與四部并列,在利用類書進行治學時則有三種表征:一是注重唐宋類書,二是選擇善本,三是重視考辨。作為清初一流學者,朱彝尊不僅指導其子昆田從事類書事業(yè),而且躬身自纂類書,他的許多著述都體現(xiàn)出“博綜舊義”的類書特征。朱彝尊指引朱昆田編纂的《摭韻》,對康熙敕編《佩文韻府》導夫先路。同時清初類書的文獻傳承功績,對清中期編修《四庫全書》以及乾嘉學者對類書的重視產生了深遠影響。

        關鍵詞:朱彝尊;清初類書;文獻傳承

        中圖分類號:Z22? ? 文獻標志碼:A? ? 文章編號:1001-862X(2021)05-0020-007

        作為文化的主要載體,文獻典籍的傳承至關重要,是文明生生不息的堅實基礎。對于歷經劫難的中華民族而言,文獻之所以傳承不墜而歷久彌新,自然有賴于每個人的參與,而其中士大夫群體的努力尤為關鍵。清初承明代之盛,不僅在類書編纂的數(shù)量上蔚為大觀(1),同時又因傳統(tǒng)漢學的漸次興起,學者的類書視野開始穿越元明兩代,投向唐宋尤其是唐代類書,借重于發(fā)掘古類書的文獻價值,成為清人學術研究的嶄新取徑。本文將目光聚焦于清初,以朱彝尊的類書觀念、收藏和實踐為中心,考察清初士人對于文化使命的自覺承擔,并進而探討類書在文獻傳承方面的重要意義。

        一、類書觀念:對兔園策的批評

        兼具學者和詩人雙重身份的朱彝尊,以其經學淹博和文學優(yōu)長,對清初文獻整理和傳承做出了卓越的貢獻。在詩文中,朱彝尊經常使用“兔園冊”的典故(2),對這一典故的系統(tǒng)分析,有助于窺探他的類書觀。概括來說,朱彝尊對兔園冊的批評,主要集中在“陋”“末”“俗”這三點上。

        首先,朱彝尊對兔園冊的批評在于與“博”相對之“陋”。他在《跋五百家昌黎集注》中寫道:

        宋人輯書往往以摭采之富夸人,若蔡夢弼《杜詩注》號為千家,成申之《尚書集解》號四百家,亡名子《播芳文粹》號五百家是也?!恫杓栕ⅰ匪氖?,《外集》十卷,《別集》一卷,附《論語筆解》十卷,慶元六年春建安魏仲舉刻于家塾,亦稱五百家……當時刊書者知以博學詳說為要務。今則守一家之說以為兔園冊,其智出麻沙里刊書者之下矣。[1]267

        這里以宋人與今人的做法進行對比,推崇宋人“以博學詳說為要務”,具體表現(xiàn)為動輒輯書數(shù)百家,從而批評“守一家之說以為兔園冊”的時下行為,極言今人之貧乏和谫陋。奉一書為圭臬而罔顧其他,在朱彝尊看來,即出自對兔園冊的迷信。只有打破這種迷信,以博學救貧陋,才能推動學術的進步。

        其次,朱彝尊對兔園冊的批評在于與“本”相對之“末”。他在《字鑒序》中說:

        嗟夫,字學之不講久矣!舉凡《說文》《玉篇》《佩觿》《類篇》諸書俱束之高閣。習舉子業(yè)者專以梅氏之《字匯》、張氏之《正字通》奉為兔園冊,飲流而忘其源,齊其末而不揣其本,乖謬有難畢舉也已。[1]40

        此處將批評的矛頭指向明人編纂的兩部辭書,一部是梅膺祚的《字匯》,一部是張自烈的《正字通》。這兩部書在當時廣為流行,成為舉子們信奉的兔園冊,于是《說文》《玉篇》《佩觿》《類篇》等經典著述反被束之高閣。朱彝尊將這種行為視為“飲流”“齊末”,與之相反的做法是正本清源,向傳統(tǒng)的經典著述回歸,以本源救末流,才是學者的進階之路。

        再次,朱彝尊對兔園冊的批評在于與“雅”相對之“俗”。他在《汗簡跋》中稱:

