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紅紅,徐文超,肖勇,鄭水潔
(1. 海軍青島特勤療養(yǎng)中心康復科,山東 青島 266000;2. 青島大學附屬醫(yī)院手術室,山東 青島 266000;3. 海軍青島特勤療養(yǎng)中心綜合治療科,山東 青島 266000;4. 重慶市開州區(qū)人民醫(yī)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重慶 開州 405400)
腦梗死主要病因為動脈系統(tǒng)病變導致血管痙攣、閉塞或破裂[1],腦梗死恢復期為發(fā)病后的2周~6個月,是患者恢復的關鍵時期[2]。臨床上對于腦梗死恢復期患者的治療主要以抗血液凝集、促進血管擴張為主,但對患者神經功能的恢復和生活質量的改善效果不明顯[3]。中醫(yī)學認為,腦梗死屬“中風”范疇,臟腑氣血失調、逆亂,并上沖于腦為其病機[4]。通督調神針法根據“病變在腦,首取督脈”對腦梗死患者治療,可疏通督脈及其相絡屬各經絡系統(tǒng),同時運轉神機,使得氣血運行通暢,經絡、臟腑得以充養(yǎng)[5]。本研究在基礎治療的同時配合通督調神針法治療腦梗死恢復期患者,療效明顯。報道如下。
選擇2019年1月-6月我中心骨關節(jié)康復科收治的腦梗死恢復期患者127例,采用隨機數表法分為常規(guī)組(n= 63)和通督調神針組(n= 64)。常規(guī)組,男38例,女25例;年齡55~73歲,平均(63.89±7.21)歲;病程2周~6個月,平均病程(3.40±1.29)個月;單發(fā)灶梗塞32 例,多發(fā)性梗塞15例,腔隙性梗塞16例。通督調神針組,男41例,女23例;年齡55~72歲,平均(63.11±6.98)歲;病程2周~5個月,平均病程(3.22±1.37)個月;單發(fā)灶梗塞34 例,多發(fā)性梗塞17例,腔隙性梗塞13例。2組性別、病程、梗塞部位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患者均知情同意,且本研究獲本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納入標準:1)符合《腦梗死和腦出血中西醫(yī)結合診斷標準》[6]中腦梗死中西醫(yī)診斷標準并處于恢復期者;2)無精神障礙、語言障礙、聽力障礙等影響研究進程者;3)從發(fā)病到入院未超過5 h者;4)進入恢復期后未經其他康復治療者。排除標準:1)合并惡性腫瘤患者;2)有腦部手術史或創(chuàng)傷史者;3)近期進行動脈穿刺者;4)凝血功能異常、肝腎功能障礙者;5)發(fā)病前1個月使用抗凝藥和肝素者。
1.3.1 常規(guī)組 常規(guī)組采用常規(guī)康復治療,包括使用血管擴張藥物、抗凝劑、抗血小板聚集劑、活血通絡藥物、改善腦代謝藥物及維生素等進行病情控制,對有高血壓、糖尿病等病癥的患者進行降壓、降糖治療等。
1.3.2 通督調神針組通督調神針組在常規(guī)組的基礎上聯合通督調神針法進行治療,取穴大椎、命門、百會、前頂、神庭、囟會、風府、至陽和腰陽關,銀針規(guī)格采用0.35 mm×40 mm(華佗牌)?;颊吒┡P,常規(guī)消毒皮膚上述穴位,運用快速進針法,其中命門、大椎、腰陽關等穴采用直刺法,進針深度20 mm;至陽進針時向下斜刺,進針深度25 mm;百會、囟會、神庭和前頂采用平刺,進針深度20 mm,所有穴位得氣后停止進針,捻轉2 min(每分鐘180~200次),后留針30 min,針刺穴位24 h不得接觸水,以防感染,每天 1次。2組均治療3個月。
1.4.1 大腦動脈平均血流速度以及搏動指數 治療前后,采用經顱多普勒超聲儀(德國 EME公司)對2組大腦動脈收縮峰值血流速度(Vs)、舒張末期血流速度(Vd)、平均血流速度(Vm)、搏動指數(PI)和血流阻力指數(RI)進行測定,設置探頭頻率為4 mHz。
1.4.2 血液流變學指標治療前后,采用Thermo Scientific HAAKE型血液流變儀(賽默飛世爾科技)檢測2組紅細胞壓積、血小板黏附率、血沉。
