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金萍,李 欣,王瑞榮,郭 浩,唐 軍,劉 俊,劉麗雙
(中北大學(xué) 儀器與電子學(xué)院,山西 太原 030051)
石墨烯量子點(Graphene quantum dots,GQDs)是一種橫向尺寸在100 nm以內(nèi)、縱向厚度在幾個層數(shù)的石墨烯小碎片[1-2]。GQDs不僅具有石墨烯的優(yōu)異性能,而且由于小尺寸引起的顯著量子約束效應(yīng)和邊緣效應(yīng),使其具有穩(wěn)定的熒光特性、低毒性、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等優(yōu)異性能,在光催化、生物醫(yī)學(xué)、金屬離子檢測、能量轉(zhuǎn)換與存儲、傳感器等方面具有非常廣泛的應(yīng)用[3-7]。
目前,GQDs的制備方法主要分為“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兩大類方法[8]。自下而上法主要是通過溶液化學(xué)法、熱解碳化法將小分子的有機物(如葡萄糖、檸檬酸)合成小尺寸的GQDs[9],它的優(yōu)點在于可以通過控制反應(yīng)條件來調(diào)節(jié)GQDs的尺寸大小和形狀,但相對而言存在制備過程嚴苛、復(fù)雜、制備周期過長的缺點。相比于自下而上法,自上而下法主要是通過化學(xué)氧化切割法、水熱法、電化學(xué)氧化法等將大尺寸的碳材料(如石墨、石墨烯、氧化石墨烯)裁剪成小尺寸的GQDs[10],這些方法相對簡單,但成本高昂、制備過程中使用強酸強堿等有毒、有腐蝕性的試劑,對研究人員和環(huán)境都存在著潛在的危險。因此,探索一種工藝簡單、低污染、低成本、安全的方法合成GQDs非常重要。
石墨烯的合成方法有機械剝離法、氧化還原法、化學(xué)氣相沉積法等[11]。但在2014年,Lin等提出了一種激光誘導(dǎo)制備石墨烯的方法(Laser induced graphene,LIG)[12],即利用CO2紅外激光器在商業(yè)聚酰亞胺薄膜上制備出了三維多孔石墨烯,該方法簡單、快速、無需催化劑、普通環(huán)境條件下就可進行,且前驅(qū)體選擇非常豐富[13]。所利用的原理為光熱效應(yīng),且使用任何超過前驅(qū)體材料能量閾值的激光器都可制備出石墨烯[14]。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為一種柔性透明材料,分子式為(C2H6OSi)n,無毒且成本低廉,其良好的拉伸性有助于生成材料更好地剝離。利用激光在PDMS表面制備石墨烯,是一種簡單、低成本的方法,并且該方法和以其所制備的石墨烯作為前驅(qū)體制備GQDs溶液,先前未見報道。水熱法是目前制備GQDs最常用的方法,在高溫高壓下,石墨烯很容易被裁剪為小尺寸的GQDs。
基于此,本文提出了一種簡單、低成本、低污染的GQDs制備方法。先以PDMS為前驅(qū)體材料,利用532 nm綠色激光器,通過控制激光的功率、掃描速率和重復(fù)次數(shù),在前驅(qū)體上制備出黑色有較少缺陷的少層石墨烯。然后再以所制備的石墨烯為前驅(qū)體材料,通過一步水熱法合成了穩(wěn)定的發(fā)明亮藍色熒光的GQDs溶液,并通過透射電鏡(TEM)、拉曼光譜、紫外吸收光譜、熒光光譜對量子點溶液進行了表征。
本實驗合成GQDs主要分為三步:(1)通過控制激光功率、掃描速率和重復(fù)次數(shù),在PDMS表面合成石墨烯;(2)使用超聲細胞粉碎機,在強烈的機械粉碎作用下,將制備好的多層石墨烯粉碎為小尺寸的少層石墨烯結(jié)構(gòu);(3)將分散液倒入聚四氟乙烯反應(yīng)釜中,水熱法制備GQDs。整個過程如圖1所示。
圖1 石墨烯量子點合成方法Fig.1 Synthesis of GQDs
具體過程如下:
第一步:PDMS選用道康寧DC184硅橡膠,其主劑與固化劑按10∶1(5 mL∶0.5 mL)比例倒入燒杯中,使用玻璃棒攪拌5 min,使之混合均勻。然后將燒杯中混合好的樣品倒入培養(yǎng)皿中,放入真空箱中去除氣泡。接著將其放在80 ℃恒溫加熱臺上固化半小時,制備出厚度約為2 mm的PDMS。最后將固化好的PDMS切成1 cm×5 cm的小塊放在載玻片上。使用20×物鏡,532 nm綠光激光器,控制激光功率在0.8 W,掃描速率為1 mm/s,掃描長度1 cm,重復(fù)掃描3次,連續(xù)掃描,形成大面積黑色物質(zhì)。PDMS前驅(qū)體材料可重復(fù)使用。
