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碧桃
馬鈴薯在國內被大范圍種植,有著悠久的栽培歷史,它憑借豐產性好、耐旱、耐瘠薄、適應性廣等特征逐漸成為非常重要的蔬菜、糧食、飼料及加工業(yè)原料。本文結合實踐研究,有效地總結了馬鈴薯栽培技術措施。
酸堿度適合的土壤是馬鈴薯得以旺盛生長的前提,通常馬鈴薯喜歡在pH屬于中性的土壤中生長,在特定土層中,馬鈴薯生長需要土壤中具有足夠的微量元素,以便在生長期間獲得相應的營養(yǎng)素補充。馬鈴薯在生長期間會消耗大量的氧氣,所以在土壤相對疏松的位置馬鈴薯產量會有所提高。通常為了保證獲得更高的產量,選擇的種植區(qū)域要在一年內沒有種過辣椒、茄子等農作物??梢赃m當選擇豆科類農作物的土地,由于生長所需元素的不同,此處的土地更利于馬鈴薯生長。
整地是種植馬鈴薯前的必要準備工作,此項工作質量將直接決定后續(xù)馬鈴薯的產量。在種植馬鈴薯之前,要對種植區(qū)域進行翻地處理,同時將土壤打碎使土壤熟化。疏松的土壤中可以確保馬鈴薯獲得足夠的空氣,在相對松軟的土地中也更利于進行馬鈴薯作物的種植。按照要求利用籬笆起壟以后,可以利用凹陷的溝渠排除多余的水分,防止馬鈴薯根系腐爛。
特定的土地上種植相應的品種是保質保產的前提,由于選擇的品種具有更高的抗病蟲害能力,所以馬鈴薯的后續(xù)生長狀態(tài)會更良好。進行馬鈴薯栽培的過程中可以選擇形狀、大小相對整齊的馬鈴薯,表面比較光滑更利于馬鈴薯長出幼苗。良好的品種是抗病蟲害和抗凍傷的前提,也是馬鈴薯在成熟以后擁有更好口感的主要原因。
馬鈴薯種植階段可以首先將其放在陽光下暴曬2~3天,每天3~4小時。這樣做能夠有效篩選出病薯和壞薯,從而控制馬鈴薯的質量。播種時可以選擇體積相對均勻的馬鈴薯切塊,每個切塊保持20~25克即可。切塊都會含有一到兩個芽眼,這也是確保馬鈴薯擁有足夠出苗率的前提。將4%~8%的草木灰與多菌靈共同攪拌到已經(jīng)切好的馬鈴薯塊中,完成物理消毒。
馬鈴薯生長需要特定的肥料補給,按照土壤中含有的微量元素含量,提前準備好相應的肥料,使馬鈴薯擁有足夠的氮、磷、鉀元素補充。馬鈴薯吸收的鉀元素最多,所以有機肥中含有鉀元素的量也要相應增加。在追肥的同時及時對土壤中微量元素進行測量,以便完成后續(xù)的工作,最終使馬鈴薯的產量和質量都明顯提升。
馬鈴薯種植時間的選擇,可以按照特定區(qū)域的氣候而定,當溫度在3~5℃時就可以播種。為了讓內部溫度穩(wěn)定,多數(shù)農戶會選擇薄膜覆蓋的方式,使溫度保持在相對恒定的狀態(tài)。
馬鈴薯塊播種要選擇合適的密度,由于每個馬鈴薯塊都會生長為單獨的個體,一旦密度過小將直接影響后續(xù)的單株生長狀況。馬鈴薯在土壤中形成果實以后會占據(jù)大量的空間,如果密度過大植株過多,那么單體的馬鈴薯質量和個頭都會明顯縮小,對后續(xù)的馬鈴薯售賣造成影響。按照目前馬鈴薯密度種植的要求,在特定面積內,通常種植馬鈴薯的株數(shù)為6000株/畝,這也是經(jīng)過長時間經(jīng)驗總結出的種植比例。
影響馬鈴薯生長的病蟲害主要有晚疫病、青枯病、螻蛄、蠐螬、二十八星瓢蟲等。每種病癥都會發(fā)生在特定時間段,當發(fā)病時可以利用58%的甲霜靈錳鉀稀釋后以噴霧的形式進行防治。馬鈴薯可能感染的病蟲害問題較多,所以一定要科學地進行防治,并避免農藥在馬鈴薯內部殘留,而對人體健康造成損害。
馬鈴薯之所以能夠增產增收,是選擇了正確的收獲時間。根據(jù)特定的馬鈴薯種子生長習性,在播種以后要嚴格計算馬鈴薯成熟時間,同時將馬鈴薯生長過程中所進行的營養(yǎng)元素補充變量計算在內,使最終獲取的時間更加接近馬鈴薯產量最大化的數(shù)值。收獲以后要嚴格對馬鈴薯等級進行劃分,如果出現(xiàn)爛薯、病薯,要第一時間挑選并分別存放,并將馬鈴薯放在通風、干燥、陰涼位置,以免相互之間造成影響。
馬鈴薯種植過程,技術人員應結合具體種植區(qū)域,科學的制訂更加完善的種植方案,從而全面加強馬鈴薯生產產量,進一步提高馬鈴薯種植經(jīng)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