1.4.3 感興趣區(qū)腦血流量(ROI-CBF)治療前后,采用3.0 T GE Signa HDxt超導型MR儀(深圳安科高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對大腦梗死灶區(qū)、梗死灶旁區(qū)、鏡像區(qū)血流量進行檢測,參數設定:矩陣320×320,TE 2.4 ms,TR 23 ms,層厚 1.4 mm,視野240 mm×240 mm。
1.4.4 生活質量及神經功能治療前后,分別采用Barthel指數(BI)量表[7]和神經功能缺損評分量表(NIHSS)[8]對患者生活質量和神經功能進行評價。BI量表包括進食(0~15分)、洗澡(0~5分)、修飾(0~5分)、穿衣(0~10分)、大小便控制(各0~15分)、如廁(0~10分)、床椅轉移(0~15分)、平地行走(0~15分)、上下樓梯(0~10分),總分100分,得分越高,患者生活質量越好。NIHSS包括11個項目,分別為凝視、面癱、失語、意識、共濟失調、上肢肌力、下肢肌力、視野、構音障礙、感覺、忽視癥,每項評分分為4個等級,根據損傷程度的不同給予不同的評分,總分為42分,分值越低患者神經功能恢復越好。
根據《腦梗死和腦出血中西醫(yī)結合診斷標準》將療效分為顯效、有效和無效。顯效,患者臨床癥狀顯著改善,生活能完全自理,NIHSS評分降低50%以上;有效,患者臨床癥狀有所好轉,生活能部分自理,NIHSS評分降低20%~50%;無效,患者臨床癥狀沒有好轉跡象甚至加重,生活不能自理,NIHSS評分降低20%以下或升高??傆行?顯效率+有效率。
采用SPSS 21.0統(tǒng)計軟件分析,大腦動脈平均血流速度、搏動指數、血液流變學指標等均為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比較。以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見表1。
表1 2組臨床療效結果比較 例
見表2。
表2 2組治療前后大腦動脈平均血流速度及搏動指數比較(±s)
表2 2組治療前后大腦動脈平均血流速度及搏動指數比較(±s)
注:與治療前比較,# P<0.05;與常規(guī)組比較,△P<0.05
組別 例數 時間Vs/(cm·s-1)Vd/(cm·s-1)Vm/(cm·s-1)PIRI通督調神針組64治療前78.35±11.8629.54±4.3743.72±5.250.92±0.210.54±0.11治療3個月后88.52±8.04#△37.69±2.96#△49.84±3.79#△0.81±0.09#△0.50±0.07#△常規(guī)組 63治療前79.46±10.5928.62±3.8245.01±5.460.95±0.230.55±0.12治療3個月后84.81±9.37# 33.47±3.25# 48.13±4.12# 0.87±0.14# 0.53±0.09
見表3。
表3 2組治療前后血液流變學指標比較(±s)
表3 2組治療前后血液流變學指標比較(±s)
注:與治療前比較,# P<0.05;與常規(guī)組比較,△P<0.05
組別 例數 時間 紅細胞壓積/%血小板黏附率/%血沉/(mm·h-1)通督調神針組64治療前46.18±9.5347.05±8.7928.64±6.82治療3個月后33.75±6.67#△34.02±5.84#△20.58±3.96#△常規(guī)組 63治療前45.42±9.0746.73±8.4328.13±6.75治療3個月后37.29±7.84# 39.66±7.12# 24.87±4.53#
見表4。
表4 2組腦梗死ROI-CBF 比 較(±s)mL·min-1·100 g-1
表4 2組腦梗死ROI-CBF 比 較(±s)mL·min-1·100 g-1
注:與治療前比較,# P<0.05;與常規(guī)組比較,△P<0.05