        小學之不講,俗書繁興。三家村夫子挾梅膺祚之《字匯》、張自烈之《正字通》以為兔園冊,問奇字者歸焉,可為齒冷目張也。予也僑吳五載,力贊毛上舍扆刊《說文解字》,張上舍士俊刊《玉篇》《廣韻》,曹通政寅刊丁度《集韻》、司馬光《類篇》。將來徐鍇之《說文系傳》、歐陽德隆之《韻略釋疑》必有好事之君子鏤板行之者,庶幾學者免為俗學所惑也夫。[1]150

        這里仍以梅氏之《字匯》、張氏之《正字通》為批評的對象,指斥二書為“俗書”,“俗書”流行則“俗學”盛,俗書、俗學盛行,原因不只是兔園冊的迷惑性,還在于“大雅久不作”。朱彝尊不僅大聲疾呼,而且身體力行,毛扆刻《說文解字》、張士俊刻《玉篇》《廣韻》、曹寅刻《集韻》《類篇》,均出自他的倡導和推動。

        朱彝尊眼中的“守一家之說為兔園冊”,當然不一定就是類書,也可能是株守某部其他類型的著作,《字匯》《正字通》是辭書,也不等同于類書。但毫無疑問類書也常被歸入俗書之列,難免存在淺陋、末流之弊,兔園冊所遭受的攻擊,當然也包括類書在內。通過對兔園冊的抨擊,目的在于針砭明代以來的空疏學風,朱彝尊提倡博學詳考的精神,推重宋代學者的學術取徑,大力推動經典著作的刊布,以博雅救荒陋之弊。

        與此同時,朱彝尊眼中的“兔園冊”,又不全是荒陋之書。在批評的聲音之外,又不時穿插有正面的評價,顯示對其價值加以重新厘定的理性態(tài)度,證明朱彝尊的見識確是超出眾流的。如《書韻府群玉后》通篇聚焦于杜甫《漫與》之題名,謂“漫與”指“即景口占,率意而作”,其后蘇軾、黃庭堅、姜夔等人均加以襲用,直到元人楊維楨才開始誤讀為“漫興”,后人無不以訛傳訛。元代類書《韻府群玉》將該組詩采入語字韻中,并不采用楊維楨之說,由此獲得了朱彝尊的高度評價。文末結穴稱“乃知勤于學者,雖兔園冊子,正未可廢爾”[1]149-150,作為類書的《韻府群玉》雖然是“兔園冊子”,卻自有“未可廢”的價值,編者陰時夫則無愧于“勤于學者”。

        朱彝尊與尤侗同時應博學鴻儒之征,又同修《明史》,在晚年為尤侗撰寫的墓志中,更能體現(xiàn)他對兔園冊的通達看法?!逗擦衷菏讨v尤先生墓志銘》列舉尤侗著作《西堂雜俎》《艮齋雜記》《鶴棲堂稿》等,其中關于《西堂雜俎》的評價是:“先生著述甚富,所撰《西堂雜俎》,觀者胥悅,奉為兔園冊?!盵2]720文集行世以至于被讀者“奉為兔園冊”,不僅不含貶義,而毋寧說是一種褒揚。此外在《經義考》中也不乏被朱彝尊稱為兔園冊的著作,然而并非批評其價值不高,而是如實反映其編纂目的或流行程度,如詩類《詩經說約》條下稱“是書亦舉子兔園冊也,然于經義頗有發(fā)明”[3]4冊,265,即反映出作者的客觀態(tài)度,而不帶有先入為主的主觀意圖。

        由此可見,在朱彝尊的視野中,即使是史料翔實、內容豐富的經典類書,如果為學者一味株守,也便成了令人不齒的兔園冊,而要挽救俗陋之弊,類書之學確實是導向博雅的一劑良方。朱彝尊的類書觀,不僅是他本人學術思想的體現(xiàn),而且在明清之際的學者群體中極具典型性,同時對整個清代的類書觀念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二、類書收藏:與四部相并峙

        朱彝尊具有通達的類書觀,進而精熟于類書之學。作為藏書家,他以類書收藏為大宗,將其作為專架進行著錄;作為詩人,他難免使用類書查閱典故,增益詩思的流動;作為學者,他往往利用類書搜羅佚文,進行實證的研究。然而無論是作為詩人還是學者,朱彝尊對類書的取閱、利用乃至編纂,都不以此自限,而是溯流直上、左右逢源,以博大精深為根本的要務。

