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潔靜
摘要:新課程改革強調在數學教學過程中加強與現實生活的聯系,教學內容需要從學生熟悉的生活場景或者感興趣的事物出發(fā),使學生在學習中感受到生活氣息的存在,從而為學生提供更加輕松的觀察和操作的機會。本文對特殊教育學校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進行簡要分析。
關鍵詞:特殊教育學校;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研究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對于特殊教育學校的學生來講,強調將實際生活的事物融入到教學過程中,更能夠激發(fā)學生參與學習的興趣和增強學生的理解能力,幫助學生感受到數學就在身邊的魅力。而如何根據教材重點把教學生活化,則是教師首先需要考慮的問題。
一、實現導入新課的生活化教學
無論對于普通學校還是特殊教育學校來講,要想使學生始終對數學學習保持一定的熱情和積極性,首先需要考慮的核心就是學生的興趣。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其不但能夠大大消除學生內心對于課程教學的恐懼心理,幫助學生以更豁達的心態(tài)投入到學習過程中,更能成為學生獲取更多學習知識、開闊視野的主要推動力,因此在特殊教育小學的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想實現生活化教學模式,首先就需要充分調動學生參與學習的興趣,使學生始終對新課程的學習和舊課程的復習保持一定的熱情,只有這樣,才能打開學生心靈的“眼睛”,讓學生真實的“看”到和接觸到新鮮知識。其次,對于初次離開家庭環(huán)境進行到小學校園接受教育的學生來講,對環(huán)境的不適應、恐懼心理等各種因素都嚴重影響著學生的正常學習活動,因此教師要適時的引導學生熟悉和接觸校園環(huán)境,幫助學生消除心理恐懼,逐漸接受和融入到課堂氛圍中,另一方面,由于剛脫離家庭環(huán)境,學生身上的生活氣息相對來講較為濃厚,且對于生活事務有著較深的印象,所以教師應當充分利用好學生的這一天然優(yōu)勢,從新課導入開始,一步步將生活化教學融入到課堂當中,讓學生在學校中感受到生活氣息的存在,不但利于學生更快地融入學習環(huán)境,也能極大提升學生學習興趣,從而更快地實現生活化教學。
例如,教師在教學全日制聾校實驗教材小學三年級上冊《游樂場的旅行—7的乘法口訣》一課時,教師可以先利用問題將學生帶入到生活化情境當中,如“同學們家里有幾個人???你今年幾歲啦?教室里有多少學生?”并要求學生將答案寫在紙上,有的學生家里有三口人,有的有四口人,然后教師將這兩個學生的家庭成員數量組合起來,并用七張卡片代替,“同學們現在有幾張卡片??”學生回答:“7張”。教師:“那如果將這七張卡片中的每一張都對折撕開,現在有幾張卡片?”,引出加法算式“7+7”,然后引導學生運用乘法“7×1=7,7×2=14”,從而在生活化氣息中讓學生掌握相關知識。
二、將課程生活化教學與游戲結合起來
盡管特殊教育兒童處在正常的小學階段,但是部分學生的智力發(fā)展程度和學業(yè)能力與其他正常小學生相比,仍然存在劣勢,且發(fā)展速度較正常學生慢,因此在實際特殊教育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充分考慮這一因素,不急于利用正常的小學教學模式來對學生進行教學,應當在教學系統(tǒng)中融入部分低年級的教學手段,將生活化場景與游戲充分結合,以此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保證學生的學習適應能力。對于處在此年齡階段的學生來講,由于其自身的特性、思維能力、認知能力等因素尚且處在發(fā)育階段,因此學生的注意力特點是集中在某一特定事物的時間非常短,且容易被新事物吸引,因此要想保證學生的課上注意力能有效的集中到教學內容上,教師就需要利用游戲來解決這一問題。
例如,教師在教學全日制聾校實驗教材小學數學四年級下冊《年月日》一課的教學時,可以組織學生開展“數一數”的小游戲,每個人有十個手指,那12個人有多少手指呢?鼓勵學生展開競爭,看誰數得快;然后利用游戲內容代入教材知識:一分鐘有60秒,那五分鐘有多少秒?兩個小時有幾分鐘?依次進行延續(xù),并鼓勵學生回到家后研究家里的鐘表,通過游戲的形式將學生帶入到生活化情境中。
三、與學生家長合作強化學生生活中的數學觀念
對于學生來講,家長是除教師之外自身的另一大教育領路人,而家庭環(huán)境則是除學校之外另一大核心教育場所,家長在學生的數學教育中扮演者十分重要的角色,因為學生將學習到的知識進行實踐的場所就是家庭環(huán)境,且最主要的的“觀眾”就是家長,且學生自我數學概念強化這一環(huán)節(jié)離不開家長的參與和主導,因此要想實現特殊教育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教師就必須引導學校、教師與家長三方之間建立長期合作的有效機制,教師定期向家長傳授相關教學方法和接收家長傳遞的信息,家長則注重在家庭中對學生進行引導和將記錄的數據匯報給教師。只有這種長效的互動才能幫助學生將學校學習的內容更加快速且準確的轉化為學生的實際能力。
例如,教師在教學全日制聾校實驗教材小學三年級上冊《游樂場的旅行—7的乘法口訣》一課時,教師可以提前與家長進行溝通,為學生布置課后作業(yè):與家長進行游樂場旅行。在游樂場中,家長要實時的激發(fā)學生的數學知識,如在玩耍碰碰車項目時,家長可以向學生進行提問:假設一組碰碰車數量為7輛,那兩組是多少輛呢?用乘法怎么算?這樣既能讓學生在玩耍過程中感受到學習的樂趣,也能利用玩耍來進行知識的復習。
總結:總之,教師要利用多樣化的形式將數學與生活緊密聯系起來,將課堂生活化,將生活課堂化,營造良好的生活氛圍,讓學生嘗試到數學學習的樂趣,從而實現自身綜合發(fā)展。
參考文獻
[1]宋長虹.培智學校小學階段數學生活化教學的研究[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19(08):160.
[2]陳珍英.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實施路徑探討[J].課程教育研究,2019(16):117-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