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細侯》是《聊齋志異》中的經(jīng)典篇目,塑造了一個敢愛敢恨的風塵女子形象。87版電視劇《聊齋》是眾多改編劇中較為成功的一部,其對《細侯》的重塑極為經(jīng)典。人物命名上,根據(jù)身份、性格,別具匠心地安排了侯宛如、滿文貞、賈盛財?shù)纫馓N豐富的名稱;人物增設(shè)上,新添了賣花大嫂、算卦人等角色,穿針引線,使劇情更生波瀾;故事情節(jié)上,變荔枝殼為柑橘皮,增加詩詞比重,新添滿生、細侯交往細節(jié),改變富商迎娶細侯緣由與細侯外嫁原因;主題重塑上,改變大團圓式小說結(jié)尾,以細侯死去的悲劇作結(jié);對細侯殺子情節(jié)加以新詮,解決了情與理的沖突,使人物形象更符合邏輯。
關(guān)鍵詞:聊齋志異;細侯;聊齋;影視改編
中圖分類號:J905? ? 文獻標志碼:A
《聊齋志異》多書寫花妖狐魅式的傳奇故事,但《細侯》篇卻一反常態(tài),與鬼怪毫無干涉,呈現(xiàn)的是現(xiàn)實世界。蒲松齡為我們講述了一個風月場中煙花女細侯與昌化書生滿生之間聚散離合的故事,塑造了敢愛敢恨的奇女子細侯形象。細侯殺子出走的情節(jié),酣暢淋漓地展現(xiàn)了情與理兩方面的激烈沖突,蒲松齡既嘆服她的忠貞,又驚訝她的殘忍。
隨著科學技術(shù)的發(fā)展,文學與影視發(fā)生密切關(guān)聯(lián)?!叭魏我徊砍晒Φ奈膶W作品在傳播過程中都會不可避免地被改編為其他藝術(shù)形式。作為我國古代文言小說巔峰之作的《聊齋志異》也是如此,而且它被改編的次數(shù)和形式之多在中國文學史上沒有任何一部作品可與之比肩” [1]?!读凝S志異》之所以如此受改編者的青睞,是因為小說故事情節(jié)跌宕起伏、人物形象生動鮮活。
在眾多的聊齋改編影視劇中,1987年由福建電視臺和南昌影視藝術(shù)創(chuàng)作研究所合作拍攝的聊齋系列電視劇 ① (簡稱87版《聊齋》)因極大程度地忠實于小說原著,且在布景、選角、拍攝方面投入大量心血,贏得了觀眾的廣泛贊譽,以至出現(xiàn)“你也說聊齋,我也說聊齋”的盛況。系列電視劇中,有對《細侯》一篇的專門改編,且極為成功,本文旨在分析其取勝奧秘所在。
一、意蘊豐富的人物命名
中國古典“小說繼承了中國姓名字號文化的傳統(tǒng),通過諧音、取義、反諷、隨事等手法安排文中人物姓名,以實現(xiàn)交待行文主題、點出人物性格命運、表達人們愛憎褒貶、使讀者曉暢易懂等諸多功用” [2]。
《細侯》因受文言短篇小說體裁限制,僅有滿生、細侯、鴇母、富賈數(shù)人。小說人物雖然無多,但主人翁細侯的命名卻花費蒲松齡一番心思。細侯本是漢代郭伋的字,后世用來代指受愛戴的官吏。馬瑞芳就曾慧眼指出這一命名所蘊含的深意,“《聊齋》中干脆用作妓女之名,可見分量” [3]。稍顯遺憾的是,滿生、鴇母、富賈的命名則沒有太多深意。
電視劇改編者深諳中國傳統(tǒng)文化命名之道,為了使人物形象更加豐滿,便根據(jù)需要為小說人物一一命名,男女主人翁分別取名為滿文貞、侯宛如,富賈某則取名為賈盛財,其他如鴇母戚媽媽、細侯婢女昭兒、算卦的劉秋孟、說媒的野媒婆、送信的劉朝甄等。