第二步:將前驅(qū)體上制備的黑色物質(zhì)剝離下來,倒入裝有10 mL乙醇溶液的液體瓶中,放入超聲細胞粉碎機中,超聲分散30 min。
第三步:將分散溶液倒入25 mL聚四氟乙烯反應(yīng)釜中,180 ℃下反應(yīng)10 h。反應(yīng)結(jié)束后,冷卻至室溫,靜置,取上清液,或過濾除去溶液中的大顆粒雜質(zhì),得到GQDs溶液。
利用英國雷尼紹公司(Renishaw)生產(chǎn)的InVia系列拉曼光譜儀(514 nm波長)對所制備的樣品進行拉曼表征,50×顯微物鏡進行聚焦。利用美國FEI Tian Themis透射電子顯微鏡對量子點形貌進行表征。利用愛丁堡FLS1000熒光光譜儀對GQDs溶液進行熒光光譜測定。紫外-可見吸收光譜利用日本島津紫外分光光度計進行測試。利用寧波新芝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JY96-11N超聲細胞粉碎機進行超聲分散。選用Origin 2018軟件對所有實驗數(shù)據(jù)進行處理。所有測試過程均在室溫環(huán)境下進行。
拉曼光譜是對碳材料的一種有效的表征方法,石墨烯的拉曼光譜有3個典型的特征峰,分別是位于1 350 cm-1附近的D峰、1 580 cm-1附近的G峰和2 700 cm-1附近的2D峰。其中D峰反映碳材料內(nèi)部的缺陷和無序排列程度;G峰由碳材料sp2雜化結(jié)構(gòu)引起,反映樣品內(nèi)部的結(jié)晶程度;2D峰由雙聲子共振躍遷散射引起,反映石墨烯的層厚。用D峰與G峰的相對強度之比(ID/IG)來表示石墨烯的缺陷程度,比值越小,石墨烯的質(zhì)量越好。用2D峰與G峰的相對強度之比(I2D/IG)來表示石墨烯的層數(shù),比值越大,石墨烯的層數(shù)越少,比值大于1為單層石墨烯[15-17]。
激光作用在PDMS表面可以肉眼觀察到明顯的黑線形成,當(dāng)激光能量超過前驅(qū)體材料的能量閾值時就可使之轉(zhuǎn)化為石墨烯,且判斷依據(jù)為拉曼光譜中2D峰的出現(xiàn)[18]。由于激光為高斯分布,所以激光作用在PDMS表面所拉黑線的形貌在20×物鏡的光學(xué)顯微鏡下如圖2(a)所示,在圖中可以看到其中間有一條明顯的黑線,以這條黑線的中心為對稱軸,依次向邊緣對不同部位進行了拉曼表征,歸一化后如圖2(b)所示。圖2(b)中紅色曲線為測試部位1處的拉曼光譜,可以觀察到3個明顯的特征峰,分別是位于1 350 cm-1的D峰、1 580 cm-1的G峰、2 702 cm-1處的2D峰,ID/IG=0.43,I2D/IG=0.94,表明該部分為有較少缺陷的少層(<5)石墨烯。圖2(b)中的藍色曲線為測試部位2處的拉曼光譜,可以看到有明顯的D峰、G峰和2D峰出現(xiàn),分別位于1 353,1 580,2 700 cm-1處,ID/IG=0.71,I2D/IG=0.94。其D峰強度明顯大于1處中間測試部位,說明越靠近黑線邊緣的位置,缺陷越大。圖2(b)中綠色曲線為測試部位3處的拉曼光譜,與1、2處相比,其D峰強度大于G峰,且2D峰明顯減小,表明該部分缺陷較高,石墨化程度不高。圖2(b)中粉色曲線為測試部位4處的拉曼光譜,可以看到其D峰和G峰非常強,且有微弱2D峰出現(xiàn),說明該部分已開始碳化,且剛剛開始石墨化。再往外,所測部位的拉曼光譜就沒有明顯的突出峰,說明該部分的激光能量還不足以使前驅(qū)體PDMS材料開始碳化。綜上所述,532 nm激光作用在PDMS表面所拉整個線的情況為:中間黑色物質(zhì)是有較少缺陷的少層石墨烯,從中間向外所制備的樣品層數(shù)越厚,缺陷越多,包含了石墨烯、石墨化、碳化、未反應(yīng)4種狀態(tài)。
圖2 (a)光學(xué)顯微鏡下黑色線條的形貌(20×物鏡下,紅色方框為測試部位);(b)不同部位的拉曼光譜(歸一化)。Fig.2 (a)Shape of the black line under the optical microscope(under the 20× objective lens,the red box is the test part).(b)Raman spectra of different parts(normalized).
