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種方法,可以讓你的作文更高級。這個方法叫作“寫五感不見五感”。
這句話是什么意思呢?
就是在寫作的時候,不要直接用“看到”“聽到”“聞到”“摸到”“感受到”這樣的詞語。
很多大作家的作品里,都會用到“寫五感不見五感”這招。不信,你在下面這段文字里找一找。
太陽光從窗外射進來。在光當中,看得見極細的塵屑在那里浮動。(視覺)一股暖氣熏得我周身舒服;過了一會兒,竟覺得熱烘烘了。(觸覺)
一陣清香拂過我的鼻頭邊。(嗅覺)擺在桌子上的一盆蘭花有三朵開了。碧綠的花瓣,白地紅斑、舌頭一般的花蕊,怪有趣的。蘭葉的影子描在白墻頭上,就同畫幅上畫著的一般。(視覺)
——葉圣陶《春天》
這段話里并沒有依次出現常見的五感動詞,讀起來非常通順自然,但是細品,其中又用到了五感。這里面有什么秘訣嗎?作家是怎么寫的呢?
第一個方法是,刪掉“我”。
看看這兩句:“在光當中,(我)看得見極細的塵屑在那里浮動……過一會兒,(我)竟覺得熱烘烘了?!辈徽f“我”,語句更簡潔,讀者也知道是作家自己的所見和感受。
第二個方法是,刪掉“我看見/聽見/聞見……”,直接寫“景物怎樣了”。
比如這句話:“碧綠的花瓣,白地紅斑、舌頭一般的花蕊,怪有趣的?!鼻懊娌粚憽拔铱匆姟?,讀者可以把注意力更加集中在作家描述的場景里,感受會更直接,仿佛自己就站在作家的位置上,用作家的五感去感受。
第三個方法特別重要,請你記住這個公式:“景物+動作”。用它代替“我看見”,其他感官也一樣。
不寫“我看到陽光”,而是寫“太陽光從窗外射進來”。
不寫“我聞到清香”,而是寫“一陣清香拂過我的鼻頭邊”。
不寫“我看見白墻上的影子”,而是寫“蘭葉的影子描在白墻頭上,就同畫幅上畫著的一般”。
這個方法的重點在于讓景象、氣味、聲音來做主角,給它們找一個動作后,整個表達會充滿動感,更加鮮活,更加立體,仿佛讀者也能來到那樣的環(huán)境中。所以,當你在閱讀作家的作品時,如果覺得“哇,這段描寫太生動了”,就一定要停下來,仔細找找作家是不是用了“寫五感不見五感”的方法。
(摘自《張泉靈的作文課:這樣觀察,作文更豐富》,中信出版社,西米鹿圖)