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琢
漢字是一把鑰匙,幫我們打開古代文化的大門;以趣味的方式進入漢字,你會看到豐富而優(yōu)美的歷史與心靈。
“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大詞人辛棄疾的名句,讓我們看到了弓的威力。在古老的漢字中,“弓”又是什么樣子的呢?
在甲骨文中,就已經(jīng)有“弓”了,這個字一直傳承到小篆,都是一把弓的樣子。有的字形比較復(fù)雜,多一根弦,仿佛在等你開弓放箭一樣;有的字形簡單一點,把弦去掉了。無論繁簡,都是一個標準的象形字。
《說文解字》是怎么解釋“弓”的呢?許慎說:“以近窮遠,象形?!彼^“以近窮遠”,是一箭射到遠處!開弓放箭之時,我們都希望它能夠達到盡可能遠的地方。
中國歷史上有很多善射的英雄人物,有的是傳說,有的是歷史。最早的神箭手莫過于后羿射日,體現(xiàn)出人類征服自然、不畏艱難的大氣魄。在傳說人物之外,先秦史籍中還記載了一些真實的神箭手。其中最有名的一位,是楚國的養(yǎng)由基。成語“百步穿楊”就是形容他的箭法?!妒酚洝分杏涊d,養(yǎng)由基讓人在楊樹的葉子上,用毛筆點上點兒。他在百步開外彎弓發(fā)箭,箭不虛發(fā)!每一箭都射落一片葉子,每一箭都穿透了一個墨點,這才是“百步穿楊”的手段!
盡管箭法超群,但養(yǎng)由基卻并不受楚國國君的青睞。他曾經(jīng)一箭射透了七重鎧甲,楚王卻批評他:“你顯擺什么?不就是想炫耀你箭法好嗎!告訴你,從今天開始你不許射箭了!”結(jié)果呢,在之后的楚晉大戰(zhàn)中,楚王嘗到了自毀長城的滋味,被晉國大將呂锜一箭射瞎了眼睛。楚王后悔不迭,放著好好的神箭手不用,何苦呢!于是把養(yǎng)由基請來,給了他兩支箭,對他說:“愛卿啊,今天準你射箭,你要不計前嫌,幫我復(fù)仇!但要是兩支箭射不中敵人,你也別回來了?!?/p>
讓人復(fù)仇,卻只給兩箭的機會,楚王還真是無情。但養(yǎng)由基藝高人膽大,拿著兩支箭走上戰(zhàn)場,一箭就把晉國大將呂锜射死,拿著另一支箭回來復(fù)命——這就是養(yǎng)由基在百步穿楊之外的另一段熱血故事。
現(xiàn)代漢語中,“弓”組成的詞往往和弓箭有關(guān)。我們在體育課上會練“弓步”,這其實是古人射箭時的姿勢。此外,由于“弓”形體彎曲,頗有弧度,也引申出了“彎”的意思,所謂“弓腰”,就是彎腰的意思。
(摘自《漢字就是這么來的》,湖南少年兒童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