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慶豐
上世紀90年代,一位9 0多歲的無產(chǎn)階級革命家口述了大量黨史資料,由于特 殊的身份和驚人的記憶,她被譽為黨史的“活辭典”。這不是她第一次發(fā)揮超強記 憶力,年輕時,她就曾兩次用背記的方法,從莫斯科和共產(chǎn)國際帶回兩套密碼的編 程方法和基本電碼。
她身高僅1.45米,高不過今天的小學生,可她卻用雙腳全程走完了長征,她就 是長沙姝子劉英。
收得苦的跑學嘛子
1905年10月14日,劉英出生在湖南長沙金井鎮(zhèn)上一個封建家庭。她原名鄭杰, 小名毛妹子,父親是清末舉人,信奉“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但重男輕女思想嚴重, 只送兒子上學讀書。劉英找到父親,央求:弟弟上學途中掉進河溝和糞坑怎么辦?我 陪送弟弟讀書,保證不讓他出事!"父親被這理由打動,終于同意。
劉英珍惜這來之不易的機會,每天陪讀聽課,總是全神貫注;做作業(yè)更是認認真 真,如同考試。她利用陪讀完成了初小的全部課程,學得比在讀生還扎實。14歲那 年,她家搬進長沙城。城里沒有陪讀,父親不讓她再上學。她想:"父親不提供學費,那 我就考不收學費的衡粹女校??!
衡粹女校是職業(yè)學校,文化課程太淺,不能滿足她的求知欲望。半年后,她又偷偷 考上了不收學費的女一師附小高小。這一次,她又遭到了父親的阻止。她氣憤極了, 不吃不喝不睡,大有父親不同意,就寧愿去死的勢頭。最后父親妥協(xié),同意她跑學。
那時的女一師附小,在長沙城東南,而她家住城北,往返一趟10公里,如果中午回 家吃飯,就會影響下午上課。為了保證功課,劉英決定不吃午飯,用讀書來對付饑餓。
15歲正是身體發(fā)育之時,劉英卻天天喝涼水充饑,餓得吐苦水。這段經(jīng)歷,讓她的身 高永遠定格在了 1.45米;這段經(jīng)歷,也磨煉出了她吃苦耐勞的堅毅品質(zhì)。
拉車人帯來的感悟
一開始,劉英以為自己是世界上最苦的人,但每天往返于學校和家里,她發(fā)現(xiàn)還有 比她更苦的人。劉英上學的時代,長沙城里少有汽車,人們出行多用人力車,俗稱“黃 包車”。劉英經(jīng)??吹嚼S包車的人在大街小巷奔跑,一個個破衣爛衫、面黃肌瘦。
拉車人的形象和遭遇,深深刻進了劉英的腦海里。一次,她以《黃包車夫》為題寫 了一篇作文,受到老師的表揚。老師認為她的寫作角度獨特,立意深刻,從大家司空見 慣的生活現(xiàn)象中,提出尖銳的社會問題:為什么人是這樣的不平等?為什么有人富有 人窮有人受苦?老師進一步點評:“這是帝國主義的侵略和軍閥政府的反動造成的,中 國急需英雄和有作為的青年來拯救!”
劉英被老師的講評深深打動,她暗下決心,將來一定要做一個對國家有用的人。
讀書與救國的關(guān)系
劉英在女一師附小讀完高小五年級后,聽說留法歸國的教育家徐特立準備創(chuàng)辦 長沙女子師范學校,立刻報名投考。發(fā)榜那天,180名中榜女生名單張貼在了師范門 前,劉英的名字排在第五。人群中,她遠遠地看到一個熟悉的背影,好像父親。這一 次,她再也不用找借口去抗爭,一回家,母親就高興地把食宿費塞給了她。
跨進女師,劉英首先看到的是操場上的兩句話“讀書不忘救國,救國不忘讀 書”。激動的心情尚未平復,她又聽到了校長徐特立的講話“我們創(chuàng)辦女子師范,就 是要使有志的女青年和男子一樣,成為國家的棟梁。你們是女子,但和男子一樣,是 大寫的'人',應該有讀書的權(quán)利、工作的權(quán)利和其他一切權(quán)利。如果封建勢力不給你 ’ 們,你們就要去爭取、要去奮斗! ”聽到這番話,劉英不由自主流下了激動的淚水。
劉英全身心地投入到女師的學習之中,在老師的教育引導下,逐漸有了革命的覺 悟。之前,她讀書只是為了自立和自我解放;現(xiàn)在,她把讀書與救國聯(lián)系在一起,有了 更高的目標和更大的意義。1924年,19歲的劉英加入共產(chǎn)主義青年團,久加入中 國共產(chǎn)黨;1925年10月,20歲的劉英擔任長沙女子師范學校黨支部書記,成為學生 愛國王義運動的組織者和領導者.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作者系長沙市委黨校兼職教授,長沙地方文化學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