        先看收藏方面。朱彝尊晚年以“曝書亭”自名藏書之所,與王士禛的“池北書庫”、曹溶的“靜惕堂”相頡頏。他在《曝書亭著錄序》中自述藏書經過,不斷通過自購、友贈、借抄等方式,最終得以“擁書八萬卷”,于是分類貯藏并加以著錄:

        池南有亭曰曝書,既曝而藏諸,因著于錄。錄凡八卷,分八門焉:曰經、曰藝、曰史、曰志、曰子、曰集、曰類、曰說。[1]55

        與傳統(tǒng)的分類方式不同,朱彝尊在經、史、子、集四部之外,又增加了藝、志、類、說四門,用以著錄藝術、方志、類書、小說等四類著述。而這四類著述在傳統(tǒng)的四部分類法中,只是二級分類,或屬史部(方志),或屬子部(藝術、類書、小說)。因受到藏書主人的青睞,篇帙獨富,以至于不得不作為專項單獨插架和著錄,從而與經、史、子、集四部并列,四部一變而成為八門(3)。朱彝尊拔類書與四部并峙,既說明曝書亭類書收藏的豐富,同時也可證他對類書的格外重視。

        曝書亭豐富的類書收藏,無法印證于已不存世的《曝書亭著錄》,仍可間接從現(xiàn)存的《竹垞行笈書目》得到體現(xiàn)。(4)該書目“山字號”著錄類書最為集中,依次有《藝文類聚》《事文類聚》《北堂書鈔》《唐六典》《通典》《山堂考索》《唐類函》《類林》《類略》《事物紀原》《太平治跡統(tǒng)類》等11種。此外在“生字號”“涯字號”“雪字號”“待字號”“還字號”還零星記載了《異物匯苑》《謝華啟秀》《廣博物志》《韻府群玉》《玉?!贰督故项惲帧贰堵毠俜旨o》等類書。在大多是“一本”“二本”等寥寥數(shù)卷的著作之林,類書大都篇幅宏富,如《事文類聚》“二十一本”、《山堂考索》“三十四本”、《唐類函》“四十一本”、《玉海》“七十一本”等[1]377-402,以此可斷言,曝書亭藏書及著錄將類書獨立為一門,在體量上確實是可以與四部書相埒的。

        朱彝尊不但富藏類書,而且擅于在學術研究中加以利用,充分發(fā)揮它們的文獻價值。被譽為“二千年來經部群籍之總匯”的《經義考》,分存、佚、闕、未見四門,采用輯考體的目錄體例,在現(xiàn)存經書下遍輯史傳、地理志及各書序跋、諸家之說,對于闕經和佚經,可用以考查的資料則十分有限,于是類書保存經典佚文的價值得以突顯。朱彝尊輯錄的佚文,以出自類書者最多,這些佚文雖吉光片羽,卻彌顯珍貴。如《易災條》下按語稱:

        《北堂書鈔》引許氏《易災條》云:“母病腹脹,蛇在井旁,當破缾罋,井沸泥浮,五色玄黃?!庇帧冻鯇W記》引《易災條》云:“井中有魚,似蟲出流,若當井沸,五色玄珠?!鄙w亦焦氏《易林》類也。[3]1冊,151

        上文所揭《初學記》引《易災條》佚文,見于卷七地部“井六”事對“有魚”,現(xiàn)存明清各本皆作《易災候》,唯南宋紹興十七年(1147)余四十三郎宅刊本作《易災條》,可見《經義考》所載或出自善本,或經朱彝尊本人校訂。而《北堂書鈔》引《易災條》佚文,與《初學記》所引并不相同。這段引文同樣不見于“盡失其舊”的陳禹謨改竄本,南海孔氏三十有三萬卷堂校注重刊本有此條,然而書名不作“許氏《易災條》”,而作“許氏《易交修》”,則朱彝尊所引文字,當出自他本人收藏的《大唐類要》抄本(5),或底本亦有誤字,復經他本人重新校訂??傊煲妥饛膬煞N古類書《北堂書鈔》和《初學記》中采錄佚文,斷定為出自許氏《易災條》,是非常見學術功力的,充分表明他對類書善本的珍視,并以此為基礎妥善利用其中的佚文。他還據(jù)此推定《易災條》為“焦氏《易林》類”性質的著作,同樣是擅于利用類書佚文進行學術考證的表現(xiàn)。

