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晟
摘要:互聯網的快速普及對教育發(fā)展造成了極大沖擊,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面臨著全新的領域。龐大復雜而又良莠不齊的網絡信息,給學生的心理發(fā)展帶來了嚴峻的挑戰(zhàn),學生網絡心理問題逐漸出現?;诖耍疚膶W生網絡心理問題進行了深入探究,提出教育對策,以期為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發(fā)展提供助力。
關鍵詞:網絡心理問題;學生;對策
互聯網的出現拉近了時間和空間的距離,拉近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在很大程度上促進了社會和經濟的快速發(fā)展,對人們的生活、學習、工作的交流方式產生了巨大的影響。網絡正通過其自身的實時性、互動性等優(yōu)勢,越來越成為人們日常工作、生活不可缺少的助手,網上聊天、社區(qū)討論、網絡游戲、網上家園等網絡行為,也越來越普遍。
現在人們的通信方式不再只限于手機、電話的聯系,而是通過QQ、微信、抖音等各種網絡方式。不過正如打開窗戶之后,進來的除了新鮮空氣之外,還有討厭的蒼蠅蚊子這個道理一樣,網絡在給人們帶來便利的同時,也給社會帶來了較大的負面沖擊,尤其是對于那些大學生。大學生的心智還沒有完全成熟,不能完全分辨出虛擬與現實世界的區(qū)別,這些都導致了他們比社會人更容易陷入網絡的泥潭中不能自拔。媒體上常有關于青少年沉溺于虛擬世界,網絡直播、網絡游戲之中,顛倒虛擬與現實世界,從而成績直線下滑,有暴力傾向,甚至走上犯罪道路的例子比比皆是,讓人為之痛心疾首。
在現實社會中,父母教會孩子們如何避免日常生活中的危險;而在網絡世界里,同樣需要老師,家長的積極引導,做孩子們的領路人,從而避免在五光十色的網絡世界中迷失自己。如何對青少年進行網絡教育,讓他們能夠辯證看待網絡、正確的利用網絡這個工具。就這個問題,筆者談一談自己不成熟的見解,希冀拋磚引玉。
下面就是本人歸納的幾種學生常見的心理及相應對策:
1)鐘情游戲,耽誤學習
游戲本身是用來給人們放松心情,調節(jié)大腦,進行娛樂的,在信息技術課上老師也安排過一些有趣健康的電腦小游戲,通過這些小游戲,能夠讓學生在輕松、活潑的氛圍中學習,有的能夠提高學生的打字水平,有的能夠提高學生的反應能力。但是如果把游戲作為計算機應用的全部,把電腦只是當成一個高級游戲機,還有一些游戲中含有暴力成分,對學生的身心成長也非常不利,沉迷于此則只會對學生的身心發(fā)展有害無益。青少年學生玩網絡游戲而成癮的報道已經不是新鮮事了,不少學生因為在現實社會中得不到認同和肯定,轉而向網絡世界尋找安慰,一頭扎進虛擬的網絡世界中不能自拔,還有一些自制力較差的學生長期沉溺于其中,通宵達旦、甚至逃學到網吧玩游戲,與家長對立。平時上課也無法集中精力,造成學習成績急劇下降。這些現象已經引起了社會、學校、家庭的廣泛關注。
對策:如何引導學生正確對待網絡游戲,樹立正確的學習動機是首要環(huán)節(jié)。讓學生弄清楚虛擬和現實的區(qū)別,認識到現實世界才是我們真正生活的世界。這時,我們要教育學生,現在還處于學習知識的重要階段,應把計算機作為一種幫助我們學習的工具,而不是作為高級的游戲機。
計算機的應用遠遠大于網絡游戲,通過電腦,我們還可以做許多更加有意義,對我們更有幫助的事情。我們也可以選擇一些適合青少年年齡特點的、比較健康的網絡內容?,F在的學生不是僅僅從學校課堂中去獲取知識,還可以通過各種網絡資源來豐富所學的知識。像現在比較流行的網絡遠程教育,它就可以讓學生突破地域和時空的限制,拓展知識面,學習到更多有益的知識。平時也可以多多推薦一些優(yōu)秀的青少年教育教學網站,從而從正面引導他們。比如,針對學生的“百度少兒”,具有很強實用性的“百度詞典”等等。同時,鼓勵青少年拓展多方面的愛好,豐富自己的知識,開拓自己的眼界,不把網絡游戲作為唯一的愛好。同時,家長、老師需要多多關心孩子們,組織一些豐富多彩的戶外活動,投入到大自然的懷抱中,使他們逐步從對網絡游戲的依賴中解脫出來。
政府也意識到這個問題,管理與疏導雙管齊下,今年史上最嚴的網絡防沉迷系統投入使用,這個系統旨在預防青少年過度迷戀網絡游戲的,一定程度上也緩解青少年的網癮。由政府為凈化網絡環(huán)境,避免青少年受互聯網不良信息的影響和毒害,保護未成年人健康上網的計算機終端過濾軟件“綠壩-花季護航”也早已投入使用。它是由國家出資壟斷,供社會免費下載和使用的上網管理軟件,能夠同時具有控制上網時間、管理聊天交友、管理電腦游戲等輔助功能。產品安裝容易,操作簡單,為廣大家長管理孩子上網活動提供了一種有效的技術控制手段。
2)盲目輕信,不加辨別
