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娟,陳會通信作者,李明靜
(徐州市中心醫(yī)院 神經(jīng)內(nèi)科,江蘇 徐州 221000)
筆者在2020 年1 月至2020 年12 月于我院神經(jīng)內(nèi)科收治的36 例患者呼吸道管理中實施4R 危機理論的風險管理,取得滿意的護理效果,現(xiàn)報道如下。
本研究經(jīng)我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后批準。選取2020年1 月至2020 年12 月于我院神經(jīng)內(nèi)科收治的72 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采用數(shù)字隨機表法分為試驗組(n=36)與對照組(n=36)。納入標準:⑴均經(jīng)頭顱CT 或MRI 檢查證實,符合神經(jīng)內(nèi)科疾病的診斷標準[1];⑵年齡≥18 歲;⑶治療期間依從性良好;⑷病例資料齊全;⑸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⑴伴精神障礙者;⑵伴智力障礙、認知障礙者;⑶伴凝血功能異常者;⑷伴免疫系統(tǒng)疾病者;⑸伴肝腎功能障礙者;⑹排痰無力者;⑺臨床資料不完整者。試驗組:男20 例,女16 例,年齡47~71(62.30±5.76)歲;疾病類型:腦出血13 例,腦梗死19 例,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3 例,格林巴利綜合征1 例。對照組:男19 例,女17 例,年齡52~73(62.72±6.49)歲;疾病類型:腦出血12 例,腦梗死18 例,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4 例,格林巴利綜合征2 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均衡性。
對照組患者接受常規(guī)性護理管理,包括生命體征監(jiān)測、病情觀察、健康宣教、給藥護理、飲食指導等。
試驗組患者接受4R 危機理論的風險管理,具體護理內(nèi)容如下所示。⑴組建團隊:建立風險管理小組,由神經(jīng)內(nèi)科護士長擔任組長,選擇1 名主任醫(yī)師、4 名專科護士作為組員,在開展研究前對組員進行專題培訓,培訓內(nèi)容包括4R 危及理論、風險管理、呼吸道管理等相關知識,使得組員能夠掌握本研究所需的理論知識及操作技能。⑵縮減階段:通過工作經(jīng)驗及文獻數(shù)據(jù)判斷患者的實際情況,了解患者的病情,分析患者出現(xiàn)呼吸道阻塞的原因,分析患者的潛在危險因素,針對性的提出管理措施并進行干預,完成神經(jīng)內(nèi)科的安全護理制度,加強對科室物品、環(huán)境、醫(yī)護人員及探視者的消毒工作,降低醫(yī)院感染風險,在患者床邊配備急救設備及物品,為患者營造良好的病房環(huán)境。⑶預備階段:通過臨床工作經(jīng)驗及風險評估量表預測可能引起患者出現(xiàn)呼吸道阻塞或感染的風險原因,定期組織開展專題會議,討論制定相應的預防及處理措施,加強對組員的培訓,提高科室護理人員的風險管理意識及專業(yè)技能。⑷反應階段:對可能出現(xiàn)呼吸道阻塞或感染采取現(xiàn)場自救、現(xiàn)場他救及事后補救的三級救護措施,并通過使用帶肺解剖圖案的病員服,患者穿在身上,指導家屬積極配合護理工作,指導患者家屬或者實習護士、年輕護士正確拍背,提高患者的呼吸道管理質(zhì)量。⑸恢復階段:總結(jié)神經(jīng)內(nèi)科患者的呼吸道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通過根因分析法、魚骨圖分析引起呼吸道并發(fā)癥的原因,并查找上一階段護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之處,提出針對性的改進措施,在下一個階段實施。
⑴應用服務質(zhì)量量表(SERVQUAL)測評兩組患者干預前及干預1 周后的護理服務質(zhì)量,該量表包括可靠性、有形性、移情性、反應性、保證性5 個維度,各維度評分1~5 分,總分5~25 分,分值越高則提示患者的護理服務質(zhì)量越高[2]。
⑵應用呼吸道狀況評價表測評兩組患者干預前及干預1周后的呼吸道狀況,該量表包括呼吸道濕潤程度、通暢程度、有無出血情況3 個方面,采用Likert 10 級計分法,分別賦值1~10 分,分值越高則提示患者的呼吸道狀況越佳[3]。
⑶應用醫(yī)院焦慮/ 抑郁評分量表(HADS)測評兩組患者干預前及干預1 周后的焦慮、抑郁癥狀,該量表包括焦慮(HADS-A)、抑郁(HADS-D)2 個維度,共14 個條目,各條目采用Likert 4 級計分法,分別賦值0~3 分,各維度評分0~21分,分值越高則提示患者的焦慮、抑郁癥狀越嚴重[4]。
⑷應用口腔健康影響程度量表(OHIP-14)測評兩組患者干預前及干預1 周后的口腔健康狀況,該量表包括口腔功能限制、疼痛與不適、獨立能力受限、身心缺陷4 個維度,共14 個條目,各條目采用Likert 5 級計分法,分別賦值0~4 分,分值越高則提示患者的口腔健康狀況越差[5]。
⑸應用生存質(zhì)量測定量表(WHOQOL-100)評兩組患者干預前及干預1 周后的生存質(zhì)量,該量表包括心理、生理、社會關系、獨立性、精神5 個維度,各維度評分0~20 分,分值越高則提示患者的生存質(zhì)量越高[6]。
試驗組患者干預后的SERVQUAL 量表中可靠性、有形性、移情性、反應性、保證性5 個維度評分及總評分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的護理質(zhì)量比較(±s,分)
