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凱波,谷正釗,馮克溫,權 龍
(太原理工大學 新型傳感器與智能控制教育部與山西省重點實驗室,山西 太原 030024)
液壓挖掘機主要用來進行各類土方挖掘等高強度作業(yè),除去執(zhí)行元件驅動負載輸出有效功率之外,其余損失的功率全部轉變?yōu)闊崃縖1],從而導致液壓油溫度升高。液壓系統(tǒng)油溫過高會加速油液性能惡化,導致系統(tǒng)泄漏量增大,工作效率降低,同時還會引起密封件老化等一系列問題。根據液壓挖掘機試驗方法標準,液壓挖掘機的許用環(huán)境溫度至少為45 ℃甚至更高,挖掘機在45 ℃環(huán)境溫度下,液壓油溫度不能超過90 ℃[2]。但是試驗時,環(huán)境溫度較難達到45 ℃,因此通過建模仿真技術來進行挖掘機液壓系統(tǒng)設計是非常有必要的。
液壓系統(tǒng)熱特性的建模與仿真是進行液壓系統(tǒng)熱特性研究最重要的途徑[3]。隨著建模理論的發(fā)展,多種液壓系統(tǒng)熱交換建模方法應運而生。功率損失法作為最先應用的液壓系統(tǒng)熱特性建模方法,目前主要用在液壓系統(tǒng)方案設計階段的熱特性估算中,李永林等[4]采用功率損失法以閥控馬達液壓系統(tǒng)為例進行了液壓冷卻裝置設計。結點法可以體現(xiàn)液壓部件主要部位的溫度動態(tài)變化,其精度較高,謝三保等[5]采用結點法構建了飛機各液壓元件的溫度模型并進行了仿真計算??刂企w方法是現(xiàn)在液壓系統(tǒng)熱建模的主要方法,李永林等[6]應用控制體方法搭建了液壓系統(tǒng)熱特性理論模型,并對其原理進行了系統(tǒng)的論述。
目前,主要通過建模仿真和試驗對挖掘機液壓系統(tǒng)熱特性進行研究。葉俊峰等[7]分析了散熱器風量、進風溫度、環(huán)境溫度等對平衡溫升的影響,并試驗驗證了理論的合理性。ENRIQUE B等[8]提出了一種用來預測排量控制的液壓挖掘機熱力學行為的模型,分析了系統(tǒng)中的局部油溫,并對系統(tǒng)的冷卻能力進行了優(yōu)化。劉劍等[2]對挖掘機散熱系統(tǒng)熱交換進行理論建模,結合MATLAB開發(fā)的GUI程序獲得了理論計算的各介質熱平衡溫度,與試驗結果最大差值為2.0 ℃,解決了散熱系統(tǒng)設計準確率不高的問題。GU Zhengzhao等[9]提出了一種帶熱泵的有機朗肯循環(huán)系統(tǒng),將該系統(tǒng)應用于260 t的液壓挖掘機,以實現(xiàn)再生冷卻和節(jié)能預熱。梅廣紅等[10]和何周雄等[11]分別對小型和中大型液壓挖掘機進行了熱平衡試驗。宋佳等[12]基于大型正流量控制挖掘機液壓系統(tǒng)搭建聯(lián)合仿真模型,探究了液壓挖掘機在主要工況下多路閥與管道的壓力損失。
然而上述研究進行的仿真建模只是針對散熱系統(tǒng)進行研究,且沒有對中大型挖掘機液壓系統(tǒng)進行熱特性的研究,而試驗研究存在試驗環(huán)境苛刻和試驗成本高等問題。因此,為了簡化挖掘機液壓系統(tǒng)熱平衡的研究流程,節(jié)約研究時間和經濟成本,以大型液壓挖掘機工作裝置液壓系統(tǒng)為研究對象,應用SimulationX軟件搭建機-液-熱聯(lián)合仿真模型[13],采用控制體方法研究挖掘機工作裝置液壓系統(tǒng)的熱特性,并且為散熱器的冷卻功率的選取提供了指導。
圖1為挖掘機液壓系統(tǒng)原理圖。該系統(tǒng)為正流量控制[14],先導壓力在控制換向閥的同時調節(jié)泵的排量,流量經多路閥到相應工作裝置驅動挖掘機進行相應動作,實現(xiàn)挖掘、舉升正轉、卸載及反轉歸位這一典型工況?;赜吐酚梢簤河蜕崞髋c安全閥并聯(lián),回油壓力低于安全閥預設值時,油液經過散熱器冷卻進入油箱;當回油壓力超過預設值時,安全閥打開,部分流量不經過散熱器冷卻,通過安全閥進入油箱。
