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澤波
在人類血液中的血紅素的是由鐵元素構成的亞鐵血紅素,它存儲在鐵蛋白中,鐵蛋白是一種普遍存在于所有生物鐘的蛋白素。而這種亞鐵血紅素在人類大腦是以的形式存在的,有化學基礎的人應該挺熟悉前面這種化學物質,沒錯,他就是磁鐵礦的主要成分。1992年,科學家首次在人類大腦組織中發(fā)現(xiàn)了磁鐵礦顆粒。
這些磁鐵礦在人類大腦里的作用是什么?如果加以開發(fā)利用,人類是不是能像漫畫里的“萬磁王”一樣通過大腦來控制外面的磁鐵呢?
自然界中火成巖、沉積巖、變質巖、石灰?guī)r和火山沉積物等都可以找到磁鐵礦,而在生物體內有磁鐵礦也早就是各界認同的。細菌、鳥類、魚類和海龜?shù)壬锒紩皿w內的磁鐵礦顆粒來感知地球磁場以達到“導航”的效果,這些磁鐵礦顆粒甚至能感知地磁場的變化,甚至對生物圈的演化產(chǎn)生了影響。
那么,人類大腦里的磁鐵礦顆粒有什么作用呢?2019年發(fā)表的一項研究希望回答這一問題。來自加州理工學院、東京大學和普林斯頓大學的科學家測試了人類能否對地球磁場做出反射式的反應。研究人員將受試者安排在一間充滿磁場的隔離室中,確保實驗不受外部磁干擾源的影響。他們發(fā)現(xiàn),受試者的大腦都表現(xiàn)出了顯著的神經(jīng)活動模式,這意味著大腦的某些區(qū)域會對人造磁場表現(xiàn)出活躍跡象。不過,由于該領域的大多數(shù)實驗都是孤立的,很少有重復實驗,因此這一問題目前還沒有定論。
研究這一問題前,大部分人認為磁鐵礦顆粒是從外部環(huán)境通過一些器官進入人體的,其中一個假設就是磁鐵礦納米顆粒通過呼吸道器官進入了大腦。按照這一邏輯推演出了如下的幾種可能情況:第一,大腦的嗅球區(qū)域磁性粒子的濃度應該最高;第二,遠離鼻子的大腦后部,磁鐵礦納米顆粒的數(shù)量應該很少;第三,如果是從呼吸道進入大腦,那么大腦里的磁鐵礦納米顆粒應該沒有性別差異。帶著這些猜想,研究人員開始進行了研究,結果是:大腦前部和后部的磁鐵礦晶體數(shù)量并無差異。男性和女性大腦的結果也不一致。磁鐵礦顆粒從鼻腔進入的猜想缺乏科學依據(jù)。
那么,這些磁鐵礦顆粒是不是人類自己“產(chǎn)生”的呢,畢竟先前已有實驗表明,一些生物體內的磁性物質幾乎都是其自身合成的,且所有磁場感應器官的生物功能都來自于這些高度進化、被包裹在感覺系統(tǒng)內的亞鐵磁晶體。大多數(shù)的游牧民族是可以在沒有地圖和太陽的情況下實現(xiàn)“導航”的,這種能力很可能就是跟其他生物一樣,由自身產(chǎn)生的磁鐵礦晶體作用而來。只是由于大部分人類更多的依賴科技和知識,慢慢地“疏遠”了這部分技能,在漫長地進化過程中,這一技能消失了,而游牧民族因為經(jīng)常使用的原因,他們保留了這部分的能力。
當然,既然是猜測,說法就有很多種。還有人認為是空氣污染導致了這種功能的消失,也有人認為是神經(jīng)退行性疾病和衰老有關??偠灾?,大部分人暫時無法直觀的感受這些磁鐵礦顆粒的帶來的功能,而人類大腦里確有磁晶體。
(編輯/侯幫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