        《周易妖占》條下稱:“《晉書》《宋書·五行志》及《水經注》《太平御覽》俱引之?!盵3]1冊,122《四民月令》條下稱:“其書雖佚,而賈思勰《齊民要術》引之特多,合以《太平御覽》所載,好事者尚可捃拾成卷也?!盵3]8冊,269實則已為清代輯佚學的興起導夫先路?!墩f緯》一文詳細梳理了緯讖之書見于記載的歷史,文末也談到了緯書的輯佚:

        直至隋焚禁之后,流傳漸罕,乃孔氏穎達、賈氏公彥、徐氏彥猶援以釋經,杜氏公瞻、歐陽氏詢、虞氏世南、徐氏堅編輯類書,間亦引證。今則樊英傳注所載,隋唐《經籍志》所錄,《太平御覽》所采,學士大夫能舉其名者,寡矣。[2]605

        朱彝尊在此指出緯書文獻的輯錄途徑主要有二,一是經注,二是類書。所舉類書除杜公瞻的《編珠》外,還有《藝文類聚》《初學記》《北堂書鈔》《太平御覽》,這幾種類書外加《玉?!罚『靡彩恰督浟x考》在輯考佚文時最常用的類書,而它們恰好又均見錄于《竹垞行笈書目》,可證朱彝尊對唐宋類書的重視是一以貫之的,不僅收藏以唐宋類書為中心,而且利用也是以唐宋類書為旨歸。朱彝尊對類書尤其是唐宋類書的重視和利用,在清初學者中極具典型意義,同時對乾嘉學者的大規(guī)模利用類書,具有導夫先路的作用。

        三、類書實踐:著書良法與博綜舊義

        一流學者與類書編者能否一身兼任?從南朝梁至北宋初,不僅官修類書由帝王組織一流學者編成,私纂類書也大多出自著名文人之手。而自南宋以降,由于私編類書和坊刻類書的興起,人們的類書觀念也在發(fā)生潛移和轉變,仿佛類書的編者不再需要“名儒”,而只能是鄉(xiāng)塾陋儒,或者書賈坊匠,即便出于學者之手,其動因還是“備自用”;為科舉或學術作津筏,也不應出自一流學者之手。四庫館臣即持此觀點,并以此作為辨?zhèn)蔚闹匾罁?jù)。(6)問題正在于,為什么明清以來的一流學者,就不能從事類書編纂呢?朱彝尊不僅引導其子昆田從事類書事業(yè),而且躬身自纂類書,他的許多著述都體現(xiàn)出類書的特征,與以四庫館臣為代表的主流觀點背道而馳。

        康熙己卯(1699)十月二十一日,已過古稀之年的朱彝尊痛失愛子。正當此時,自閩中返鄉(xiāng)的老友梅文鼎過訪相慰,引發(fā)朱彝尊撰就了一首百韻長詩。(7)這首詩除傾訴喪子之痛外,還表現(xiàn)朱、梅二人間的學術往復:梅以“別后所著書見示”,朱則投桃報李,不僅以臨近殺青的《經義考》“相質”,同時還“出亡兒《摭韻》遺稿觀之”。詩有三句涉及對朱昆田遺稿《摭韻》的評價,分別是第五十七韻:“請看所排韻,力欲辟榛艿”,第六十韻:“比于回溪韻,獵史猶縱橫”,第六十三韻:“陳言委時夫,秀句羅元兢”。那么,朱昆田的《摭韻》究竟是怎樣一部書呢?查《四庫全書總目》,有《三體摭韻》一書,被列入子部類書類存目。提要稱:

        國朝朱昆田撰。昆田字西畯,秀水人,彝尊子也。承其家學,亦以博涉為功。是編仿陰氏《韻府》之例,采前人新艷字句,排纂成編。所錄至元而止,惟取騷、賦、詩三體,故以為名。[4]4357

        館臣認為該書規(guī)仿陰時夫的《韻府群玉》,并將體例概括為“采前人新艷字句,排纂成編”,宜其將該書作為存目收錄于類書類。進而要追問的是,出自朱昆田之手的這部類書,與乃父朱彝尊是否有關系呢?