1.油箱 2.液壓泵 3.散熱器 4.安全閥 5.多路閥6.動臂液壓缸 7.鏟斗液壓缸 8.回轉馬達 9.斗桿液壓缸圖1 挖掘機液壓系統(tǒng)原理Fig.1 Hydraulic system principle of excavator
液壓系統(tǒng)的功率損失包括液壓缸、液壓泵、液壓馬達、管路以及各種閥的功率損失[15]。損失的功率絕大部分轉化為熱能,這些熱能一些通過散熱器、液壓油箱及管路等散發(fā)到外界環(huán)境中,剩余部分被油液和液壓元件吸收,從而導致系統(tǒng)溫度升高。
采用控制體方法建模,將容性元件邊界作為控制體邊界,利用能量守恒定律,并聯(lián)系流體焓的定義,得控制體內溫度變化[5]為:
(1)
式中,T—— 控制體內的油液溫度
cp—— 油液的比熱
m—— 控制體內油液質量
hin—— 輸入控制體內油液的焓值
h—— 油液的焓值
Ws—— 控制體軸功功率
α—— 油液的體積膨脹系數(shù)
V—— 控制體內的體積
p—— 控制體內油液壓力
根據質量守恒原理,聯(lián)合油液體積膨脹系數(shù)和油液體積彈性模量,得控制體壓力變化[5]為:
(2)
式中,B—— 油液的體積彈性模量
ρ—— 油液密度
式(1)和式(2)建立了控制體內油液的溫度、壓力和流量的相互關系,從而可以進行3個參數(shù)的動態(tài)仿真。
液壓泵有機械損失以及容積損失,其產熱功率P1為:
(3)
式中,ηm—— 液壓泵的機械效率
ηv—— 液壓泵的容積效率
pp—— 液壓泵出口壓力
qp—— 液壓泵出口流量
液壓馬達作為挖掘機的回轉執(zhí)行部件,其產熱功率計算方式與泵相似,產熱功率P2為:
(4)
式中,ηm′—— 馬達的機械效率
ηv′—— 馬達的容積效率
pm—— 馬達出口壓力
qm—— 馬達出口流量
液壓閥的功率損失[16]來自油液通過閥孔時的壓力損失,產熱功率P3為:
P3=Δp·q
(5)
式中,Δp—— 閥的前后壓差
q—— 通過閥的流量
液壓缸的產熱功率P4:
(6)
式中, Δp1—— 液壓缸兩腔的壓力差
qc—— 液壓缸輸入流量
ηc—— 液壓缸的機械效率
F—— 液壓缸活塞桿受到的外力
vc—— 活塞桿的運動速度
油液流經管路產生的沿程損失與局部損失全部轉化為熱量,其產熱功率P5為:
(7)
式中,ql—— 通過管路的流量
λ—— 管路沿程阻力損失系數(shù)
l—— 管路長度
d—— 管路直徑
v—— 流速
ξ—— 局部損失系數(shù)
挖掘機液壓系統(tǒng)采用板翅式風冷散熱器,其散熱量Q1為:
(8)
式中,ΔT—— 散熱器進口及出口油液的溫差。
液壓油箱箱體與大氣的對流方式為自然對流,其換熱量Q2可表示為:
Q2=kA(Tw-Th)
(9)
式中,k—— 自然對流換熱系數(shù)
A—— 油箱箱體與環(huán)境的換熱面積
Tw—— 液壓油箱箱體溫度
Th—— 環(huán)境溫度
油箱箱體與外界環(huán)境間的輻射換熱采用經驗公式,其換熱量Q3可表示為:
(10)
式中,ε—— 油箱箱體材料的黑度
σ—— 斯蒂芬-玻爾茲曼常量
管路與外界環(huán)境的自然對流和輻射換熱過程與液壓油箱的計算類似。
以某型號38 t液壓挖掘機作為研究對象進行分析,其具體仿真模型參數(shù)如表1所示。
表1 仿真模型參數(shù)表Tab.1 Simulation model parameters
為了簡化液壓系統(tǒng)熱交換過程,現(xiàn)對仿真模型做出以下假設:
(1) 系統(tǒng)中的各元件的對流換熱系數(shù)[18]可由SimulationX軟件中熱學模塊的經驗公式計算得出,此外在模型中適當增大對流換面積以包含輻射換熱效應[19];
(2) 液壓管路熱交換模型中只考慮金屬管路的熱交換,忽略液壓軟管的熱交換過程;
