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育芬
(麗江市人民醫(yī)院輸血科 云南 麗江 674100)
輸血是臨床常用的一種治療方式,應用較為廣泛,對許多疾病都有著良好的治療效果,但是部分患者進行輸血時會出現(xiàn)某些不良反應,而這與血液中的血型不規(guī)則抗體有關[1-2],所以應對不規(guī)則抗體陽性的患者引起高度的重視。本文對我院2016 年1 月—2019 年12 月的抗篩檢測結果進行統(tǒng)計,現(xiàn)報道如下。
選取2016 年1 月—2019 年12 月在我院接受備血或輸血治療的患者,共23 170 例,其中男性9 228 例,女性13 942 例,年齡平均(45.2±8.02)歲,有過兩次輸血史362 例,3 次輸血史及以上有138 例。所有患者抽取3 ~5 mL 靜脈血于EDTA 抗凝管中離心待檢。納入標準:①本次實驗經過醫(yī)院倫理會的準許,且患者和家屬對此均知曉,并簽署了知情同意書;②所有的患者滿足輸血標準。排除標準:①意識障礙;②合并其他血液疾?。虎坶L期使用激素等患者。
抗體篩選細胞(Ⅰ、Ⅱ、Ⅲ)、抗人球蛋白檢測卡、37 度孵育箱和卡式法專用離心機由長春博訊生物技術有限責任公司公司提供。每套試劑紅細胞中至少有2 人份紅細胞含有D、C、c、e、s、Fya、k 抗原,至少1 人份紅細胞含有E、Jka、Jkb、M、N、Fyb、Lea、Leb、P1抗原。
抽取參與實驗患者的血液3 ~5 mL,對血液標本進行離心處理,并且在微柱凝膠卡上將患者的基本情況以及抗體篩查的細胞編號等進行記錄[3],為避免路途顛簸造成微柱凝膠卡中有氣泡影響結果先將微柱凝膠卡進行離心,把Ⅰ、Ⅱ、Ⅲ號抗體篩查紅細胞懸浮液(濃度為0.8%)分別加入這三個微管腔中,然后使用定量加樣器分別吸取50 μL 被檢者血漿加入這3 個管腔中,加樣后的微柱凝膠卡放置于37 ℃的孵育器中孵育15 min,用卡式法專用離心機離心操作,時間為900 rpm 2 min、1 500 rpm 3 min,取出進行肉眼觀察,紅細胞位于凝膠表面或凝膠中為陽性,紅細胞沉積在凝膠底部為陰性。所有操作均按科室標準操作規(guī)程進行。
記錄和分析不規(guī)則抗體檢測23 170 例患者的實驗數(shù)據(jù),包含:抗篩檢測陽性率年度趨勢表、性別對抗篩陽性率的影響、盲配成功率。
采用SPSS 25.0 統(tǒng)計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處理。正態(tài)分布的計量資料采用均數(shù)±標準差(± 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用頻數(shù)和百分比(%)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我院2016 年1 月—2019 年12 月行不規(guī)則抗體檢測23 170 例,陽性患者145 例,陽性率為0.626%。男性9 228 例,陽性13 例,陽性率0.141%;女性13 942 例,陽性132 例,陽性率0.957%。2016 年抗篩陽性率為0.271%;2017 年抗篩陽性率為0.518%;2018 年抗篩陽性率為0.61%;2019 年抗篩陽性率為0.968%。對不規(guī)則抗體陽性的患者及時與臨床進行溝通,對部分用血概率大的患者進行提前盲配,并對盲配成功率進行統(tǒng)計。見表1 ~3。
表1 抗篩檢測陽性率年度趨勢表
不規(guī)則抗體的陽性率有逐年增高的趨勢;女性的不規(guī)則抗體陽性率高于男性;大部分抗篩陽性患者可通過盲配的方式找到可以輸注的血液,個別患者(2 例)沒有找到盲配相合的血源,需將樣本送上級血液中心做抗體種類的鑒定并進一步找到可以輸注的血液。
表2 性別對抗篩陽性率的影響
表3 盲配成功率統(tǒng)計