        通過查證和推論,我們認為該書有機會得到乃父在著述門徑上的開示,很可能正是在朱彝尊指導并敦促下完成的。朱彝尊精于小學,音韻之學是小學的重要分支。其《禮部韻略釋疑跋》稱:

        韻書自陸法言、孫愐后,經丁度等審定《韻略》,禮部以之頒行。惟其略也,故孫諤、毛晃、黃啟宗、黃積厚、張貴謨等代有廣益。景定間廬陵進士歐陽德隆輯《釋疑》五卷,以便場屋之士。隋唐以來之分部,未嘗紊也。契丹僧行均撰《龍龕手鑒》三卷,本之華嚴三十六字母。蒲傳正帥浙西,首刊是書。而鄭樵《六書略》以為聲經音緯,韻學始備。由是韓道昭之《五音集韻》、黃公紹之《韻會舉要》,東冠以公,洽冠以夾。[1]149

        此處對音韻學史上的重要著作如數(shù)家珍,對歷代韻書的分部變化了若指掌,足見朱彝尊對音韻學造詣之深。從文學創(chuàng)作的需求出發(fā),朱彝尊更為看重韻編類書的價值,尤其推重《韻府群玉》和《回溪史韻》。上文已揭《書韻府群玉后》關于該書“識字”“勤于學者”的肯定評價,此外朱彝尊又在另一則跋語中稱道《回溪史韻》的體例:

        宋人兔園冊,類摘雙字,編四聲,以便簡閱。回溪獨采成語,有多至三四句者,未嘗割裂原文,信著書之良法矣。[1]149

        宋人所編類書往往僅出以“雙字”(如蘇易簡《文選雙字類要》),而錢諷的《回溪史韻》則將輯錄的內容由語詞擴展至句段,避免了“割裂原文”之弊,被朱彝尊盛稱為“著書之良法”。這一認識,應對《摭韻》的編纂產生了潛在的影響。

        朱彝尊辭官歸田的第二年,朱昆田也自嶺南返鄉(xiāng),父子得以朝夕相守,商量學術。一方面,朱昆田協(xié)助乃父編纂《經義考》;另一方面,朱彝尊在著述門徑上進行開示,以易于見功的類書體式為關鑰,指導朱昆田將《回溪史韻》《韻府群玉》作為著述的藍本,按韻輯錄賦、騷、詩等文體中的清詞麗句,不僅是可能而且可行的。百韻長詩所謂“比于回溪韻”“陳言委時夫”即已點明其體例所本,顯示朱彝尊極為明了該書韻編類書的性質。

        同樣見錄于《四庫全書總目》子部類書類存目,還有另外一部韻編類書《韻粹》,館臣稱其“舊本題國朝朱彝尊撰”,有學者據(jù)今存清抄本發(fā)現(xiàn)編者實為朱昆田。此書“采古人新穎之語,分韻編次”“惟摭詞賦,而不及經史”(《韻粹提要》)[4]4351,其體例和內容與《三體摭韻》如出一轍,疑為《摭韻》別本,二書實為一書。朱彝尊指導朱昆田編纂的韻編類書,雖然可能是“草創(chuàng)未定之本”,卻理應在韻編類書史上占據(jù)一席之地。

        朱彝尊不僅有指導類書編纂的方法論,而且躬自投身于類書的編纂實踐。他的未完成著作《瀛洲道古錄》從性質來說,即屬于專題類書。據(jù)《跋洪遵翰苑群書》自述,《瀛洲道古錄》的編纂動機,是有鑒于《詞林典故》《翰苑須知》等類書的疏漏,后來又曾獲《職官分紀》《翰苑群書》等著述開示,其著述體式也是一脈相承的。李富孫目驗該書“稿本二十三冊,皆從各書中抄錄,自史類以及明人集部,無不蒐采”[5],分制誥、講讀、儀注、選任、論議、書籍、燕賚、纂修、記注、使命、典型、廨宇、官制、雜志、附志十五門,均顯示這一著述的類書體例和性質。這部“誠為翰苑中不可少之書”,惜因朱彝尊攜楷書手入內抄書,遭權臣彈劾而中輟。

        朱彝尊一生勤于著述,“其中為人熟知的僅若干種而已,大量著述因流傳未廣而鮮為人知,甚至逐漸湮沒”[6],其中即包括多種類書,這些類書在當時可能出于練筆需要,也可能僅是匯集資料,大多以抄本的形式流傳,如《后漢書纂要》《焦螟集》《典故類抄》等。其中《后漢書纂要》收入史部史抄類,《焦螟集》收入集部別集類,但后者內容卻是“輯抄諸子粹語”,實際與類書都是胎息相通的。