如同現實社會一樣,網絡世界也存在著許多陷阱,并且它們以貌似合理合法的形式存在,有的比現實社會中的陷阱更加難以辨別。尤其因為網絡的虛擬性和隱蔽性:網絡技術可以讓人們的身份變成電腦上的任意一串字符,而且無從查證。任何人都可以隨便用不同的名字、性別、年齡與人交流而難以被人察覺。網絡的這些特征使網上的犯罪層出不窮?,F在網絡違法犯罪現象可謂五花八門:獲取網友信任,從而騙錢騙物,實施犯罪行為的;制造虛假信息詐騙的;利用網絡進行賭博的;散布謠言中傷他人的等等。而這些都讓心智未成熟、生活閱歷膚淺的青少年難以辨別,對各類誘惑缺乏免疫力,從而陷入圈套。2009年6月份在南京發(fā)生了一起嚴重的刑事案:南京34中的女高中生被外地網友劫持并被他連中33刀而身亡的新聞,震驚了全國上下,使人們對于青少年網絡交友的安全問題更多了一層擔心。
另外,由于在網絡中沒有國界之分,網上一些被包裝、被夸大、被扭曲的低俗的意識形態(tài)、價值觀念,如各種色情、反動、虛幻、暴力、謾罵等等。網絡由于它的平等和互動性,任何人都可以在一個沒有約束的環(huán)境下自由發(fā)表言論,這些不健康的信息都對青少年的尚未成熟的人生觀、世界觀產生巨大的沖擊,造成青少年的價值觀危機。
對策:網絡交流要遵守道德和國家的相關法律,交流中要本著尊重他人和誠信等原則,切不可放縱自己的行為,更不可以違反法律。針對網絡上存在的虛擬等問題,首先要引導學生保護自己,上網時提高警惕:聊天時對于陌生人盡量不與理睬;家庭住址、電話號碼、身份證號等隱私信息不隨便告知他人;在交談中勿輕信匯款、中獎消息,勿輕易撥打陌生電話;不要單獨與網友見面;在收取電子郵件時,對來歷不明,含有鼓惑性詞語,尤其是含有附件的郵件應及時刪除,不要出于好奇而打開。
學生的閱歷淺、經驗不豐富,比較容易上當,這就需要提高學生辨別是非的能力,對美丑善惡的判斷力,教師可以適當提供一些評價標準讓學生參考。比如《全國青少年網絡文明公約》就告訴了學生一些基本準則:要善于網上學習,不瀏覽不良信息。要誠實友好交流,不侮辱欺詐他人。要增強自護意識,不隨意約會網友。要維護網絡安全,不破壞網絡秩序。要有益身心健康,不沉溺虛擬時空。
3)崇拜技術,忽視道德
網絡雖然發(fā)展很快,但是在我國相應的法律制度還不完善,對一些行為缺乏有效的監(jiān)管。造成了在全新的網絡環(huán)境中,原有的道德規(guī)范已經不足以約束學生的行為。同時又接受了一些不健康的意識,諸如:崇拜黑客,迷戀技術等?,F在各種黑客網站層出不窮,追捧者中很多都是青少年,他們出于好奇或者是炫耀的心理使他們對這些技術趨之若騖,并以破壞為樂。在我們學校,也有不少學生認為技術第一,技術就是一切。掌握了這些就顯得自己很了不起。在機房,有些學生把機器當練手的工具:隨意改變機器的設置,破解各類網絡密碼,通過網絡進入別人的機器,刪除或篡改軟件和資料等,還認為這些是自己技術高的表現,到處炫耀。甚至有些同學在網絡上惡意傳播病毒。這些行為如果不加以制止,任其發(fā)展的話,嚴重的會造成道德、責任感的缺失,進而引發(fā)犯罪。
對策:關鍵是要加強對于學生的信息道德教育,提高他們的網絡道德水平。信息道德現在已經上升為學校德育教育中不容忽視的重要內容。教師要引導他們認識到技術應該為人們所用,而不是用它們來搞破壞,提高他們對于網絡的責任感,構建網絡道德,樹立網絡新風。同時還需要加強相應的法制教育。
多年前,在全國范圍內大部分的電腦的exe文件都出現了一個熊貓拿著三根香的圖標,這就是臭名昭著的熊貓燒香病毒,這個病毒及其變種致使多家著名網站受到攻擊,其制造者李俊也因破壞計算機信息系統罪,被判處有期徒刑四年。著名的番茄花園案以侵犯著作權被微軟告上法庭,最后一審判決。經營番茄花園網站的被告單位成都共軟網絡科技有限公司被判處罰金877萬余元,并罰沒違法所得292萬余元。番茄花園網站負責人洪磊被判處有期徒刑三年六個月,并處罰金100萬元人民幣。通過這些非常典型的例子告誡學生們網絡活動應該遵循相應的法律法規(guī)。
總之:網絡一方面豐富著我們的文化生活,拓展著我們的交流空間,另一方面,由于網絡世界的虛擬性,網上非道德行為也如影隨形。面對網絡這把“雙刃劍”,我們需要正確對待,增強自我防范意識,分清虛擬和現實,發(fā)揮網絡的積極作用。
面對紛繁復雜的網絡世界和心智尚未成熟的學生,我們教育工作者只有加強對學生的引導,做好學生的領路人,理性的利用網絡,興其利,去其弊,讓網絡成為我們學生的學習、生活、工作的好幫手,才能使學生在網絡這個大染缸里“出淤泥而不染”。
參考文獻:
[1]程雪嬌.探析大學生網絡心理問題及其在教學中的教育對策研究[J].山西青年,2021(18):179-180.
[2]蘇君麗.大學生網絡心理咨詢中的問題與對策[J].湖州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20,18(04):15-18.
[3]仝宇.大學生網絡心理問題及其成因分析研究[J].中國農村衛(wèi)生,2018(0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