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明鑫
糖尿病是臨床發(fā)病率較高的內分泌系統(tǒng)疾病,嚴重影響人們的健康。糖尿病有其特殊性,隨著疾病的發(fā)展會導致更多的并發(fā)癥,如器官功能損害疾病,最常見的是腎功能損害。糖尿病腎病是一種糖尿病并發(fā)癥,如不及時進行有效的治療可發(fā)展為尿毒癥,少數(shù)患者伴有心力衰竭、血管和神經系統(tǒng)衰竭。目前,糖尿病腎病的臨床治療主要包括器官移植、血液透析和藥物治療,其中血液透析治療在糖尿病腎病尿毒癥患者中的應用較為廣泛。本研究選擇本院2017 年10 月~2020 年10 月糖尿病腎病尿毒癥患者60 例為研究對象,分析糖尿病腎病尿毒癥患者行血液透析治療的價值及預后,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本院2017 年10 月~2020 年10 月收治的糖尿病腎病尿毒癥患者60 例,采用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常規(guī)治療組及高通量治療組,每組30 例。其中,常規(guī)治療組男18 例,女12 例;年齡45~71 歲,平均年齡(58.25±4.51)歲;透析時間9~56 個月,平均透析時間(24.12±11.01)個月。高通量治療組男19例,女11例;年齡45~72 歲,平均年齡(58.62±4.56)歲;透析時間9~55 個月,平均透析時間(24.56±10.21)個月。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倫理委員會批準。
1.2 方法
1.2.1 常規(guī)治療組 給予患者常規(guī)血液透析治療,透析表面積為1.7 m2,超濾系數(shù)為5.5 ml/(h·mm Hg),將碳酸鹽作為緩沖液,透析時間為4 h/次,3 次/周。
1.2.2 高通量治療組 給予患者高通量血液透析治療,透析表面積為1.5 m2,超濾系數(shù)為40 ml/(h·mm Hg),將碳酸鹽作為緩沖液,血流量為250~300 ml/min,透析流量為500 ml/min,期間將肝素作為抗凝劑,透析時間為4 h/次,3 次/周。
1.3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患者的生活質量評分,治療前后的血肌酐、尿素氮、β2-微球蛋白水平,療效,不良事件(皮膚瘙癢、心律失常)發(fā)生率。
1.4 判定標準 ①生活質量采用生活質量評分(QOL)進行評定,滿分為100 分,分值越高,患者的生活質量越好。②療效判定標準[1]:顯效:患者的臨床癥狀明顯改善,無嚴重尿潴留、感染和心血管并發(fā)癥,日常生活能力明顯提高;有效:患者的臨床癥狀減輕,尿潴留、感染、心血管并發(fā)癥減少,日常生活能力提高;無效:患者的臨床癥狀改善不明顯,不良反應頻繁發(fā)生,日常生活能力稍有改善??傆行?顯效率+有效率。
1.5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22.0 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的生活質量評分比較 高通量治療組患者的生活質量評分為(86.78±3.01)分,常規(guī)治療組患者的生活質量評分為(74.21±2.12)分。高通量治療組患者的生活質量評分高于常規(guī)治療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血肌酐、尿素氮、β2-微球蛋白水平比較 治療前,兩組患者的血肌酐、尿素氮、β2-微球蛋白水平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的血肌酐、尿素氮、β2-微球蛋白水平均低于本組治療前,且高通量治療組患者的血肌酐、尿素氮、β2-微球蛋白水平均低于常規(guī)治療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血肌酐、尿素氮、β2-微球蛋白水平比較()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血肌酐、尿素氮、β2-微球蛋白水平比較()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aP<0.05;與常規(guī)治療組治療后比較,bP<0.05