        此外,朱彝尊的許多知名著述也都體現(xiàn)出“博綜舊義”的撰述特征,以《經義考》最為典型。該書遍閱歷代書目、史傳、方志、文集,凡涉及經義著作之文獻資料,無論篇章還是碑版,無不一一通錄于書中,是當之無愧的輯錄體目錄。此外《日下舊聞》征引圖籍1669種,《鹺志》引用有關鹽政的要籍360種,《明詩綜》采輯書目282種,《詞綜》取裁于160多家詞集等,在體例上均屬于輯錄或綜考體。這些綜考體著述,或名為目錄,或歸入方志,或稱作總集,但其博采綜輯的撰述方式,與類書均具有共通之處。區(qū)別只在于,類書遵循述而不作的宗旨,而綜考體著述在輯錄之外,往往還附有按語和考證。

        四、文獻傳承:類書與叢書的互動

        每當易代之際,傳世文獻通常遭罹大規(guī)模的焚毀之厄,而隨之建立的新朝廷往往致力于典籍的搜集和整理,將其作為構建新朝文化方略的思想資源和文獻基礎。(8)其中官修類書擔當了重要的角色,從唐初的《藝文類聚》到宋初的《太平御覽》,再到明初的《永樂大典》,均成為奠定國家文獻基礎工程的重要典籍。至于清康熙皇帝,更加意發(fā)揮類書的文化傳承功能,相繼編成《淵鑒類函》《佩文韻府》《子史精華》《駢字類編》等大型類書,同時推動了《古今圖書集成》的問世,與前朝不僅齊驅且有超越之勢??滴鯇τ陬悤闹匾?,其動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朱彝尊、高士奇等南書房文人的治學方法,對康熙的知識視野和治學旨趣具有直接的影響,這種影響自然也包括在著述時采用“信著書之良法”的類書體式。

        在康熙敕編的幾種大型類書中,學術影響最大的當屬《佩文韻府》。該書為韻編類書,始編于康熙四十三年(1704)六月,終于康熙五十年(1711)十月,于武英殿刊刻完成后,康熙感覺到尚有遺漏,于是在康熙五十五年(1716)四月,又命王掞、王頊齡等領銜編纂《拾遺》,至康熙五十九年(1720)正月完成。該書是在元陰時夫《韻府群玉》和明凌稚隆《五車韻瑞》基礎上編纂的,康熙所作《御制佩文韻府序》述之甚詳:

        嘗謂《韻府群玉》《五車韻瑞》諸書,事系于字,字統(tǒng)于韻,稽古者近而取之,約而能博,是書之作,誠不為無所見也。然其為書,簡而不詳,略而不備,且引據(jù)多誤。朕每致意焉,欲博稽眾籍,著為全書。[7]

        韻編類書雖始創(chuàng)于唐顏真卿的《韻海鏡源》,然因該書早已亡佚,故現(xiàn)存最早的韻編類書首推元陰時夫的《韻府群玉》,至于明代則效仿者甚多,如包瑜有《韻府續(xù)編》,又有題為李攀龍所撰的《韻學事類》《韻學淵?!返?,其中凌稚隆的《五車韻瑞》一百六十卷,在篇幅上遠邁前人,因此成為康熙在創(chuàng)制《佩文韻府》時致力超越的對象。這與朱彝尊在指引朱昆田編纂《摭韻》時以《韻府群玉》和《回溪史韻》為藍本的做法是一致的。同時因為《摭韻》是“草創(chuàng)未定之本”,對《佩文韻府》實具有孕育和促成之功。

        清初學者對類書的重視和利用,助推清代學術走向征實一途,對清中期考據(jù)學的發(fā)展產生深遠影響。最能彰顯清人文獻傳承業(yè)績的《四庫全書》,其編纂與清初學者對類書的重視亦具有潛在的關聯(lián),可從以下四方面進行分析。

        首先,四庫館臣在重視類書的同時,對類書的流弊具有清醒的認識?!端膸焯嵋ゎ悤悢ⅰ贩Q:“此體一興,而操觚者易于檢尋,注書者利于剽竊,輾轉裨販,實學頗荒。”接著筆鋒一轉,對類書的文獻價值進行了高度評價:“然古籍散亡,十不存一,遺文舊事,往往托以得存?!盵4]4203這與以朱彝尊為代表的清初學者對兔園策既尖銳批評同時認為“正未可廢”,看似矛盾卻又統(tǒng)一的認識是相通的。