細侯的姓氏,小說中說是“賈氏女細侯也” [4]791。而電視劇中,細侯寫給滿生的書信落款為侯宛如,滿生也常常以宛如稱之??芍?,細侯不僅被改為“侯”姓,而且還新增了宛如的芳名?!昂睢毙瞻才?,取自小說中細侯的“侯”字?!巴鹑纭币辉~,據(jù)《漢語大詞典》的解釋為“委屈順從貌”之意??v觀劇情,可知細侯在嫁給富商之時,內(nèi)心是充滿著委屈的。因為她骨子里是看不起富商的,其愛慕對象是有著共同志趣的滿公子。細侯之所以嫁給富商,很大程度上也是順從了鴇母意愿。電視劇這樣命名,在稱贊細侯品格的同時,也通過取義法預設(shè)細侯隨之而來的命運。
滿生在小說中只有姓氏,沒有名稱。電視劇中,則將其命名為滿文貞。當賣花嫂告訴細侯送花的公子姓“滿”時,細侯不禁言道“我也怪滿意的”。這個“滿”字,不僅只是對滿生所送花朵的滿意,實則還包含著細侯對滿生浪漫做法的認可。在中國古代謚號文化中,“文”字是形容讀書人學識與才華的至尊字眼,唐代更是將文貞作為最高謚號。元代為了倡導詩文,以至“追謚杜甫為‘文貞” [5]30?!拔呢憽倍钟脕硇稳菰娛ザ鸥Γ梢娖渲邪暮裰胤至?。滿生為教館先生,終日與書相伴。電視劇將這二字賦予在滿生身上,意在突出滿生才華滿腹。小說中滿生不過偶吟一詩,但劇中為了突出滿生的才思,便增加了作詩的戲份。細侯之所以嫁給滿生,很大程度上是出于對滿生才華的仰慕,認為和滿生在一起可以每日品詩論字??梢?,“文貞”二字的命名也是出于劇情發(fā)展而特意設(shè)置的。此外,文弱少錢的書生滿文貞與財大氣粗的賈盛財在命名上,也形成鮮明對比,給人以強烈沖擊。
富賈某是使小說情節(jié)發(fā)生轉(zhuǎn)變的關(guān)鍵人物,倘不是其貪戀細侯美色并偽造絕命書,細侯則會一直等待滿生歸來。小說未交代其姓名,電視劇中則別出心裁地利用“賈”的多音意,將富商定為賈氏。為了突出賈氏商人的富足,又為其取名“盛財”二字。此后關(guān)于富商的諸多情節(jié),都圍繞盛財展開,如用重金迎娶細侯、花大錢為滿生建造衣冠冢、送紋銀令長久關(guān)押滿生等??梢?,富商的命名也充分利用了取義、隨事等法則,使其事跡與名稱更加切合。
相對于主要人物,小說中其他人物的形象與敘事功能則薄弱些。但電視劇并沒有將之忽略,也根據(jù)需要為之命名:細侯婢女昭兒的名稱源于其曾有召喚滿生的事跡,鴇母戚媽媽的命名則因為與細侯近乎親戚的關(guān)系。
電視劇中的命名,在小說基礎(chǔ)之上進行新創(chuàng),通過取義、對比等手段,更形象地塑造了人物性格,推動劇情發(fā)展,寄托愛憎之情。
二、巧奪天工的人物增設(shè)
小說《細侯》中的人物較少,電視劇為了增加故事的豐富性,便新增了賣花嫂、算命人、送信者,使故事情節(jié)更生波瀾。
賣花嫂不見于小說文本,小說末尾有滿生“托市媼賣漿者達細侯” [4]793的描寫,此當是對此的改編。賣花嫂首次出現(xiàn),在滿生與細侯初見時;通過賣花嫂之口,滿生獲知了細侯身世;滿生說明原委后,賣花嫂推測細侯看上了書生模樣的滿生;滿生矢口否認,認為這不過是細侯的偶然之舉;賣花嫂則進一步說,應(yīng)是滿生愛上了細侯,不然為何喋喋不休??梢姡跐M生對細侯心生愛慕的萌芽階段,賣花嫂起著見證人與訴說者的作用。
而后,賣花嫂說起青樓歌女賣藝不賣身,但遇到合適的也會留客。同時,她也勸誡滿生,此種花費極大,非窮教書先生力所能為。賣花嫂言及遇到合適的也會留客,無疑給滿生希望,告誡此事非滿生可為,則是客觀情況。此后,滿生會見細侯,果無力為其贖身,與賣花嫂的言談不謀而合。此處,賣花嫂起著透露劇情發(fā)展的功用。