臨床上將除了抗-A、抗-B 以及抗-AB 之外的血型抗體統(tǒng)稱為不規(guī)則抗體,例如RH 系統(tǒng)以及P 系統(tǒng)等。不規(guī)則抗體是因為在輸血的過程中血型不合格的血液制品或者是妊娠免疫刺激以及無感覺的刺激造成。根據(jù)相關的研究可知[4],在正常人群之中,不規(guī)則抗體的發(fā)生率為0.5%~1.15%左右,并且該抗體存在于人體內會造成遲發(fā)性免疫反應,盡管在輸血的人群中出現(xiàn)的概率較低,但不規(guī)則性以及復雜性都提高了臨床正常的輸血工作的風險率。在實際的臨床過程中,輸血是提高患者治療效率,使其能夠盡快恢復健康的方式之一。近些年,隨著醫(yī)學要求標準的提高,醫(yī)學規(guī)范趨向完整以及科學,對于輸血以及輸血前的檢查等都要求更為規(guī)范化,對于一些不容易檢測出來的抗原,例如ABO 亞型抗原,臨床可以通過采用不規(guī)則的抗體進行篩查用以確定抗原,能夠降低出現(xiàn)溶血性的反應[5]。所以,針對輸血患者在正式輸血之前進行不規(guī)則的抗體檢查具有重要意義。
當患者的血清之中只有IgM 類型的抗體存在,并且紅細胞也有相應的抗原存在,那么IgM 類型的抗體就會和對應的紅細胞進行直接的反應,產生連接,這時候鹽水介質就為凝聚反應,在實驗中用肉眼就可以看到。IgG類型是由1 個免疫球蛋白組成,只有和載有相對應的抗原的紅細胞,且吸附在紅細胞之上,不產生凝聚反應,這就需要進行一定的檢測手段,對此,臨床一般采用凝聚胺法和微柱凝膠法進行檢驗。
本次的實驗數(shù)據(jù)證實,陽性患者145 例,陽性率為0.626%。男性9 228 例,陽性13 例,陽性率0.141%;女性13 942 例,陽性132 例,陽性率0.957%。2016 年抗篩陽性率為0.271%;2017 年抗篩陽性率為0.518%;2018 年抗篩陽性率為0.61%;2019 年抗篩陽性率為0.968%。,其數(shù)據(jù)說明了男性不規(guī)則抗體陽性的產生概率低于女性,所以應當將女性患者列為重點的實驗研究檢測人員,這樣也能夠減少出現(xiàn)輸血不良發(fā)應,以及血液浪費的情況。
另外也有資料證實[5],不規(guī)則的抗體對于多發(fā)腫瘤,孕婦,多次輸血患者等為常見的多發(fā)群體,不規(guī)則抗原性的強弱依次為,抗-D 最強,之后為抗-E、抗-C、抗-c、最弱為抗-e,這其中抗-D 是因為Rh 血型輸血不合格或者是妊娠造成,抗-E 是患者多次性的進行輸血導致,所以在實際的臨床輸血的過程中,需要控制好ABO 型的分型,對于Rh 血型的分型需要準確的判定,確保本次的輸血為同型輸血。
有效的輸血前的不規(guī)則抗原檢測,能夠準確的選擇所需要的血液,提高輸血的準確性,提高預后。為此在檢驗的過程中檢驗人員以及輸血人員需要注意以下幾點:(1)當血液沒有第一時間進行檢測,超過了檢測規(guī)定時間,需再次抽取患者的血液開展檢測;對于配血結果超過24 h 的患者,且后續(xù)還需要大量輸血的患者,再次開展檢測,之后再進行交叉配血;(2)倘若患者需要多次的進行輸血,則每間隔3 d 就需要進行一次抗體的篩查,避免出現(xiàn)溶血現(xiàn)象;(3)在進行血型以及抗體的檢查過程中,需要注意使用有效的劑量效應的抗體,這樣才能夠確保和抗原純合子產生有效反應,不會和雜合子反應。對患者的抗體特異性進行再次確認,輸血需要選擇無相應抗原的血液;(4)對于妊娠史的患者、多次進行輸血的患者需要及時的進行不規(guī)則抗體的檢測,且在輸血前進行多次詢問和確定,之后在進行相應的檢測,以此降低患者出現(xiàn)溶血性不良反應的概率,讓輸血能夠更為安全;(5)在輸血的過程中,需要留意患者的血氧飽和度,血壓等生命體征的變化,一旦出現(xiàn)異常,及時的停止輸血,及時進行搶救;(6)對于無法找到匹配的血液的患者,通常不建議進行輸血治療,以免出現(xiàn)嚴重的不良反應,對腎臟造成嚴重的損傷,并出現(xiàn)溶血反應,患者需先按照醫(yī)囑開展治療,當自身的抗原減弱之后,再對血型進行匹配和輸血。
綜上所述,在輸血之前進行不規(guī)則抗體檢驗,能夠降低出現(xiàn)新生兒溶血、配型困難,以及各種溶血反應,提前對陽性患者進行盲配,減少該類患者配血困難導致的風險,有效縮短申請用血到發(fā)血的時間,對于暫時不能開展抗體種類鑒定的基層醫(yī)院有較高的實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