表1 兩組患者的護理質(zhì)量比較(±s,分)
注:α 表示組內(nèi)比較,P<0.05;β 表示組間比較,P<0.05。
組別 時間 可靠性 有形性 移情性 反應性 保證性 總分試驗組(n=36)對照組(n=36)干預前干預后干預前干預后12.51±3.72 22.35±6.04αβ 12.60±3.47 18.34±4.25α 2.67±0.21 4.32±0.63αβ 2.59±0.26 3.51±0.37α 2.72±0.33 4.42±0.56αβ 2.75±0.30 3.55±0.44α 2.68±0.51 4.30±0.31αβ 2.71±0.47 3.57±0.93α 2.47±0.32 4.53±0.47αβ 2.44±0.30 3.60±0.53α 2.54±0.23 4.26±0.39αβ 2.57±0.25 3.72±0.35α
試驗組患者干預后的呼吸道狀況評分顯著高于對照組,HADS-A 評分、HADS-D 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的心理狀況、呼吸道狀況比較(±s,分)
表2 兩組患者的心理狀況、呼吸道狀況比較(±s,分)
注:α 表示組內(nèi)比較,P<0.05;β 表示組間比較,P<0.05。
組別 時間 呼吸道狀況 HADS-A HADS-D試驗組(n=36)對照組(n=36)4.70±0.95 7.91±1.27αβ 4.63±0.82 6.22±1.14α干預前干預后干預前干預后13.36±1.62 6.18±0.45αβ 13.17±1.57 8.76±0.82α 12.09±1.51 5.44±0.57αβ 12.25±1.69 7.23±0.88α
試驗組患者干預后的OHIP-14 量表中4 個維度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的口腔健康狀況比較(±s,分)
表3 兩組患者的口腔健康狀況比較(±s,分)
注:α 表示組內(nèi)比較,P<0.05;β 表示組間比較,P<0.05。
組別 時間 口腔功能限制 疼痛與不適 獨立能力受限 身心缺陷試驗組(n=36)對照組(n=36)9.42±1.08 5.61±0.56αβ 9.55±1.12 7.26±0.75α干預前干預后干預前干預后10.27±1.66 5.32±0.41αβ 10.34±1.53 7.50±0.80α 9.82±0.62 5.41±0.29αβ 9.73±0.56 7.41±0.34α 11.29±1.41 5.14±0.62αβ 11.34±1.54 7.22±0.89α
試驗組患者干預后的WHOQOL-100 量表中5 個維度評分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4。
表4 兩組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比較(±s,分)
表4 兩組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比較(±s,分)
注:α 表示組內(nèi)比較,P<0.05;β 表示組間比較,P<0.05。
組別 時間 心理 生理 社會關系 獨立性 精神試驗組(n=36)對照組(n=36)干預前干預后干預前干預后11.38±0.79 16.62±1.22αβ 11.40±0.65 13.24±0.84α 10.22±0.47 16.41±1.56αβ 10.09±0.65 13.14±0.91α 11.46±1.25 17.29±2.16αβ 11.52±1.37 14.27±2.78α 10.31±0.93 16.04±1.45αβ 10.37±0.88 13.27±1.22α 9.85±0.74 15.42±1.42αβ 9.91±0.68 12.23±1.19α
神經(jīng)內(nèi)科患者的病情嚴重,常伴有呼吸中樞抑制,導致患者的通氣功能降低,出現(xiàn)呼吸道感染,加重患者的病情,影響患者的預后效果。因此,對于神經(jīng)內(nèi)科患者而言,加強其呼吸道管理,保持其呼吸道通暢,有利于保障患者各器官、組織的功能,有利于挽救患者的生命[7,8]。4R 危機理論是羅特·西斯提出的理論,是在風險管理流程基礎上,通過縮減、預備、反應、恢復4 個階段開展風險管理工作,有利于針對風險問題進行預防與控制,可有效降低患者的護理風險,提高患者的護理質(zhì)量[9,10]。目前,臨床上關于4R 危機理論在風險管理中的報道較多,但關于在神經(jīng)內(nèi)科患者呼吸道管理中的應用效果尚不明確[11]。
本研究結(jié)果表明,試驗組患者干預后的SERVQUAL 評分、呼吸道狀況評分、WHOQOL-100 評分顯著高于對照組,HADS-A 評分、HADS-D 評分、OHIP-14 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結(jié)果提示,4R 危機理論的風險管理能夠有效提高神經(jīng)內(nèi)科的護理服務質(zhì)量,有效降低患者的護理風險,改善患者的呼吸道狀況及口腔健康狀況,減少呼吸道并發(fā)癥的發(fā)生,提高護理安全性,從而改善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提高患者的生存質(zhì)量[12]。
綜上所述,4R 危機理論的風險管理在神經(jīng)內(nèi)科患者呼吸道管理中的應用效果良好,可有效提高神經(jīng)內(nèi)科患者的護理質(zhì)量,減輕患者的情緒障礙,改善患者的口腔健康及呼吸道狀況,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