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蔚臻
綜藝節(jié)目“披荊斬棘的哥哥”中,不論是以陳小春、張智霖、謝天華等為代表的“大灣區(qū)”哥哥的表演,還是當年紅遍亞洲的F4言承旭主演的《流星花園》,再到近些年來以歐陽靖、熱狗、劉聰等為代表的說唱,都重新燃起了觀眾對他們音樂和演技的熱情。
“披荊斬棘的哥哥”改變了綜藝節(jié)目“青春至上”的思維慣性,以30歲以上的男明星的競演來折射他們對于年齡、自我突破的態(tài)度。其實,2020年熱播的電視劇《三十而已》以及綜藝“乘風破浪的姐姐”就已經體現了當下社會對于年齡的關注和思考。我們的一生都在面對年齡與生活對于自己的詰問,“披荊斬棘”的文化語境的意義與當前社會對于年齡焦慮的關注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披荊斬棘的哥哥”成為不被年齡定義的群體重塑自我認同的重要文化符號之一,加上節(jié)目中《光輝歲月》《笨小孩》等傳唱廣泛的老歌將人的奮斗維度轉向面向社會現實的關懷,將符號化的情感敘事擴展成為社會化的情感敘事。“不被定義”才是人生最好的“定義”。自信專注、善于挑戰(zhàn)、突破自我,成為大眾文化中共同認可的精神品質。
知名港星張智霖在采訪中說:“讓自己保持對演藝事業(yè)的熱情,同時在節(jié)目中去嘗試一些不同領域的東西?!毖猿行窕卮鹆藚⒓庸?jié)目理由,與《流星花園》中的道明寺“和解”,直面自己和接受自己的不完美,挑戰(zhàn)自我,看看是否能戰(zhàn)勝自己。
“披荊斬棘的哥哥”將參加節(jié)目者的內心世界進行符號的象征性隱喻,以達到最終的意義呈現。因此,觀眾看到的不只是哥哥們作為演員、歌手或者是舞者所呈現的過硬的專業(yè)技能,更多的是一種突破自我的勇氣。
古人有云“三十而立”,意味著三十歲的人生節(jié)點指向人格的成熟。反思“披荊斬棘的哥哥”,更重要的是人們對于年齡的刻板印象的顛覆。當人處在所謂年齡話語權的洼地,能做的并不是只有“繳械投降”。在對于年齡的偏見的汪洋中,逆流而上是痛苦而艱難的,但如果逆流而上的背后是你一直堅持的價值、一直堅信的自我,那么,勇敢前行吧。
當人的所有價值不再被年齡、外表等一些特別局限的標簽所定義,每個年齡段的美,都能被正確欣賞、正視、呵護和贊揚的時候,當人與人之間不再是以年齡為標尺的標簽式交往、標簽式評價的時候,我們會發(fā)現在生活的咀嚼中,雖然一切不可能總是甜的,但總有希望之光閃爍。
責任編輯:張蕾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