2.3 兩組患者的療效比較 高通量治療組患者中,顯效22 例,有效7 例,無效1 例,總有效率為96.67%(29/30);常規(guī)治療組患者中,顯效11 例,有效11 例,無效8 例,總有效率為73.33%(22/30)。高通量治療組患者的總有效率高于常規(guī)治療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4 兩組患者的不良事件發(fā)生率比較 高通量治療組發(fā)生1 例心律失常、1 例瘙癢,不良事件發(fā)生率為6.67%;常規(guī)治療組發(fā)生5 例心律失常、5 例瘙癢,不良事件發(fā)生率為33.33%。高通量治療組患者的不良事件發(fā)生率低于常規(guī)治療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糖尿病腎病尿毒癥嚴重影響患者的正常代謝功能,體內有毒素、電解質和酸堿紊亂。當不同的器官和組織受累時患者出現(xiàn)全身乏力、食欲不振、夜尿等癥狀,貧血、心律失常和惡病質的風險更高[2,3]。糖尿病腎病尿毒癥患者死亡率高,主要死亡原因為繼發(fā)性急性心力衰竭、嚴重電解質紊亂、消化系統(tǒng)出血等。目前,血液透析是治療糖尿病腎病尿毒癥的主要方法。血液透析用于幫助患者交換物質,以清除多余的水、鈉離子、鉀離子、毒素和代謝廢物,并維持內環(huán)境的穩(wěn)定。實施血液透析治療的前提是透析器,根據患者的具體病理條件設置透析器參數(shù),調整超濾系數(shù)、厚度、血流量、超濾量,選擇合適的靜脈透析路徑進行血液透析。血液透析過程中給予肝素,根據患者個體差異控制單次透析時間,一般為4 h/次,2~3 次/周。目前,臨床診斷和治療中常用的血液透析方法有低通量血液透析和高通量血液透析。高通量血液透析在改善炎癥狀態(tài)、促進鈣磷代謝、保護尿素氮、血肌酐、β2-微球蛋白水平等方面具有很大優(yōu)勢。糖尿病腎病尿毒癥患者常伴有不同程度的炎癥反應和內皮細胞損傷,導致活性氧自由基防御和清除系統(tǒng)受損,這與糖尿病腎病尿毒癥的嚴重程度有關。在血液透析過程中會導致線粒體谷胱甘肽過氧化物酶、肝腎細胞和紅細胞過氧化氫酶的降低,從而影響抗氧化量[4]。血液透析治療是長期持續(xù)的,隨著治療時間的延長會有不同程度的微量營養(yǎng)素丟失,加重患者的氧化應激損傷程度。同時,長期的血液透析治療由于長期暴露在非生理性透析液中,會對人體的免疫功能產生持續(xù)的刺激,導致不同程度的免疫損傷。同時,長期血液透析患者的貧血程度也會加重[5,6]。在臨床診斷和治療中應注意調節(jié)和控制血液透析治療的時間、強度和頻率。同時,在血液透析治療過程中監(jiān)測各項指標,及時調整和優(yōu)化血液透析治療方案,以減少血液透析對糖尿病腎病尿毒癥患者的負面影響[7,8]。有研究提出,使用低通量、小口徑透析器會影響糖尿病腎病尿毒癥患者尿毒癥毒素的清除,不能有效清除大分子和中分子物質,隨著病程的延長,大、中分子毒素會在體內不斷蓄積,導致營養(yǎng)不良、頑固性瘙癢、腎性貧血等并發(fā)癥,嚴重影響患者的日常生活質量。高通量血液透析可以有效彌補常規(guī)血液透析的不足。通過大流量透析器進行血液透析,利用分散、吸附、對流等技術,結合溶質去除,可有效去除大中型分子[9,10]。
本研究的結果顯示,高通量治療組生活質量評分高于常規(guī)治療組,治療后,兩組患者的血肌酐、尿素氮、β2-微球蛋白水平均低于本組治療前,且高通量治療組患者的血肌酐、尿素氮、β2-微球蛋白水平均低于常規(guī)治療組,高通量治療組總有效率高于常規(guī)治療組,高通量治療組不良事件發(fā)生率低于常規(guī)治療組,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高通量血液透析對于糖尿病腎病尿毒癥的治療效果確切,可有效改善尿素氮、血肌酐、β2-微球蛋白水平,減少皮膚瘙癢、心律失常發(fā)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