組別 例數 時間 梗死灶區(qū) 梗死灶旁區(qū) 鏡像區(qū)通督調神針組64治療前20.43±3.1831.04±4.7533.68±5.11治療3個月后26.85±2.63#△37.79±4.15#△41.41±3.9#△常規(guī)組63治療前20.92±2.9330.51±5.0334.12±5.78治療3個月后23.62±3.07# 34.22±4.64# 37.58±6.17#
見表5。
表5 2組治療前后生活質量和神經功能缺損程度評分比較(±s) 分
表5 2組治療前后生活質量和神經功能缺損程度評分比較(±s) 分
注:與治療前比較,# P<0.05;與常規(guī)組比較,△P<0.05
組別例數 時間BI指數NIHSS通督調神針組 64治療前49.85±7.9120.53±4.81治療3個月后 76.23±8.19#△7.49±2.48#△常規(guī)組 63治療前51.60±9.4219.29±4.36治療3個月后 61.47±9.77# 12.63±4.15#
腦梗死是腦部供血障礙引起局部腦組織因缺血、缺氧而壞死,進而導致神經功能缺損的臨床綜合征[9-11]。西醫(yī)對腦梗死恢復期的治療以抗凝、調脂、降壓、營養(yǎng)神經等為主,雖有一定療效,但在促進神經功能恢復和降低臨床致殘率方面效果并不明顯。腦梗死主要病機為氣血不足、逆亂,陰陽失調,腦髓失養(yǎng)[12-14]。中醫(yī)學認為,腦為神明之府,髓之海,而督脈與腦、髓、腎等均有密切聯系[15]?!端貑枴す强照摗份d:“督脈者,起于少腹……貫脊屬腎……入腦……”,因此通督與調神聯合應用可促進機體功能發(fā)揮正常[16-17]。
腦梗死恢復期患者雖然腦部缺血狀態(tài)有所改善,但其腦動脈壁病變造成腦動脈狹窄的狀況仍未改變。孫培養(yǎng)等[18]研究顯示,通督調神針法能通過擴張腦血管、上調腦組織內的血管活性物質,從而增加腦血流起到醒腦開竅、化瘀通絡之功。針刺至陽、命門、腰陽關可引精上行,通絡化瘀,醒腦開竅,改善腦血流[19];大椎能疏通督脈及手足三陽經經氣,針刺大椎能夠明顯增加雙側椎動脈的供血[20];現代醫(yī)學研究[21]發(fā)現,針刺百會能通過上調腦組織NO表達增加大腦血流速度;趙奕等[22]研究發(fā)現,針刺前頂、囟會可通過降低全血黏度而降低紅細胞壓積、血小板黏附率和血沉,調節(jié)大腦中動脈的血流量,針刺風府可改善缺血性腦卒中患者大腦血供。針刺以上督脈經穴,可調理督脈經氣,使腦梗死恢復期患者元氣充盛,以統(tǒng)血行血,利于瘀血消散,促進Vs、Vd、Vm升高,PI、RI降低。
廖玲等[23]研究認為,通過針刺使腦梗死患者微血管擴張、重建微血管、提高ROI-CBF,有效保證神經功能的有效延續(xù)是治療腦梗死療效的機理之一。通督調神針法能夠通過引精上行、通絡化瘀而改善腦血流,同時促進督脈對全身陽氣的統(tǒng)攝作用,有效調節(jié)髓海氣血、恢復腦髓神機,并促進機體功能的恢復[24]。神庭為腦內元神所藏之處,為督脈脈氣所發(fā),具有醒腦寧神之功效,動物實驗[25]發(fā)現,通過針刺神庭能減輕腦組織損傷;風府為足太陽、督脈、陽維脈之會穴,王鴻波等[26]研究發(fā)現,針刺風府可改善缺血性腦卒中患者大腦血供,防止神經細胞凋亡;針刺腰陽關、至陽、命門等穴可補腎生髓健腦[27]。故通督調神針法能通過促進腦梗死恢復期患者大腦供血,促進患者神經功能的恢復,益髓增智開竅,因此治療3個月后,通督調神針組ROI-CBF顯著高于常規(guī)組,NIHSS評分低于常規(guī)組。神經功能的恢復是提高腦梗死恢復期患者生活質量的有效途徑之一,治療3個月后通督調神針組BI得分高于常規(guī)組,提示通督調神針法能顯著改善腦梗死恢復期患者生活質量。
綜上所述,在常規(guī)治療的基礎上采用通督調神針法治療腦梗死恢復期,通過促進腦部供血改善患者大腦動脈平均血流速度、搏動指數及血液流變學指標,從而改善患者神經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質量,值得在臨床中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