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燕利,孫小結,陳佳琪,鐘偉霞通信作者)
(坪山區(qū)人民醫(yī)院,廣東 深圳 518118)
抽血是門診基礎檢查手段,受到抽血條件、排隊人數多、人員流動性大等多種因素的影響,再加上護理人員的專業(yè)性不夠、服務意識不足,極易發(fā)生抽血護理不良事件,例如感染、重復穿刺、滲血等,引發(fā)醫(yī)患糾紛。同時,隨著我國醫(yī)療衛(wèi)生事業(yè)的不斷發(fā)展,臨床醫(yī)療條件越來越好,患者及家屬的健康意識也逐漸提升,在醫(yī)院進行身體檢查、疾病診療的過程中,對于臨床護理工作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以往臨床護理管理中采用的傳統(tǒng)模式對于護理人員工作監(jiān)督力度不足,也沒有考慮到患者實際情況,使得護理內容及方式不合理,遺漏比較多,難以滿意患者對臨床護理的需求。持續(xù)質量管理是一種全新的護理管理理念,強調的是在工作中不斷積累經驗,并通過匯總和分析護理工作中常見問題去查缺補漏,不斷優(yōu)化護理內容,提高護理質量。持續(xù)質量管理在門診抽血護理中的應用可提高護理人員工作效率、服務意識,同時可增家患者對抽血相關知識的掌握,有助于抽血成功率提升,獲得理想的護理效果。
選擇600 例抽血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時間2020 年8 月至2021 年3 月,2020 年8 月至2020 年12 月期間 未實施持續(xù)質量改進,記為對照組,2021 年1 月至2021 年3 月實施持續(xù)質量改進,記為觀察組,各納入300 例抽血患者。對照組男性164 例,女136 例,年齡11-84 歲,平均(45.36±2.63)歲,觀察組男160 例,女140 例,年齡10-84 歲,平均(46.78±2.78)歲?;颊呋€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颊邔ρ芯恐榍彝?,簽署知情同意書,經過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排除凝血功能障礙、精神疾病患者。同時排除依從性差,語言表達能力差,不能配合抽血檢驗和護理干預效果調查的患者。
對照組未實施持續(xù)質量改進,僅采取傳統(tǒng)管理模式,即對護理人員的工作崗位進行明確,優(yōu)化排班,根據患者數量多少安排值班人員,采用彈性休息模式,增加護理人員間隙休息時間,以此保證護理人員工作狀態(tài),提高工作效率與質量。對護理人員進行嚴格工作考核,納入工資績效中,采取嚴格獎懲機制,促進護理人員工作積極性。
觀察組實施持續(xù)質量改進,包括:(1)組建持續(xù)質量改進小組,對會人員進行門診抽血護理培訓,結合以往護理案例明確護理中常見問題及風險,增長護理人員經驗,分析問題原因,制定針對性護理措施。(2)針對抽血護理人員專業(yè)操作技術不高,一次穿刺成功率低問題,定期組織護理人員進行穿刺練習并考核,通過考核予以上崗,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針對穿刺等待時間長,秩序混亂問題,要求護理人員落實門診管理制度與細則,通過與患者交流與溝通,告知患者有秩序排隊,并合理分流,增開抽血窗口、增加抽血人員,提高抽血效率,減少患者等待時間?;蛘呖梢圆扇C器叫號排隊方式,按照號碼引導患者抽血,對于急癥患者和嬰幼兒、老年患者,行動不便者,孕婦等弱勢人群,開通綠色通道,優(yōu)先抽血,但需要向其他患者做解釋說明,獲得理解,以免引發(fā)口角和爭論。對等待抽血患者進行抽血知識口述宣教,并在公共區(qū)域放置健康手冊,患者按需取用。認真回答患者提出的問題,并結合實例做解釋說明。定期開展護理工作總結會議,匯總一定時間內護理問題及經驗,對護理工作進行查缺補漏,完善護理流程、豐富護理內容。
比較護理不良事件發(fā)生率,例如感染、重復穿刺、滲血。同時比較抽血相關知識掌握程度,采用自制問卷對患者進行調查,邀請患者答卷,例如抽血時機、抽血量、抽血前準備工作、抽血后注意事項等,滿分100 分,分數越高抽血知識掌握程度越高。
觀察組護理不良事件發(fā)生率為2.67%,與對照組護理不良事件發(fā)生率6.33%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如表1。
表1 護理不良事件發(fā)生率[n(%)]
觀察組抽血相關知識得分(84.45±2.63)分,明顯高于對照組(73.13±3.05)分,t=5.631,P=0.02(P<0.05),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門診抽血護理過程中,經常因為護理不到位、不及時、護理專業(yè)性低等因素,導致抽血護理不良事件發(fā)生,造成患者感染、重復穿刺、滲血等[1]。為了減少抽血對患者造成的不良影響,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減輕穿刺疼痛,需全面提高抽血護理水平,可以引入持續(xù)質量改進措施,提高護理人員服務意識、護理專業(yè)性,同時有助于增長患者抽血相關知識認知[2]。開展持續(xù)質量改進,通過對護理人員進行專項培訓,可提高抽血護理意識,明確常見的護理風險問題,提前做出應對與處置,降低護理風險[3]。通過與患者進行溝通,利用健康手冊、視頻等可幫助患者理解抽血操作原理,注意事項,認真回答患者問題可豐富醫(yī)學知識,從而積極配合抽血,提高護理質量,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確保抽血順利進行[4]。張秀芳[5]研究中證實,在門診抽血臨床護理中應用持續(xù)質量改進,有助于降低抽血護理不良事件的發(fā)生率,患者出現感染、重復穿刺以及滲血問題的情況比較少,患者護理滿意率高。張倩[6]研究中表明,在門診抽血護理管理中應用持續(xù)質量改進模式,可以增加患者對抽血相關醫(yī)學知識的掌握程度,可以結合以往病例加深對抽血操作的理解,并了解抽血操作的具體手法、注意事項以及原理等,提高對抽血相關操作整體的認知,明確抽血的重要性及必要性,提高抽血依從性。
本研究中觀察組抽血護理不良事件概率低于對照組,抽血相關知識掌握程度高于對照組,說明持續(xù)質量改進在門診抽血護理中應用效果突出,可提高護理質量及宣教效果,有助于抽血工作的順利開展,不斷提高護理水平與質量,為患者提供優(yōu)質護理服務。
綜上所述,將持續(xù)質量改進應用于門診抽血護理管理中,有助于護理質量的提高以及宣教效果的提升,使得患者加深抽血護理管理認識,確保抽血護理順利開展,提高抽血成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