圖3 (a)GQDs的紫外-吸收光譜;(b)GQDs的熒光光譜;(c)在365 nm紫外光照射下的GQDs溶液的光穩(wěn)定性測試。Fig.3 (a)UV-absorption spectrum of GQDs.(b)Fluorescence spectrum of GQDs.(c)Photostability test of GQDs solution under 365 nm UV light.
GQDs的熒光量子產(chǎn)率以硫酸奎寧為標準參考,通過公式(1)計算得到。已知硫酸奎寧溶解于0.1 mol·L-1的H2SO4中,量子產(chǎn)率為0.54,量子產(chǎn)率計算公式如下[20]:
(1)
其中,Q為熒光量子產(chǎn)率,k為樣品的熒光積分面積,A為樣品的吸光度值,n為溶劑的折射率,下標r指標準參考物。為了避免再吸收效應(yīng),硫酸奎寧溶液和待測樣品的吸光度值要嚴格控制在小于0.1范圍內(nèi)。經(jīng)計算,所制備的GQDs的熒光量子產(chǎn)率約為6.3%。
圖4(a)為所制備GQDs的TEM圖像,從圖中可以看出,量子點形狀偏圓狀,且均勻分散。圖4(b)為高分辨TEM圖像,測得晶格間距為0.24 nm,與石墨烯的(1120)晶面相吻合[21]。圖4(c)為GQDs的粒徑分布圖,可以看出,GQDs的尺寸分布較為均勻,粒徑尺寸范圍在4~9 nm之間,平均粒徑大小約為6.67 nm。
圖4 (a)GQDs的TEM圖像;(b)GQDs的HRTEM圖像;(c)GQDs的粒徑分布。Fig.4 (a)TEM image of GQDs.(b)HRTEM image of GQDs.(c)Particle size distribution of GQDs.
又對所制備的GQDs進行了拉曼光譜表征,從拉曼光譜(圖5)中可以觀察到典型的石墨烯拉曼特征峰D峰、G峰和微弱的2D峰,分別位于1 343,1 590,2 714 cm-1處。D峰與G峰的相對強度之比為0.9且G峰為獨立的尖峰,表明合成的GQDs有缺陷且有較好的結(jié)晶度,其微弱的2D峰也表明具有石墨烯結(jié)構(gòu)。
圖5 GQDs的拉曼光譜Fig.5 Raman spectrum of GQDs
本文提出了一種新的GQDs制備方法。首先使用532 nm激光在PDMS表面誘導(dǎo)制備出了有缺陷的少層石墨烯,該方法無需其他試劑,普通環(huán)境下就可進行,且前驅(qū)體材料可重復(fù)使用,具有簡單、低成本、低污染的優(yōu)勢。然后再以所制備的石墨烯為前驅(qū)體材料,采用水熱法成功制備出了分散均勻、尺寸大小約為6.67 nm、發(fā)穩(wěn)定明亮藍色熒光的石墨烯量子點溶液,經(jīng)計算所得GQDs的熒光量子產(chǎn)率約為6.3%。本文制備GQDs的方法具有簡單、低成本、低污染的優(yōu)勢,為GQDs的制備提供了一種新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