(3) 仿真過程包含兩種復合動作,即斗桿鏟斗復合動作與動臂回轉復合動作;
(4) 液壓系統(tǒng)中各元件的功率損失全部轉變?yōu)闊崃?,并且進入油液中。
圖2為液壓挖掘機機-液-熱聯(lián)合仿真模型。根據挖掘機主要構件的實際尺寸在Pro/E中搭建挖掘機三維機械結構,將其導入SimulationX軟件中,按照實際約束關系進行裝配,構成挖掘機機械模型[17]?;谡髁靠刂圃泶罱ㄒ簤合到y(tǒng)模型,并且通過力約束將液壓系統(tǒng)與機械模型聯(lián)合起來。然后在機液聯(lián)合仿真模型的基礎上,用SimulationX中的熱學庫搭建散熱模塊,主要搭建液壓油箱、液壓油散熱器以及主要管道的熱交換模型,使液壓油箱和液壓管路以熱傳導、熱對流、熱輻射的方式與外界進行熱交換,以風冷的方式對流經散熱器的油液施行強制對流換熱。至此,建立起液壓挖掘機機-液-熱聯(lián)合仿真模型。
圖2 挖掘機液壓系統(tǒng)機液熱聯(lián)合仿真模型Fig.2 Mechanical-hydraulic-thermal co-simulation model
以標準裝車工況運行1個周期為仿真對象,其主要動作為挖掘物料、提升回轉、卸載裝車和回轉歸位。為驗證仿真模型的正確性,進行挖掘機標準裝車作業(yè)循環(huán)試驗,約每22 s完成1次作業(yè)循環(huán),并實時測量各執(zhí)行器的壓力變化。得到動臂和斗桿液壓缸大腔與小腔的仿真值與試驗值對比如圖3和圖4所示。綜合分析圖中曲線可知,仿真值與試驗值的變化趨勢相同,數(shù)值相差較小,驗證了仿真模型的準確性。
圖3 動臂缸仿真-試驗壓力對比Fig.3 Simulation-test pressure comparison of boom cylinder
圖4 斗桿缸仿真-試驗壓力對比Fig.4 Simulation-test pressure comparison of arm cylinder
仿真過程為標準工況下液壓挖掘機的典型工作循環(huán)。圖5為1個工作周期內通過各液壓缸和回轉馬達的行程變化情況。從圖5可以看出:0.5 s時,由斗桿缸與鏟斗缸一起伸出開始挖掘動作,到6 s時挖掘完畢;6.5~10 s為提升回轉階段,此時雙泵合流驅動動臂提升,同時右泵驅動液壓馬達使回轉平臺向左回轉;10.5~15.5 s為卸載物料,斗桿缸與鏟斗缸縮回,斗桿和鏟斗開始外甩卸載物料;16~20 s為回位階段,動臂在自重的作用下快速下降,同時回轉平臺向右回轉直至回至初始位置。
圖5 仿真周期動作曲線Fig.5 Simulation periodic action curve
圖6為各液壓元件在單個工作周期內的產熱功率堆疊圖。由圖6可知,在挖掘和卸載階段,液壓缸和液壓管路的產熱功率較高,這2個階段斗桿缸和鏟斗缸開始復合動作,兩缸工作行程長,流量大,由式(6)得知其機械損失較大,故液壓缸產熱功率高。而連接兩缸與多路閥的液壓管路較長,油液流量大,由式(7)可知管路的沿程損失和局部損失較大。在舉升回轉和歸位階段,由動臂缸與液壓馬達進行復合動作。這2個階段2個動臂缸動作行程短,速度小,且動臂缸和液壓馬達與多路閥直接的管路相對較短,所以此階段的液壓缸與管路的產熱功率較小。
由于液壓馬達的工作特性,在液壓馬達開始啟動和制動時,馬達上的溢流閥會溢流異常高壓力的液壓油,因此由圖6可看出在馬達啟動和制動時,液壓馬達和閥會出現(xiàn)較大的產熱功率。在歸位階段,動臂液壓缸在自重的作用下下降,大腔的液壓油經過再生閥進入小腔中,由于再生閥閥口面積較小,這一過程也有會產生較大的產熱功率,所以造成歸位階段閥的產熱功率特別高。
圖6 各元件產熱功率Fig.6 Heat production power