        其次,《四庫全書》所收類書宏富,在其所收錄的3461種79309卷圖書中,65部類書多達7045卷,幾乎接近總卷數(shù)的十分之一,存目類書則超過其存目書籍總卷數(shù)的五分之一。[8]雖然《四庫全書總目》仍遵循傳統(tǒng)目錄的格局,沒有將類書獨立設類,而在《類書類敘》中開篇即言:“類事之書,兼收四部。而非經非史,非子非集。四部之內,乃無類可歸?!盵4]4203實際上已對從屬于子部的傳統(tǒng)類目提出了挑戰(zhàn)。這與朱彝尊的曝書亭富藏類書并將其作為一級類目,顯然也具有相似性和可比性。

        再次,擁有“十全武功”的乾隆皇帝,如何在文化上凌轢前代,怎樣超越他的祖父康熙?這是擺在他面前的重要問題?!端膸烊珪返男拮耄闶乔≡噲D超越康熙的嘗試??滴蹼m敕編有《全唐詩》《康熙字典》《朱子全書》等其他類型文獻,但最能代表康熙文獻編纂業(yè)績的,當然還是首推類書。所以乾隆敕編《四庫全書》,其模范對象便是《佩文韻府》等康熙敕編類書。二者雖屬不同文獻類型,卻前后輝映,具有內在的關聯(lián)性。

        最后,四庫全書館的設立,出自朱筠的建議,最初動因正是從《永樂大典》中輯錄佚書;在向各地藏書家征集圖書時,又下令以內府初印本《古今圖書集成》和《佩文韻府》兩部大型類書作為厚賞,從而解決了文獻來源的問題。[4]3-5作為大型叢書的《四庫全書》,在修纂過程中先后與《永樂大典》《佩文韻府》和《古今圖書集成》等大型類書產生關聯(lián),顯示了叢書和類書之間的親緣關系。二者的區(qū)別在于,類書將圖書拆散按類重排,叢書則將圖書叢集而保持完整性,但在文獻傳承上二者宗旨卻是一致的。

        綜上而言,以朱彝尊為代表的清初學者,既對類書表現(xiàn)出批評的態(tài)度,同時又倚重類書,在輯佚、??焙捅4嫖墨I等方面大力發(fā)揮類書的作用,對清代學術具有引領風向的作用。清人尤其是乾嘉學者在實證研究上取得的巨大成績,很大程度上得益于類書價值的重新發(fā)現(xiàn),而從學術譜系上來說,這一蘄向又應上溯至以朱彝尊為代表的清初學者。

        注釋:

        (1)在類書的發(fā)展史上,明代及清初是超越唐宋而上之的鼎盛期。張滌華《類書流別·盛衰》指出:“類書之盛,要推明代及清初為造其極,齊、梁、唐、宋猶不逮焉。”(張滌華《類書流別》,商務印書館1985年版,第30頁)《明史·藝文志》著錄類書27186卷,其中《永樂大典》一書即占22937卷,所余4000余卷可大致分為私家著述和書坊編刊兩類,其中尤以科舉類書和日用類書為多。

        (2)《兔園冊》本來是唐人杜嗣先編撰的一部類書,后來因為“遺下《兔園冊》”的典故,不幸與五代宰相馮道聯(lián)系了起來,從此背上了淺陋俚俗的惡謚。實則在當時馮道即有“《兔園冊》皆名儒所集”(薛居正等《舊五代史》,中華書局1976年版,第1657頁)的反駁,孫光憲《北夢瑣言》亦以“《兔園冊》乃徐、庾文體,非鄙樸之談”(孫光憲著、林艾園校點《北夢瑣言》,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第134頁)為其辯護。雖然“兔園冊”的含義早已超出了類書的范圍,但回歸到該類著述的傳統(tǒng)語境,有助于探討學者對類書之弊的認識。