滿生與細侯的相見,小說中為滿生“往投以刺” [4]791,即自己拿著名片前往;電視劇中,則改為滿生急中生智讓賣花嫂送去幾枝花。從賣花嫂與細侯的聊天中,可知她們此前曾相識;待說明來由后,賣花嫂拿出滿生的詩作:“美娘唇邊柑橘皮,偏從過客頰上飛。凝思此巧豈天意,幾問垂楊總依依?!弊x罷,細侯坦言此舉確實是無意為之,并深感難為情。正因為賣花嫂的書信傳遞,細侯才逐漸了解滿生,并佩戴了滿生贈送的花(電視劇第十分鐘)。隨后,細侯亦讓賣花嫂給滿生送去書信,并告訴一夜花費之資為三十兩銀子。賣花嫂承擔的依然是見證愛情、促進情節(jié)發(fā)展的作用。
賣花嫂不僅推動了細侯、滿生愛情故事的發(fā)展,而且在塑造賈盛財形象上也有作用。賣花嫂遇見葉媒婆時,說起賈盛財所娶小老婆兩年沒有孩子,還想再娶一房??此崎e言碎語,實則為下文富商迎娶細侯埋下了伏筆。其又提及賈員外是有名的吝嗇人,這也與送信者索錢而賈氏不舍得出資的行為相照應(yīng)。
算卦人的出現(xiàn),在賈商迎娶細侯之前。這一人物增設(shè),點出了賈商娶妻的目的在于想要增添子嗣,突出商人對兒子的渴望。下文細侯殺子,也是看出了富商這一心理。算卦后,賈商僅支付數(shù)錢。對此,算卦人多有不滿,進而詛咒富商生個兒子沒屁眼。一方面塑造了富商吝嗇的秉性,另一方面也營造了喜劇的效果。
送信人劉朝甄,亦是電視劇的新增,其來源當自小說“賈又轉(zhuǎn)囑他商,假作滿生絕命書寄細侯,以絕其望” [4]793一段。電視劇不但安排劉朝甄偽造絕命書,更有其上門向賈盛財索要銀兩的情節(jié)。吝惜錢財?shù)馁Z盛財不愿再出銀兩,進而引發(fā)二人的爭吵。而這爭吵,恰好被細侯聽見,因此獲知事情的原委。得知真相的細侯,異常氣憤,一怒之下做出了殺子的行為。劉朝甄人物的增設(shè),不僅展現(xiàn)了賈氏吝嗇的本性,并補述了此前陷害滿生的經(jīng)過,更重要的是,讓細侯殺子有了更充分的理由。
賣花嫂、算卦人、送信者的增設(shè),不僅見證了滿生、細侯之間的愛情,也刻畫了賈盛財?shù)牧邌菪愿?,更關(guān)鍵的是點出了賈商迎娶細侯的動機是為了生子,為細侯殺子做鋪墊。
三、別具匠心的情節(jié)改編
情節(jié)是小說的核心要素,電視劇改編亦多由此展開。細侯、滿生的相遇,是因為“忽有荔殼墜肩頭” [4]791。而電視劇中,則將荔殼改成了柑橘皮(滿生與賣花嫂對話中說出)。電視劇改變這一道具的原因,當是出于荔枝殼太小,觀眾不易查看的緣故。
小說中詩詞的比重不多,僅見滿生“即枕上口占一絕贈之云” [4]791,然電視劇中卻增加了詩詞比重。滿生首先通過賣花嫂傳遞詩歌,而后細侯也寄去詩作:“賞花悲秋至,翻書為寂寥。獨倚回欄夜,誰與共雅宵。”再次進入梨花園時,滿生亦有詩歌呈現(xiàn)。滿生前往長沙之后,細侯也多次通過詩詞演唱的方式表達對滿生的思念。
除了運用詩詞來顯示二人之間的深情,電視劇也新增了一些小說中沒有的情節(jié)來凸顯二者之間的親密:如滿生進入梨花園后,細侯因為生病無法演出,一旁的觀眾大罵細侯,滿生則極力維護;細侯出場時,頭上的配飾就是此前滿生所贈。細侯演唱時,眼睛也一直注視著滿生,飽含脈脈溫情。
滿生無力再去梨花園,細侯遂命丫鬟昭兒外出找尋,可缺乏資金的滿生堅決不從;細侯無法,只得親自前往石經(jīng)寺面見為母親上陰壽的滿生;言談之中,細侯說起半月之中曾讓人請滿生四次,認為遲不赴約的滿生是寡情薄意之人。滿生則說出了自己的苦衷,賣掉玉佩仍無力再去梨花園;聽罷,細侯拿出了自己銀錢供滿生使用。不難發(fā)現(xiàn),電視劇的改寫旨在突出細侯的真情及滿生的無力感,為后文滿生前往長沙求助做鋪墊。
