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秦川
唯有真誠最得人心
1942年9月,馬烽在延安的《解放日報》上發(fā)表了個人的首部短篇小說《第一次偵察》,從此走上文學創(chuàng)作之路。當時,馬烽將全部的心思都用在了工作和小說創(chuàng)作上,根本沒有時間談戀愛,親友都為他的終身大事著急上火。
當時,有熱心大姐給馬烽介紹了在河北省話劇團工作的段杏綿,說對方知書達理,文靜乖巧,希望他把握住機會,和女孩子能牽手成功。初次見面,兩人都比較拘束,特別是段杏綿,不管馬烽問她什么,她都是一言不發(fā)。當時,一向善于言辭的馬烽心里也不免焦急起來,他忽然覺得,談戀愛比起寫《呂梁英雄傳》《一架彈花機》來要難得多。
由于段杏綿一直不開口說話,實在想不出別的話題,馬烽一急之下,便自顧自地講起了他的家庭和出身,最后實在沒有什么可說的了,他干脆講起了自己身上的種種缺點,話語非常坦誠。令馬烽沒有想到的是,當段杏綿聽完他的那些缺點后,竟然開了口,她稱贊馬烽挺誠實的,敢于做自我剖析。隨即,段杏綿也講了自己的家庭和個人經(jīng)歷,最后,她也學著馬烽那樣,將自己的不足之處一一說了出來。
這樣的結(jié)果實在令馬烽大感意外,因為他當時實在是沒話找話,才說出自己的缺點,誰知竟然打開了段杏綿的“話匣子”,同時也打開了女孩的心扉,這個結(jié)果讓馬烽既意外又開心。等話匣子都打開后,兩人也不像之前那樣拘謹,不過他們的話題則一直圍繞著生活中的缺點和不足展開,硬是將談戀愛談成了生活檢討會。
令馬烽安心的是,雖然自己的缺點很多,但從段杏綿的言談來看,好像并不討厭自己。最后又經(jīng)過幾次見面和幾次書信往來后,兩人最終確定了婚姻大事。
(責任編輯/劉大偉 北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