        (3)孫永忠《類書淵源與體例形成之研究》(臺北花木蘭文化出版社2007年版,第20-22頁)全面梳理了類書在目錄中的流變,認為將類書獨立為一級類目,始于鄭樵《通志·藝文略》,此后鄭寅《鄭氏書目》、陸深《江東藏書目》也采用了類似的方式。然而這種方式并不常見,尚不足以與收入子部的傳統(tǒng)相對抗。

        (4)《竹垞行笈書目》為朱彝尊親筆手定,以“心事數(shù)莖白發(fā),生涯一片青山,空林有雪相待,古道無人獨還”二十四字編目,不分部類,只記書名和冊數(shù)。

        (5)朱彝尊《大唐類要跋》稱“康熙己卯七月,湖州書賈有以《大唐類要》百六十卷求售者,反復觀之,即虞氏《北堂書鈔》也”。

        (6)如《文選雙字類要提要》稱“易簡名臣,不應荒陋至此”,“疑其時科舉之徒輯為此書,托易簡之名以行也”;《文選類林提要》稱“然攽兄弟以文章學問與歐陽修、蘇軾諸人馳騁上下,未必為此饾饤之學,疑亦南宋時業(yè)詞科者所依托也”。與此論調相仿,館臣盡管誤署《韻粹》作者,同時卻自相矛盾地說:“彝尊學有本原,著述最富,不應為此饾饤之學,其生平文字內未嘗言及此書。書中時有闕行闕字,亦似未完之本,疑為摭拾私記以備詞賦之用?!?/p>

        (7)即見錄于《曝書亭集》卷十九的《十月二十一日喪子老友梅君文鼎歸自閩中扁舟過慰攜別后所著書見示部帙甚富余亦以經義考相質并出亡兒摭韻遺稿觀之成詩百韻次日送之還宣城兼寄孝廉庚》。全詩情感濃摯,千回百轉,蕩氣回腸,堪稱《曝書亭集》的壓卷之作。

        (8)張宗友《朱彝尊與清初文獻傳承》(《南京大學學報(哲學 ·人文科學 ·社會科學)》2018年第5期)重在分析朱彝尊博雅會通為特色的治學取向及實踐,以及朱氏長期建構的學術文化交流圈對這一蘄向的影響,雖識遠慮周,卻惜未論及類書。

        參考文獻:

        [1]朱彝尊,著.杜澤遜,崔曉新,點校.曝書亭序跋[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8.

        [2]朱彝尊,著.王利民,等,校點.曝書亭全集[M].長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09.

        [3]朱彝尊,著.許維萍,等,點校.點校補正經義考[M].臺北:中研院文哲所籌備處,1997.

        [4]魏小虎.四庫全書總目匯訂[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

        [5]張宗友.朱彝尊年譜[M].南京:鳳凰出版社,2014:260.

        [6]杜澤遜,崔曉新.朱彝尊著述續(xù)考[J].古籍整理研究學刊,2009,(1):53-57.

        [7]張玉書,等.佩文韻府[M].上海:上海古籍書店,1983:1.

        [8]張瀾.中國古代類書的文學觀念——《事文類聚翰墨全書》與《古今圖書集成》[M].北京:九州出版社,2013:1.

        (責任編輯 黃勝江)

        沐浴偷拍一区二区视频| 国产精品天堂avav在线| 亚洲va精品va国产va| 蜜桃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成人做受黄大片| 四虎成人精品无码永久在线| 四虎国产精品成人影院| 韩国日本一区二区在线| 久久无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午夜| 色偷偷av亚洲男人的天堂| a午夜国产一级黄片| 96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深夜福利啪啪片| 精品综合久久久久久97超人| 久久国产A∨一二三| 夜夜高潮夜夜爽免费观看| 影音先锋男人av鲁色资源网| 欧美三级一区| 中文字幕中文一区中文字幕| 日本人妻伦理在线播放| 香港三级精品三级在线专区| 国产福利免费看| 加勒比一本大道大香蕉| 国产av无码专区亚洲av麻豆| 3d动漫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电影久久久久久久9999| 国产精品女主播在线播放| 国内女人喷潮完整视频| 综合网自拍| 国内自拍偷拍一区二区| 精品天堂色吊丝一区二区| 9lporm自拍视频区| 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中文!!!| 五月婷婷开心五月激情| 爱性久久久久久久久| 综合网在线视频| 天堂精品人妻一卡二卡|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福利| 免费特级黄毛片| 少妇极品熟妇人妻高清| 欧美性白人极品1819h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