得知滿生被關(guān)押的消息后,細侯決定去長沙尋找滿生;在鴇母苦情勸說之下,細侯只得回到梨花園;但細侯仍不放心滿生,特意去寺院燒香祈福;這類情節(jié)的添加,意在呈現(xiàn)細侯的深情一面。賈商偽造滿生絕命書后,細侯在鴇母的勸說下嫁給了他。劇中對細侯出嫁的緣由和要求做了詳盡交代,細侯外嫁富商是為了給滿生做道場、修衣冠墓、替其招魂??梢?,細侯嫁給賈盛財是深愛滿生而做出的巨大犧牲。
小說中賈盛財?shù)某霈F(xiàn),是在滿生前往長沙之后,其迎娶細侯不過是貪戀美色。電視劇中,賈商則較早出現(xiàn),其迎娶動因也改成了求子嗣。賈商在宴席上曾和人說起其妻五年生三女,偏房嫁來之后又無子的情況,深覺偌大家業(yè)無人繼承、愧對祖宗。
賈商常常出沒于梨花院,在看了細侯的表演后,認為細侯頗有富貴之相。而后便向鴇母詢問細侯八字,并讓人推算是否相合。算卦者言道細侯乃五男二女之相,賈盛財聽后,不覺心動神搖,斷定細侯就是她理想中的生子人選。
滿生前往長沙借錢后,賈盛財便和鴇母設(shè)計,謊稱滿生已死,并答應(yīng)細侯提出的的修墓、做道場等種種要求。從鴇母的驚訝神情中,可知此項費用花費極大。如前所述賈商向來吝嗇,此番如此慷慨,實則是對細侯生子的迫切希望,以至連錢財也拋之腦后了。電視劇不僅改變了賈盛財?shù)某鰣鲰樞?,更把迎娶細侯的緣由改成為求子嗣,其目的皆是為細侯殺子做合理解釋?/p>
小說中,蒲松齡往往運用全知全能視角,將故事加以呈現(xiàn)。作者和讀者對故事的走向了然于心,可唯獨劇中人對真相一無所知。對于富商的陷害,滿生百思不得其解,認為自己向來與商人沒有過節(jié)。電視劇中,則消除了滿生的疑惑,直接安排賈盛財?shù)奖O(jiān)獄探視滿文貞的情節(jié),并揚言讓滿文貞死心。這一改編,無疑增加了滿生的憤慨,待其出獄后,自然想當面質(zhì)問細侯其中的真?zhèn)巍?/p>
綜上,為了更好的觀感,電視劇將荔殼改為柑橘皮;為了凸顯細侯、滿生的志趣相投,增加了詩詞比重;為了刻畫二者之間的深情,新增諸多情節(jié);同時,將賈商迎娶細侯的原因改為增添子嗣,細侯出嫁也是為了給滿生建衣冠冢。
四、合情合理的主題重塑
小說結(jié)尾,殺子之后的細侯與滿生私奔而走;富商歸來后,前去報官,但官員原諒了細侯的罪過,不予定罪。對此,蒲松齡不無感慨地說道:“嗚呼!壽亭侯之歸漢,亦復何殊?顧殺子而行,亦天下之忍人也!” [4]793-794可見,蒲松齡認為細侯回歸滿生的行為,與過五關(guān)斬六將、尋找劉備的關(guān)羽義行相類。不過對于細侯殺子的舉動,卻多有不解,認為細侯是狠心之人。
今人對于細侯這一行為,亦多有指責,如趙玉霞認為:“殺子以成全愛情,令人聞之驚心。生命可貴,孩子何罪!細侯,令人敬,又令人怕!” [6]107趙伯陶認為,滿生實則是作為讀書人的蒲松齡內(nèi)心自戀心理印記的投影,細侯是拯救落魄書生的俠義女性。為此,“不惜違反‘虎毒不食子的人情之常,令細侯以‘殺子懲父的極端決絕的手段徹底告別過去,用心良苦中也顯示了作者刻畫心目中理性女性形象時的兩難抉擇,篇末‘亦天下之忍人也一句暴露了作者的這種矛盾心態(tài)” [7]1391。
電視劇編創(chuàng)人員也關(guān)注到這一點,并試著解決愛情與親情之間的矛盾。如前所述,富商迎娶細侯很大程度上是為了讓細侯給其生下子嗣,在素日的生活中,細侯自然有意無意獲知此事;在獲知富商設(shè)計騙婚之后,滿腔怒火的細侯,自然想到殺死兒子無疑是對賈盛財?shù)淖畲髨髲汀?/p>