系統(tǒng)達到熱平衡后,挖掘機液壓系統(tǒng)工作過程中各液壓元件的產熱量的分布情況如圖7所示。各元件中液壓閥的生熱量占總產熱量的比例最大,為64.4%,原因為液壓系統(tǒng)在長時間工作過程中,液壓閥組頻繁換向導致溢流損失較多,同時多路閥的閥口壓力損失也比較大,導致閥組元件產熱較多;液壓泵的產熱量次之,占總產熱量的17.3%;液壓管路和液壓馬達的產熱量分別占總產熱量的6.9%;液壓缸的產熱量最少,約占4.5%。
圖7 液壓元件的產熱量分布Fig.7 Heat distribution of hydraulic components
圖8為液壓系統(tǒng)到達熱平衡后,各元件在1個工作周期內的散熱功率堆疊圖。達到熱平衡后,油箱與管路內的溫度趨于穩(wěn)定,與外界環(huán)境的溫差基本不變化,由式(9)可知,液壓油箱和管路的散熱功率基本恒定。液壓油散熱器的散熱功率與流經散熱器的流量有關,回油流量根據不同的工況在不斷周期變化,散熱器散熱功率也隨之變化。
圖8 各類元件散熱功率Fig.8 Heat dissipation power
圖9為液壓系統(tǒng)到達熱平衡后,主要元件的散熱分布情況。其中散熱系統(tǒng)采用鋁制板翅式散熱器進行風冷強制散熱,散熱量占比最大,占總散熱量的77.2%;液壓油箱因為其換熱面積較大,與外界進行自然對流和輻射換熱,其散熱量約占13.1%;管路散熱量最小,約占9.7%。
圖9 液壓元件的散熱量分布Fig.9 Heat dissipation distribution of hydraulic components
圖10為液壓系統(tǒng)達到熱平衡時,散熱器在1個循環(huán)周期內的進出口溫度和流量動態(tài)曲線,其中環(huán)境溫度為45 ℃,油箱起始溫度為45 ℃。從圖10可以看出,冷卻前液壓油溫在96~97 ℃之間波動,較為穩(wěn)定;冷卻后液壓油溫在85~88 ℃之間波動,在卸載階段油溫較高,主要原因是在卸載物料時,斗桿缸和鏟斗缸收回,回油流量大,散熱器未能將油液充分冷卻,說明散熱器通過大流量油液時,其散熱功率相對較小。
圖10 散熱器進、出口溫度及流經流量Fig.10 Inlet and outlet temperature and flow rate of radiator
圖11為不同環(huán)境溫度下油箱內液壓油熱平衡溫度變化。由圖11可知,在不同環(huán)境溫度下油箱內油液熱平衡溫度差別較大,環(huán)境溫度愈高,熱平衡時的油液溫度就愈高。挖掘機在45 ℃環(huán)境溫度下,一般液壓油溫度不高于90 ℃,從圖11可以看出,環(huán)境溫度在45 ℃時,液壓油箱熱平衡溫度約為87 ℃,低于90 ℃,說明現(xiàn)有的散熱系統(tǒng)散熱功率匹配合適,熱平衡溫度滿足工作要求。
圖11 不同環(huán)境溫度下油箱的熱平衡溫度Fig.11 Thermal equilibrium temperature of tank at different ambient temperatures
(1) 建立了液壓系統(tǒng)熱交換數(shù)學模型,分析計算了液壓系統(tǒng)主要部件的產熱和散熱?;赟imulationX軟件搭建了挖掘機液壓系統(tǒng)機-液-熱聯(lián)合仿真模型,對比壓力試驗結果與仿真結果,驗證了仿真模型的準確性;
(2) 通過仿真分析了液壓系統(tǒng)熱平衡時主要元件的產熱和散熱特性。各類液壓元件中閥的產熱量最大,約占總產熱量的64%,散熱器的散熱量約占總散熱量的77%。通過仿真不同環(huán)境溫度對熱平衡的影響,得出現(xiàn)有系統(tǒng)的散熱功率匹配合適,油箱熱平衡滿足工作要求;
(3) 該建模方法可用于分析挖掘機液壓系統(tǒng)的冷卻需求,匹配設計冷卻系統(tǒng),以盡可能減小冷卻器的尺寸;也可用于不同的液壓機構,例如大型挖掘機或其他非道路車輛,以擴展模型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