小說中,細侯殺子是趁著富商外出之時。而電視劇中,則特意安排在小孩的滿月酒席之上;一邊是滿座的賓客、歡樂的音樂,一邊是細侯煩躁的情緒、糾結(jié)的心理。在殺子的過程中,細侯更是心有不忍,幾次都半途而止;最終痛下決心,不過期間倒發(fā)出一段獨白:“虎毒不食子,天下不知內(nèi)情的人,必是責備我心腸太狠,我還要背負惡名?!笨梢姡毢钤跉⒆拥倪^程中,也曾考慮到世人如何評價自己的問題,故而表白出內(nèi)心的隱情。而后,細侯跑到正赴宴會的親朋面前,公開揭露了富商的惡劣行徑。富商在熱鬧的滿月席間,得到的卻是兒子被殺的消息,這無疑增加了其內(nèi)心的煎熬與痛楚,更加富有戲劇性和感染力。
待將事情原委表白清楚后,細侯選擇了結(jié)束自己的生命,并聲稱“我的命要給滿公子”。由此,我們不難看出細侯的剛烈性格,她的死固然有愧對滿生的成分,也有對殺子與違背母愛人倫的悔恨。這樣的處理結(jié)果,就可以有效地避免小說中殺子與違背母性的矛盾,也更增添了悲情意蘊。
小說中細侯殺子的行為,沒有受到官府制裁,而是以細侯與滿生團聚作結(jié);細侯回歸滿生后的情節(jié),蒲松齡沒加以交代,在自己的感嘆聲中戛然而止,留給讀者無限想象空間。電視劇中,滿生將細侯安葬在了其曾給自己設(shè)置的衣冠墓中,此情此景,滿生感慨地說:“你為我建造的墓穴,今天卻葬了你的芳魂,你含著滿腹冤屈而死,是我殺了你,是賈盛財殺了你?。 边@時,滿生才意識到出獄后對細侯的誤會??梢?,細侯的死也有對滿生此前對她不信任的緣故。
電視劇一改小說中無罪出走的大團圓結(jié)局,而以細侯死去悲劇作結(jié);殺子過程中,細侯多有不忍,進而自我表白其動因。改編者很好地處理了細侯情與理的沖突,賦予了這一故事更震撼人心的力量。
五、結(jié)語
小說與影視,本是兩種不同的藝術(shù)形式。但二者之間卻關(guān)系密切,小說為影視改編提供了素材,影視改編也推動了小說的傳播。文言短篇小說《聊齋志異》,因體裁限制,在敘事上存在著大量改編空間;因時代觀念的差異,后世讀者在思想主旨與人物評判方面又存在重新闡發(fā)的可能。聊齋系列電視劇中的《細侯》,是改編劇中較為成功的一部。它不僅打破了小說文本固有的大團圓結(jié)局,賦予觀眾以更加震撼的悲劇力量,同時也對細侯殺子進行了合理合法的改編,使得人物形象更加豐滿。通過對《細侯》電視劇與小說文本的比較分析,有利于更好的理解文本,并對之后的名著改編提供一定的借鑒。
參考文獻:
[1]張建國.一部獨辟蹊徑的聊齋改編研究力作——評鄭秀琴的《論〈聊齋志異〉在清代的改
編——以戲曲為中心》[J].伊犁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2).
[2]吳偉.《賣油郎獨占花魁》人物命名之考量[J].阜陽職業(yè)技術(shù)學院學報,2017,(3).
[3]馬瑞芳.論聊齋人物命名規(guī)律[J].文史哲,1992,(4).
[4]張友鶴,輯校.《聊齋志異》會校會注會評[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62.
[5]田冰.明代官員謚號研究[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2.
[6]趙玉霞.聊齋女兒情[M].濟南:齊魯書社,2012.
[7]蒲松齡.聊齋志異詳注新評[M].趙伯陶,注評.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16.
On the reconstruction of Xi Hou by the 87 TV series Liao Zhai
WU Wei
(College of Literature,Anhui Normal University,Wuhu 241000,China)
Abstract: Xi Hou is a classic article in Strange Stories from a Chinese Studio,which shapes the image of a dusty woman who dares to love and hate. Liaozhai,a TV play of 87 edition,is one of the most successful screenwriters,and its reconstruction of Xi Hou is very classic. In the naming of characters,Hou Wanru,Man Wenzhen,Jia Shengcai and other meaningful names are arranged creatively according to their identity and personality;On the addition of characters,the roles of flower selling sister-in-law and diviner are added to make the plot more turbulent;In the plot of the story,change the litchi shell into orange peel,increase the proportion of poetry,add new details of life and communication with Xi Hou,and change the reason why rich businessmen marry Xi Hou and the reason why Xi Hou marries outside;In terms of theme reconstruction,it changes the end of the great reunion novel and ends with the tragedy of Xi Hou's death. A new interpretation of the plot of Xi Hou killing her son solves the conflict between emotion and reason,and makes the character image more logical.
Key words: Strange Stories from a Chinese Studio;Xi Hou;Liaozhai;Film and television adaptation
(責任編輯:李漢舉)
收稿日期:2020-08-16
作者簡介:吳偉(1991- ),男,安徽渦陽人。安徽師范大學文學院2019級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元明清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